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年多的安定生活怎么够磨灭程玉的志向呢,他每天除了处理公务以外,武功也没有放下,每天都要让太史慈教自己一会儿,太史慈也非常乐意,他更喜欢一个武勇的君主,于是每天在练兵之余也要和程玉切磋一个半个时辰。 
  本来程玉想将自己的枪送给太史慈的,但太史慈执意不肯接受,幸好东莱来了许多高超的打铁匠人,才重金让人为太史慈又打造了一把和手的武器,这样才不再互相谦让。 
  虽然他们和孔融有了点隔阂,但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毕竟自己的今天还是孔融带来的,就算孔融优柔寡断保守了一点,但人品上却没有听说有任何毛病。两个人在有空的时候还是经常的去看孔融,孔融也经常把一些当时的名士介绍给他们认识,不过其中却没有什么太出色的人,就连孔融本身都是一个空谈家,他比较欣赏的自然也是和他一个类型的了。 
  这一天,却突然有个军兵来找他们,说孔融有急事要和他们商量。 
  这两个人有点奇怪,最近的北海挺平静啊,难道发生什么大事了吗?虽然是这么想,但是一点也不敢耽误,连忙备马向北海而去。 
  等他们到达北海城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本来是一天到不了的,但两个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快马加鞭才终于在晚上赶到了。 
  守城的兵丁和他们都是旧识,由于管亥的事情,这里的人对程玉他们都十分尊敬,见是他们,连忙打开了城门,让他们进来,略一询问,却没有听说有什么大事,那是什么原因让大哥这么着急把自己两个人叫来呢? 
  到了孔融府前,一个家丁正坐在门外的台阶上,一见到他们两个忙说:“两位爷,你们可算来了,老爷让我在这里一直等你们,就是等到明天也要等。快,快和我进去见老爷。” 
  到了书房,家丁进去一层层通报去了,程玉两个人有时间在外边随便看看,程玉正想和太史慈研究以下为什么孔融会这么着急,突然听到隔壁的客房有人说话:“大哥怎么能如此冒进呢?岂不闻:大将军不履险地。如果我此时手下的兵马围而攻之,你又将如何脱身?” 
  程玉感到奇怪,什么时候孔融也喜欢交往豪侠之人了,一直也没有见到孔融这里有懂兵法战策的人啊。由于好奇,就到窗边透过窗户支起的缝隙向屋内望去,只见一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正是刚才说话的人,此人长的温文儒雅,似乎不象一个武夫,但刚才说的内容却正是领兵之道。 
  却听见另外一个洪亮的声音说:“贤弟之言差矣,为大将军着,理应身先士卒,才能气势高涨势如破竹,况且只要能斩杀敌人的统帅,敌人自然会大乱而不能战,这又有什么危险呢?”听起来这个声音的年纪和刚才的人不会相差很大 
  刚才的那个声音又说:“话虽如此,但为主将者如此轻进,要是中了敌人的埋伏怎么办?“ 
  程玉听了两个人的话,对他们也十分好奇,这两个人应该不是孔融的门客,但也不会是孔融的什么亲戚吧,没有听说孔门在三国时代有什么太出色的人才啊。于是又看了一下后来说话的人,却原来也是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这人浓眉大眼又不失英俊,两眼通透,一举一动之中隐然有了霸气,虽然年纪比太史慈要小一点,但也很沉稳,语言动作都显得很成熟。 
  而刚才看的人也绝对是个美少年,如玉石雕琢一般的面庞,头带纶巾,目光深邃,似乎能看穿一切,又充满了儒者之风,当然不是孔融门客那种“儒”法,但仔细看又有武士之姿。 
  原来,两个人此时正在坐上用围棋子在排演阵法。程玉看了这两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年轻人,就产生了亲近之心,正想进去和他们说说话。却突然听到有家人叫自己和太史慈进去见孔融,只好先等回来再说了。 
  没想到今天这么晚了,孔融还会叫自己进内室商谈,一般即使白天孔融也不太带他们进内室的,毕竟是个比较私秘的地方吗,不知道是什么十二万分紧急的情况,竟然今天破例了。 
  等两个人一进入内室,孔融就把手下所有使唤的人都赶了出去。又关好了门窗才和两个人说:“两位贤弟,今天愚兄把你们叫来确实是有十分重要的事情想听听两位兄弟的意见。今天有一位故人之子来我这里,要向小兄借一些兵马来为父报仇,也许贤弟听说过他的父亲,就是当年勇冠江南的孙文台,当初他在徐州举兵的时候我就曾见过他,后来讨伐董卓的时候又曾经并肩作战。而且这次他还说有一件重要的东西,要作为抵押……”然后又刻意的压低了声音说:“恐怕就是那个传说中的东西了。”…… 
  一会儿,内室里又只剩下孔融一个人了,两个兄弟并没有给他什么意见,也不知道怎么了,二弟总是顺着三弟的意思说,说这么重要的事情只有自己做主才好,无论自己怎么认为,他们都会支持自己。 
  但他们说的也许有道理,这种事情是要自己的意见最保准。按理来说,借兵并不是不和情理,而且那个宝贝又可以当成抵押,虽然自己没有野心,可是能还给朝廷也是不错的选择,搞不好还能再给自己升上几级。 
