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草原3:白登之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勃、灌婴带兵这么多年,还从未遇到这种情况。这样下去,这支队伍不仅无法作战,还会被这冰天雪地冻结在这里,渐渐耗尽一切生气,然后便像周围的一切物件那样冻僵冻硬,成为一座死亡的兵营。不得已,他们命令:队伍马上停止前进,找寻避风之处宿营。一面组织人力物力救治伤员,搜寻各种衣帛皮毛御寒,请当地百姓传授各种防冻治冻常识;一面紧急报告晋阳城里的皇帝,请求暂缓进兵,并紧急救援。

  刘邦接到报告,十分震惊,队伍出现这么严重的冻伤,这是从未遇到过的。在那冰天雪地里,衣衫单薄的士兵们难找一块遮蔽风雪的地方,那情景、那滋味,他是想象得到的。但面对周勃、灌婴提出的暂缓进兵的请求,他犹豫了。他问谋臣们,该如何答复周勃、灌婴的要求,如何救援这支被冰雪所困的队伍?

  这可是个难题,按理说,遇到这种异常情况,不但应考虑暂缓进兵,还得赶快退兵,以免全军在风雪中覆没。但皇上的神情犹豫,臣僚们便很难说话。他们知道皇上是下了决心打这场仗了,如果同意周勃、灌婴的请求,便会使战事延误下来,甚至丧失战机。或者让匈奴单于逃脱,或者让匈奴单于获得喘息的时机。这是皇上心里最忌讳的。但周勃、灌婴两位将军都是争强好胜的骁勇之士,不到万不得已难以支撑的局面决不会轻易言退。再说,这般情况下再强令全军进击,也太不体恤士卒,会影响全军士气。这件事真是进退两难,于是一个个都低头不语。

  刘邦心里十分烦躁,谋臣们都猜中了他的心思。他平时以宽厚仁爱自诩,口口声声要爱民如子爱兵如子。现在他的兵卒们遭此大罪,他却不让他们后退一步,还要他们继续进攻,这道命令真是难以出口。故而,他希望他的谋臣们能出些好主意,帮他解开这个难题。可这些人平时鼓唇弄舌一个个在他耳畔争宠逞能,此刻却像一个个没嘴的葫芦。他抬头向周围一望,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粗粗拉拉的黑大个儿刘敬。刘邦想,你这个人的一张嘴平时很厉害,也靠了这张利嘴登上了殿堂,这些天怎么一声不吭,心里在想些什么名堂、转些什么念头?于是,他便直呼其名:“刘敬,你说说吧,周勃、灌婴两位将军请求暂缓进兵,朕该准奏还是不准?”

  刘敬知道,他近日在皇上跟前说的一些话都不顺耳,皇上也没好脸色给他看。但他本性耿直,尤其是受刘邦知遇之恩,便一心一意地辅佐刘邦,事事处处为皇上的利害着想。听到周勃、灌婴大军受阻于暴风雪,有万余士卒冻掉了手指脚趾,他心头一沉,心想这平白无故的又添了多少残疾人。想想吧,这一万余名壮汉手指、脚趾都残缺不全是副怎样的悲惨景象。这些人中有大半以后将丧失劳动能力,而他们又几乎都是一家一户的顶梁柱,有多少人要靠他们生活。

  刘敬又想,这场灾难莫非是天意,老天爷不让这场战争再持续下去,才降下这场大风雪来惩戒我们?说实在话,已胜两仗了,匈奴人也退了,是该罢兵了,有多少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都等着皇上去治理呢!他当然知道皇上不爱听自己的那些话,但现在既然皇上问到自己了,他得婉转地把这层意思给说了。不说他心中不安,他可不会像陈平那样聪明,专拣皇上爱听的说。

  他想了想,对刘邦施了一礼,说道:“陛下,小臣愚钝,想说的可能是些很迂腐的言辞,不称陛下的旨意,但小臣不能心口不一,欺蒙陛下,说错了,请陛下训诫。”

  刘邦一听他的话音,心里就后悔,真不该点他的名,那张乌鸦嘴不知又会聒噪什么,便不耐烦地挥挥手,说道:“要说便说,别拿腔拿调,文绉绉的一股酸味。”

  “是。陛下雄才大略,亲率大军征剿匈奴,连战连捷,杀得匈奴单于望风披靡,这是多年都没有的功业啊,这些丰功伟绩当载入史册,千年万载流传下去。”

  这两句话刘邦听了很舒服,看神情刘敬并非在虚言奉承,对自己真是感佩之至。他脸色好看起来,见刘敬说到这儿停顿了下来,便不由得催促着:“说呀,但说无妨。”

  “陛下以天下黎民安危为重,急于绥靖边陲,此心也日月可鉴。”

  刘邦默默点头,这两句也是实话。

  “然则,匈奴强暴,为患百年,按眼下国中实力,恐难毕其功于一役。陛下英武,诸将也阵前用命,但连年征战,国家元气已伤,像是一个重病之人,难叫他抗击强暴,纵然竭力一搏,则损伤愈大。故小臣以为,眼下要务是需将养身体渐渐使病人痊愈,恢复元气,强壮起来,那时便可威慑四邻,边陲自然安定。”

