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状元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梓樾前移一步,不到半尺就贴住李去非后心,冷冷一眼投向秦辅之。
  他内力既深,目光的锋锐又非李去非可及,秦辅之文弱书生,被他盯一眼就如被刺了一剑,踉跄退后两步,惊怒交加地瞪向他。
  “好了。”百里颉头痛地举手,暗处多少双眼睛看着,再不阻止,秦辅之丞相的体面就分毫不剩。
  他瞥了一眼开始打桌上点心主意的李去非,不确定她有意或无意。
  “三弟。”百里颉轻叹,道:“三弟为何再次不告而别?”
  李去非伸向一块芙蓉糕的手没有半分迟缓,她连头都懒得抬,道:“大哥何必明知故问。”
  不待百里颉答话,秦辅之落座在两人之间,提起酒壶,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李去非看他一眼,一口吞掉剩下的芙蓉糕。
  眼前这两名她称作兄长的男子乍看去有几分相似,尤其是同样温文尔雅的气度。只是百里颉的温文总带着挥之不去的倦意,秦辅之的温文和他比起来总有些似是而非,倒像是悄悄缩起爪子的猛兽。
  “三弟,”秦辅之温吞吞地道:“什么都瞒不过你,你这么聪明……太聪明了,知道得太多,又不肯为我所用……六年前我就说过,天妒英才。”
  “天妒英才啊,三弟。”
  秦辅之话音刚落,李去非暗道一声不好,赵梓樾身形疾掠,百里颉低头饮了杯酒,抬起头时,当朝丞相秦大人已被那少年拎住颈后衣领,捉小鸡似地拎在半空。
  赵梓樾生平最记仇,当初秦辅之的手下陈九对李去非“无礼”,嘉靖府监牢中李去非又是因秦辅之才会身陷险境,他老早就看这位丞相大人不顺眼。何况他出言威胁,当然先下手为强。
  事发突然,三位结拜兄弟的反应各异:李去非抚额苦笑,秦辅之尚呆呆然不明所以,谦谦君子的睿王爷一口酒喷了个满脸花。
  下一瞬,亭外风声疾掠杀气滔天,李去非微侧头,眼角瞥到亭外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远处是拉弦弓扣雕翎的弓箭手,近处的武士刀剑出鞘,锋刃映着日光雪光闪耀,晃花了她的眼。
  李去非不由忆起京郊那场雪里埋人的刺杀,当真是生死一线。讽刺的是,眼前这些随时取她性命的人,恰是当初救过她的人。
  没有听到任何脚步声,亭内忽然多了一人,一位穿着大红缂丝袍,一张孩童般的脸被红袍映得愈发光润,却是满头苍发的老人。
  秦辅之恰恰回过神来,厉声对韩珍道:“公公不必理我,这小子敢伤我半分,公公毋忘对三弟如法炮制一番!“
  李去非张着嘴巴本来要说话,闻言睨了他一眼,秦辅之脸涨得通红,目龇欲裂,哪还有丝毫温文从容的丞相风度。她举手掩口,大大地打了个呵欠。
  赵梓樾左手拎着秦辅之,抬起右手两指捏住他的喉结,看了李去非一眼,再转过头,冷冷地盯住韩珍。
  这意思傻子都懂了。韩老爷子苦笑,若他真如秦辅之所言对付李去非,怕是还没碰到李去非衣角,丞相大人就得命丧当场。
  何况……韩珍看向一直稳稳坐在当地的百里颉,本主没有发声,他更不敢轻易妄动。
  百里颉迎着韩珍的目光微微颔首,韩珍默默地退到亭边,打了个手势,包围长亭的武士和弓箭声同时后退,长亭周围空出丈余空地。
  雪地上脚印狼藉。

