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军战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标题:驾驶B…24轰炸机的男孩们
译者:贾益、毛小雨
ISBN:75004447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5月
定价:23。8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为美国著名的军事小说作家,《空军战士》是他继《兄弟连》之后的绝笔之作。
  本书讲述了1944…1945年一群一群在二战中驾驶B…24轰炸机飞过德国上空的年轻人,面对重重危机,成为另一支非凡的“兄弟连”。在《空军战士》一书中,安布罗斯以生动的细节描述和细腻的感情,讲述了这个杰出团体的英勇、训练有素、大胆,以及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安布罗斯有着真实再现战斗紧张气氛的天分,他把我们带进拥挤难耐而危险的B…24机舱,随机组成员与死亡搏斗——穿过厚厚的黑烟和致命的防空火力网,到达目标上空,摧毁德国的战争机器。  
  小说场面宏大,既保留了《兄弟连》的写实手法,又将空战的残酷惨烈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是一部不可多得战争小说。

作者简介:
  斯蒂芬·E·安布罗斯是著名的高产历史小说作家,早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历史专业,曾担任奥斯卡最佳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历史顾问,并曾为艾森豪威尔和罗斯福作传;其著作包括纽约时报排行第一的畅销书《这世上没什么比得过它》以及《大无畏的勇气》、《D日》、《公民战士》,尤其是《兄弟连》等超过20部重大作品,晚年居住于密西西比州的圣路易斯湾。2002年,在与肺癌进行英勇地抗争之后,66岁的他离开了人世。


《空军战士》的勇敢无畏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小说作家史蒂芬·安布罗斯,在两年前辞世之时,他被举世公认为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学教父。这不仅因为他留给世人的20多部重大作品大多涉及二战史实,而且至少有五部成为《纽约时报》排行第一的畅销书,尤其是《兄弟连》至今热销不衰,更使史蒂芬成为二战军事题材最权威的作家。
  当我国的读者与观众刚刚领略了史蒂芬《兄弟连》小说中文版的热销,以及HBO梦工厂同名电视剧热播之后,作者的另一部绝笔之作——《空军战士——1944…1945年驾驶B…24轰炸机飞越德国上空的男人们》小说中文版,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
  从这位史学家兼畅销书作家的笔下,我国读者将同世界各国读者一样,得以了解鲜为人知的二战期间被称为“解放者”的美国B…24重型轰炸机的故事。
  一群在二战中驾驶B…24轰炸机的年轻人,面对重重危机,执行着一个又一个最危险、最苛刻的军事任务,承受着超过50%的伤亡率,成为另一支非凡的空中“兄弟连”。在书中,作者以他一贯的风格——生动的细节描述与细腻的感情描写,讲述了这群杰出的年轻人英勇、大胆、训练有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作者有着真实再现战时紧张战斗气氛的天分,他把读者带进了拥挤狭窄、低温难耐又极其危险的B…24机舱内,随着机组成员穿过浓浓的黑烟与随时致命的防空火力网,接近目标,摧毁德国的战争机器,他们中的许多人随着飞机被熊熊火焰所吞没。
  《空军战士》的主要情节始终围绕着一架名叫“达科他女王”号的B…24轰炸机和741飞行中队飞行员乔治·麦高文的故事展开。这位来自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小伙子,当他驾驶B…24轰炸机时年仅20岁。他有幸成为荣膺飞行十字勋章,并在18000多名B…24空军飞行员中,后来仅健在人间的四人之一。由于麦高文在二战期间35次的飞行经历,以及1972年他竞选美国总统的传奇色彩,引来一些记者要为他撰写二战经历的回忆录。直到本书作者史蒂芬·安布罗斯1999年夏天找到他,麦高文终于表露,他一直希望史蒂芬来写这本书。于是,在科林斯基金会的帮助下,花费了130万美元修复了唯一一架还能飞行的B…24飞机,让作者亲身体验了曾在“二战”时期的飞机上飞行的各种刺激;并开始了作者每天六七个小时对已是美国驻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的乔治·麦高文的采访。这种采访让作者感受到了与他早年采访艾森豪威尔时的不同,也让他感受了同几千名二战老兵访谈相比的特别之处。
  美国《达拉斯早新闻》曾评论“《空军战士》给人的感觉是既不过分,又无不及……”。《丹佛邮报》也评论此书“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一页页细读”。对于忠实于史蒂芬的读者来说,《空军战士》确是一部“才华横溢……了不起的故事”(拉里·金《今日美国》)。
  今年6月,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当世界各地由此揭开从二战结束到明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年的纪念活动序幕之时,《空军战士》的中文版问世了。巧合的是,这段反映美国空军飞行员英勇战斗事迹的真实故事,恰恰也相隔60年。这无论对于我国读者,还是书中那些为二战胜利作出贡献的“空军战士”们,都具有特殊意义。本书的出版正好表达了作者史蒂芬在书中,以及他生前每一次采访二战老兵之后所重复的那句话:“谢谢你们为赢得战争从而拯救世界所做出的一切”。




