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5-张氏医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茅根、麦冬以滋降之。 
谵妄 谵妄是热邪炽盛于心包。若发热正出时见者。为火邪内伏。不得透表而致。白虎汤 
加荆芥、鼠粘子。甚则加麻黄以发越之。在正没没后。并宜竹叶石膏汤去半夏加生地黄以清解之。 
切牙 痘证切牙。有寒热之分。麻疹切牙。皆为热例。乃阳陷于阴。故多发渴而手足热。喜饮 
冷者。麦门冬汤加丹皮。若手足不热而反厥冷。喜饮热汤。此为热邪内亢。后必下血。咽喉作痛。 
痰鸣而死。即与白虎汤。多不可救。 
唇燥 唇燥多属脾胃之热。淡而燥者。其热轻。赤而燥者。其热深。紫黑而燥者。热剧而重 
也。随轻重以清润之。 
唇舌破裂 唇舌破裂者。心脾之火上冲也。其色必多深赤。初发正出时见之。白虎汤加芩、连 
、黑参、荆芥、薄荷。若正没没后见者。为心脾俱绝。及紫黑枯燥而血不活者。皆难治也。 
口气 口气秽浊。乃热邪蕴隆于胃。清胃散加石膏、连翘、生甘草。其有臭不可闻者。此 
胃败也。不治。若其人本有是证。不在此例。 
舌胎 舌者心之苗。麻本火候。心属于火。故舌多有胎。白为肺热。黄为胃热。但当清解疏 
利。更参外证而为施治。纯黑为心绝。黑而湿者。热淫血分。黑而燥者。热淫气分。皆为危候。 
并宜白虎汤。湿者。加生地黄、黑参。燥者。加麦冬、竹叶。黑色渐退者吉。不退者死。 
口疳 牙疳腐烂。是热留阳明。余毒上冲所致。加味清胃散加石膏、荆芥。大便秘者。当归 
散微利之。外用栗根白皮煎汤漱净。以无比散。或烧盐散吹之。如通龈色白者。自外延入内者。 
无脓血者。齿落口臭者。喘促痰鸣者。皆为不治。若满口唇舌黄赤白烂。独牙龈无恙者。此为口 
疮。非牙疳也。亦胃中余热未尽。毒壅上焦。二便必多艰涩。导赤散以泻心脾之火。外以绿袍散 
敷之。 
腹痛 腹痛之由不一。总为火毒内郁。或风寒壅遏。或饮食停滞。皆能致痛。于发热正出时。 
风寒壅遏。毒反内攻 
而腹痛者。急与疏表。麻透自已。若饮食过伤。腹满胀痛者。力为消导。其痛自除。时当正没。 
没未尽而腹痛者。兼清中外。而痛自止。没后见者。分利余热。其痛自愈。又须验其有无他证。 
属虚属实而与治之。若热邪内结而腹痛者。通利大便为主。有麻后脾气不调而致腹胀。面目四肢 
浮肿。分利小水为要。至若元气大虚。阴阳不能升降。小水不利。遍身浮肿。喘促兼见者难治。 
便秘 大便秘结。火壅血燥而耗津液。麻疹大非所宜。无论日期前后。速宜清润。四顺清凉 
饮。甚则凉膈散以通利之。慎勿迟延。恐麻变焦紫而难救也大抵麻疹自出至没。二便俱不宜秘。 
秘即微利可也。 
溺涩 小便赤涩。在初热正出时。热邪涩渗。是为正候。没后见之。为余热下匿膀胱。导赤 
散加麦冬以滋气化。利之仍不通者。必大便秘郁之故。大便一通。小便自利。 
痢 麻之作痢。为热邪内陷。在正没或没后而痢下色白者。黄芩汤加防风、枳壳。下脓血者。 
白头翁汤去黄柏加防风。或因食积而滞下者。枳壳汤加楂、柏、木通。腹中作胀。时痛时止者。 
浓朴汤。亦有泻久而成痢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自始至终痢不彻者。必有风毒留滞于内。则 
