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七诫 作者:和仁 管家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的公正而不得不罚,此时,也会使她口服心服。

  3.及时原则

  根据中止原理,当员工错误行为开始出现时就给予及时的惩罚,这样错误的行为就会与惩罚所起的焦虑、恐惧等经验相连接,那么员工就不得不中止行为,惩罚也会相应结束。这样员工会清楚地认识到:惩罚的引起与结束都是自己的行为造成的,以后就会避免出现类似行为。如果在员工不当行为发生之后很久才施以惩罚,就会使他不十分清楚受罚的原因,甚至有些员工还会认为是领导者对他个人有意见而故意找茬。

  4.反馈原则

  惩罚只教人们不做什么,而没有教人们去做什么。因此,管理人员在实行惩罚的同时必须给员工指明替代性行为,当员工作出了管理层所希望的替代行为时,最重要的是管理人员及时地给予反馈,对此进行正面强化。如果员工受公司派遣外出学习,但未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未能通过结业考试,公司罚他自负一半费用,同时限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结业要求,若此员工如期完成任务,那么另一半费用则由公司负担。当一项惩罚措施执行之后,并不以此为对某个人不良行为管理的结束,而是领导者向员工指出了“限期改正”这样的替代行为,并对这种替代行为符合要求的程度给予及时的反馈。

  5.综合原则

  惩罚过程涉及的因素一般包括:惩罚的方式、惩罚的类型、被罚者的态度等等,在实践中要综合地协调和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挥系统的最大功能。

  □将制度推向更高层次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制度管理创新,使企业内各要素在质和量上发生新变化和新的组合,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从而推动企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1.观念创新

  必须从企业领导的观念入手,紧跟形势的变化,树立全新的制度管理理念。

  (1)人本制度管理。

  人本制度管理意味着企业制度管理由传统的“管事”和“管人”向“激发人”转变。企业员工素质高低和才能发挥程度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人将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本,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企业制度管理的关键。

  与国企相比,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培养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与企业的“亲和度”,向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使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给员工“获利”的空间,使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2)知识制度管理。

  知识制度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企业创新的集体创新能力。

  知识制度管理思想是全新的制度管理思想,既继承了人本制度管理思想的精髓,又结合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的特点予以创新。

  这要求企业:对知识与人才高度重视,把企业看作“学习型组织”,要求员工不断获取知识,并发挥知识的整合效应;制度管理重视对员工的激励,通过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利和责任,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重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管理方式的转型,实行集体领导,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激励员工。

  2.战略创新

  企业经营战略与经营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战略面临创新,这要求企业做好以下工作:

  (1)企业要确立全球一体化的企业发展战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瞬时沟通,企业的市场已经国际化、全球化。面对挑战和机遇,企业战略制度管理模式和观念必将发生变化。企业不能将视野局限于某一区域,而必须考虑整个市场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企业必须了解全球性战略环境,结合自身竞争条件和目标,作出战略决策。同时,参与全方位的竞争。

  (2)企业必须从适应市场转向创造市场。

  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适应市场环境,若要等环境变化了再去适应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企业应主动创造市场,引导消费。企业在进行战略创造时,应密切注意相关产业的发展动向,积极寻找可以利用的机会,把新生事物的创立、新技术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等战略课题列入企业战略之中,为企业的未来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3.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就是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

  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层次。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使用权的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它构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没有一个创新的制度,企业的其他创新活动就不会有效和持久。这要求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和完善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使用权内部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使之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

  (1)企业力争站在发展的前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网络化的形成,企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开放,只有和外界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经久不衰,站在发展的前沿,反之,若是体制僵化,创新不足,便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2)企业要搞好基础建设。

  企业制度从广义上讲就是管理的制度化,为了使管理不断创新,必须从制度上为其开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胜谁负关键在于创新,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企业必须将创新体现于企业制度当中,更好地发挥生产者,甚至消费者创新的积极性。

  (3)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的能量。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比任何时代更为突出。企业必须致力于资源的开发,来创造新的财富,这要求企业充分发挥智力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再改革,不断调整权责结构、运行规则、制度规则。

  4.组织结构创新

  随着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的网络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向扁平化发展,原来承担上下级沟通联络的中间管理层将大大减少,企业组织结构变为以分权为特征的扁平化的横向网型组织结构。

  企业规模小,员工人数不多,必须进行组织结构创新,保证最好、最快的信息迅速地在企业内部传递,使员工成为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人,并可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独立工作,承担责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制度管理方法日趋新颖、多样,计算机、互联网在企业制度管理中开始应用。

  与国企相比,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国目前的企业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制度管理的还不到1%。大多数企业内部的业务,如采购、销售、库存、财务管理、产品加工及统计报表分析等等,几乎都用手工完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极不相称。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快速、先进、智能化的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 

第十二章建设有效的企业制度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组织形式是公司赖以存在的骨架,是命令得以传布的渠道,组织形式不健全,领导者就无法使其指挥发生功效。

  一个人受其能力所限,所能指挥的人员必定有一定的限度,以活动的组织而言,直接管理4~6人为宜。

  有效地发挥领导力的方法也与此相同:

  首先,得让组织内的个人能够愉快地发挥其所有能力,然后集结众人能力,毫无耗损地集中于组织活动的目标上。为此就有必要对各人的自由意志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

  日本著名管理专家山本成二就提出,领导的要素有三:①人为;②目标的贯彻;③各自的自发行动。

  所谓“人为”,意思是指附加于人的行动,“为了有效地发挥组织的力量,必须适当地限制员工的自由意志”。

  领导者必须明白,领导力就是建立在这种冷酷的事实之上,而且必须了解到,意志的自由不愿意受到限制,此乃人类的本能,所以应该尽可能减少这种限制,进而减少这种限制对员工产生的心理上的刺激。

  因此,领导者应该多运用积极的刺激,而不能用消极的刺激。甚至要使人类生理上的动物本能的部分也能均衡地运作,以使员工不致于由于意志自由受到限制而产生不愉快感。

  这一点,可以说是领导者领导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以平常人而论,如果桌上摆三部电话,尚可以应付得过来,如果超过了六部电话,连哪一个在响大概都分不清楚。

  同样,如果要使数人同时运作,就得适当地加以分组。以一个2000人的公司为例,可以分成5个部门,一个部门又可以分为4个司,一个司又可分5个股,每股之下再分4个组,这样最小的组织单元就仅有5个人。适当地把权责委任给各部门经理、主任、股长、组长,那么指挥两千人,就如同指挥4~5个人一般轻松。

  军队的组织常采用三三制,这样的组织最容易指挥,办公室、工厂自不必像军队那么严谨,可以稍微放松些。比如说,一个工长如果管理20名车床工的话,他可以把他们分为3个组,自己只需指挥3个组长即可。

  指挥的人数与号令、命令、训令之间有很大的关系。体操的号令,只要通过麦克风,一个人就可以指挥几万人,因为集体操的动作都一样。

  如果每个人的动作各不相同,也就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