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指南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想文天祥那些匪夷所思的举动,杜浒越发觉得自己的推测有道理。百丈岭昏迷之前的文丞相,每当提起皇帝,往往垂泪不止,一腔孤忠让人感慨。而现在,提起朝廷和皇帝,更像提起自己的朋友和伙伴。
  这种在语言和地位上,不知不觉的转换,也许文天祥自己都没注意到。但有人注意到了,还私下议论过。说文丞相行事狂悖,政令非但违背了祖制,并且将隐隐已经将丞相府提高到与行朝比肩的地位。
  “天有不测风云,我们诚心相请,陈丞相和张将军却未必肯来!所以贵卿今天和邹将军的争执,非但没有道理,而且不智!”文天祥语气一转,点出了杜浒最担心的事情,同时对他的行为提出了批评。
  在书房中,他听说杜浒和邹洬又起了争执,文天祥放下手中事务,匆匆赶去安抚。到了邹洬那里,当事人已经散去。他又根据士兵们提供的信息,匆匆赶到了江边。
  “难道丞相以为张将军能自己打出一片天地来?”杜浒低声反问,语气中带着对文天祥的几分不服气,“邹将军身为一军副帅,不谋求一军之生存,却忙着去向朝廷表忠心。难道我荆棘岭上那些阵亡的弟兄,就为了某人的区区忠义之名么?”
  “我早说过,自从我们百丈岭之日起,我们已经不是为一家一姓而战。但迎接行朝驻跸的事,我们却不得不做!”
  文天祥看着杜浒,神色渐渐郑重。随着个人阅历的经验增加和自己的影响,破虏军中,像张唐、杜浒等人的思考方式,已经渐渐脱离了原来的家天下的范畴。这是可以为之庆贺的事情,整支军队和整个民族的觉醒,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为此,那些先觉醒者,必然会感到痛苦,孤独和迷茫。那种感觉,就像当初自己在百丈岭上,徘徊于文天祥与文忠的思维之间的时候一样。
  但这种思维上的蜕变是必须经历的,无此,不足以跟已经降了大元的理学家们抗衡。一旦面临更大军事政治压力,所遭受的损失也会越大。
  现在,他需要的是时间,让这些觉醒者由痛苦慢慢走向成熟。
  昨天,提议请行朝前来驻跸的人,未必都是对朝廷的绝对忠心者。而反对邀请行朝前来的人,也未必都是现行政策的铁杆支持者。
  政治这东西里边,包含着太多的玄机与利益。每一次选择,就连文天祥自己,也决定很艰难。
  如果他还是原来那个文天祥,让朝廷前来,委屈破虏军而保全朝廷,是必然的选择,虽然这个选择会让他痛苦。
  如果完全接受了文忠,那么,拒绝朝廷的官员们来摘桃子,甚至逼朝廷努力抗元,是最明智的办法。与国,与自己,都有利。
  可惜,他现在既不是文忠,也不是原来的文天祥。
  “末将没看到不得不做的理由!”杜浒气哼哼地说道。
  “我们不为一家一姓而战,天下英雄却都以为我们在为朝廷而战,并且都在看着我们如何做。此时,我们不能冷了天下豪杰的心。贵卿,无论你此刻想些什么,都要记住,咱们无法脱离身边所有人,就像江中那些船,跳跃于潮头,却不能脱离这片大潮!”
  “可这片潮,我们真的承受得起么?”杜浒幽幽地问。他知道文天祥说的是什么,自己的那些想法,真的公之余众,在天下人眼中,肯定是比北元还可恨的罪人。
  自己刚刚有了这些想法,已经如此难以承受。而使自己有了这些想法的人,是不是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无怪乎丞相在百丈岭上会发疯。突然间,杜浒发觉,自己明白了什么,仿佛跟文天祥之间渐渐生出的隔阂,开始透明。
  “我也不知道是否承受的起,但此一刻,我们在享受弄潮的乐趣!”文天祥笑着,慢慢走向江边,脱掉鞋子,走到江边的一块巨石后。
  一个大浪扑来,撞在江边岩石上,洁白的水花淋透他的衣衫。水雾散尽,湿漉漉的衣衫下,透出一个坚实的臂膀。
  陈宜中等人以权谋二字治国,而现在,文天祥手握的却是一支百战百胜的大军。在双方实力相当时,权谋能发挥作用。而一旦其中一方实力高出对方太多,权谋,不过是个苍白的笑话。
  无论施展权谋者的理论多花哨,以实力压过去,就足够了。这就像大宋与北元玩阴谋,无论怎么玩,都是输。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多,实力强的一方,完全可以不讲道理。
  “贵卿,记得当初咱们挥兵背上,试图光复赣南的时候,陈丞相和张将军执意东下,攻打泉州、福州和邵武三地的事情么?”文天祥的声音从浪涛声里传来,伴者潮水的轰鸣。
  “记得,当时,大伙都说,陈丞相是为了和咱们怄气,所以才做成这种错误决定。他试图恢复从自己手里失去的两浙,洗刷当年决策失误的耻辱!”杜浒高声回答,走到江水中,与文天下并肩享受观潮之乐。
  层层浪涛间,陈复宋高举着红旗,立在一叶扁舟头。扁舟在浪尖起伏,他手中的红旗却没有被浪涛淋湿。无数水上健儿欢呼着,驾驶着战船跟在扁舟后,船与船之间的距离尽力保持着一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个水手的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现在,咱们以一支残军攻克三府。拥有近二十万将士的陈丞相和张将军来投奔,难道他们不怕世人的评论么?”文天祥笑着问,仿佛早已看透了浪涛背后的迷局。
  “这,不会,他们不敢来!”杜浒突然醒悟,旋即又有些失落。“他们不来这里,天下之大,哪里能让他们容身?”
