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是回向功德。回向功德就是把我们所做的善业、善行、功德,回向给一切的众生。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我们在每做一件事情,或者我们做善事,每一天我们都记得回向。这种回向就等于我们随手可得的,只要我们知道就可以做。

第七是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就是对他人的所得、对他人的成就或者他人所做的善业,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不妒忌。例如:当你知道别人布施,你感到很高兴,说:“Sàdhu! Sàdhu! Sàdhu!”,这个是随喜。当你知道别人持戒持得很清净,他即使遇到了诱惑或者经受了考验,他都能够经受,这我们应该随喜。当别人禅修得很好,我们也应该随喜。而随喜,它所随喜的功德和对方所作的功德又有关。例如:他人做的布施,我们去随喜他,由于他布施的功德比较小,所以我们随喜的功德也比较小。如果别人持戒持得好,我们随喜他,我们赞叹他,那么我们得的功德会更大。如果别人拥有了禅那,拥有了禅定,我们去随喜他,由于别人的禅定的业是很强的善业,我们随喜他,那我们也能够积累很强的善业。如果别人修到了观智,我们也随喜他,那么我们随喜的功德因为对方的功德、因为对象,我们的这种随喜的功德也很强。而对于随喜来说,如果我们真心的随喜和我们只是口头说“Sàdhu! Sàdhu!”,这样又不同,所以和我们所造的心念也有关。

随喜的功德的大小和一个人毁谤的大小,它是相应的。例如:一个人批评、毁谤一个没有德行的,他所得到的不善果——就是他的恶业是很小的。如果一个人持戒清净,你去毁谤他,你造的业很重。如果一个人有了禅那,你又去毁谤他,那么你造的业更重。如果一个人有了观智,你去毁谤他、去批评他会更重。如果一个人证得了圣道、圣果,你再去批评他,那么,如果你批评了一个圣者,你不去忏悔的话,那么今生几乎可以说你的修行不可能有成就,因为这个是毁谤障,而且造了很强、很重的不善业、恶业。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妒忌、因为嗔恨、因为傲慢而批评别人,我们应该多点随喜,随喜他人的成就、随喜他人的功德。这一种随喜功德也是我们随手可得的,是不是?别人修得好,别人做得好,我们感到欢喜,我们把心念一转,这种功德就赚来的。我们现在就是多点去成就他人、随喜他人,以后我们在修行当中,我们在造善业的时候也会很多人来随喜我们,也会有很多人来成就我们,何乐而不为,是不是?所以,我们不要因为一些不善心,因为一些妒忌心,我们去造一些身的、语的或者意的不善业,这是很愚蠢的事情,我们应该多点去随喜他人的功德。

第八是听闻佛法。听闻佛法是智慧之因。由于我们知道了佛法,我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导向好的、什么是导向不好的,我们能够明辨是非,能够善恶分明。同时我们也知道如何去积累更强的善业,我们知道如何去做布施,去持戒,去培养禅修,去培养心智。由于通过听闻佛法,我们才能够相信因果,我们才知道善恶。而由于我们听闻了佛法,我们才知道如何去法随法行,如何去如理作意。因此,听闻佛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一般的人来说,它可以是智慧之因。无论他的智慧是今生当下生起,还是以后他生起的,如果我们透过经常去听闻佛法、听闻正法,可以使我们以后投生,我们可以投生为三因的人,而且我们可能会很聪明,我们很有智慧。这是听闻佛法。

第九是弘扬正法。弘扬正法就是把佛法介绍给大家,把我们对法的喜悦带给大家。如果认为你怕讲错,因为弘扬佛法的人在上座部佛教里面,他要讲很多资格,如果我们不行的话,弘扬佛法是一种法布施,即使我们助成他人印行一些佛教的书籍,其实这也是另外一种渠道的弘扬佛法。现在弘扬佛法有很多种渠道,是不是?以前来说只是用嘴,现在的已经先进到可以用麦克风,可以用很多的扩音器了。而现在又有很多的书籍的方面,还有光盘,还有网络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属于弘扬佛法。

第十是正直己见。就是令自己的见地正直。正直己见包括有很多种方法,首先自己要皈依三宝。由于皈依了三宝,你自然会去亲近善友、去亲近善士,然后你就会听闻正法。第二保持正念正知。

正直己见我们可以通过几样方式来获得:

第一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三藏、学习教理或者听闻正法。这样的话我们所立的正见是属于闻思方面的正见,这样的话我们能够明辨正邪、明辨是非、明辨善恶。

同时,我们还应该再去修行。当我们修行所成就的正见,那个是属于修所成的慧,是属于禅修的体验。例如:在禅那当中生起的慧心所,它就是属于这种修所成的慧,是属于这种正见。如果我们能够证悟涅槃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的慧是属于出世间的慧,那个时候的正见是属于出世间的正见。所以我们透过慢慢地、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使自己的见地慢慢地正直。使我们能够透过平时的如理作意,来使我们的见地慢慢地正直。

