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玄门道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嚣张无比。以前被佛教欺压,今时乃是要报仇,杀杀灵山的气焰。   
  此时,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引看到玄门气势逼人,愁苦之脸变得更加苦涩。接引身为佛门教主,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僧尼佛徒落败,导致教门失守,这次比斗已经告一段落,双方是该罢手了。   
  接引合十低诵一声:“阿弥陀佛!”这声佛号中正平和,听起来声音不大,却偏偏能够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随着佛号之后,接引座瞎的九品莲台发出阵阵乳白色亮光,亮光仿佛无视空间存在般,一会就遍布整个西牛贺州,把蕴含大法力的道声挡在亮光之外。众人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加大法力朗诵黄庭道藏,也不能突破接引的佛光,这层乳白光芒软绵绵似的,毫不着力,却又坚韧无比,任你千方百计也奈何不了它分毫。   
  众人这下知道自己应该适可而止,见好收手了,于是转瞬之间,道声佛音便销声匿迹,整个地仙界又变得风平浪静,好像任何事情都不曾发生过一样。   
  这次比斗以玄门胜出而告退,但同时玄门也暴露了很多伏手暗子,到底是好事坏还言之过早。其实佛门只不过借此次事件来试一下玄门各方,面对外敌时的反应罢了,倒不是真要与玄门争个高低,但气运之事一争便不能罢手,胜负是必须得分的。   
  西牛贺州中央婆娑净土灵山雷音寺,释迦牟尼端坐在莲台法座上,圆胖的脸上依然笑容满面,但眼里深处却是掩不住那一丝焦急。释迦牟尼的左手边,坐着一个身穿大红僧袍的佛陀,这尊佛头上顶着一轮红日,光焰四射,正是小乘佛教过去佛大日如来佛。小乘佛教佛尊有过去、现在,没有未来佛,不成圆满之数,释迦牟尼就无法证道成圣。只待地藏王菩萨应誓成佛,小乘佛教有了未来佛,释迦牟尼便可脱身以此证道。   
  因此此次佛法东传,关系到佛门昌盛,也关系到释迦牟尼的道果,由不得他不上心。释迦牟尼座下有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众菩萨、僧尼、尊者、比丘听讲法道,盖因量劫到来,大家都要在此合谋算计一番,以求脱逃劫难。      
第七十八章 观音尊者   
  释迦牟尼一眼扫去,便见佛子佛徒众人列坐驾下两旁,或低声诵经,或闭目养神,又或交头接耳言谈。正是道行高深者风吹雨打人不动,根性浅者大劫未来心自慌,释迦牟尼暗中叹了口气,若不是事关自己证道成圣之事,自己是万万不会赶这趟浑水的。佛法东传,说得简单,实行起来不知有多难,佛门必须有一个大智慧、大法力之人前去东土走一遭才行,一来作为小乘佛教前方探路者,二来寻三两个神通广大之辈保护取经人。   
  释迦牟尼想到这里,心下已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要行佛法东传之策。当下释迦牟尼双掌合十道:“南无阿弥陀佛!一千五百年一次的天地杀劫即将到来,此次杀劫乃是量劫,无论仙、佛、妖、魔、神、人、鬼等,凡是未证混元者都要渡过杀劫才能得享安乐,未斩三尸者皆有可能身化恢恢。”   
  众诸佛、罗汉、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都趋前言道:“南无释迦牟尼现在佛!我佛慈悲!万望佛祖广施大法,以助我佛门弟子渡过此次劫难。”   
  释迦牟尼闻言苦笑道:“俱是劫中人,贫僧自身尚且难保,如何能够庇护你等?但是天道唯公,死劫之中自有活路,定数之下,予人一线生机,我们争的便是这一线生机。”说着说着,释迦牟尼眼中精光闪烁,声音越发高亢宏亮:“老师阿弥陀佛与准提圣师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经做下安排,就是借此时机佛法东传,辅佐人皇,争夺人教正宗之名,到时人教大兴,则我佛门也随着大兴,如此便可保住我佛教众多门人。”   
  有一位菩萨上前问道:“佛祖之言,是说佛法东传,入主人族事务,便可渡过此次劫难?”   
