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单纯的存在和肯定,这和自身同一有点儿相似。不过它们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是“纯有”是本来就“有”且“纯”的,而自身同一却是被形成的,这个形成它的就是“抽象作用”。黑格尔说了这样一段话:
抽象作用就是建立这种形式的同一性并将一个本身具体的事物转变成这种简单形式的作用。有两种方式足以导致这种情形:或是通过所谓分析作用丢掉具体事物所具有的一部分多样性而只举出其一种;或是抹煞多样性之间的差异性,把多种的规定性混合成一种。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来,抽象作用就是将本来有许多属性的事物的那些属性丢掉大部分,只留下一种,或者干脆用什么法子将那多种属性合成一种,于是原来的多种属性便变成一种了,这就是抽象。
上面两种方法听起来古怪,我们还是举个例子来说吧。例如我家养了一只花猫花花,它有各种各样的特征,如爱吃咸鱼,长了一身又黄又白又黑的杂毛,如此等等,要完完整整地描述简直是不可能的,如我不知道它的毛有多少根,牙有多少颗,但我们可以将这一切抛开,一言以括之,称“花花是动物”,它当然是动物,这就是抽象。
另外一种方式是将花花的所有一切特征都不具体谈,也不抛弃,只是将它们混合在一起,然后说:“花花是花花。”大家可以看到,通过这种方式,花花就“同一”了。黑格尔将这种同一性叫做“抽象的同一性”。这个词大家也听说过,就是那种没有什么内容的同一性,是为同一而同一。这种同一性有两个52O
特点:一是它是绝对正确的,二是它是废话。例如说“花花是花花”,或者“什么就是什么”,那当然没有错,绝对正确,但这样一说同什么也没有说又有什么区别?黑格尔自己也说:
照普遍经验来看… … 没有人按照同一律思想或想象,没有人按照同一律说话… … 如果人们说话都遵照这种自命为真理的规律(星球是星球,磁力是磁力,精神是精神); 简直应说笨拙可笑。
从莎士比亚的《 第十二夜》 第四幕里正可以读到这样一段“笨拙可笑”的话,也难怪,因那说话者是一个小丑嘛。专爱搞恶作剧的托比爵士耍诡计把讨人嫌的马伏里奥关到了牢里,又想叫一个小丑装扮成牧师去戏弄他,小丑对托比爵士说:
早安,托比大人!目不识丁的布拉格的老隐士曾经向高波杜克王的侄女说过这么一句聪明话:“是什么,就是什么。”因此,我既是牧师先生,也就是牧师先生;因为“什么”即是“什么”; “是”即是“是”。
怎么样?一句很聪明的笨话吧?我觉得这样的小丑虽然笨,但也是挺聪明的,我们“与其做愚蠢的智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哩!这句金玉良言也是那小丑说的。
我们不难看到,上面这种“是什么,就是什么”的抽象同一根本称不上是事物一种真正的规定性,就像前面那个“纯有”一样,实质上也是一种无;也同那个“纯有”一样,在同一的肯定之中就包含着其否定方面,即“差别”。
521
这样,两个看起来截然对立的东西,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统一,而且是统一于同一事物之中。
黑格尔也分析了“差异”这个词,他说有两种差异:一种是外在的差异,另一种是内在的差异。前者如风马牛不相及,互不相干,一个离开另一个日子照样过得滋润。内在的差异就不同了,它是这样一种差异性:二者虽然是一种差异,然而却相互依存,一者离开了另一者便不可能存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例如上和下、左和右、高和低,等等,它们固然是差异,但如果没有了一者,另一者可能存在吗?因此黑格尔将这种差异称为“内在的差异”或“本质的差异”。
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差异实质上也是一种同一,黑格尔称之为“具体的同一”,这是黑格尔辩证法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当然,这种作为同一的差异也是差异,并是一种本质的差异,黑格尔说:
因此,本质的差异即是“对立”。在对立中,有差别之物并不是一般的他物,而是与它正相反对的他物;这就是说,每一方只有在它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本质的)规定,此一方只有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同样如此,所以每一方都是它自己对方的对方。
黑格尔认为,这种内在的差异性存在于任何具体事物之中,他说:“无论什么可以说得上存在的东西必定是具体的东西,因而也是包含有差别和对立于自己本身内的东西。”
也就是从这里黑格尔得出了他那伟大的矛盾理论。我们知道什么是矛盾,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对立统一,是既522
对立又统一。黑格尔说:
理性矛盾真正积极的意义在于认识一切现实之物都包含有相反的规定于自身,因此认识甚至把握一个对象正在于意识到这个对象作为相反规定之具体的统一。
黑格尔的这种理性的矛盾又可以称为具体的同一,将它同抽象的同一区分开来正是将他的辩证法哲学同以前的形而上学区别开来并高于它们的主要资本。他说:
正确地了解同一的真正意义是异常重要的事,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必须特别注意不要把同一单纯认作抽象的同一、认作排斥一切差别的同一,这是使得那惟一值得称为哲学的哲学有别于一切糟糕的哲学的关键。