前言

  我作为乔治·麦高文的朋友和支持者有30年了。我了解他在陆军航空队服役时的一些事情,我一直认为他可以以此为他1972年的总统竞选制造更大的影响。抛开政治不谈,我对他驾驶B…24轰炸机的经历艳羡不已。对我来讲,他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是一个不为一己私利,只为取得胜利而甘冒身家性命之险的人。
  1999年夏天,麦高文、他的妻子埃莉诺、我的儿子休斯和我在一起吃饭。谈话中,麦高文告诉我,记者迈克尔·塔基夫最近对他进行了几次采访,因为他有兴趣写一本关于麦高文二战经历的书。我说这是个不错的想法,并让麦高文去告诉塔基夫,就用麦高文的B…24轰炸机在奥地利的一户农舍上扔下炸弹以及后来的结果作为故事的开始。
  麦高文希望我来写这本书,问我是否愿意。我犹豫了,倒不是因为缺乏兴趣,而是因为塔基夫已经开始工作了。麦高文催促我去和塔基夫谈谈,看他是否愿意让我接手,是否愿意提供他的访谈。我试了一下,塔基夫同意了。于是我跟麦高文和编辑,爱丽丝·梅休讲,我可以写这本书了。作为麦高文和我的编辑,爱丽丝喜欢这个选题,但她说,这本书不能只写麦高文,还要写和他一起服役的那些弟兄们。她总是,或者几乎总是正确的。
  我打算研究和撰写二战中美国空军的书的想法由来已久。之前,我曾写过欧洲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官,后来又转向前线的士兵,如一支英军空降连(《飞马大桥》)和美军101空降部队506团E连(《兄弟连》)。在《D日》和随后的《公民战士》这两本书里,我研究了进行地面战斗的下级军官和士兵。在写作准备过程中,我采访了很多经历过实战的老兵。在写完关于第一条横跨美国大陆铁路的书之后,我想写的就是有关美国空军的书。书中不写指挥机构中的高级官员,只写驾驶轰炸机的军人们。他们在战争中是如何表现的?这是我想了解的问题。麦高文和他的机组,还有第十五航空队455轰炸机大队741中队,似乎成了部分回答我的问题的良好途径。由于我对麦高文和他的弟兄们的尊重,我决心很大。好奇心促使我了解一个出生于南达科他的人,在22岁时怎么成了轰炸机飞行员;我的兴趣还有,美国的设计师、工人和工厂如何装备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空军;我还渴望了解空军战略行动是如何谋划和执行的;我还期望告诉读者这样一个故事,反对越战的著名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怎样一位杰出的轰炸机飞行员。于是我开始工作。
  我读了大量的书和回忆录,那些写了空战,以及自己经历的人,使我受益匪浅,这不仅限于注释和参考书目中指明出处的书。我还要特别向以下几位表示谢意,他们是:《美国空军的崛起》的作者迈克尔·谢利,七卷本官方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陆军航空队》的编辑威斯利·弗兰克·克雷文和詹姆斯·李·凯特,美国空军上校霍勒斯·兰福德———他编写了一部四卷油印本的《741轰炸机中队史》。我的大学学长、挚友吉姆·伯特,大学毕业后做了空军飞行员,对我帮助颇多,他阅读了初稿,指出许多谬误。休和我做了大量采访,有麦高文和健在的他的机组成员,还有741中队和455轰炸机大队的飞行员和士兵们,等等,这些已在答谢辞中列出名单。我们对所有的人表示感谢。
  2000年10月9日,休和我登上B…24和B…17。我们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开起了这架飞机。这是一次特别的经历。我们要感谢科林斯基金会(马萨诸塞州01775,斯托,248信箱)将其变为可能。基金会将这两架轰炸机飞遍我们国家的各个机场,让每一个人,特别是孩子们能够体会到在“二战”时期的飞机上飞行的刺激。
  这是惟一一架还在飞行的B…24。基金会花了130万美元,用了数千个小时的义务工修复了这架老式飞机,在机首上做了装饰,取名“巨龙”与“龙尾”。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有些人还乘坐了B…24和B…17轰炸机,他们在飞机里可以从机头爬到机尾,进到机首和尾部炮塔,也可以坐在投弹瞄准器旁,或者无线电员位置上。他们可在狭窄通道中往前走或往后退,巡视一下弹仓里的炸弹、氧气瓶等东西。在B…24上,机身中部的窗户是开着的。在飞行中,气流穿过机仓直到机尾。在十月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尽管休和我只是爬升了两千来英尺,在宾夕法尼亚中部从威廉斯波特飞到哈里斯堡,但感觉很冷。在这个巨大的航空器中飞行,颠簸嘈杂,可是心情愉快极了。
  休和我的飞行多亏了麦科斯一家的孩子们,他们中有的在上中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