  “还是广州,根据咱们的眼线送来的消息,统一由达春号令的几路人马因为粮草不济,已经开始分散就粮。蒲寿庚正带着他的舰队,星夜赶回泉州。索都去潮州,试图找马发将军报一箭之仇。刘深正在向漳州行军,估计准备扑南剑州,找兴宋军的麻烦。达春本部向邵州赶,去对付陈吊眼,安抚后路。眼前广州城只有几万新附军在驻守,而城墙又被达春上次入城时拆毁了……”
  我没有逼他们抗元,我也不会让破虏军失去血战得来的基础。我只是,让朝廷自己多一份选择?文天祥笑着想,这是他内心深处挣扎多次做出的妥协。也是目前比较合适的办法。
  祖宗制度固然重要,但如果这一种制度已经不适合国家的发展,就必须舍弃。这不是什么一伙人的利益和创始者的面子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存亡。
  根据情报分析,北元已经做出了战略调整。以自己对张世杰和陈宜中的了解,他们不会坐视这次战机不顾。否则,他们就只能来福州,那样,大宋剩余人马,在民间和朝廷的压力下,就不得不重整,交到一个值得信赖的指挥者手上。
  此时,无论战绩和声望,自己的都已经超过了张世杰。所以,一旦行朝漂流到福州,也绝对不会再出现杜浒担心的,自己被架空,而决策权力被陈宜中等人占据了情况。
  文天祥已经有了一次教训,不会再吃第二次亏。反而,为了延续这个民族的血脉,他要设一个圈套出来,要么取得所有兵马的指挥权,要么,逼着张世杰和陈宜中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对北元的抗争中。
  “丞相有把握?”杜浒敞开怀抱,一边迎接礁石上反溅上来的碎浪洗礼,一边问道。
  “非但对此有把握,我还可以肯定,达春所谓的征讨陈吊眼,和刘深征讨许夫人,不过是掩人耳目,他们的目的,其实还是咱们破虏军。一旦达春回到了英州,驱逐了邵州和雄州的各路义军,他的大队人马肯定掉头扑向汀洲,从背后图谋邵武。而刘深、索都,进入南剑州和潮州后,肯定也会直扑过来。那时候,我们的邻居,一直日子没有动静的蒲家,也会跟在蒙古人的身后杀到福州来,我们的面临的,就是第二次邵武保卫战!”文天祥笑着说道,豪情万丈,“恐怕眼下在鞑子皇帝的名单上,第一个要剪除的是我们,第二个才是海上的朝廷。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弟兄之间,必须同心协力,抓紧一切机会壮大自己,最好不要起意气之争!”
  “丞相,贵卿知错,请丞相责罚!”
  “什么责罚,贵卿,咱们一起出生入死,你想什么,我也明白。我追寻什么,你也明白。箫将军、林将军虽然一心装着朝廷,但这也是好事情,毕竟比那些一心想着投降的人好。况且人都会变的,半年前,谁能想到陈老夫子会和张唐一起说粗话,恐怕,两人站都站不到一起!”
  “那倒是!”想起当年张唐的粗鲁和陈龙复的迂腐,杜浒会心一笑。彼此之间虽然有争执,但毕竟一起并肩战斗的情意在心里边。“丞相,既然人家已经在咱们四面收拢,你打算怎样做?”
  “贵卿,我听说过一个古怪的说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我没听说过!这个提法很新鲜!”杜浒睁大眼睛,文天祥刚才说的这句话,在他心里不亚于眼前的惊涛骇浪。他出身世族大家,少年时虽然喜爱学一人敌的剑术,但读过的书却不比军中任何人少。文天祥从文忠记忆中得到的这句格言,是诸子百家中任何一本典籍中未曾提过的。杜浒无论如何,也无法与自己的知识对应起来,但凭借个人阅历,却知道此话无比正确。
  “当政治目的无法被他人接受时,往往试图通过战争来解决。放在一个国家内,就是互相之间打架,吵闹。放到国家之间,就是军队在疆场上角逐。就像现在,北元的目的是征服所有土地,把所有人变为蒙古人的奴隶,我们不能接受,所以我们之间会有战争”文天祥低声对杜浒讲述着子对战争的理解,语气中带着一点点调侃。
  “如果我们答应了当奴才,当然天下就太平了。估计那些大儒们还会赞扬我们顺应时世,或他奶奶的懂得审时度势,知天命!”张唐顺着江畔走来,接过文天祥的话茬,“前几天,就有几个王八蛋说咱们不知道进退,惹得生灵涂炭。好像元军那些暴行,都是因为咱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