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湘军到处寻觅强援,柳镜晓也是他们指望的对象,他们派说客来劝说柳镜晓沿江而下直取武汉,与湘军会师长江,到时候将南征鄂军斩成两段,湘军借机反攻,事成之后,湘军扶助柳镜晓坐上湖北督军的位置。 
  想法不错……柳镜晓是这样回答的,不过想法毕竟也只是想法而已,现在湖北大军云集,在鄂南有陈云杰部的五万之众,鄂系的部队有四万多人,在长沙还有傅督的两万多人,凭柳镜晓的一万多人,想要沿江而下直取长江,他答应自己老婆还不答应。 
  当然了,湘军又联络了川军,说是让四川出兵十万,作为柳镜晓的后援,柳镜晓根本就看不起川军的攻击力,川军守备有一套,攻击力就不行了,南津关一役,柳镜晓以一敌十,将六万川军杀得落花流水,自然是领教过川军的战斗力,至于退却那就是乱七八糟了,结果让柳镜晓捡了一个大便宜。 
  不过表面文章还是做的,川军和柳镜晓来来往往,十分亲切,就差把柳镜晓认作干爹了,没办法啊!征湘就是南征的前奏,而川中天府之国,自然是段铁民眼中的大餐了,现在柳镜晓的态度非常关健,他雄据鄂西,这万把精兵如果倒向鄂系,那渝万随时有失守的危险,就是一路攻城拔城直冲成都敢是有可能的。 
  “成都非坐守之地”,守成都只能守外围几个要点,所以孔明才要北伐,可是这次援鄂之役,川军损失奇重,尤其是海陆空神四路大军几乎少了一半,这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让川军心烦的是,一听说柳镜晓有入川的可能,滇军联合贵州方面,向四川方面通报说:“西南一体,我军愿入川援助贵省……击退北军后,我军即刻回省……” 
  西南一体?狗屁!狗屁!云南人从来不安好心,所谓大云南主义,不就是把四川作为他们的殖民地,当年的教训还不够吗!至于贵州?哼,不就是云南的一个帮手吗,四川人吃的苦头还不够吗!当年北军入川,空见云贵空喊不绝,不见一兵一卒入川,可北兵退出四川之后,滇军源源不断地开入四川,将川省变作他们的殖民地…… 
  不过真正紧急的时候,川军也会狗急跳墙,引滇军大举入境,和北军决一雌雄,柳镜晓正是看透了川军的这个想法,所以坚守不入川。不入川就是大大的好人,川军对柳镜晓是不停称赞 
  在不入川这一点,柳镜晓是大大合乎冯总统的意愿,但是服从总统的命令就是反对总理,而柳镜晓现在又反对将他的部队调去南征,在段总理眼里,他又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柳镜晓以上校衔出任镇守使兼中央师师长,这本是天下间的奇闻,段铁民也不想让他太难堪,所以将军府晋升他为中将的事情一直在操作之中,可现在出了这档子事,段铁民又让将军府将这事搁置下来,看起来柳镜晓的上校军衔还要挂上许多年。 
  不过能维持现在这个局面,柳镜晓就是挂上一百年的上校军衔也是心甘情愿,何况部下们再替他弄了一副中将军衔挂上,不然的话,这几个团长只能挂挂少校军衔了,所以虽然将军府没有名义,可是部队承认就是万事大吉了。 
  不过就是维持这个局面也是很难办到了,鄂军正在不断南下,一路直入长沙,另一路就作为吴新光压制鄂南鄂西两军的本钱,鄂南陈云杰的部队堪称宇内最强,兵力有两师三混成旅又一独立旅之多,又处于湖南的后方,吴新光自然不敢招惹。 
  可是柳镜晓的部队就不同,十七师位居长江上游,虽有地利,但兵员不过万余,装备不能称之精良,而所部川省新兵甚多,所以吴新光就把目标盯在了柳镜晓身上,想借柳镜晓的人头来立威。 
  想借我柳镜晓的人头?行啊!来吧,柳镜晓得知汉方有不利于自己的举动,当即全师动员,全副武装的官兵截断长江航运,随时准备动武。 
  人都是欺软怕硬的,柳镜晓摆开这样一个架势,吴新光自己先软下去了,毕竟这本钱不是他的,而是段总理的本钱,有个闪失,虽然是内弟,也难保这个督军的位置。 
  这“难保督军的位置”就大有文章了,别人如果犯了这种错误,不是掉脑袋就是坐大牢,可吴督军因为自己人,只需要乌纱帽不保而已,所以想要不犯错误,成为高官的私人即可,不要说是贪赃枉法,就是杀人放火也是问题不大,“朝中无人莫作官”就是这么一个大道理。 
  再说了湖南战事正急,段总理的另一个内弟傅督军正等着大军救急,所以吴新光赶紧派人到宜昌说明,这是正常调动,请柳师长镜晓千万不要误会。 
  既然不打柳镜晓,这部队只能往南调,长沙一带顿时大兵云集,大有灭此朝食之势。 
  傅督的胆气就壮了,督军署莫说是长官,就是阿猫阿狗,也换成了傅督的自己人了,不是傅督的同乡就是段总理的亲信,傅督也一再声明,这绝非“任人唯亲”,而是“量才而用”。 
  北方人在长沙城里也是越来趾高气扬,似乎就比湖南人高上一等,这时候柳镜晓走私川盐实在太厉害了,官盐一两也卖不出去,结果傅督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查办私盐。 
  于是便有了湖南盐务稽查处,可是这稽查处可不好干啊,这卖私盐的,有一半是随傅督回乡的北方人,都和傅督有些牵扯,这个是傅督的老战友,那个是傅督在北方的好朋友,最后处长下了命令,凡是北方人卖私盐一律不查,湖南人卖私盐,给我查到死! 
 