宜解毒行滞。而兼疏风实脾。庶几克应。如痢下紫黯如痈脓。如屋漏水。如鸡肝色。如黑豆汁之 
类。加之气喘躁渴。热甚发呃。噤口不食。麻色紫晦者。皆死不治。 
下虫 下虫多见于没后。此以胃热少食。虫不能安而下也。与过食伤中。虫不能容而下不同 
。但须调其饮食自愈。非上出之比。不须治之。 
睡 麻疹正出时。精神困倦。沉睡不醒者为逆。盖缘正气亏损。邪火内郁。正气不胜所致。 
若没后而沉睡不醒者。 
为气血俱虚。补脾养血为要。如没后烦扰而反不得寐。是余火复燃。急需滋养阴血。虚阳自敛。 
亦有昏睡不知起止。掐其颊车合谷不知疼痛。似寐非寐。无问正出没后。良非吉兆。当察其兼见 
何证。而与施治可也。 
不食 不食是胃中邪热炽盛。不可强与。虽数日不食。亦无妨害。在初发正出时。白虎汤 
加荆芥。麻透热清。自有食也。没后不能食。石斛清胃散。量加健运之味。元气委顿者。急需培补 
。防有虚羸之患。 
鼻扇 鼻扇者。肺将绝也。若兼喘满痰鸣。此必不治。如咽喉清利。无喘满而精神不减者可 
治。宜滋培肺气为主。没后见者死。 
胸高 麻疹胸高肺热炽盛而胀也。多见于正没没后。为肺经坏证。不治。 
身冷 麻为肺胃邪热所发。本属于阳。肢体常宜温暖。若反清冷如冰。是为逆也。其有没后 
遍体温凉如故。独下体厥冷过膝者为肾败。不治。如初出腰以下不热。毒不能透。而反渐没者。 
亦为逆候。急当温养脾肾。或有得生者。 
妊娠 麻属火候。最易堕胎。若初发正出时。须验其色之红淡。热之重轻。而与疏解。疏解之 
中。佐以清凉滋血安胎为主。四物汤加条芩、艾叶、荆芥、紫苏之类。若胎气上冲。急用苎根、 
艾叶煎汤。磨槟榔续进以降之。一切实脾行气温燥之药。既碍麻疹。复伤子气。咸须禁之。 
虚羸 麻患既平。形体羸瘦。精神倦怠。饮食减少。或咳嗽不止。或便泄不已。或身热不除 
。皆真元亏损。恐成劳瘵。并宜双和汤去川芎以和之。嗽。加橘红、贝母。咳。加麦冬、百合。 
泻。加白术、扁豆。食难孚化。加砂仁、谷芽。气血俱虚。合四君子汤。随证调之。切禁寒凉伤 
犯脾胃之药。专力资培。缓图平复可也。 
麻疮 麻后发疮。多缘生水澡浴太早。水气留泊肌腠而发。但须日以荆、防、艾叶煎汤 
洗之。勿用生水。亦不可用疮药熏涂。失治。必每岁根据期而发。虽云小疾。亦须慎之。 

卷十二婴儿门下
水痘
属性:水痘者。色淡浆稀。故曰水痘。色赤者。曰赤痘。将发之时。亦皆发热。由红点而水泡。有 
红盘。由水泡脓泡而结 。但水痘则皮薄色娇。赤痘则红润形软。总不似正痘之根窠圆净紧束也。 
且见点起发灌浆结痂。止于五六日之间。其邪气之轻浅可知。皆由风热郁于肌表而发。小儿肌肉 
嫩薄。尤多此证。当与大连翘汤解之。亦有夹疹而出者。有夹正痘而出者。若先水痘收后而发正 
痘。其痘必轻。 

卷十二婴儿门下
附种痘说
属性:痘本胎毒。根于先天。发则由于时气。以故沿门合境。安危相率。与疫疠传染无异。且多外 
挟风寒。内停宿滞。及乎跌扑惊恐。为患种种。匪可意料。自伏波迄今。天生天杀。莫可谁何。 
迩年有种痘之说。始自江右达于燕齐。近则遍行南北。详究其源。云自玄女降乩之方。专取痘气 