  听了这番话,刘邦的脸色又难看起来,那些道理自己还不明白,还要你刘敬来教训?自己也不想打仗,也想让士兵们早些回到土地上将养生息发展生产,自己登上皇帝大位后,下了一系列诏书,便是为了疗救战争创伤,让社会安定下来,恢复农业生产。但天下事偏偏不让自己安定,这次是匈奴人入侵燕、代,兵临马邑,才酿成这场战事,这些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现在还说那些大道理有什么用。于是,他厉色地对刘敬说:“奉春君,朕想听的是对于周勃、灌婴两位将军的请求该准奏还是不准,你东拉西扯的说这些干什么,你呀,真是迂腐到家了。”

  “不,陛下,小臣所言与两位将军的请求有直接关联。两位将军所遭受的看来是一场天灾,但如果各郡县仓廪充实,百姓富裕,区区几万人的御寒衣被一郡一县昼夜便可筹集,决不会有如此严重伤情发生。只是因为各地仓廪空虚,百姓又无储藏,才会有此惨状。故小臣以为,在眼下各种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既然匈奴已败退,为了体恤士卒,陛下不妨暂且收兵,也是一种选择。”

  “胡说,你是越来越糊涂了,快退下、退下。”

  刘邦被刘敬这几句抢白顶得十分生气,但一时又找不到驳斥他的言辞,便连连挥手,不让他再讲下去。

  陈平一直在边上冷眼看着这一君一臣的论辩,心想:刘敬你这个倔头要自讨苦吃了。你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还讽喻别人心口不一,似乎只有你一人在为国家社稷着想,只有你一人在为皇上分忧。有你那样为皇上分忧的吗?你这不叫分忧,你这是自作主张在陛下心头添堵。现在看刘邦气成这副模样,心想:还是自己出来为皇上排解吧,不然,刘敬倒霉不说,大家也会跟着遭殃,总得给皇上找一个下台的阶梯才是。于是,他急忙站出来,说道:“臣有言启奏。”

  刘邦斜了陈平一眼,心想:你倒好,在一旁看笑话,让那个狂徒教训我,你早该出来帮我说话了,看来也是个没用的货,便一脸怒容,有意说:“先生也要朕退兵吗?”

  “不,臣以为眼下设法救援周、灌大军,使其恢复战力,当为上策;轻言退兵,则为下策。”

  这两句话让刘邦舒了一口气,便抬了抬手说:“那就请先生说说理由吧。”

  “刚才奉春君所言,不无道理,只是在审时度势上稍有差池。臣以为此刻退兵,则功亏一篑,冒顿会继续侵扰边境,韩信、赵利之徒会趁势做大,那时再兴兵剿除,耗损人力财力更大。故而,不如咬紧牙关,渡过眼下难关,一鼓作气将匈奴逐出燕、代,让韩信、赵利之徒成枯泽之鱼,难起波澜,然后再来医治那处处疮痍,这正是爱惜民力、体恤士卒的举措啊。故此刻退兵,不在其时,实为下策。”

  刘邦听着,不住地点头。

  “周勃、灌婴将军此刻处境定然十分艰难,让他们继续进攻实是强人所难,攻战也难有成效。故而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立刻竭力救助,给以切实的支持,使士卒能感知君上的关怀,重新燃起高昂的斗志。”

  “说得好,那先生以为该怎样救助并施以关怀呢?”

  “臣以为,当即刻将那些伤情严重,失去战力的士卒撤下来,悉心救护。晋阳城刚运到的一批寒服鞋袜等,尚未分发下去,可全部调往楼烦前线。晋阳总比北边暖和,又有房舍可避寒,萧丞相正在加紧筹集,估计不用十天半月,这种艰难的境遇会有所改善。还有……陛下若能再赐恩惠给前线将士,让他们有所图求,则对重振三军士气大有裨益。”

  刘邦听了,觉得前面两项都好办,也很务实,至于最后提到的“再赐恩惠”这项则叫他犯难。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道理他清楚,对有功有用的臣下,他舍得封赏,这正是他远胜过项羽的地方。但眼下他实在拿不出一笔巨额的款项来奖励三军。封赏他们爵位吧,这么多人又能封赐多少。因而,对于陈平这点建议,他无法一时答应。但陈平提到这点很重要,在眼下的情势下要重新激发起士卒的斗志,是该有强烈的刺激才行。他想了想,对众臣说:“户牖侯所言,深合朕意,就立刻去办吧。赶快把伤号撤下来,把东西送上去。除了衣被鞋帽等,像治疗冻伤的膏药等要尽量多送,还有酒、肉之类,也尽量多搞一些,要为前线将士多多着想,立刻组织人力送到楼烦,以示我们对前线将士的关怀。至于赐他们恩惠之事也应该办。但怎么办,朕再想一想,你们也想一想,出些主意。”

  四

  戚夫人见刘邦回来后低头不语闷闷不乐的模样,便关切地问:“刘郎,你身体还不适吗?这两天也真冷,你能歇就再歇两天,不要再受了风寒。”

  “歇两天,我还真想歇两天,可歇得下来吗?都以为当皇帝是天底下最舒服的,谁会相信我这个赤帝子会是个劳碌命。”

  “那也是陛下自己不肯撒手,这么多的文臣武将,一个个都能独当一面,你若要歇马上就能歇下来,还愁没人办事?”

  “你啊你,真是个不知利害深浅的小妇人啊。这兵权能随便交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