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木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天河早就看透了大贤们的心劲儿,他不动声色地把目标对准钟一山,给他往碗里夹菜。钟一山对别人往自家碗里不住地添菜这种形式已经很不习惯,在日本吃饭都是一人一份,各吃各的,不打乱仗,没有把筷子伸到别人碗里的规矩。在北京等大城市,纵然是大家共挑一盘菜,也有很强的自主性,谁也不代替谁。山里的吃法仍是这样,一切由主家操纵,各样的菜肴爱吃不爱吃,尽往跟前堆就是了。很快,钟一山就不拒绝这样的吃法了,因为桌上内容多是他没见过的当地土产,菜是山野菜,肉是土腊肉,鱼是河里网的麦穗鱼,酒是自酿的包谷烧,这些于他都是新奇,每吃一样他都要惊呼“大自然的馈赠”,没心没肺地把大家的注意力全夺了过去。于是一桌人在李天河带领下,给远道客人先是敬酒,后是传杯,每位大贤嘴里都有一套劝酒的套话,角度新颖,绝不重样,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到这时,冯小羽才窥出镇长的能量和水平,绝非一日之功。钟一山初时还拿着劲儿,几圈轮过开始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嘴里揣着肥肉片子不停地说,说在灯光下,美酒中,他仿佛来到了唐朝,幽怨哀婉的杨贵妃就徘徊于门外的月光下,把一桌人听得后脊梁冒凉气。大家便赞美他的胡子漂亮,他说他的胡子是仿照永泰公主墓壁画样式留的。大贤们夸他的历史知识丰富,钟一山便越发的丰富,卖弄地吟起了“莫笑农家腊酒浑”,后边却怎的也记不起来了。不想,许忠德老汉却一口气将诗接了下去: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钟一山给许老汉鼓掌,说老汉是隐居于山野的文学家。许老汉说,啥子文学家哟,小时候在文昌宫跟着私塾先生学的几句罢了。冯小羽知道,乡间常有这样的大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赵匡胤哪年哪月黄袍加身,萨达姆几月几号被逮捕都记得一清二楚,眼前的许老汉大概属于这类人。 
  冯小羽问许忠德青木川土匪恶霸魏富堂的事。许忠德说,这事该问你父亲,他比我们清楚。 
  冯小羽说父亲太传统,父亲那一套套革命理论常常让人无法理解。许忠德说,我们比你父亲还传统,我们都能理解,你怎的就不能理解。 
  两人的话语有些接不上茬,有点儿尴尬。李天河指着老汉们说他们都是见过魏富堂的人,魏富堂的第六个老婆解苗子还在魏家的宅子里住着,冯小羽要是有兴趣,明天让许忠德带她去看,许老汉跟解苗子熟得很。许忠德立刻纠正镇长说解苗子是第五位,不是第六,又说他来天有事,儿子从山外背来的山萸苗子得赶雨前栽上。 
  李天河说,你甭拿苗子说事,你是咱镇上的活历史,作家来了,你不接待谁接待?你那几棵树,我明天让四兔帮你儿子栽。 
  许忠德说,兔崽子们靠不住。 
  李天河说,你也不要推,镇上给你发十块钱导游费,绝不会白白耽误你的工夫,要紧的是你得带着作家把各个点儿走到了,把该访问的人访问到了。 
  许忠德说,还是让她爸爸领她去吧,写出个《青木川剿匪记》不是也很好,让全国各地都来看咱们青木川的“土匪”,让咱们靠土匪出大名。 
  李天河说许老汉说的是气话,不管怎么的,这个任务是交给他了。许老汉说看历史可以,看解苗子不去,解苗子是个人,不是个景点,回回来了人,都让他领着去,别扭得很!李天河说,解苗子已经成为了青木川历史的一部分,谁能把她跟青木川、跟魏富堂分开?趁她还在,让作家多了解一下情况,弄出个电影什么的,让全国人民都上咱们这儿来旅游,这绝对不是坏事,到那时候乡亲们还用得着结伴出去打工?你老汉还用得着撅着屁股在地里栽苗子,腰杆疼得让儿子抬着上医院?那时候你就成了咱青木川的活历史,导游总代理,拿着手机站在魏家大宅子前指挥小的们干事就是了。 
  许忠德说,别以为那是好事! 
  冯小羽问解苗子有多大年纪了,李天河说八十七了,属鸡的,思维已经不太清晰。他跟县上建议了几回,让上边尽快派人来挖掘历史资料,再过些日子怕就赶不上趟了,可是上边一直没派人来。现在人们对经济比较感兴趣,对文化历史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 
  张宾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插进了饭桌,说解苗子是大家闺秀,大美人。 
  许忠德说,美啥呀,牙都没了的。 
  张宾说,周围十里八乡你去找,哪个八十的婆婆比得上她漂亮? 
