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土下的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皇因为出生在赵国,所以最初姓赵,又因为是生在正月初一,所以名字叫正,后来改为政。一直等到回到了秦国,才改成国姓嬴。
  据史书记载,始皇出生时,正值赵国的新年,根据赵国特有的风俗,迎新年时,人们会将竹筒丢在火里,烧出劈劈啪啪的声音,以象征来年的兴旺。这一天,整个邯郸城内喧天的锣鼓声和爆竹声震耳欲聋,似乎满城男女老少都在庆祝这个婴儿的诞生。中国的史官总爱用出生祥瑞来暗示英雄的不凡,对于小赵正来说,难道冥冥中真的有某种安排么?
  也许始皇真的是上天赐给秦国的宝贝,当他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时,秦国就打了一场大胜仗,这就是战国末期规模空前,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惨烈战役之一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中,秦军共歼灭赵军45万人,使六国中最强劲的对手赵国再没有与之对抗的实力,为东出函谷关铺平了道路,而它更为深远的意义是,以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极大的震慑了其它五国,为秦日后完成统一华夏的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为始皇帝的千秋大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不堪回首的的童年
  公元前258年的正月秦赵两国正式签署了一份停战协议。这一年,小赵政(秦始皇)刚满1岁。
  然而,和平只是战争的序幕,仅仅9个月后,背信弃义的秦国就又一次发动了对赵国的战争。这一次,秦军直接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秦公子异人(子楚)在赵国的安宁生活终于被打乱了。虽然自己已经成为秦国太子的嫡世子(第二顺位王位继承人),离王储只差一步之遥,但是对于邯郸势在必得的秦昭襄王根本没有将这个孙子的安危考虑在内。
  一方面是绝不妥协的秦国大军,另一方面是很有可能迁怒于自己的赵成王,公子异人的境况变得十分危急。此时,正是吕不韦,凭借着自己平日里用重金精心织就的一张关系网,历尽千辛万苦将公子异人送回了秦国。
  可是年幼的始皇与母亲赵姬只得暂时留在赵国。从此,小赵正的生活里没有了父亲的陪伴,这样风雨飘摇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难道说上苍真的已经安排好了人世间的一切吗?是不是成大事者,一定要经历常人所没有的磨难?
  “人在异乡为异客”,作为人质的儿子,嬴政幼小的记忆里充斥着他人的白眼,儿时的赵国玩伴也经常以“杂种”耻笑他。尽管嬴政身边的大人们对他的身世都缄默不语,但已经获得自由的父亲迟迟不肯接自己和母亲回到秦国团聚这一事实,从侧面说明这一切的猜测也许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空白,在今天看来,即便是白纸黑字的书写,也难免有个人感情掺杂其中,太多说不清的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迷散在了风中,留给今天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谜团。
  不论嬴政真正的父亲到底是谁,这个谜团随着秦帝国的覆灭已经无从稽考。正像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的一样:“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然而我们却能知道,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就好像断了羽翼的雏鹰,日子凭空多了几分坎坷,也多了几分挣脱命运的倔强。也许这正是始皇日后性格乖戾,脾气暴躁的根本缘由,也是他拥有极端征服欲和创新意识的动力所在。
  
