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江文艺 2005年第04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座座青山就这样全没了。
  青山没了,树没了,植被没了,这河的源头也就没了。
  河的命运已经不能由自己主宰了。天地之精英、万物之灵长的人,成了这个星球上真正的主宰,同样也主宰着这条河的命运。随着第一座大坝的崛起,这条河已不成为一条蜿蜒的玉带。它没有那么优美了。它被肢解了,肢解成一段、数段、数十段。每一段都有一座水库,一座电站。那水已经失去了固有的河道,失去了自己的意志。那天生丽质开始全方位地接受着人类的整形。沿岸高耸的烟囱,滚滚浓烟遮盖着晴空,在机械轰鸣上形成的废水长驱直入,直接注入母亲河的血脉,污染着它的清白。河水从此不再清丽。
  人啊,当我们无休止地超极限地向大自然索取的时候,当我们疯狂地掠夺这条河的资源与能量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在毁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自己掘墓。如果说今天是河在哭泣、诉说的话,那么当有一天大自然开始对人类实施报复的时候,我们听到和看到的就是人类的哭泣和眼泪了。
  大自然一旦愤怒了,人类的灾难就降临了。试问,这些年来大自然,不,就是这条河带给我们的灾难还少吗?
  当我再次回到粉清河怀抱的时候,我已不敢相认了。残存于恼海的那些美好的记忆随风飘逝。我再也听不到那些悠扬的鸟声了。那优雅的獐麂的奔跑、那婀娜的鸟的舞姿、那长空翱翔的雄鹰,都未能在我眼前出现。林中已经非常地寂寞了。那些憨呆的、乖顺的、凶猛的、残暴的珍兽们都消失了。那讨厌的昆虫与丑陋的爬行动物也不再来烦我们了。这是陆地,那么水中还有些什么呢?那些鱼类,那虾、那鳖、那水獭、那会哭的娃娃鱼,也都消失了。还有那长相怪怪的可爱的被人们借喻以取笑自己的乌龟、王八都成了一种遥远的传说。它们都到哪里去了?逃匿了?灭绝了?谁也说不清楚。当人们开始留念它们的时候,那一定是十分珍稀了,就如同我们今天十分渴望复原远古的恐龙与麒麟一样。
  粉清河不再完整。它只是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了。
  有时我多么希望进入佛的境界,希望生命能如我佛所言,真的会有轮回。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这是劫数,也是定数。如果自然界也会轮回的话,那么这条河就可能回到它的童年状态。当然,我所指的是人类的觉醒,是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还自然以原貌,重新回到人与自然、人与各类生物、人与水中陆地和天空的各类动物和谐相处、彼此相安的时代。
  这完全是可能的。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重修秀美河山,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话题。也许,这一天不会太久了。
  因为这条河,我对一份偶尔看到的资料兴奋不已。美国计划拆除全国中小河流上的470余座中小型水电站。他们要疏浚那些河道,让河水依然回到从前的状态,从源头一直欢畅地流向大海,让江海里的那些渴望到山林小溪旅行的鱼儿们自由自在地往来于地球上可以流水的任何地方。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快乐的信号!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一种循环式的发展。疏通河流,毁掉人类亲手建起来的违背自然规律的物质文明也是一种进步。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尊重。
  还有几则温馨的消息也让我感动。一则发生在瑞典。有一天下午,在161国道上突然出现了无数的蜥蜴,小小的体型,一只接着一只,看起来一点也不值得怜悯。面对这些无足轻重的生命,川流不息的车辆自觉鸣笛停驶,一等就是两个多小时,直到最后一只蜥蜴爬过。后来人们发现这些蜥蜴穿过马路是要到耶伦克莱沃湖交配,于是人们就在国道下铺设了一条爱情通道,专门让那些要到公路另一边去幽会的昆虫们通行。一则发生在西班牙。在一个小镇上人们发现整个夏天都听不到蛙声了,原因是在建设现代化镇堡时疏忽了环保,于是人们就重新规划设计,甚至不惜毁掉花巨资建起来的标志性建筑,将山水田园与市政的各种功能融为一体,于是一座领居全球的生态小镇就诞生了。小镇的人们每到夜晚不仅可以欣赏到此起彼伏的蛙鸣,还可以领略到萤火虫穿梭于夜空的奇景。另一则是在我国。在巍巍三峡大坝筑起时,地球上绝无仅有的桃花鱼失去了原来的家园。科学家们为了给这个稀有家族找一条适宜生存的溪流,已经纳入重大科研课题,而且有关部门已经立项。这些故事听起来就像童话一样神奇美好,令人欣慰。它体现了人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这些都让我们高兴地看到,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已成为一种细胞,渗透到血液。人类的可贵之处就是能够发现自己的失误,矫正过错,不断探索,循序渐进,这样我们为自己设计的美好未来也就不再是梦,必将成为现实。
  还是回到这条河吧。从地质成熟,也就是河流形成的那天开始,水对地球上的万物所承载的使命已经够多了,尤其是到了人类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水平都达到了极高程度的今天,人类对地球包括对太空的开发和利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无法预料,就像苏格拉底、爱因斯坦和张衡、李冰那些有作为古人无法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情况一样。但有一点我能够肯定,人类会更加尊重自己生活的家园包括太空,会更加珍惜生命包括一切有生命的物种。那么,我眼前的这条小河也不会总是以现在这种状况存在。它还会改变,即使是不能回到从前的状态,也会以一种更加完美的形式存在。毕竟,人类已经觉醒了。
