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文】
有圉人(官名,掌养马之事0杀了景公心爱的马,景公非常生气,拿起戈想亲手杀了圉人。晏子说:“王如果现在就杀他,会教他死得不明不白,请王准许我列举他的罪状,好让他死得瞑目。”
景公答应,于是晏子举起戈指着圉人说:“你身为君王的养马官,不好好养马却私自将马匹杀了,罪该死;你使君王为了一匹马而杀养马官,其罪又该死;你使君王因为死了马,而怒杀养马官的事传到其他诸侯耳中,让天下诸侯耻笑君王,其罪更该死。”
景公立即说:“贤卿放了他吧,不要使孤王蒙上不仁的罪名。”
后唐庄宗在中牟(地名,春秋晋地)狩猎,将附近百姓的田地践踏得面目全非。中牟县县令挡在庄宗马前陈情谏阻,庄宗非常生气,命左右将县令带走处斩。有个叫敬新磨的伶人(乐工,即现今以演戏为业者)立刻带着其他伶人追赶被押走的县令,然后把他带到庄公马前说:“你身为县令,难道没有听说天子喜欢狩猎吗?为什么要纵容百姓辛勤耕种,按时缴纳每年的赋税?为什么不让百姓忍饥受饿,荒芜田地,好让天子尽情追逐野兽呢?你真是罪该万死,请皇上立刻下令行刑。”
其他伶人也在旁边唱和,于是庄宗大笑着下令赦免县令。
747、郑涉
【原文】
刘玄佐镇汴,尝以谗怒,欲杀军将翟行恭,无敢辨者。处士郑涉能谐隐,见玄佐曰:“闻翟行恭刑,愿付尸一观。”玄佐怪之,对曰:“尝闻枉死人面有异,一生未识,故借看耳。”玄佐悟,乃免。
【译文】
唐朝人刘玄佐(本名洽,赐名玄佐,谥壮武)镇守汴州时,听信谗言想杀将军翟行恭,左右无人敢上前劝谏。处士(没有任官职的读书人)郑涉为人诙谐,善用隐语,见了刘玄佐,对他说:“听说翟行恭得罪了大人,大人借机要杀他抵罪,希望大人能答应我一个小小的请求:翟行恭行刑后,能让在下看看他的尸体。”
刘玄佐觉得奇怪,郑涉说:“我曾听人说受冤而死的人,脸上表情和普通死人不同,我平生从未见过,所以想见识见识。”
刘玄佐立即明白郑涉话中的意思,于是赦免了翟行恭。
748、李忠臣
【原文】
辛京杲以私杖杀部曲,有司奏,京杲罪当死,上将从之。李忠臣曰:“京杲当死久矣!”上问其故,忠臣曰:“京杲诸父兄弟俱战死,独京杲至今日尚存,故臣以为久当死。”上恻然,乃左迁京杲。
【译文】
唐朝人辛京杲(屡有战功,曾封为晋昌郡王)动用私刑,以棍棒打死家奴,官吏上奏朝廷,依法辛京杲应论死罪,肃宗也同意按律论罪。李忠臣(本姓董名秦,因屡建战功,肃宗另赐姓名)说:“其实辛京杲早该死了!”肃宗问为什么,李忠臣说:“辛京杲的父兄都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只有辛京杲一个人活到现在,所以臣才认为他早就该死了。”肃宗也为辛家的忠贞和凄惨感觉难过,于是以降职代死罪。
749、东方朔
【原文】
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之曰:“汝痴耳。帝今已长,岂复赖汝乳哺活耶?”帝凄然,即敕免罪。
【译文】
汉武帝的奶妈在宫外犯法,武帝想按律论罪以明法纪,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件事不是用言辞就可以打动皇上的,你如果真的想免罪,只有在你向皇上辞别时,频频回头看皇上,但记住千万不要开口求皇上,或许能侥幸的使皇上回心转意。”
奶妈在向武帝辞别时,东方朔也在一旁,就对奶妈说:“你不要痴心妄想了,现在皇上已长大了,你还以为皇上仍靠你的奶水养活吗?”武帝听了,不由想起奶妈哺育之恩,感到很悲伤,立即下命赦免奶妈的罪。
750、简雍
【原文】
先主时天旱,禁私酿,吏于人家索得酿具,欲论罚。简雍与先主游,见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何以知之?”对曰:“彼有其具。”先主大笑而止。
【译文】
刘备曾下令禁止百姓酿私酒,凡是在百姓家中搜出酿酒的器具都按律问罪。
一天简雍(一作耿雍,字宪和)与刘备一同出游,见路上有一对男女,简雍对刘备说:“他们正想苟合,为什么不命人把他们抓起来?”刘备说:“你怎么知道他们正想这事哪?”简雍说:“因为他们身上都带着苟合的器官。”刘备听了大笑,于是下令废除此一刑罚。
751、魏征
【原文】
