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可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许采访朱可夫。见科尼和厄斯·瑞安著《最后一战》,第248页。——原书注 
  科涅夫首先回答,他向斯大林保证苏军一定能攻占柏林。 
  〃所以说你就是这个脾气,〃斯大林他笑非笑,然后又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怎样才能为这一目的建立起一个突击集团呢?你的主力部队在你的南翼,因此你显然将不得不大规模地变更部署。〃 
  〃斯大林同志,〃科涅夫回答,〃你可以放心,方面军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我们将在适当的时间内重新部署完毕,为进攻柏林作好准备。〃 
  这时朱可夫作了回答。他说,他已经为攻占柏林作好了充分准备,而且他指挥的无论兵力兵器部处于〃饱和状态〃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经把攻击的目标直接对准柏林,况且南柏林的距离又最近。 
  〃很好,〃斯大林说,〃你们两人应该就在莫斯科这里,在总参谋部拟订出你们的计划,并在一两天之内向最高统帅部报告,这样你们回方面军去的时候,就可以随身带上已经得到全面批准的计划。〃 
  科涅夫不顾一切地想要分享攻克德国首都的荣誉。更确切地说,他想抢先攻进柏林来突出自已,使朱可夫相形见绌。他极不喜欢朱可夫。 
  现在在莫斯科,这两个意志坚强的人,每人都希望使斯大林相信,应该采纳自已制订的最后突击德国的计划。朱可夫认为,他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能够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攻占柏林,而科涅夫则在继续进行活动,以便推翻最高统帅部早些时候关于让他的部队去攻占柏林以南地域的决定。总参谋部的一些成员建议由两个方面军发动一次钳形攻势,可是这项建议既与朱可夫的正面突击的概念相冲突,也同科涅夫关于协同实施正面突击的建议相抵触。 
  当4月3日清晨再次召开会议时,斯大林听取了两位司令员的计划,然后走到挂图前,并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之间画了一条线,从而解决了僵持局面。这条线的终点是在柏林东南大约三十七英里施普雷河上的吕本。据什捷缅科上将说,斯大林这时宜布:〃哪个部队先到达这儿,哪个部队就参加攻占柏林。〃 
  科尼利厄斯·瑞安写道:〃倘若斯大林把这条线从吕本再往前画,一直画到德国边界,标出一条科涅夫不可逾越的界线,那么乌克兰第1方面军显然就不可能再参加进攻柏林的战斗了。〃尽管〃斯大林没说什么,但却默许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可以表现主动精神。〃虽然一句话没说,却向科涅夫的方面军开放了到柏林去的绿灯。他觉得斯大林摸透了他的心思。正如科涅夫所说的,〃斯大林心极不宣地号召进行一场比赛〃,然后会议便结束了。① 
  ①科尼利厄斯·瑞安著《最后一战》,第256页。——原书注 
  朱可夫对会议的叙述,尽管不如科涅夫那样生动,但却很可能是比较准确的。他说,对柏林方向的进攻和夺取这一城市的任务交给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任务是从尼斯河发起突击,粉碎柏林以南的敌军集团,把敌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与敌柏林集团隔绝开来,从而保障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但是,朱可夫写道:〃就在最南统帅部的会议上,斯大林给苏联元帅科涅夫发山指示:倘若敌人在柏林的东接近地上进行顽强抵抗,以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受阻,乌克兰第1方面军应准备从南面突击柏林。〃 
  朱可夫的回忆录透露,他对向德国首都发动最后进攻感到担心。〃对柏林的非同寻常的和极其复杂的进攻战役,要求所有方面军和集团军指挥机构作好异常细致的准备。〃他的担心是有充分根据的。他写道; 
  在战争过程中。我们从未攻取过象柏林这样坚固设防的城市。柏林的总面积几乎相当于九百平方公里,城市地下铁道和众多的地下建筑物使敌人得以实行广泛的机动,市区和郊区都为进行顽强防御作了细致准备,每一条街道、广场、胡同、房屋、沟渠和桥梁都构成这个城市总的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朱可夫曾命令航空侦察兵六次拍摄了柏林、柏林所有接近地和防御地带的照片。根据拍摄的照片、缴获的文伴和俘虏的口供,编制了详细的地图和附有图表说明的报告,发给从司令部到连队的各级指挥员。此外,工程兵部队为朱可夫及其司令部人员制作了一台柏林及其郊区的精确模型。 
第十一章 第三帝国的衰亡 (2)   