第二章  帝国的崛起
  
  “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
  
   —《以赛亚书》
  在世界上最负权威的英文版《圣经》里有一句话——“fromthelandofSinim”。“Sinim”是希伯来文音译词,也是现代Sinology(汉学)等词的字根。中文版《圣经》的翻译者们将它译成了秦国。这是发音上的巧合?还是真的有上帝预知了中国要被一个叫秦的国家所统一?
13岁少年的梦想之旅
  公元前249年,秦孝文王去世,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去世。不长的时间内接连失去两位君王,秦国的重担落在了只有13岁的嬴政肩头。由于年幼,所以国家大事几乎都是由赵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在把持。
  据《史记》记载,嬴政即位后短短几年时间里,秦军攻城掠地,国家版图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重要将领王齮、蒙骜的先后去世,以及不断出现“冬雷”、“彗星”这样的异象,预示了秦国国内正在酝酿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动。
  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按照秦国的传统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这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国君甫一亲政,就迅速平定赵太后第一宠臣长信侯嫪毐的叛乱,并将太后幽禁,这是他收回权力的第一步。而对于那位权倾朝野的“仲父”吕不韦,嬴政则是更为不满。在不动声色的罢黜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后,他没有善罢甘休,又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吕不韦:“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徒处蜀!”看到这封冷酷决绝的亲笔信,吕不韦自知死不可免,仰天长叹,饮鸩自尽。
  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住这位英姿勃发的年轻帝王,发誓要改写中国历史的秦王嬴政即将踏上了一条血雨腥风的不归路。
 难道是天意
  公元前230年,秦国遭遇了50年内的第二场地震,对自然科学知之甚少的秦国百姓惊恐莫名,不知上天又要降下什么样的旨意?
  “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正是在这一年,嬴政率领着千万铁骑挥戈东进,发起了自己统一中国的总攻。
  长年征战,使得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大大被削弱,面对厉兵秣马、有备而来的强秦,身为“鱼肉”的六国时而“合众弱以抗一强”(连横),时而“恃一强以攻众弱”(合纵),然而,由于互相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尽管暂时出现了苏秦挂六国帅印的奇事,但始终无法形成稳固统一的抗秦力量,亡国的命运早已注定。
  嬴政在继承历代先王“远交近攻”的政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采纳了谋臣尉缭“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的策略来破坏六国合纵,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在战略上则采取了“三步走”的指导方针,概括来讲,就是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分步骤逐个击破,进而统一全国。
  按照这个既定的方针,秦军开始擂响自己进攻的战鼓,并且将胜利的大旗一次又一次插在陌生的城池上。
虎视何雄哉
  公元前230年,六国中实力最弱的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
  公元前226年,秦军攻陷燕国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到辽东(今辽宁辽阳市),遭到重创的燕国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一个流亡政府。
  经过这一番征战,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均被秦军占领,地处中原的魏国,此时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岌岌可危。公元前225年,魏王投降,结束了一个曾经有实力问鼎中原的超级大国的命运。
  公元前224年,秦军在蕲(今安徽宿州市)大败楚军,楚将项燕也以身殉国。“一报还一报”,十几年后,“西楚霸王”项羽引兵西屠咸阳,诛杀了已经投降的秦降王子婴,终于完成了“血亲复仇”,而这是后话了。
  公元前224年,秦军乘胜大举进攻,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笑傲东周四百余年的楚国从此在中国的版图上消失了。
  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齐王建不战而降,曾经产生过孔孟二圣,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也最终沦为秦国的属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而这一年,嬴政刚刚38岁,他用了10年的时间向世人证明,只要他想要,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和嬴政一样,充满传奇色彩的亚历山大大帝,同样是用10年的时间(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3年),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包括他曾在印度地区控制的所有领土。第一次我们知道,历史充满着某种奇妙的巧合。
  六国毕,四海一。秦国自秦孝公开始,历经7代统治者,140年的努力,终于圆了大中华的梦想。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五百多年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结束。从此,中国不再只是一个文化上的统一体,更成为了一个政治上的统一体。这以后,中国虽然历经改朝换代、战乱频仍,但是这些短时间、小规模的分裂,从总体来看,再也不能阻止中国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出现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
统一后的大中华
  嬴政统一中国后,首先想到的就是为自己取一个响亮的称号,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决定将这两个称呼结合起来,称自己为“皇帝”,他又提出:“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记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封邑制,把天下划为36郡,各级官员都由皇帝亲自任命,并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第一个金字塔式的封建官僚体制开始走上政治舞台。直到今天,中国还有2000多个县。而深受中国影响的朝鲜半岛和日本,至今依然保留着郡县的称谓。
  与此同时,秦始皇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轮的大小等等。这一系列标准化的实施使得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旧有的驰道拓宽了,水路畅通了,每隔百里便有驿站出现……公文传递、运输补给、军队调动、民间贸易都从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秦帝国这匹骏马终于开始了它纵横驰骋的时代。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秦始皇下令北筑长城,派大将蒙恬引兵30万与匈奴决战,令匈奴弯弓之士不敢报怨;南修灵渠,深入蛮荒百越之地,国土也随之延伸至大海。。。。。。一个公元前最伟大强盛的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