所以我们所作的这些,其实都是属于有具体目标的善行。而所作的这些善业,都是属于欲界的善业。而这些欲界的善业,它都是由八种欲界的善心所完成的,即:悦俱智相应的无行心,悦俱智相应的有行心,悦俱智不相应无行心,悦俱智不相应有行心,舍俱智相应无行心,舍俱智相应有行心,舍俱智不相应无行心和舍俱智不相应有行心。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些,我们如何去做,我们要做得怎么样,要让我们所造的这些善业的力度是强还是弱,和我们所生起的心有关。

而这些心,我们又可以依照影响善业功德三项原则,就是如果一个人在做善事的时候,生起的心是悦俱的还是舍俱的,就是一个人是欢喜地造善业还是中舍地造善业,以及一个人生起的是智相应或智不相应的心,即:做的时候是否拥有智慧;还有无行和有行心,即一个人是主动地做还是被动地做,这个都有关系。

我们在造善业的时候,应该生起悦俱的心来造,就是欢喜地造善业。由于拥有欢喜的心去造善业,这种喜所产生的心生色法可以是一种殊胜的色法,它可遍布全身,可以使我们造的业会更强。而如果我们在造善业的时候,我们生起有智慧的心去造,那么我们所造的业是属于三因的善业。而我们更应该主动地去造,而不应该被动地去造,而且经常地去造,不要偶尔才造,或者想起的时候才做,或者经常被别人拉去才造。我们应该要习惯造善业,让我们所造的这些善业成为我们的习惯。这些是欲界的善业。

对于色界的善业,依它所产生的心可分为五种,即:当一个人如果透过专注适当的、适合的所缘而证得了初禅,当他在证得初禅的时候所生起的这种初禅的禅心,所造的业就称为初禅的善业,即:寻、伺、喜、乐、一境性俱的初禅善业。

第二种色界的善业是伺、喜、乐、一境性俱的第二禅心所造的善业。
第三种色界善业是喜、乐、一境性俱的第三禅禅心所造的善业。
第四种色界的善业是乐、一境性俱的第四禅善心所造的善业。
第五种色界善业是舍、一境性俱的第五禅善心所造的善业。

在这五种善心当中,我们平时所说到的证得初禅是指第一种,所说的证得的第二禅多数是第三种,但是有时候也包括了第二种。证得第三禅是指的第四种心,而证得第四禅是指的第五种心。因为这个我们在讲到色界的善心的时候已经讲过了,在这里是特指在这一类的善心里面的思心所所造下的业。这种业在造下的时候,它可以使一个人带来投生到色界的结生,可以投生到色界成为梵天人。

还有是四种无色界的善业,这四种无色界的善业分别是依照一个禅修者、一个人证得四种无色界定所生起的善心来决定的,

即:当一个人成就了空无边处定的时候,那个时候在他的速行心里面属于这一类的善心,其思心所即造的是空无边处的善业。

对于识无边处也是,识无边处善心里边的思心所所造的业,就是属于识无边处的善业。

无所有处善心也是,在无所有处善心里面所造的善业,是属于第三种无色界的善业。

第四种非想非非想处善心里面的思心所所造的善业,是这一类的善业。

在这三界的善业当中,对于欲界的善业,可以透过身门、语门和意门造作。但是对于色界和无色界的善业来说,只是透过意门来造作,身门和语门不会造作这种善业。你不能够说我就坐着,或者我只是用谈话来入禅,这个没有这样一回事,它都是属于意业造的。而须知,在欲界的业当中,所有的不善业必定是属于欲界,它不会是属于色界和无色界。而且对于不善业来说可以透过身、语、意三门而造作。

一个人只要他还没有证得禅那,或者他还没有禅那的体验,那他就在那一生当中不可能造作色界的善业和无色界的善业。只要一个人是凡夫,那么他根本不可能体验出世间的心。

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他所能够造作的只是不善业和欲界的善业而已。而如果一个人拥有了色界定,那他可以造作色界的善业。如果一个人拥有无色界定,他还可以造作无色界的善业。色界的善业和无色界的善业都是属于极重的善业。

不善业也有极重的不善业。极重的不善业,例如:杀自己亲生的母亲,杀死自己亲生的父亲,杀死阿拉汉圣者,恶心出佛陀身上的血和破坏和合僧团,这些都是极重的不善业。对于极重的善业来说,就是所造的色界的善业和无色界的善业。

那好,我们今天讲这四种依成熟之地所讲的业,就先讲到这里,我们明天晚上再继续来一起讨论其它的依照成熟的先后,和依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