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七诫 作者:和仁 管家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你既为该单位的领导,无论如何,你总该对单位的人与事负有责任,这是谁也推诿不掉的。一味强调自己的不知情,反而暴露出你的管理不力,或由你所制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更不好的是,还会给人留下自私与狭隘的印象。

  (2)单位所表现的一切,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如果上司或外界有何不满,最高负责人应负起这个责任。领导以底下人员为挡箭牌,逃避责任,作为代罪羔羊的下属很可能因此自暴自弃,以后对任何活动、任何工作也不会热衷了。领导一直对外宣称全体员工就是整个单位的代表,却不用实际行动来表现,这就像画饼充饥一样地不真实。

  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如果领导确实不十分知情,该把有关人员找来,把问题问清楚,然后让下属回去继续工作。领导应该负起责任处理问题。等上司或客户走了,有必要纠正、责备时再严格执行。

  古时候,有一位侠客,他的下属有近千人。一次,朋友问他:“有那么多的弟子仰慕你、跟随你,你是否有什么秘诀呢?”他回答说:“我的秘诀是,当我要责备某一位犯错误的弟子时,一定叫他到我的房间里,在没有旁人的场合才提醒他,就是如此。”日本的社会学家岛田一男在援引这个例子后说:“无论是辈份较长的人或是上司,都应该有这位侠客的认识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责骂,会觉得很没面子,很可能会萎靡不振、意志消沉,有的可能对你产生反抗或憎恶的态度。”

  设想一下,假若下属因为被你当众责骂而觉得下不了台,抱着横竖都挨责备的心理,一反常态地和你争吵起来,甚至把本单位一些不该为外人知道的东西也抖搂了出来,当领导的本为保全自己的“面子”,如此一来,岂不是连“面子”都保不住了吗?“家丑不可外扬”,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要做到家丑不可外扬,当领导的,首先不要把下属的“丑”“外扬”才好。

  2.责备已经认错的人

  我们有些领导似乎喜欢“痛打落水狗”,你越是认错,他咆哮得越是厉害。他的心里是这样想的:“我说的话,你不放在心上,出了事你倒来认错,不行,我不能放过你。”或者:“我说你不对,你还不认错,现在认错也晚了!”

  这样的谈话进行到后来是什么结果呢?一种可能,是被骂之人垂头丧气,假若是女性的话,还可能嚎啕大哭而去;另一种可能,则是被责备之人忍无可忍,勃然大怒,重新“翻案”,大闹一场而去。这时候,挨骂下属的心情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就是认为:“我已经认了错,你还抓住我不放,实在太过分了。在这种领导手下,叫人怎么过得下去?”性格比较怯懦的人,因此而丧失了信心,刚强的便发起怒来。

  显然,领导这么做是不明智的。

  有的领导说:“不是我得理不让人,这家伙一贯如此。做事的时候漫不经心,出了问题却嘻皮笑脸地认个错就想了事,我怎么能不管他?”

  的确有这样的人。但即使对于这样的人,在他认错之后再大加指责仍是不高明的。不论真认错还是假认错,认错这件事本身并不是坏事,所以你先得把它肯定下来。然后,便可以顺着认错的思路继续下去: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错误造成了什么后果?怎样弥补由于这个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如何防止再犯类似错误?等等。只要这些问题、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解决了,批评指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管它是真认错还是假认错呢?

  要知道,1000个犯错误的下属,就有1000条理由可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作解释、辩护。下属有能力自我反省,在挨批评之前就认错,实在是已经很不错了。当下属说:“我错了”,而当领导的还不能原谅他,那实在不能说是个高明的领导。

  此外,对上司批评之后即能认错道歉的下属也不用太责备,特别是有些极轻微的错,第一次犯错误和不小心犯错误等,只要稍微提醒他一下即可。

  总之,犯错误是第一阶段,认错是第二阶段,改错是第三阶段。不管是经过批评后认错,还是未经批评而主动认错,都说明他已到达第二阶段,当领导的只能努力帮助他迈向第三阶段。

  3.因失败而指责

  不要因失败而指责,这个问题也许会使一些领导感到困惑:失败了不指责,难道成功了反倒要指责吗?

