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名冢揽胜  杨国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钦陵是南唐开国皇帝李芃和皇后宋氏合葬的陵寝。李芃本名徐知诰,徐州人。出身孤贫,初为杨行密养子,受杨氏诸子排斥,转为当朝权臣徐温养子。937 年夺取帝位,改姓李,改名芃。李芃晚年信佛、道,梦想长生不老,却不料因吞食“仙丹”,中毒身亡,时年56 岁。他的四子李璟继位,选择南京著名风景点牛首山一支脉——祖堂山南麓,营陵以葬之。据说钦陵是由南唐才子大臣江文蔚与韩熙载主持设计的。李璟执政后不久,强大的后周势力不断侵犯南唐,直接威胁金陵安全。李璟迫于当时的严峻形势,也为了保全安逸的生活,不仅去其帝号向后周称臣,还献表割地以示诚意。961 年6 月,45 岁的李璟在郁郁寡欢中客死南昌。李璟在词方面造诣较深,风格明快自然,意境较高。“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都是他词中的名句。李璟死后,其子李煜继位。当时后周已被宋赵匡胤所灭,李煜一面向宋请复李璟帝号,一面亲将李璟灵柩迎回金陵,在国运衰败,财力空乏的动乱年代,勉强为李璟建“顺陵”于钦陵之西侧。975 年,南唐被宋所灭。李煜同他父亲一样,是个会写词,不会当皇帝的人。据说当年金陵被宋破城之时,他还在石头城上填词“樱桃落尽春归去。。”,之后他袒胸出城称降,受封“违命侯”,迁居东京(今河南开封)。身居北方的李煜,非常怀念金陵,著名的《虞美人》词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完成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也成为这位亡国之君的催命符,在他42 岁生日时,被宋太宗赐毒酒害死。死后未能回金陵祖堂山安葬。
  南唐被宋灭后,历经数百年战乱沧桑,南唐二陵竟渐不知所在。1949 年当地乡民开山取石被无意发现,经南京博物院及有关部门发掘、考证,从出土的玉哀册、石哀册上,才被确认为李芃的钦陵、李璟的顺陵。钦陵分前、中、后三个主室,由21 米的墓道贯通。前、中二室附东西侧室各4 间,后室附东西侧室6 间,连同主室共计13 间。前室柱、枋上彩绘依稀可见,据说这种用矿物质研成的颜料,绘出的藻顶图案,在国内同类彩画中,是迄今发现较早的。进入中室,在北壁门上,有石梁一通,上刻大型“双龙戏珠”浮雕,鳞甲飞动,祥云缭绕。大门两侧,各有一浮雕守门将军,披甲执剑,足踩祥云,恭谨中透着威武。后室是安置李芃及宋氏棺椁的地方,全系青石所筑,形制格外讲究。墓顶有彩绘的日月星辰,虽大半漫灭,但细心观察,还有几处星斗熠熠可见。据介绍,墓顶早先可见东方朱红的太阳,西方淡蓝的月亮,南是南斗,北是北斗,大小星辰多达一百余颗。四壁施以米色,八根石柱承着斗拱,原也有彩绘,现已难辨。放置棺椁的石座两侧,雕有三爪飞龙及各种图案花纹,十分精细。大青石砌筑的地面,凿有蜿蜒纵横的江河山岳。整个墓室呈现“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帝陵装饰传统,颇有秦汉规制的风范。顺陵亦分前、中、后三室,规模及装饰略逊钦陵,形制相仿。
  南唐二陵在历史上虽屡遭偷盗,1950 年发掘时,仍出土文物640 余件。男女各式陶俑、动物俑、陶瓷器等,品种多样,特别是玉、石哀册,弥足珍贵。这些文物及陵寝本身,对于研究唐宋之际的建筑、绘画、雕刻、陶瓷、服饰、陵制等有着特殊意义。
  1981 年以来,南唐二陵得到大规模修葺:古色古香的大门迎面矗立,陵墙顺沿山势起伏环绕,大门内三条石径均可达两陵,其间花木丛中,有仿唐文物陈列室、四方碑亭、现代人手书二主词碑廊等建筑镶嵌其间。从远处望去,祖堂山烟岚如黛,南唐二陵与山色浑然,确是江南一处历史名迹。人们在此驻足留连,反思南唐短暂的历史,不禁会感慨万端,浮想联翩的。自发掘后,中外游客及领导人来访甚众。