  第二十六章 乐匆匆

  李去非没有回头看,她只是斟了一杯酒,笑吟吟地向赵梓樾举了举,又朝秦辅之晃了晃,美滋滋地喝了下去。
  秦辅之被她激得额角青筋暴起,若不是自恃身份,早就破口大骂。
  百里颉左看右看,向李去非挪了挪,立刻收到赵梓樾如刀似剑的目光,他硬着头皮再挪近些许,拎起酒壶,为李去非的空杯添满酒,温言道:“明知你二哥就那脾气,只是嘴上吓吓你,你又何必作弄于他。闹够了就收手吧。”
  李去非端起那杯酒,手撑着头看了一会儿。百里颉嗜饮梅酒,这酒不知在梅树根下埋了多少年,酒色澄澈清冽,杯面上映出一个小小的她。
  “大哥。”她轻声道:“被先帝废止的新法,你打算什么时候继续?”
  “越快越好。”百里颉并不意外她会料到,徐徐给自己斟满酒,续道:“如今吏治腐败,国库空虚,月初收到军报,匈奴又在蠢蠢欲动。只有等新法施行有所成效,朝政和民心都稳定下来,我才能放心率军出发。”
  李去非看他一眼,本想问他们兄弟和当今皇帝在先帝临终前达成了什么协议,一转念间,却什么都没有问。
  百里颉见她欲言又止,失望之极,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问道:“三弟,你真的非走不可?”
  李去非看向他,目光如酒色清澈,缓缓道:“大哥,你和我师傅都是了不起的人,你们都想改变这个世界,坚信那样的世界会比现在美好。而我不能确定。说到底,我只是红尘俗世中一寻常人耳。所以六年前我不得不走,六年后亦然。”
  百里颉与她对视片刻,倦倦地别开眼,许久,低声道:“道不相谋……你走吧。”
  李去非放下酒杯,将折扇放在酒杯之侧,最后看了一眼,毅然起身。她向赵梓樾招了招手,拖长声调叫道:“乖徒儿,放了秦相。“
  赵梓樾却没有动。
  李去非转头看去,亭外人影遮暗了光源,那少年的脸和身形便在光和影之间,微有些朦胧,如同置身水底。
  她只能看清他的一双眼。
  不知怎的,她忽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她们初相识的时候,她看见的那双眼睛。还有互表衷肠的那一夜,他跌倒在洞开的窗户底下,眼底狼狈而绝望的热情。
  李去非微微怔了一会儿,随即醒过神,道:“小樾,放开秦相吧,他若真欲杀我灭口,从当年开始有无数机会,不必等到现在。”
  赵梓樾顿了顿,又看了她一眼,李去非打着呵欠,边点头边道:“放了他,咱们该赶路了,现在走还能趁天黑前赶到风陵渡。”她微微一笑,道:“咱们好象很少坐船,乘现在黄河还没冻上,去坐一次船吧。”
  “十年修得同船渡”,赵梓樾心中一动,忽然想起这句话来,至于后半句……他需要深吸一口气,才能压抑住满腔欢喜甜蜜,不会显露到脸上来。
  但他不知道,自己眉梢眼角尽是喜意。如果冷冰冰的赵梓樾只是一尊精致的白玉雕像,这快乐便如白玉雕像添加了活气,一夜间变成了活生生的光彩照人的美少年。
  他克制着唇角的向上扯动,甩手扔出秦辅之。
  秦辅之在空中翻滚一圈,忍不住失声惊呼,顷刻间却发现自己好端端地坐在了石墩上,只是屁股硌得有点疼。
  所有人都看向他,他的惊呼声盖住了一声弓弦的轻响。
  看够了秦辅之的狼狈,李去非心满意足地大大伸了个懒腰,走向赵梓樾。
  三步。
  两步。
  一步。
  “小樾,咱们回——”
  赵梓樾蓦然倒下,衣衫激荡起微风几许,几许尘灰。
  李去非本能地伸出手,却迟了一瞬,只接到微风和尘灰。
  她木然地想起一句不相干的词:“二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又想起折扇上那首《六州歌头》的下半阙:“乐匆匆,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她低下头,赵梓樾的胸前插着一支白蜡杆、雕翎箭。
  “……小樾,快起来,咱们回家……”
  可是“家”在哪里?天下之大,他们原是仅有彼此,没有家。
  “乐匆匆,似黄梁梦。”

正文end

  番外一

  番外
  承乾三年,冬。
  许青青一大早就起来,打扫干净庭院,煮了早饭,再回屋叫醒丈夫。
  一岁大的儿子缩在爹爹怀里,正“吧唧吧唧”地吮着手指头睡得香甜,她丈夫生怕吵醒了他,轻手轻脚地溜下床,又拢了拢被子,将小家伙裹得严严实实。
  两夫妻在灶下吃完早饭,许老爹也醒了,叮嘱了两人几句,便到堂屋里逗弄爱孙去了。
  许青青昨天夜里已经整理好了做营生的担子,她丈夫一肩挑起来,两夫妻像往常一样,说说笑笑地出了家门。
  正是早市的时候,一条街上挤满了人,许青青挨个和熟识的小商贩们招呼,她人既生得好,又能说会道,虽然她丈夫是个老实人,只懂得在一旁呵呵傻笑,他人也都不以为忤,热情地回应。
  到了平时摆摊的地点,她丈夫放下担子,麻利地把家伙收拾出来,许青青帮着他支起麻布招牌,上面有许老爹专门请一位秀才题的五个大字:许氏白糖糕。
  两夫妻一起忙碌,第一笼白糖糕很快热气腾腾地出笼,白呼呼的蒸气带着暖香扩散,立刻引来不少客人。
  许老爹的白糖糕本就是嘉靖城一绝,两夫妻得他亲传,也是名师出高徒。许青青笑容满面地招呼着,一笼白糖糕很快见底,还有不少人排着队,眼巴巴地等着下一笼。
  一上午这么忙忙碌碌地过去,最后一笼白糖糕卖完后,两夫妻便能回家了。许青青暗暗在心底算了算账,加上今天的收入,他们很快就有钱盘下一间小铺面,以后就不用这么辛苦的风吹日晒了。
  想到这里,许青青侧目看了一眼丈夫,见他额头上被蒸气熏出密密麻麻的汗珠,心疼地掏出汗巾,帮他擦了擦。
  她丈夫红着脸看了她一眼,两夫妻心意相通地微笑,一天的辛苦尽化在这一笑间。
  许青青笑容未敛,忽然有人道:“这一笼我全要了。”
  那人的声音很清亮,分明还是个少年,语气却刻板得像个中年人,说完“咚”一声,却是抛了一小块碎银到桌面上。
  排在他身后的人看那块碎银约莫一钱,怕是买十笼白糖糕都够了。众人半是羡慕半是嫉妒地小声嘀咕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