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土下的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辅故事》
  “始皇冢中,以夜光珠为日月,殿悬日月珠,昼夜光明。”
   —《三秦记》
  
  “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州、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充满其中。”
   —《水经·渭水注》

  史书说:“始皇既平六国,凡平生志欲无不遂,惟不可必得志者,寿耳。”
  始皇帝想要万年长生,在首都咸阳,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他派遣一位方术之士徐芾,带领500童男童女出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却一去再也没有回来。是旅程艰险还是徐芾畏罪潜逃,后人已不可知。但是,随着美梦一个又一个的破灭,方士们的信口雌黄终于激怒了“一心求仙”的始皇帝,这无疑是引发“焚书坑儒”重要原因之一,只是始皇不便言明罢了。
  当不死的梦想幻灭后,秦始皇要为自己注定的命运去做其它安排了。如果不能求得今世长生,那就只有经营来世轮回。
  近30年来,秦陵附近的每一次出土都让世界为之倾倒,可是让史学家们大为不解的是,即便像兵马俑这样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在司马迁的笔下也找不到一星半点的痕迹。因此专家们推测,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和地宫中的埋藏比起来,现在已经出土的一切都显得不足道焉。
  秦陵地宫,一个埋藏地下超过2000年的神秘宫殿,究竟是不是另一个“人间仙境”?
地下谜城
  多年来,秦陵考古队对地宫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过。自然的侵蚀再加上人为的因素,大家都在担心,地宫到底有没有被破坏?
  地宫是秦始皇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主要用来放置始皇帝的棺椁和随葬品,因此可以肯定是位于封土堆的下面。但是具体在什么位置,人们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近2年的几次重大发掘,秦陵地宫的位置逐渐得到了确认。据考古调查资料显示,在距离现在的地表2。7—4米的地下,已经探测到了地下宫墙:它东西宽392米,南北长460米,总面积竟然达到18万平方米。宫墙的高和宽都大约是4米,四边正中有斜坡门道,门道已用夯土填实。这四面宫墙的中心部位,无疑就是秦始皇棺椁的停放地——玄宫。可是地宫到底有多深呢?
到底有多深
  司马迁在《史记》中谈到了地宫的深度:穿三泉,下铜而致椁。什么是穿三泉呢?从字面上臆断,可以解释为穿过了三层地下水。秦始皇陵附近的水文资料表明,第一层地下水距地表约为16米,所以,这个陵墓的深度最少应该在16米以上。
  有一种说法认为,地宫的深度至少在50米以上,其重要的依据是湖北大冶发现的战国时期古铜矿竖井,其深度已达50米,而且解决了通风、排水等问题,说明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地下50米的工程技术。
  考古学家袁仲一则根据始皇陵附近秦代水井的深度,以及秦以后汉代陵墓的情况,提出地宫深度大约是在2330米之间。他的推测还有一个现成的实例,就是离这里不远的陕西凤翔县的秦景公大墓。秦景公是秦始皇的先祖,曾经统治秦国达40年之久,其陵墓的规模是秦代墓群中极具代表性的。从1976年开始,考古工作者用了整整10年时间,发掘了秦景公陵墓,经勘测,秦景公大墓深度为24米。
  那么,秦陵地宫到底有多深呢?
  秦始皇陵考古队最近的一个重要的发现表明,在陵墓的东、南、西方向都存在着厚厚的夯土建筑,最深处位于陵墓的南端,达39。4米,最窄处在陵墓西侧为23米。经过分析,考古队认为这是地宫的防水大坝。通过计算,地宫的深度应该小于30米,否则,地下水将从高处渗入地宫。考古队的这个结论,与袁仲一先生的观点非常接近。但这毕竟也只是一种有理有据的推测,真实的情况还有待揭晓的一天。
种种蛛丝马迹
  关于始皇陵地宫的相关情况,最早的历史文献便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述,在目前尚未深入勘测和发掘的情况下,他简短的描述几乎是研究者唯一的参考资料。