  但匹夫无罪怀璧其责啊,孙坚当年要不是因为这个会那么早死吗?这东西在自己手上就算自己没有想造反的想法,但也让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况且要是为孙家复仇的话,自己只有损失而没有什么利益。 
  这时,客房中的两人——孙策和周瑜还在研究兵法,他们已经用围棋在这里演练了三天的兵法了,这两天似乎孔融消失了,不管答不答应也要告诉自己一声啊,他却不知道昨天孔融刚为他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自己空有一身武略,却一直要栖身在仇人的身边,虽然有周瑜这个文武双全的朋友在自己身边,但自己也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学无术,所以自从父亲死了以后,自己一直在学习兵书战策,可是和周瑜相比,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吧,见解常常会大相径庭。 
  此时的孙策如此想,却说自从孙坚死于江夏,孙策一直在想复仇的方法,但是在袁术帐下几年了也没有想出什么好主意,最近周瑜给自己出了个建议,让他在一家诸侯手中借兵,先趁江南混乱打下一片根据地,等羽翼丰满了之后再出兵荆州,为父报仇。而且如果形势比较有利的话,甚至可以出兵中原,打出一片自己的天下,只是有一点不甘心向自己的仇人借兵,毕竟父亲的死和袁术是有很大关系的,把玉玺给这种人实在是不甘心。 
  由于有这种原因考虑,所以今天才来孔融这里碰运气,毕竟孔融和自己的父亲有一点交情,自己对他也没有什么恶感。 
  突然有个家人来叫自己两个人:“孔大人叫两位去议事厅相见。”两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自己的事情终于要有一个结果了,不过也不知道为什么,孔融这么简单的事情还要想三天,同意就是同意,不同意就是不同意,有那么麻烦吗? 
  等他们两个来到议事厅,却发现除了孔融以外,在主位上还做了两个年轻人,看这两个人的年纪都不比自己大多少,一身武将打扮,神采奕奕,面目英俊,孙策虽然是第一次看到这两个人,但却感觉到十分投缘。 
  却有一点让他感到奇怪,好象对面两个人里,是年纪小的比较能做主,不由对这个人多看了几眼,感觉上他的脸上似乎总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笑容,让人感到容易亲近,但仔细观察,有似乎和自己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也许是那种让人不敢轻视的霸气吧。 
  孔融见到两个人走了进来,连忙起身介绍道:“两位贤侄这几日休息的可好吗?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孙文台将军的长子伯符,这位是他周公瑾。” 
  其实,他早就已经告诉两个人的身份了,程玉只要一看就可以对的上号了,有霸王之气的自然应该就是孙策,而身为儒将的就一定非周瑜莫属了。 
  这边孔融又开始介绍自己的两个兄弟:“这是我的二弟,东莱都尉太史慈,这是我的三弟东莱太守程玉。 
  按理说孙策是孔融的后辈,见到孔融应该先行礼,但不知为什么,今天的孔融竟然没有等孙策行礼就先说上话了,搞的孙策也是一头雾水。但他介绍完了,这礼就必须要行了。 
  于是双手一揖说:“小侄孙策见过孔世伯,见过两位世叔。”一年来程玉的“职称”也是没少增加,除了原来的“太守”“将军”“大人”等等,今天又加了世叔一个头衔,但是由于孙策和自己的年龄接近,听起来有点别扭。 
  赶忙还礼说:“伯符不用拘礼,你我年齿相当,直接叫我的名字也就可以了。” 
  太史慈也在一边说:“什么世叔世侄的,我一看你就投缘,你要是不嫌弃的话,就是叫我兄弟也没有关系。” 
  一边的周瑜见孔融的脸色有点不自然了,怕孙策真的就直肠子,惹的孔融不高兴。连忙插话说:“哎,两位世叔真是太客气了,长幼之伦怎可轻废,请问孔世伯,敝主人请求的事情,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众人一听此问,都看着孔融,没有想到周瑜把第一句话就扯到了正事上,程玉两人也还没有知道到底孔融决定的怎么样了,都想看看结果。 
  停了半晌,才听见孔融干咳一声说:“这个,呃,二位贤侄啊,敝郡城小兵少,近来又常常受山贼的骚扰,虽被两位兄弟扫平了不少,但恐怕还是会死灰复燃的,这个,所以了,两位贤侄的要求恐怕很难实现啊。”然后好象怕两个人再纠缠自己似的,又说:“两位贤侄的抵押这么贵重,不怕找不到人来借兵,两位的保护人袁术就是兵力雄厚,两位可以去找他商量一下吗。如果不行……”他突然一指程玉,“我的三弟也兵强马壮是个不错的对象,你们可以先和他商量一下,我有事就先告辞了。两位贤弟,有事的话就不用和我告别了,两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