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湍玫剿髂勺鹫叩母盖酌媲啊D歉鍪焙蛩髂勺鹫咚担骸案盖装。庑┗ń阅愕拿骞┭鹚阌Ω枚源烁械交断埠吐狻!庇谑牵髂勺鹫叩母盖卓醋拍切┗ň腿髟诜鹚钠教ǎ彼嫦舱庵止Φ拢飧鍪焙颍赜南嘞Я恕S谑牵运亩铀担骸癇hante(尊者)啊,您看!您投生到天界的很漂亮的母亲现在来迎接我了。”于是,索纳尊者知道这是天界的相。然后,索纳尊者对他在临终的时候能够帮助他的父亲而感到满意、感到满足。

因此,临终关怀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临终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去开导他、去劝解他,这样的话我们将能够帮助他。

应当如何来做临终关怀呢?

首先,我们可以对那即将临终的人,我们应该劝勉他放下对眷属、放下对财产等外物的执著。但是不应该劝他放下生命、不应该劝他说:“你早点死吧,不要执著生命!”这样的话很危险的。我们应该劝他放下对外物、对眷属、对财产、对他自己的功名等等这些把它放下,不要再执著于这些了。同时,我们应该提醒他,他曾经做过的一些善行,叫他回忆起来。现在我们有很多很便利的工具可以这样做。例如:我们可以拿一些他曾经做善行的相片、一些照片,或者他以前在做善行,例如:到寺院里面做布施的时候,拍了一些video、拍了一些录像,这个时候拿给他看,提醒他回忆起来。因为,在一个人临终的时候,有时候他神志不清或者他的记忆力不好,你提醒他,使他回忆起他曾经做过的善行。这个时候,如果他回忆起他的善行,对他所做的善事感到欢喜和满意的话,这将能够成为他的近死业。或者我们也可以帮他做善事,然后让他随喜。例如:你说“亲爱的,现在这一块布是帮您拿去寺院里面去供僧的”,或者说“现在我们准备以您的名义要供僧,供多少多少”,或者说“以您的名义把这些捐给寺院”。这个时候你要提醒他“你应该为这种善行、这种很殊胜的善行感到欢喜”。同时,你可以给他说法,说布施的功德、说生起善心、说随喜的功德利益等等,使他能够在他临终的时候感到欢喜。

因为,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有时候往往他会感到很无助。这个时候我们就帮他做一些善业,帮他做一些善行,提醒他感到欢喜,感到满意。当然,最好我们能够教他一些禅修的业处、教他修行。例如:修佛随念,修佛随念也是一个很好的一种修行的业处。我们就在临终的人的面前,他看得到的地方,但是不要脚对着,就是他看得到的地方摆着佛像。然后,我们在他的耳边称赞佛陀的功德,要教他“你忆念着佛陀的功德,例如:你忆念着佛陀、佛陀、佛陀。这么样的话,当你忆念着佛陀的时候,你的心应该充满着恭敬、欢喜和平静”。因为我们看佛陀,一般的佛像都可以给人欢喜、宁静的感觉。对于临终的人来说,如果他取佛陀的相为所缘,他的心很快能够得到平静而不会躁动。同时,我们也提醒他“你应该要修佛随念,忆念着佛陀的功德”。假如他以佛随念,修着佛随念去世的话,他决定能够往生到人、天善趣。而且,如果他是以佛随念的心临终死去的话,下一生他的结生心和有分心就是修行的心,他下一世要修行很容易成功。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我们可以教他修一些业处。如果不是的话,你也可以教他散播慈爱,或者叫他专注呼吸都可以。这些是临终关怀,因为适当的临终关怀能够帮助临终者投生到善趣,投生到人天善趣里面去。

当然,如果不适当的临终关怀,有可能造成杀人。例如:我们说“你放下对生命的执著吧!你不要怕死,没关系!你不要贪著生命。”假如他经过这样,放弃对生命的执著,那么很有可能我们是鼓励死亡。同时,我们也不要赞叹死亡的美好,说“没有关系,你死了将会以你的善业投生到天界”,或者“投生到那里,那个时候很快乐”,然后他很羡慕死亡,很仰慕死亡。这样的话,我们也有可能由于不适当的临终关怀,造成我们自己持戒的过失。当然,对于临终的人来说,也许对他有帮助,但是,对于我们的戒行来说会有影响。

对于临终关怀,我们一定要注意也不要安乐死。安乐死,例如:我们通过一些药物,或者一些人工的方法,使死者能够提前的死,甚至让他没有痛苦地死,这样的话,我们也是会牵涉到杀人。虽然对于病人来说,他也许可以更快地结束生命。但是,毕竟由我们去帮助他结束生命,那么我们的戒很有可能会有问题,因此一定要谨慎。