  司马迁向我们展示了地宫富丽堂皇的情景:地宫穿三泉而建;有穷奢豪华的陪葬品;有以水银来表现的百川江河大海;有各种机关弩矢;玄宫顶部装饰天文星宿之象,地上模拟有统一后的中国疆域图;还有用鲸鱼油做成的长明灯,照亮了整个地下世界,经久不熄。。。。。。
  秦始皇,这位纵横捭阖的“千古一帝”,发70万劳工,耗时38年修筑了世间绝无仅有的地下王国。他的地宫之奢华,构造之复杂,一定令人难以想象。难道那些超乎寻常的文献记录,没有引发盗墓者的垂涎么?
  从史书的记述来看,秦始皇陵园的确遭受过几次大的破坏,通过对陵园部分陪葬坑的发掘,也发现了被盗的痕迹。考古人员在陵园周边的钻探,也常发现有火烧土和被焚烧的木炭遗迹,这一切,证明陵园的附属设施的确曾经被焚毁过,那么,秦始皇陵地宫有没有遭到破坏呢?
水银的妙用
  司马迁对地宫结构的记载中唯一可验证,且已经验证的就是关于水银的叙述。在1981年至1982年期间,研究人员曾经对秦始皇陵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汞含量测试,在封土中心1。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一个强汞异常区,最高汞含量为陵墓外其它地方的8倍,秦始皇陵封土中的汞异常,是地宫大量存在的水银挥发所致,这证明了司马迁所记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内容应该并非缪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王墓、吴王阖闾墓,都曾有过墓中存储水银的记载,秦始皇陵墓里的水银含量据探测,远远高于吴王阖闾墓及其它墓葬中的水银。据专家估计,这里地下大概埋藏有100吨以上的水银。
  秦始皇陵中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水银呢?
  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在墓葬中铺洒赤铁矿粉可以使尸骸保存的更久。到了商周时期,随着文明的进步,朱砂开始在贵族的棺椁中大量使用。据史料记载,永嘉末年被盗掘的齐桓公墓里有“水银池和金蚕数十簿”。齐景公墓开启后,“青气上腾,望之入陶烟,飞鸟过之辄坠死”,这正是墓内灌有大量水银所产生的奇异现象。。。。。。
  由此看来,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不仅是为了营造恢弘的自然景观,而是为了更深一层的目的。在地宫中弥漫的水银气体,可以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水银有剧毒,因此在地宫中的水银,可毒死大胆闯入的盗墓者。也许,正是这100吨水银,有效的保护了地宫的安全。
  水银是一种极易挥发的金属液体,如果秦始皇陵有通往地宫的盗洞,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殆尽,地宫内的水银含量与地表就不会如此悬殊了。此外,《史记》中明确记载,地宫中有防盗的机关弩矢。如果秦陵被盗,必然有盗墓者被机弩所伤,但历史文献和考古研究,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于是,人们有理由相信,秦陵的地宫应该依然保存完好。
  当一抹斜阳照耀在秦岭这片黄土高坡,披肩执锐,铁马金戈,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地下静静的躺着一位君王,他修建的国防工程和地下王国,依然是今天旅游资源中的瑰宝。他创建了一个大舞台,中华民族成了一个大家庭。“中国可以用一个声音说话”,他留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所有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演,直至千秋万代……
  2000年前,一位皇帝死后的梦想,引发了2000年后人们无穷的惊叹。所有的陪藏坑与陪藏物都在预示秦陵地宫的壮丽恢宏,正因为地宫的未知,才为人们思绪的奔马打开了想像的空间,正像一位哲人说过的那样,“在真相不为人知的时候,秘密才真正成为秘密。”而那一切关于秦陵地宫的故事,只是刚刚开始……

更多好书尽在 TXT+学习008论坛--网友共创创新活跃论坛(汇四海精品,交五洲朋友) 
008。topzj/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