  鹤林寺前元章魂——米芾墓

  镇江,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历史名城。这里“一水横陈,连冈三面”,独特的地理环境,被宋代大画师米芾赞誉为“城市山林”。因而他以南郊山水为蓝本,认为“南山可做画材”,作画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天真发露,怪怪奇奇,枯木松石,时出新意”,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米氏画派”,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致数百年来,镇江鹤林寺前的米芾墓,前来瞻仰、凭吊者代代不绝,就连海外日本的各级书道协会、书画界人士到镇江后,也必徒步前往米芾墓拜谒,以了心中宿愿。
  米芾,字元章,也称米襄阳、米南宫。祖籍太原,后迁襄阳,定居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因母亲曾在王府侍奉过宣仁皇后,恩荫补为浛光县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曾得宋徽宗召见于便殿,赐对析画,颇得徽宗赏识,擢授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今江苏邳县)。他能诗文,精鉴别,其书法颇得王献之意趣,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更因首创“米派”画风,被后世尊为“杰出的艺术大师”。
  米芾一生有两大特点:其一不入流。爱穿唐服,头戴高冠,坐轿时将轿顶揭去,露出半截帽子在外,招摇过市,见者无不大笑。无为军(今安徽无为)治所有块巨石,形状奇丑,米芾见了欣喜万分,说:“此石可受我一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之后每路过这块石头都称之“石丈”。怪诞的行为传入朝廷,均视为“颠狂”,故米芾有“米颠”的雅号。其二爱洁癖,每日洗手洗脸数次,从不与人同用手巾器皿。镇江知府十分了解他的洁癖,他看上了米芾最心爱的一方端砚,如果开口索要,绝对不会得手,便在借看时故意将唾沫吐在砚上磨墨。米芾见状大惊,遂将此砚让知府拿走。据说有年米芾看榜,有个金陵(今南京)人段拂,字去尘,榜上有名,米芾认为这个名字很对他的洁癖,就托人说媒,把女儿嫁给了段拂。
  米芾晚年好佛学禅,特别喜爱南郊黄鹤山的鹤林寺,认为是念佛习画的佳所,表示死后愿做鹤林寺伽蓝护寺。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米芾死前一月就料理家中未了事宜,作书告别亲友,预办了一口棺材,坐卧饮食,都在里边。据说他死前七天,不吃荤腥,沐浴更衣,焚香清坐。死的当天,又请来地方官员,他举着拂尘对大家说:“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说毕,扔掉拂尘,合双掌于胸前,静静地死去了。时年56 岁。《宋史》有传,野史杂记也多有记载,如宋代《春渚纪闻》、《鸡肋编》、《石林燕语》等。米芾墓位于镇江黄鹤山鹤林寺前。鹤林寺建于东晋,是江南著名古刹,寺前有晋时“十三松”。寺外层峦叠嶂,树木葱茏,景色十分秀丽。附近还有竹林古寺、白龙岗、莲花洞等名胜。辛亥革命先烈赵声的墓距此不远。据说米芾原葬于镇江西南郊的长山,后来墓地年久荒芜,以至难寻。米芾后裔根据他生前愿望,在鹤林寺前的山下,掘土建衣冠冢,苏东坡与米芾是多年挚友,苏曾戏称米芾是“狡兔三窟”。因米芾当年在镇江有三处住所:一在千秋桥,一在北固山西麓,一在鹤林寺。如此,米芾在镇江留下的遗迹很多,而米芾的墓地,一般就认鹤林寺前的。
  米芾墓前原有石坊、墓碑、墓冢,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明末崇祯年间又加修葺,清代至民国早期曾重修墓冢及碑坊。现米芾墓为1987 年改建,距原墓地80 米的黄鹤山北麓。其墓围12。6 米,坟冢直径4 米,系优质白色大理石做墓墙,坐南朝北向。墓前立有高达2 米的大理石墓碑一通。碑文上刻“一九八七年春日重修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曼殊后学启功敬题”。墓前是宽阔的凭吊平台,墓门前依山势向北延伸,两边筑以玉带坡,夹三层祭台及台阶的墓道,宽约3 米,长达60 米,平面呈曲尺形。
  新修的米芾墓碑坊,按三门冲天式恢复了原状,石坊柱上镌刻一楹联:抔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宣和笔;丛林才数武,宋朝郎署米家山。
  如今前往米芾墓地游览、凭吊,在赞叹镇江锦绣山水之余,追思千百年来历史上先贤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后,会对米芾这样才气横溢的大艺术家,有这样一块长眠之地,感到欣慰的。正如近人石三友先生赞叹的:“确是名人名地相得益彰呢。”

  “天日昭昭”终有时——岳飞墓

  岳飞墓习称“岳坟”,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边栖霞岭下岳王庙内西侧。
  岳飞(1103—1142),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他幼习诗书,从名师学武艺,20 岁起四次从军,立志“精忠报国”,抱负不凡,以显赫战功很快由士兵升为将领。所部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称为“岳家军”,深得人民爱戴。绍兴十年(1141),挥师大举北伐,连克蔡州、郑州、洛阳等地,取得郾城大捷,扭转了宋军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写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正当岳飞踌躇满志之时,因宋高宗、秦桧主和,接连下达十二道金牌,催其退兵。深受封建忠君思想影响的岳飞被迫班师回朝。当年夏受诏赴临安,解除兵权,改任枢密副使。不久主和派秦桧收买岳飞的部下,诬告岳飞谋反,将他逮捕下狱。秦桧门徒、御史中丞何铸经过反复审讯,实在找不到“谋反”的证据,明知岳飞受冤,又碍于秦桧权势,遂弃官罢审。秦桧又改换亲信万俟■、张俊主审。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