熏蒸。发儿胎毒于安宁无病之时。则开发之机裕如。不似正痘之天人合发。内外合邪。两难分解 
也。原其种痘之苗。别无他药。惟是盗取痘儿标粒之浆。收入棉内。纳儿鼻孔。女右男左。七 
日其气宣通。热发点见。少则数点。多不过一二百颗。亦有面部稍见微肿。胎毒随解。大抵苗顺 
则顺。必然之理。如痘 
浆不得盗。痘痂亦可发苗。痘痂无可窃。则以新出痘儿所服之衣。与他儿服之。亦能出痘。总取 
同气氤氲。为胎毒之向导。其盗机也。天下莫能知。而圣功生焉。或有热发出迟。点不即起。或 
杂发于麻疹之中。须药扶持者。悉如正痘法。调理自安。当知胎毒有限。助虐无穷。况苗发之痘 
。既无客邪鼓动血气。势无痒塌闷乱之虞。正气内守。虽酒气秽气。略无妨碍。脱痂绝无瘢痕。 
口鼻亦无残废之厄。允为避险就安之快捷方式。间有意外之变。此儿正气内夺。加以客邪交迫。时动必 
溃。命之制在气。道之理也。值此而与种痘。未有不告变者。故凡病后之儿。及颜色太娇。骨干 
太弱。肌理太疏者。皆正可以轻试也。其于痘证初行。疫邪方炽之时。切须避其锐气。当俟大势 
稍平。方可施补天浴日之妙用。其间或有不顺者。此必苗非顺痘。医非慑家。是不能无揠苗助长 
之憾。然皆方士之所为。人知其神之神。而不知不神之所以神。吾以静眼观之。曷若顺天随时。 
不假强为之为愈也。 


卷十三·专方
属性:诸家类集方药。皆随论次第。是编逐门但隶专方。其藉古方加减各门可以通用者。仿佛祖剂 
之义。另自为卷于后。 

卷十三·专方
中风门
属性:侯氏黑散(金匮)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 
菊花(三两) 白术(一两) 防风(八钱) 桔梗(六钱) 黄芩(四钱) 人参 茯苓 
细辛 当归 干姜 芎 桂枝 牡蛎(熬) 矾石(各二钱二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初服二十日用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 
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服自能助药力。(外台借此治风癫疾) 
大风四肢烦重。脾土受风水之制。土气内结。不能敷布于四末也。心中恶寒不足者。胸中为浊气 
填塞。心火内蕴。不得发越。热极反兼寒化也。方中用菊花为君。以解心下之蕴热。防、桂、辛 
、桔以升发腠理。参、苓、白术以实脾杜风。芎、归以润燥熄火。牡蛎、矾石以固涩肠胃。使参 
、术之性。留积不散。助其久功。干姜、黄芩一寒一热。寒为风之向导。热为火之反间也。用温 
酒服者。令药性走表以开其痹 
也。冷食而禁诸热物者。恐矾得热而下。不能尽其药力。以矾石性得冷即止。得热则下也。 郭 
雍曰。黑散本为涤除风热。方中反用牡蛎、矾石止涩之味。且令冷食使药积腹中。然后热食。则风 
热痰垢与药渐次而下也。 
风引汤(金匮 千金名紫石散) 除热瘫痫。并治大人风引。小儿惊痫螈 。日数十发。 
大黄 干姜 龙骨(熬。各一两二钱) 甘草 牡蛎(熬。各六钱。) 滑石 石膏(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