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7挪威瑞士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前,挪威有个盛气凌人的牧师,不管什么时候,他看见公路上有人驱 

车向他驶来,就在遥远的地方耀武扬威地叫道:“快离开公路,牧师来了!” 

有一次,他对着国王的马车这么喊叫。国王可不听他那一套,照旧一直驱车 

向前。于是就这一次,牧师不得不把他的马转向路边。 

     一辆豪华的马车驶近牧师身旁,国王从窗口探出脑袋喝道:“我是国王, 

明天你要到朝廷来一趟。我将向你提出三个问题,假如你回答不上来,你就 

要失掉你的僧袍和硬领,这是对你骄傲的惩罚。” 

     牧师垂头丧气回到教堂。尽管这位牧师一向善于咆哮,可是回答问题却 

是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他找到头脑一向聪明的教堂司事,低声下气地向地位比他低的教堂司事 

请求。 

     教堂司事问:“高贵的牧师先生,您干嘛要我代替您去?” 

     牧师愁眉苦脸地说:“一个傻瓜问的问题,10个聪明人也回答不出来。 

何况他是个国王呢。您比我聪明。所以我只能拜托您了。” 

     教堂司事微笑着接受了牧师的请求。他穿着牧师的僧袍,戴着硬领,来 

到国王的王宫里。 

     国王在外面游廊中接见了他,说:“现在,我有三道难题要你解答—一 

第一,海有多深?快回答!” 

     教堂司事答道:“陛下,在海里投一块石子,海的深度正是石子从水面 

到海底的深度。” 

      “好。”国王说,“但是,再告诉我,我骑马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 

      “陛下骑马绕地球,只要从太阳升起时上马,24个小时就又回到太阳升 

起的地方,正好绕地球一圈。” 

      “那么,天地之间有多长的距离?” 

      “天地间相距是139872公里6。543米,不信可以去测量。” 

     国王笑哈哈地说:“牧师的学识真渊博啊!” 

     教堂司事说:“您弄错了,我不是牧师,我是教堂司事。” 

      “啊哈!那么您回家去吧!”国王说,“让你做牧师,让牧师当教堂司 

事!” 

     于是,就这么办了! 



                             易卜生智斗警察 



     挪威某城的警察局长好多次恶狠狠地声称:“这个易卜生,他不要敬酒 

不吃吃罚酒。他要真的给我拿到证据,看我怎么来惩治他吧!” 

     易卜生(公元1828—1906年)是挪威最有影响的戏剧家。他富有正义感, 

除了在自己的戏剧作品中,鞭挞和批判罪恶的社会制度外,还经常冒着生命 

危险帮助一些革命者,为他们传递信件,为他们提供秘密集会的场所等。他 

还与一些工人运动的领袖结成了好朋友。自然,易卜生的这些行动,遭到了 

反动当局的嫉恨。当局慑于他在人民中的威望,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只是先 


… Page 5…

后多次“好意劝告”他,“注意行止”,“切莫上当”。但易卜生对此置若 

罔闻,我行我素。 

     工人运动领导人阿特葛,是易卜生的好朋友。他和他的同志们经常在易 

 卜生的家中秘密开会,许多重要文件,也是易卜生帮助保管的。 

     1851年7月的一天,有人告诉易卜生说:“先生,阿特葛被捕了。上级 

让我通知您,把那些秘密文件销毁掉,警察可能要来搜查。” 

     这时,外面响起了一片嘈杂的脚步声,他赶忙送走那位革命者。刚回到 

家里,在窗口一看,发现成群的警察已经包围住了自己的住宅。 

     怎么办?望着装在箱子里、柜子里的秘密文件,易卜生心急如焚。 

     突然,一个大胆的计谋在他的脑中出现了。对!只有这个办法了。 

     当易卜生刚刚收拾完毕,“砰砰砰!”警察急促地敲起了门。 

     易卜生从容地把门打开:“先生们,到此有何贵干?” 

      “闪开!”警察粗暴地把易卜生推在一旁,翻箱倒柜地搜开了。可是柜 

子、天花板、墙壁等藏得住秘密的地方都搜过了,警察们什么也没有搜到, 

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原来,易卜生急中生智,索性把文件随便扔在床上这个一眼就能看得见 