  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如此。失败是一种令人沮丧的事情,而最沮丧的,便是失败者本人。光从这一点而言,别人(包括领导)也就没有权力再去指责他。成功则不然。成功是一个令人骄傲的事情,而最骄傲的人,也是成功者本人。就这一点而言,任何人(尤其是领导)都有权指出他成功中的不足之处,以免他过分沾沾自喜。

  我们说不因失败而指责,不仅是出于这一点。失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办事的人主观不够努力,或是办事者经验不足,再或者是由于某些客观条件不够成熟,甚至可能是由于巧合,偶然地失败了。在所有这些原因中,除了主观不够努力尚可指责外,其他都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失败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听到或看到下属失败,就肆意指责的话,下属是肯定不会心服的。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很多成功都是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才取得的。换句话说,要有人去失败,才会有人成功。如果一失败就会遭到劈头盖脸的指责的话,人们就会过分害怕失败,遇到该冒险的事也不敢或不愿去冒险。什么事都要到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去干,那还会有什么大的进展?看上去是保险可靠了,但企业的竞争活力也大大减弱了。这在很多事情上会坐失良机。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失败时一概不可责备。如果所有的失败都不能指责,那领导恐怕就没有什么可以指责下属了。我们在此列举一些不可指责的类型,以供领导在看到下属失败时以作区别:

  (1)动机是好的。同样是失败,如果动机是好的,没有恶意的话,则不可指责。指责的目的是纠正和指导,如果动机良好而无心犯了错误,就没有必要指责,只需纠正他的方法就可以了。反之,基于恶意、懒惰所造成的失败,就须要给予处罚。

  (2)指导方法错误。由于上司或前辈的指导方法错误而造成的失败,当然也不能指责。要先弄清楚责任所在,指责该负责的人。

  (3)尚未知结果之事。刚试着做或正在实验中的事,结果尚不明确,不能加以指责。否则,下属就没有勇气再尝试下去,造成半途而废。

  (4)由于不能防止或不能抵抗的外在因素的影响。这种情况当然不是下属的错,下属没有义务承担这个责任。没有责任就不能指责。

  以上种种,不过是举几个例子而已。情况是复杂的,多变的,究竟什么事该指责,什么事不该指责,还需靠领导的判断力。但有一点,领导须记住,就是“下属有失败的权利”,千万不要简单地因失败而指责。

  4.无谓的非难

  作为领导,看到下属做错了事,总是很生气的。尤其是当这些事是至关重要的时候,领导的气就更甚了。

  “你这个人怎么总是这样,没一件事办得好!”

  “连这点事情也做不好,我真不明白要你这种人干什么!”

  诸如此类非难的话,会使下属万分尴尬、沮丧,于批评效果是绝对没有好处。

  只要是人,谁不会有失败的时候?人生,就是由无数的失败堆砌而成的。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少女犯了罪,人们手持石块要砸死她。这时,耶稣出现了。耶稣说:“无罪的人才能砸死她。”人们悄然无声地散开了没有人是无罪的。失败也一样,没有一个人能保证自己永不失败,那也就没有一个人能为难失败者。

  再说,在一般情况下,失败者本身总是极度痛苦的。若在这个时候你再去责骂他,除了徒增他的懊丧之外,于事何补?

  “不做无谓的非难”就是说,有些非难是没有必要的。有些非难是必要的。下属做错了事,不能不批评。假若对下属的失败视若无睹,不加斥责,甚至只有抚慰,就不能造成下属的警戒,可能还会重蹈覆辙。斥责是必要的。关键是这种批评必须是针对工作的,而绝不能损伤他的人格,要追究失败的原因,使他反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作为下次行为的借鉴,然后迈向成功。

  各人的个性不同,对待失败的态度也不同。有的人急着说理由,极力辩白,不肯认错;有的喜欢闭眼沉思,愿意承担一切责任;有的人惊惶失措,烦恼不止,心神不安;有的人则显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只当运气不好罢了等等。

  不论对哪种人,胡乱斥责一通都只能起坏作用。不肯认错的人,说不定会和你顶撞起来,结果闹得面红耳赤,彼此都下不来台。别人已经愿意承担责任了,你再大加斥责,相形之下,倒显得你的修养不如人。烦躁的人,会因被斥责而更烦躁。而对于满不在乎的人,你的斥责充其量也不过是耳边风。

  所以,只要是属于“出气”一类的、于事无补的话,当领导的都不该说,这也许是当领导的一点小小的吃亏之处吧。

  5.遭人反感的讽刺

  运用讽刺在上级和下属之间是很容易出毛病的,所以,若没有十分把握,最好不要冒险。尤其是不要作遭人反感的讽刺。

  比如,有的领导看到下属因工作不顺利而志气消沉时,会半带揶揄地说:“这么优秀的人才,也会有失败的时候啊。”或者说:“为什么这么沮丧,失恋了吗?”听到这种话,有的人可能会付诸一笑。但较敏感的人就会说:“别讽刺人好不好?”即使当面不说什么,心里也很反感。

  对于那些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