从再上一段引文我们还可以看到,黑格尔认为我们认识一个事物的关键正是认识它的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是每一事物内部存在的本质。他说:“认识矛盾并且认识对象的这种矛盾特性即是哲学思考之本质。”这句话看上去很简单,却有着深刻至极的内蕴,不但就理论上而言如此,就对实际事物的分析而言也是如此,而且它典型地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特色:从矛盾入手,寻找矛盾并且分析矛盾,以之作为认识事物的根本方式。黑格尔这种认识物的方式也许听起来有点儿古怪,但仔细一想也有道理。例如任何一个生命,它总是求生,然而最后总归于死亡,这是不可避免的,难道说那事物之中本来只有生,死只是当事物发展到了要死的一刻才突然地来么?就像神兵天降一523
样。当然不是这样,事实上任何生命之内都同时存在着死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生物体内同时存在着两种倾向,即生的倾向与死的倾向,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生与死两种本能。在生物体生存时,它的生存倾向占据着优势,但那死亡的倾向,或者说是死亡本能总在想法子实现自己,打败生存本能,虽然它一度失败,但最后的胜利却永远属于它。我们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人虽然是一个生命的整体,但它是由无数个更小的生命体组成的,例如血液中的红细胞、神经元甚或体内大量存在的各种细胞,它们都是一个个小生命,它们的生命可没有我们的寿命长,可能只有几年、几天,甚至几分几秒,然而我们的生命之所以得以延续正是它们不断牺牲的结果。就像当我们感染时,体内的白细胞为了杀死侵入的病菌而牺牲自己一样。这正如叔本华所说:“死亡并不触犯生命,因为死亡本身原已包含在生命中,并且是作为附属于生命的东西而有的,而死的反面,生,又完全和死保持着平衡,并且尽管个体死亡,还是永远被生命意志捍卫着。”像生命是生与死的矛盾统一体一样,运动也是这样。一个物体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如果我们想要它由静到动或者改变速度与运动方向,就得给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且事实上,由于物体不可能不受外力的作用,例如它至少受到引力的作用,因此如果我们要让它不断地运动就要不断地施加力的作用,否则它就会停止运动。
上述事实说明什么呢?说明当物体在运动时,自身随时保持着静止的倾向。运动克服了静止,而静止随时准备征服运动,它们互相征服的结果就是物体的运动。运动与静止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既是对立的,是两种相反的方式,又是统一的,一者依赖另一者而产生和存在,并统一于同一个物体之中。因此黑格尔说:524
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之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矛盾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与活力。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黑格尔那个独特而伟大的矛盾观,他像康德一样看到了事物中存在的矛盾,然而他没有像康德一样将矛盾的存在看做是人类理性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又竭力想去认识之的后果,而是勇敢地面对这矛盾,并且将它看做非但不是人类认识中的麻烦制造者,还是事物之所以能运动发展和生命体之所以能享有生命的根源。一句话,像他自己所说:
矛盾乃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说矛盾不可设想是可
笑的
如果大家想理解黑格尔哲学,那么就请首先理解他的矛盾吧。
前面我们讲了黑格尔的同一和差别,并且从中又推出了矛盾这个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可以既将它看做是黑格尔哲学的本质(因为它是辩证法的本质),又可以看做是黑格尔眼中世界的本质。
然而,无论本质是多么的深奥或者重要,它们总有一个特点:不可感觉。例如矛盾,我们能看到事物内部的矛盾吗?不!因为矛盾并不是一个具体事物,它是本质就意味着它是抽象的,是不可能感觉到的,就像我们不可能感觉到哲学是不是美丽一样。我们可以看到的只能是像刺向盾的矛和挡住矛的盾这类具体的事物。
黑格尔说,这些本质具体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现象,它们是本质的表现,本质也必然地要表现为它们。
525
所谓现象当然也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万事万物,从夭上的飞鸟到地上的爬虫,到海中的鱼儿,再到山里的孩子,等等,凡我们所见、所听、所感的一切无不是现象。
我们在前面讲康德时曾谈过本质,在康德看来,现象和本质是截然不同的,现象属于此岸世界,本质则属于物自体,是人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