的地方,而把一些普通的书籍、信件放进箱里、柜里,然后用锁锁上。 

     结果,警察们开箱破柜地搜查,恰恰忘了翻阅眼皮底下的床上的东西。 

     就这样,易卜生脱离了危险的境地。 



                                    瑞典 



                              瑞典人建凯旋门 



     在瑞典的一个小城里,有一个胸怀大志的青年。此人尽管从未受到过任 

何正规教育,但却靠自己的努力学到了很多建筑方面的知识。但是,他由于 

出身寒微,又没有正规教育的文凭,结果只能呆在一座小城里,修筑一些简 

单的工程。对于这种状况,他很不甘心。 

     当时的瑞典处于查理四世统治之下。国王查理四世本是法国军队一员骁 

勇的战将,深受拿破仑的赏识,曾封为元帅。当时的瑞典国王很欣赏他的治 

军魄力,深感瑞典在这战事纷繁的年代很需要这样一位能干的将领,不久这 

位前国王因病卧床不起,鉴于自己尚无继承人,于是把这位法国元帅召来收 

为义子,国王死后,他便当上了瑞典的国王。这位新国王继任后果然不负重 

托,以瑞典为自己的祖国,治政治军都井井有条。 

     国王查理四世的这段经历,住在小城时的这位年轻人当然也很熟悉。尽 

管国王和随从常常从这座城市经过,但年轻人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着国王 

的队伍过来过去。这位年轻人总是在想:要是国王能够赏识自己,那不就解 

决一切问题了吗? 

     一番苦思冥想之后,年轻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想,如果修造一个建筑 

物,只要国王知道了那个建筑物,就一定会知道他的。但是,普通的建筑是 

不行的,它必须醒目,而且必须新颖,否则同样不会引起国王的关心。 

     接下来年轻人就开始考虑这项建筑的式样了。国王不是来自法国吗?国 

王不是曾经是一个法国元帅吗?法国现在不是正在模仿罗马的凯旋门,修建 

一个宏大的凯旋门吗?如果模仿建一个凯旋门,不就能引起国王的注意了 


… Page 6…

吗? 

     于是,这个年轻人开始办理这件事情。他充分发挥才华,终于很快建起 

一座“凯旋门”。尽管它没有巴黎和罗马类似建筑那么豪华、庞大,但在这 

座城里,它仍以精致而美观的外形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赞美。 

     有一天,国王又从这座城里经过。当他看到这个颇具神韵的建筑时,确 

实大大地吃了一惊。看着这座“凯旋门”,国王的心中涌出强烈的感情,勾 

起了对自己一生经历的种种感慨。 

     国王向小城的官员询问起这座建筑的建设者,那位年轻人被引到国王面 

前,受到了国王的嘉奖。从此,这位得到国王赏识的年轻人,如一颗耀眼的 

新星受到人们的景仰和关注,开始了他卓有成就的一生。 



                              安德烈北极探险 



     萨洛蒙·奥古斯特·安德烈是19世纪末期,瑞典著名探险家。为了得到 

北极圈内有关的科学数据,填补地图上的空白,他组织了一次北极探险。 

     1895年,经过周密计算和安排,安德烈在瑞典科学院正式提出乘飞船到 

北极探险的计划。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他的计划感兴趣,新闻界就是用 

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加以报道的,这反映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对此项计划的 

态度。随之而来的便是经费问题,由于人们对此不信任和不关心,因此也就 

很少有人提供经费。没有钱,一切都无从说起。 

     安德烈整天奔波,挨家挨户去找那些大富豪和大企业家,但有谁愿意投 

资于一项与己毫无关系的事业呢?又有谁愿意投资于一项也许没有任何成功 

机会的冒险事业呢? 

     但安德烈并不灰心,经过努力,总算有一位好心而开明的大企业家表示 

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同时他还向安德烈提了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希望这项冒 

险计划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是不是削弱了这次探 

险的意义呢? 

     安德烈听完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两人经过商量,决定让安德烈继续去募 

捐、扩大影响。但是,人们的反应仍然很冷淡。安德烈情急生智,想出了一 

个大胆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探险计划写成一篇极其详细严谨的论文,用大 

量证据论证了这项计划的可行性及其意义,然后,他请那位开明的企业家想 

方设法把这份文章呈献给国王。 

     经过不少周折,国王终于见到了这篇文章。他对这个大胆的计划感到很 

新奇,于是召见了安德烈,并询问了有关探险的一些具体情况,两个人谈得 

很投机,最后安德烈要求国王象征性地提供一些小小的赞助,国王慨然应允。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新闻界对国王关注此事予以了报道。既然国王 

都对这件事感兴趣,那么许多名流、富豪也都跟着对探险一事纷纷予以关心, 

捐赠了大笔费用。许多普通民众也因此开始对这项计划感兴趣了,大家都明 

白了探险的意义。安德烈的事业终于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事业,而变成了一项 

公众的事业,安德烈终于成功了。 



                              诺贝尔破凶杀案 



     诺贝尔(公元1833—1896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