 
 
  
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南北乱战
 
  既然处长下了命令,稽查处也扮起黑脸来查处湖南人的私盐,虽然说湖南人查湖南人,这脸面上实在过意不去,中国的公务员素来是深知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弱敌的战术原则。可是当天中午,一大帮稽查员已经哭着脸回了盐务稽查处,处长赶紧问道:“怎么回事?哪个家伙这么大胆?” 
  稽查员们赶紧拉住处长,大声说道:“去不得!处长,这绝对去不得!” 
  询问之下才知道稽查员这么狼狈的原因,他们确实是去查了湖南本地人的私盐,可是湖南人的盐铺早有防备,雇佣了一大帮北方人作为保镖,一见面还没说话,就把稽查员给打了出去。 
  现在在长沙城内,只要会说一口北方话就能高人一等,不要说是稽查处长,就是局长、厅长,只要是湖南人,他们照样把你打出去。 
  在北京政府的眼里,湖南并非是中国的土地,而是他们的占领地而已,会说北方话,就把腰刀挎,现在连警察都要换上北方人了。 
  湖南民风强悍,岂能受得这种气,所谓:“三湘同仇”就是这个道理,谈严在湘南的兵力不过于万余,可是给傅督这么一闹,他一下子就聚集起三四万人马。 
  不过傅督在军事上还是大占优势,现在调入湖南的鄂军有八、二十两个中央师和一部分投北湘军,非但在装备上大占优势,兵力上也居于上风。 
  此外后继而来的据说还有三四个师的兵力,此外还有关山河的第七混成旅,这个关山河的第七混成旅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补充团,此外还有一个炮兵团,总兵力达到九千多人,也很有战斗力,可是有个特色,就是历史上有抗命的传统,关山河屡次因此不服从上级而撤职,但是这个混成旅又只服从于他一人而已,最后只能把关山河官复回职,再说一句:“下不为例!” 
  在中国的词典里,下不为例的意思就是再来一次,关山河就是所谓悍将的典型,不过这个旅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他的开拔费特别便宜,只是其它部队的三成而已,用这支部队就算是赌搏吧,运气好的话,当年在陕西,关旅与民军交战十分卖力,伤亡近两千人,运气不好的话,哼!他肯定是磨洋工不干活,最后让你血本无归! 
  不过也有消息说关旅不入湘,而是配属给柳镜晓入川,段铁民南征肯定要开辟两条战线,一条是在湖南一线,另一条就是入川,入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经剑门关入川,这是邓艾伐蜀的老路,只是现在陕西的局面仍然没有终局。 
  陕西靖国军虽然在军事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靖国军余部仍尊西南国务院为正统,视陕督陈树良为死敌,宁战不降。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陈树良的江山就是靖国军的干部打出来的,可陈树良上台之后的所作所为却实在令他们齿寒,他们相互发誓死战到底,而平定陕西之前就冒然入川,这不是明智之举,再说这一路都是崇山峻岭,孔明北伐固然无功而返,邓艾伐蜀也不是照样大费周折。 
  因为就有人把主意盯在自宜昌沿江而上入川这方面,徐定铮向段铁民献策说,柳镜晓所部不下万人,也曾经攻克万县威胁重庆,如果让柳镜晓师在前开道,而以同属杂牌的关山河混成旅在后督战,成则可收天府之国,败亦无损于鄂系实力。 
  因此段铁民就不催促柳镜晓向南开拔,反而让他勘测入川路线,可柳镜晓的想法又于他不同,他的部队川人甚多,一旦回乡不知能否维持,历史上曾有过百战之师官兵返回故里,官兵思念亲人突然逃散一空,而且柳镜晓也知道派关山的第七混成旅在后是授以监视之职,很有可能辛辛苦苦打下川省,督军的位置却是一场空。 
  所以柳镜晓的回答就是:“待来年再作打算……”这倒是一句实话,今年的春年来得甚早,再有二十天就要过春节,柳镜晓也知道大家远离故里,思乡情切,就下令进行一次大演习。 
  这次演习十分辛苦,说白了柳镜晓是想练一练部队的行军力,就柳镜晓的认识,一个部队只要有锐气,能打能跑,那其它的问题都不在话下,自己的部队一向很有锐气,经过整改之后,战斗力也很有提高,唯一的缺点就是新兵的行军力弱了些。 
  于是在鄂西的山野之中,胡博大声催促着:“快!快!跟上!”士兵一边气喘吁吁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