  众佛门弟子全都拿眼望向此位菩萨,但见她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警,绣带轻飘彩凤翎。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五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这位菩萨正是南海普陀落伽山紫竹林潮音洞的观世音尊者,观音尊者化身人间,扫三灾救八难,却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在凡间影响力非凡。   
  释迦牟尼诵了声佛号,方慈声答道:“天地之事,纵是圣人也有力殆之时,何况我等!但多算多胜,少算多败,一线生机人人争夺,能否渡过大劫,就看我们是否尽力争取了。”   
  观世音点了下头,再道:“如何传法东土,还请佛祖指点迷津。”   
  释迦牟尼道:“我有三藏真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炼劝善之门。只需寻一个取经之人前来求取真经,便可永传东土,广宣三界,成就无量功德。不过,现在还需一人去南瞻部洲寻那取经人来。”   
  释迦牟尼说完此话,拿眼望向法台下左手第一尊佛位,那里正有一尊佛陀闭目养神。这尊佛陀一身宽松土僧袍,头上黑发飘扬,脸型清瘦,双掌合十,自个静修,完全不理会其他佛门等人。释迦牟尼见状叹了口气,显然对这位长发佛陀处事不惊的态度已经司空见惯,心下也不再起波澜。   
  观世音见到如此情形,赶忙上前道:“弟子不才,愿意到东土一行,寻那取经人前来。”   
  释迦牟尼心下大喜,笑道:“也只有观音尊者神通广大,缘法深厚,才可去得东土。大士此去,可到南瞻部洲大唐国,定能寻来取经之人。”   
  其实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让那长发佛陀前去寻来那位取经人的,但长发佛陀不应,也就只有另找人选了。这长发佛陀与取经人关系匪浅,最为合适不过,奈何前者不允,便只有观世音勉强算是个比较好点的人选了。释迦牟尼之意,大家俱是一清二楚,但都没有点破。   
  释迦牟尼缓了一下,又道:“李唐国里只有我教小乘佛法,却没有我师大乘佛法,难兴我佛门大教。大士今次前去,名为取小乘佛经,实是传下大乘佛法,还请紧记于心,万万不可怠慢。”   
  当下观世音拜辞释迦牟尼,出得雷音寺,下了灵山,唤上门下弟子惠岸行者木咤而去。这一去,又引出了一众神通人物来。   
  南瞻部洲大唐国,自高祖李渊登基御极以来,国祚平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家乐业,兴旺无两。待到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上位,在唐王文韬武略的平治下,大唐国更是国运昌盛,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展露无余。   
  李世*筹帷幄,戎马一生,不知斩杀了多少敌人,误杀了无数无辜生灵,一身煞气,就连神鬼也不敢靠近半分。再加上天子真龙之气护佑,李世民从来不知鬼怪为何物。但奈何李世民阳寿已尽,他手下丞相魏征奉玉帝旨意监斩了泾河龙王,那泾河龙王责怪李世民曾许诺搭救自己一命却没有实现,言而无信而寻他报仇,李世民虽然没有被泾河龙王鬼魂杀害,但也吓得他亡魂四散,七日而亡。   
  有丰都判官崔珪暗改生死薄,让太宗增添寿命而还阳。太宗得此一吓,便欲寻访高僧法师设坛施法,广度孤魂野鬼,祈请上苍降福,宣讲佛家妙法。至此,有学士陈光蕊的儿子大都阐陈玄奘法师,乃是有德行禅心的人,奉召筑台讲法,太宗便每日率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前去听讲。   
  这天,大唐国都长安古街上行来一个妙龄女子,容颜俏丽,提着竹篮,纤步婀娜。在女子的身后紧跟着一个小丫环,捧着一个铜锣,拿着一个锥子,显得不伦不类。这女子来到大街热闹之处,立定身子,身后丫环便左手提着铜锣,右手敲打不停,吸引过路行人等。   
  女子见到众人目光被吸引来了,娉娉向来往路人福了一揖道:“各位父老相亲,请听小女子一言。今上广施仁政,泽被百姓,现在圣驾感叹世人疾苦良多,便欲要选一高僧搭坛作法,祈请上苍降福,使大唐子民死后可往生极乐世界。小女子不才,虽是妇道人家,也知道一国之事便是一家之事,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小女子愿为此事贡献些许力量。”   
  女子向身后丫环点了下头,那丫环便上前道:“听着!我家小姐家有万贯,至今仍是云英未嫁之身,今次欲借此机会选一个优良夫婿。凡是有人能够把金银铜钱等财物投掷进这个花篮的,小姐便会带着全部身家委身下嫁,绝不食言。反之,若是投不进去,这些钱财便作为建桥修路之资,或为我佛修造金身,造福百姓。”   
  来往行人听到此言,议论纷纷,或觊觎女子的美貌,或贪恋女子的家财,或赞美女子的善行。   
  ————————————————————--      
第七十九章 吕祖纯阳   
  众人议论了一会,俱是拿眼望向女子的花篮,那花篮虽然是小号之物,装不了多少花饰,但大家都自付,若投掷的次数多了,还是可以把金银铜钱投进篮子里的。于是便有人出言问道:“不知你这花篮欲摆放多远?”   
  这可是个大问题,若是花篮摆放地太远了,那么还真的很难投进去的。女子当然知道众人担心之事,闻言回道:“一丈远即可!我这花篮也是个灵物,若非秉性善良、心存我佛之辈,纵使你有万般手段,恐怕连半个铜板也难以投进去。我这话说在前头,各位心下衡量过后再决定是否行事。”   
  驻足围观的众人当然不相信女子之话,皆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更有有好事者嚷叫道:“我说你这小娘子瞎操啥心,我们自有四清六御护佑,鸿运当头,与你结为秦晋之好,也算郎才女貌,正好可增加道佛两教源远流长之谊。”   
  大家听到此人的调戏之言,俱是哈哈大笑起来,都道:“姑娘尽管摆放花篮便是,我们自然晓得,事后定然不会无理纠缠着姑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