  王晓妮也说解苗子漂亮,头发天生是卷的,皮肤很白皙,像达?芬奇著名的油画《带婴孩的圣母》。同没见过杨贵妃一样,谁也没见过圣母,王晓妮强调说,解苗子的血统绝对不正宗,她的来路太值得研究。魏漱孝说王晓妮没种过庄稼,种过庄稼的人都知道,一片麦地,齐刷刷的麦穗中钻出一两棵高挑长芒的燕麦都是正常,麦子尚且如此,何况是人。正说着,许忠德的儿子进来了,就是冯小羽在汽车上见过的汉子,原来儿子见父亲这么晚不归,给父亲送来了棉大衣和手电。钟一山为许家儿子的孝顺感动,说现在在城里,大概再不会有任何一个儿子深夜为外出的父亲送衣裳、送灯了,这样孝顺的儿子他竟然在杨贵妃走过的道路上碰到了,太让人感动了。他给许家儿子敬酒,那儿子不敢接。钟一山就看许忠德。许忠德说,犬子无能。又对儿子说,喝一杯,回家去吧! 
  儿子双手接过钟一山的酒杯,恭恭敬敬满饮一杯,走出门去。 
  冯小羽觉着这儿子在他父亲面前和白天见的如同两个人,偷偷观察许忠德,才发现,饭桌上,许忠德滴酒不沾,对满桌丰盛菜肴也是点点而已,谈吐言语、举止做派透出了一种见识过世面的矜持。她问许忠德怎么不喝酒,老汉说从年轻时就不喝,因为司令不允许喝。问是哪个司令,说是魏司令。 
  那边,大贤们在镇长带领下又向钟一山发动了一轮新的劝酒运动,理由是为了杨贵妃的新生。他们说,冲钟一山到青木川来这一趟,杨贵妃没从此处过也得从此处过了,其实大家谁也不愿意杨贵妃死,杨贵妃能在他们这儿住个一年半载是最好不过的事。李天河说他衷心希望钟一山在调查报告里把杨贵妃和他们联系在一起,传说有时候也不是空穴来风,到时候,青木川的名声将驾驭着《长恨歌》的翅膀,飞向全国,飞越日本海,飞向全世界。 
  都喝得有点儿高了。 
  “青川楼”的掌柜张百顺出来给大家敬酒,端出来一道看家菜,红烧肘子,肘子烧得火候过了,颜色发黑。出于礼貌,冯小羽恭维了几句,张百顺便来了精神,说他的红烧肘子远不如他爹做得地道,他爹做肘子要用四川青川的冰糖,甘肃康县的豆蔻,陕西紫阳的桂叶,用青木川的竹炭文火煨大半天,让肉从里往外烂,让味道从外往里渗……想吃这道菜得提前打招呼预定,现点现做是来不及的。当年魏老爷最爱吃的就是“青川楼”的红烧肘子,他老子在世时每天要给魏老爷做肘子,魏老爷一顿要吃三个,最后还要用肘子汤拌饭……张百顺说,魏老爷上路时,别人不敢靠前,我老子不怕,我老子送了碗肘子过去。啥子叫仗义,我老子这就叫仗义,好人有好报,魏老爷吃了“青川楼”的肘子自然记得“青川楼”,托魏老爷的阴福,停业了几十年的“青川楼”又开起来了。 
  三老汉说张百顺的菜没一样做得地道,以前他爹的肘子之所以做得好,是青木川的猪长得好。那时候青木川的猪是用泔水喂养的,猪们年少的时候满山跑着长架子,肉都是锻炼出来的好肉,肥是肥,瘦是瘦,不似现在,专业化养猪,喂的是满含着激素的饲料,把那些猪弄得一身虚肉,几个月就出栏,吃在嘴里腥臊味无比,满嘴饲料味儿。 
  郑培然说,那不是吃肉,是在吃饲料,猪吃了不发情光长膘,人吃了阳痿长恶性肿瘤。 
  李天河赶紧把话题往回拉,不管钟一山在青木川找得着还是找不着杨贵妃,这个肘子都不能再叫“红烧肘子”,得叫“贵妃肘子”,“青川楼”的“贵妃肘子”将成为青木川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一部分。 
  许忠德在一边嘀咕说“贵妃肘子”让人会想到杨玉环的胖胳膊,王晓妮说胖胳膊太笼统,准确点儿说,肘子应该是手腕以上,肘关节以下。张宾说是手腕部分,三老汉说,手腕不是肘子,是猪蹄! 
  冯小羽吃了一口新命名的“贵妃肘子”,不过如此,便有些失望。张百顺解释说,现在的作料大不如前了,尽是假货,从外头买来的猪肉,一炖半锅骚汤。张百顺一想不对劲儿,赶紧改口说,今天来的是贵客,当然,得用本地家养土猪招待,不能用流水线上下来的。 
   张保国说张百顺的嘴得装上个把门的,将来游客进山,不能由着他胡说。张宾说,根本就不能让他和客人见面,在城里的饭店,哪儿见过穿围裙的大师傅满堂跑的…… 
  山乡的酒让人不知深浅。散席时,冯小羽和钟一山都喝得有些头重脚轻,大家在饭铺门口告别,钟一山的目的很直接,就是太真坪。李镇长让张宾明天做钟一山的向导,张宾说明天他领着从日本回来的进村,搁过去百分之百是汉奸,现在却成了向导,这事怎么想也有点儿想不透彻。李天河说,想不透彻回家接着想,任务是交给你了,必须完成。走两步回过头大声说,钟先生是中国人! 
  钟一山的特点是一喝过量便将中国话全部忘光,他跟大贤们告别,说“おやすみなさい(晚安)!”大贤们懵懵懂懂反应不过来,倒是许忠德回了他一句“Goodnight”! 
   
 魏漱孝们都跟着说Good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