  4月5日至1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召开了战役准备会议,并利用地图和模型进行了军事导演。参加军事导演的有各集团军、军、师、方面军炮兵部队和后勤部队的首长。 
  进攻的日子临近时,进行了最后的准备工作。朱可夫决定采用他的另一项著名的别出心裁的办法,以〃震慑和从精神上压倒敌人〃。考虑到守敌在夜间更容易发生混乱和恐慌,他决定在黎明前两小时实施突击。将使用一百四十部对空探照灯照射敌人的阵地,以利红军的进攻和对红军突击部队的控制。 
  与此同时,德军正在奥得河沿岸疯狂地构筑防御工事。戈特哈特·海因里齐上将,在1944年复被从后备队中召回,任命为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官。他奉命把苏军阻挡在奥得河上,守住柏林。他特别擅长防御作战。1942年1月底,他曾担任在莫斯科附近固守的第4集团军残余部队司令官,在那里制订了一套极其成功的防御战术。每当他断定某一地段即将遭受苏军进攻时,他就命令部队在夜间向后撒退一两英里,进入新的阵地。通常几乎能够摧毁一切的红军炮兵的弹幕就会倾泻到已被放弃的前沿阵地上。海因里齐写道: 
  〃他们的炮火准备毫无效果,而我们的战士,由于丝毫未受损伤,已经作好反击准备,苏军的突击就会丧失势头。然后我的部队将从未遭到攻击的阵地向前推进,并重新占领原先的前沿阵地。〃① 
  ①科尼利厄斯·瑞安著《最后一战》,第70页…第74页。——原书注 
  1945年4月初,海团里齐视察了他在奥得河沿岸建立的两条防线。德军部队预定要在朱可夫的炮兵即将进行弹幕射击之前撤出最东边的防线,以便使炮弹落在无人据守的堑壕里。最关键的问题,显然是要判断出苏军进攻的准确时间。苏军发动的几次佯攻,使海因里齐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可是,这位承担了沉重责任的将军深信,苏军在4月中旬以前不会发起进攻。 
  4月15日(星期日)下午8时过后不久,海团里齐作出了决定。在分析了从战场上得到的报告之后,他确信朱可夫将在次日凌晨发起突击。他给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官特奥多尔·布塞将军发出只有一行字的命令:〃后撤,占据第二道防线的阵地!〃德军在夜幕掩护下立即开始后撤,这一策略性行动整整用了大半个夜晚的时间。 
  这时,朱可夫急不可耐地想要发起他的强大突击。4月1o日黎明前很久,他在厄斯特林(科斯钦)登陆场的小山头上的掩蔽所观察了德军阵地。在凌晨4时正,他发出命令:〃开始,同志们,现在开始!〃顷刻间,三颗红色信号弹出现在漆黑的夜空,朱可夫的一百四十部探照灯连同坦克和卡车的前灯一齐开亮,把德军阵地照得通明。① 
  ①苏联的一些回忆录作者对朱可夫使用探照灯是有争论的。有些人对这一别出心裁的作法持批评态度,而另外一些人则赞赏朱可夫的想象力。科涅夫写道,他在自己的方面军有意不使用任何人工照明。〃我们乌克兰第1方面军决定采用截然不同的方法。我们当时正要渡过尼斯河,我们制订了实施较长时间的炮火准备的计划,目的是在确保两个阶段的作战:渡过尼斯河,并突破敌军尼斯河西岸的主要防线。对于尽可能地隐蔽渡河意图来说,照亮突破地段对我们是不利的。相反地,我们希望夜晚越长越好。〃见N·C·科涅夫著《1945年》,载《国际事务》(莫斯科),1965年8月…1966年4月,第8页。 
  炮兵主帅沃罗诺夫军道:〃我喜欢朱可夫的决定,即在开始进攻柏林之前,进行炮火准备,并使用步兵和坦克在破晓前发起突击,同时使用探照灯照得敌人睁不开眼睛。〃见H·H·沃罗诺夫自《苏联人民的功勋》,载《苏联历史》杂志,1965年7…8月号,第21页。 
  曾在屈斯特林登陆场在朱可夫指挥下作战的崔可夫,极力批评人工照明,说它对战士的夜间视力造成了严重影响,〃因而事实上弊多利少〃。见B。N·崔可夫著《第三帝国的末日》,载《十月》杂志,1964年4月号,第145页。——原书注 
  接着,三颗绿色信号弹升上天空,这是开始炮火弹幕射击的信号。炮声隆隆,大地震撼,所有村庄顷刻被毁,森林到处火光冲天。炮火之猛烈是东线战场不曾有过的。猛烈的炮击引起了风暴性大火。德军中的幸存者迄今仍在谈论突然刮起的怪异的热风,把灰烬和碎片吹遍原野。 
  在震耳欲聋的弹幕射击仍在继续轰鸣的时候,朱可夫的部队开始向德军阵地发起冲锋。指挥近卫第8集团军的崔可夫说,在开始突击的半小时之内,德军几乎没打什么炮,只有掩蔽在石头建筑物和孤立的掩体里的几挺机枪和自行火炮在射击。它们很可能是海团里齐留在前沿阵地的守卫部队。 
  当苏军炮兵停止射击,德军出来迎击的时候,朱可夫遇到了麻烦。德率高射炮和防坦克炮开始向苏军队形倾泻致命的炮火,打得步兵从坦克上掉下来,装甲车辆着了火。 
  约翰·托兰采访了这场可怕的战斗的若干幸存者,其中包括格哈德·科德斯(当时是个年仅十八岁的航空兵)。托兰根据他的采访,对当时这段战场上苏军的突击情况作了如下的描述: 
  科德斯现在能够看见更多的坦克轮廓了。发动机的隆隆声和履带的中咋声震耳欲聋,大地在颤抖,他拿起一支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