对于近死业来说,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假如一个作恶的人在临终的时候,造了善业,他能够投生到善趣。一个行善的人在临终的时候,假如生起了不善心,或者造了不善业,或者回忆起他所做的一件不好的事情,他将能够投生到恶趣。这样看来好像业是很不公平的,其实并不会不公平,业果法则是很公平的。即使一个造恶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能够投生到善趣,但是他在下一期的生命也许很短。一个经常行善的人即使在临终的时候,由于他所造的不善业成熟,使他投生到恶趣,但他在恶趣的时间会很短。就例如玛莉咖(Mallikà)夫人,她造的恶业使她投生到地狱里面去只有七天,然后她就投生到都西答(Tusita)天去。

而对于有一些恶人,在他临终的时候造了善业,即使他很侥幸投生到善趣,但是他的生命很短。就犹如有一个禅修者,他是一个穆斯林,他是缅甸的一个穆斯林。在他过去世——不是今生,那一世因为穆斯林经常在缅甸,他是专门干屠杀这一行的,杀羊、杀牛就是他们的(职业),反正就是有东西杀就请他们去做。所以,他那一世就是这么样造杀业的。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居然突然想起了有一次,他和他的夫人去寺院里面去看寺院的壁画,看那些天人。他在临终的时候,正好他忆起他看的天人的相。那个时候他回忆他看见天人,那个时候他虽然并不相信因果,他也不相信佛教,但是他看到天人很漂亮,他的心感到很欢喜、很高兴。就是因为这一个不经意造的业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使他下一生投生到天人去。然而,即使他投生为天人,他也是投生为很低等的树神。而且,他看到那一世他的皮肤是黑黑的,而且也很短命。他虽然投生为天人,但是他并不高兴,他也并不快乐,他只是一个很低等的、很丑陋的天人。结果在他天人的生命结束之后,他又堕落到地狱里面去。

所以,我们看业果法则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好像它很不公平,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它是很公平的。只要我们思维业果法则,我们就不会感到这个世间不公平,很多事情我们自己造下了,只是在自己承担而已,只是它是早和迟而已。也正因如此,所以我们经常要思维业果法则。因为我们思维业果法则,我们对于好的不要得意忘形,对于不好的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我们应该自己敢做就要敢当,要敢承受。

第四种业的成熟的是已作业kañ;attà kamma。已作业就是曾经造过、曾经做过的某一种善或者不善的业。这种业并不包括在上面的三种业当中。它既不是重业,也不是惯行业,也不是近死业。但是,它又强到足以导致结生的业。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要是凡夫,就经常都会在我们的速行里面造业。然而,在我们的心生起的种种的速行当中,有一类的速行所造的业不会带来结生,那就是掉举心。掉举是属于痴心,它所造的业不会带来结生。而如果要带来结生的业,往往它还必须得是足道的,就是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比较强的业了,这种业当我们造下的时候,它能够带来结生。然而,当一个人在没有这三种业的时候,他在一生当中,或者他在过去生当中所造的一种业可能会成熟,而使他投生到跟这种业相应的善趣或者恶趣当中,这称为已作业。

这是依业的成熟而分的。

一般上来说,业的成熟是重业、惯行业、近死业和已作业。然而;有一些论典里面,也把近死业放在前面。例如:在《摄阿毗达摩义论》里面就是重业、近死业,然后是惯行业和已作业。因为,对于佛弟子或者对于经常做惯行业的人来说,惯行业往往它会优先。然而对于普通的人来说,他的惯行并不会有很明显的善或恶的倾向,这个时候,近死业将会成为优先成熟的一种业。这是依照一个有情、一个众生在临终的时候,哪一种业优先成熟,而使他投生到跟这种业相应的趣里面的顺序。

下面,我们再看另外一种业的分法,是依成熟的时间。成熟的时间就是这种业带来果报的时候是属于哪一种时候。

第一是现法受业diñ;ñ;hadhammavedanã;ya kamma。现法在这里是指今生,受就是vedanã;ya,就是体验。有一种业我们造了在今生就能带来果报的,这种称为现法受业。

第二种是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ã;ya kamma。就是有一种业造了之后在今生不会成熟,要到下一世才能成熟、才能够带来果报的业,称为次生受业。

还有第三种是后后受业apràpariyavedanã;ya kamma。这里的后后就是既不是在今生、也不是在下一世,而是未来的第二世开始一直到轮回的尽头,只要还在轮回当中、只要还有生死,这种业一直都会有效的业,称为后后受业。

第四种是无效业ahosi kamma。就是这种业并不能够产生效用,不能够带来果报。

这些业到底为什么会造成有些在今生能够成熟,有些要在下一生才能够成熟,有些在未来第二世才能成熟,而有些又不能够成熟呢?这些跟业所造下的强度、力度有关。我们看一看心路过程,我们再来复习一下。

欲界的心路过程,它是由一个意门转向再加七个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