  人类觉醒了,大自然就有希望了。
  


中国蝴蝶
■  甘茂华
  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借景抒情和托物咏志是其寄托人生的惯用手段。自然界美丽的蝴蝶,自然也逃不脱充当他们表达自己精神和情感的载体的命运。即便是那些深山老林里的蝴蝶,那些普通的皮肤上只有麻点的蝴蝶,仿佛世上的平头百姓,默默地、与世无争地度过飘逝的岁月,穿越风雨而又繁衍不绝。蝴蝶们飞舞在山林间的生命,飘渺而沉实,美丽而素朴。
  徐迟写过枯叶蝴蝶,它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这种蝴蝶为了保护自己,伪装成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捕捉它,把它制成标本作为商品出售。徐迟感慨:“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呢?”
  冯牧写过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它是云南西双版纳所独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在那里,到处都是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蝴蝶,只要随便伸手出去便可以捉到几只。站在千万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当中,冯牧赞叹:我们生活着的这片土地,是一个多么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
  这些被作家们锁定在文字里的蝴蝶,永远地美丽着,散发出中国文化诗意的气韵。
  战国时候的庄周,对中国文学和中国哲学都作出较大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最喜欢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梦里的蝴蝶,一直成为千古之谜。他一觉醒来后,不知道是庄周梦中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成了庄周?我想庄周与蝴蝶是应该有所区分的。庄周梦蝶,蝶梦庄周,不就是事物的区别和变化吗?所谓庄子哲学,取其象征之意,栩栩然蝴蝶也。
  也许是中国特色的哲学,孕育着中国特色的蝴蝶。中国特色的蝴蝶,便构思了古典爱情的忧伤。在那漫长的时间深处,梁祝化蝶,幽幽地飞翔。这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国人几乎家喻户晓。有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正是采用民间传说写成,被人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人感叹:许多岁月过去了,而琴弦上的爱情依旧。
  记得第一次听这琴声,是在我插队时。知青伙伴小郑的琴拉得好,从那弦上流出的凄婉的旋律,悲戚得如泣如诉,恰好宣泄了落魄青年们无望的氛围。小郑又放了一张唱片,边听边给我解释。这是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和十八相送的几个情节,接着是抗婚、哭诉、投坟的几个情节,最后是再现部——化蝶: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一双蝴蝶,自由飞翔于极乐世界之中。当时,我听得眼睛潮潮的。尤其是我最欣赏的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二重奏,柔和委婉,别恨离愁,那窃窃私语、难舍难分的场面,使人无限低徊。我明白是琴声触动了我那苍凉的青春。
  后来,我又读了艾延国的诗。他说,原本家喻户晓的故事,放在琴弦上再讲,就显得格外黏糊,许多心事都被黏住。似乎,古老的情节蝴蝶状飘来。闪烁,如落红的样子。古老的春天也及时而至。所有的花都盛开,辩不出颜色,却一片暗香。人物也越来越清晰了,连他们脸上的泪水,也潮涌而来,愁容悬浮,泪光盈盈。我轻酌细品这诗,那滋味,似曾相识。其实,我想被黏住的不是心事,而是诗人的感情。
  我至今依然感觉到,那双蝴蝶对我是一种诱惑。我看见的是盘旋于琴弦、花和坟墓之上的两只翩翩飞舞的蝴蝶,相依而息,比翼而飞。我朗诵: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我问自己:这难道仅仅是蝴蝶吗?不是,是真,是善,是美的魂灵。
  当我现在坐在长江三峡岸边,回想这些远远近近的蝴蝶时,脚下的长江正在涨水,江对面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上空,果然有一群蝴蝶载歌载舞。由于隔得遥远而看不真切,我不知道它们是徐迟和冯牧笔下自然的蝴蝶呢,还是庄子梦里精神的蝴蝶?抑或是梁祝的爱的绝唱中情感的蝴蝶?不管是什么样的蝴蝶,它们都只适于中国的土壤和环境,像中国的哲学、文学、美学一样,凝结成一种叫作本土文化的特色,在我心灵的深处犹如暗夜里星光般闪烁。
  歌者唱道: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就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蝴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