文德皇后即葬。太宗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引魏征同升。征熟视曰:“臣眊昏,不能见。”帝指示之。征曰:“此昭陵耶?”帝曰:“然。”征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固见之矣。”帝泣,为之毁观。
【译文】
文德皇后(唐朝长孙皇后的谥号)死后葬在昭陵,唐太宗非常思念她,于是命人在苑中搭建一座楼台,好常常登楼眺望。
一天太宗邀魏征一同登楼。太宗问魏征:“贤卿看见了吗?”魏征回答说:“臣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看不清楚。”太宗指着昭陵说:“昭陵这么近都看不见。”魏征说:“原来皇上是说昭陵,老臣以为皇上眺望献陵(唐高祖陵墓),若是昭陵,那老臣早看见了。”太宗惭愧不已,于是命人拆去楼台。
752、吴瑾
【原文】
石亨矜功[夺门功],恃宠。一日上登翔凤楼,见亨新第极伟丽,顾问恭顺侯吴瑾、抚宁伯朱永曰:“此何人居?”永谢不知,瑾曰:“此必王府。”上笑曰:“非也。”瑾顿首曰:“非王府,谁敢僭妄如此?”上不应,始疑亨。
【译文】
明朝武将石亨(英宗时屡建战功,封武清侯)自恃战功彪炳,深受英宗骄宠,生活豪奢。一日英宗偕同恭顺侯吴瑾(大顺初年曹钦谋反,与曹钦力战而死,赠梁国公)、抚宁伯朱永(字景昌,因战功封侯)登翔凤楼眺望风景。
英宗见石亨新建的府邸华丽壮伟,就回头问两人说:“贤卿可知那是谁的宅邸?”
朱永说:“臣不知。”
吴瑾说:“这一定是王府。如果不是王府,是谁如此胆大,敢以王者自居?”
英宗虽没说什么,但心中已开始怀疑石亨的忠诚了。
753、杨晟
【原文】
炀帝幸榆林,长孙晟从。晟以牙中草秽,欲令突厥可汗染干亲自芟艾,以明威重,乃故指帐前草谓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芸除御路,以表至敬。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染干乃悟,曰:“是奴罪过。”遂拔所佩刀,亲自芟草,诸部贵人争效之,自榆林东达蓟,长三千里,广百步,皆开御道。
【译文】
隋炀帝带着长孙杨晟来到榆林。杨晟见营帐外杂草丛生,想要前来迎驾的突厥首领染干亲自割草、整理道路营地,以宣扬天子声威,于是杨晟故意指着帐前的野草对突厥首领说:“这草很香,你闻闻看。”突厥首领果真低头闻草,奇怪说:“没有什么你说的香味啊!”杨晟说:“古时天子所临幸的地方,周围道路,诸侯都亲自洒扫表示尊敬,现在帐前杂草丛生未加清理,一定是因草香所以才没被割除。”染干明白杨晟的语意,说道:“奴才罪过。”说完拔出佩刀亲自割草,染干的部下也争相助割,于是自榆林至蓟,开辟了一条宽百步长三千里的御道。
754、贾诩
【原文】
贾诩事操。时临淄侯植才名方盛,操尝欲废丕立植。一日屏左右问诩,诩默不对,操曰:“与卿言,不答,何也?”对曰:“属有所思。”操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操大笑,丕位遂定。
[评议]
卫瓘“此座可惜”一语,不下于诩,晋武悟而不从,以致于败。
【译文】
三国时贾诩(魏人,因说服张绣投效曹操,封都亭侯)为曹操属臣,这时临淄侯曹植才名极盛,曹操有意废太子曹丕而改立曹植。
一天,曹操命左右退下,与贾诩商议改立太子的事,贾诩久不出声,曹操说:“我跟贤卿说话,贤卿怎么不作声呢?”
贾诩说:“臣正在想一件事。”
曹操又问:“贤卿想什么呢?”
贾诩说:“我在想袁本初(即袁绍)和刘景升(刘表)两家父子的事。”
曹操听了哈哈大笑,从此曹丕太子的地位乃告确立。
[冯评译文]
晋朝时卫瓘也有同样的故事,而且卫瓘的机智与含蓄不下于贾诩,可惜晋武帝领悟后却不采纳,以致最后失败。
755、解缙
【原文】
解缙应制题“虎顾从彪图”,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文皇见诗有感,即命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
文皇与解缙同游。文皇登桥,问缙:“当作何语?”缙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缙曰:“此谓‘后面更高似前面’。”
【译文】
明朝时解缙(字大绅,太祖时上万言书批评时政而受成祖重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