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需要的生活资料。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收获也很小。所以,他们不得
不把自己限制在小生产方式的狭小躯壳内,力求一种简单的自给自足的生
活。尽量减少或根本不向市场购买。其次,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紧密。
随着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的增强,农民的经济状况不断恶化。使农民意识到
不能单纯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于是家庭手工业便发展起来,且补助作用日
益重要。形成了男耕女织方式的农工业结合体,并成为中国封建经济的基本
核心。这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广大国内市场,得不到应有的范围和
稳定性。当生产资料分散在家家户户而为每一个小生产者所占有时,说明资
本主义因素已萌芽了,但由于没有广大的国内市场,且无法开辟这个市场,
所以它始终停滞在一种萌芽状态。
3。西欧与中国:封建经济的两种形态
在中世纪时期,即5至17世纪上半期,西欧和中国都有过高度发展的封
建经济形态。但无论是封建经济形态的形成过程,还是表现特征,二者都有
着重大差别。
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的成长过程是艰难曲折的。3至4世纪的时候,封建
经济的一些因素开始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一些地区稀疏地出现,然而,这种
… Page 8…
稀疏出现的封建经济因素并没有能够在罗马帝国的旧制度下成长起来。直到
尚处于氏族公社阶段的日尔曼各部落在5世纪推翻西罗马帝国时,西欧的封
建时代才真正拉开了帷幕。这种变化的到来是因为日尔曼各部落征服西罗马
帝国之后,它们既不能把被征服者吸收到自己的氏族中来,又不能用自己落
后的氏族团体去统治他们。但它们在继承西罗马帝国的统治时,不能继承原
有的社会矛盾,它们必须用一个新型的统治机构来代替旧的统治机构。于是,
封建主义便从日尔曼原始的军事组织中成长起来。因为被征服地区对内对外
的安全需要,要求增大军事首领的权力。这样,军事采邑制应运而生,军事
首领便自然而然地向封建领主转化。但另一方面,正因为包括法兰克人在内
的日尔曼各部落当时还处于氏族公社阶段,这种转化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
就的,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从5世纪末开始一直
延续到9世纪,在有些地区甚至延续到12世纪。因此,西欧封建时代的到来,
并不意味着封建经济形态的确立。封建经济形态的最早确立应该是9世纪的
事情。与西欧相比,中国封建经济形态的确立要早得多。按通行的观点,早
在公元前5世纪末,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封建经济形态。这是由于生产力的
不断提高,以致封建土地私有制最终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结果。相应地,
封建土地的租佃关系及实物地租代替了井田制和劳役地租。因此,当世界进
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存在了近1000年,并开始了进一步的
发展阶段。
西欧的封建经济形态以庄园经济为最基本内容。这是因为封建庄园是在
土地的层层封受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
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在庄园经济的汪洋大海
中,又存在另一种独立的经济体系——城市经济。它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
经济体系,是与中世纪城市的性质和作用密切相关。因为这种城市是在封建
王权统治之外的一种独立的和自治的城市,其居民都是具有“市民权”的基
本上摆脱了封建依附关系的特权市民。因此,这种城市充满自由的空气,能
置身于封建王权统治的干涉和管制之外。由于城市所具有的这种性质,使中
世纪西欧的手工业和商业呈现出自己固有的特点。它们与封建王权并不发生
多少联系,形成为相对独立的手工业者阶层和商人阶层。他们的生产生活不
受封建政权或地方封建主的管制,他们通过行会组织来管理自己的事务,每
一个市民都是一定行会的成员或准成员,城市实际上是由行会组成的。
庄园经济和城市经济虽然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其性质和特征
却又极为相似。每一个庄园都是一个独立的,同时又是孤立的经济单位,人
们的经济生活都是在庄园之内得到满足,生产与消费间的距离不大。因此,
每个庄园的经济生活都是地方性的,是一种地区经济。城市虽是手工业和商
业中心,但都是控制在城市的商人公会和手工业行会之手的小型手工业或商
业;商人与顾主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几乎都是固定的。所以,
不论是商业还是手工业,市场都是非常狭小的;商品的购买者都是本城中的
市民,并且,这种市民都是特权市民,如果不能获得市民权,就不能在这个
城市中定居和营业。因此,城市经济也是一种地方性经济或者说是地区经济,
同样表现出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是整个封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庄
园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这种独立性和相似性质,使西欧封建经济的形态结构呈
现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当然,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不是完全封闭的。
由于广大封建主的奢侈消费需要从外界获得地方经济无法提供的许多消费
… Page 9…
品,由于独立商人阶层的存在,使得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既有需
要,也有可能。于是,除城市商业之外,地区贸易乃至国际贸易逐渐成为中
世纪西欧经济的重要内容。
中世纪时期,中国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始终是以小农制经济为核心。所
谓小农制经济,是小土地经营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经
济。在中世纪乃至更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土地占有和土地经营总是存在一种
相反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的存在使小土地经营成为一种必然。其发展趋势
的具体表现是:一方面,通过社会周期性的震荡,使土地得以在一定时期内
集中于封建政府之手,或是通过土地兼并使土地集中到大地主手中。另一方
面,无论土地如何集中,土地的经营总是趋向分散化。这种趋势的存在,在
隋和唐朝前期主要是政府推行“计口授田”制度和人口不断增加的结果。在
此后的时间里,则与土地占有和土地经营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一方面,由
于种种偶然和必然的原因,土地总是处于不断分割、转让或出卖状态之中。
所谓偶然原因,是指土地占有者因各种偶然遭遇而没落、破产,以致部分地
或全部地丧失原有的地产。所谓必然原因,是指多子平分财产的继承制度,
这种制度总是要使土地趋于分散。另一方面,中国的土地经营者主要是佃农
和自耕农。对于佃农来说,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巨大的自然风险以及极端残
酷的剥削,使他们既无力量也不敢佃耕大片土地。自耕农也往往缺乏足够的
资力来扩大自己的土地。更为重要的是,土地兼并总是造成大量被剥夺了生
产资料的破产农民的存在;这使佃农在佃耕土地时总是存在激烈竞争,土地
占有者因此得以对佃农进行最大限度的榨取。在这种情况下,出租土地往往
比雇佣破产农民进行直接经营更为有利。因为这样既可以节省大笔管理费
用,又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更何况在商品市场不发育的情况下,直接进行
大规模的经营,必然会面临产品销售的困难。
小土地经营再加沉重的封建负担,使广大农民生活极端艰难。为了维持
生活,他们不能不自己动手生产自己所需的手工业品,特别是纺织品。这样,
男耕女织的小农制经济便成了中国封建经济形态的最大特色。正是小土地经
营的必然性和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使中国的小农制经济得以长期
存在。这种小农制经济的长期存在,决定了中国历史的面貌和发展方向,成
为中世纪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小农制经济之外,在中国的封建经济形态中,也还包含除家庭手工业之
外的相对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但这种手工业和商业与西欧相比,也有显著
差别。在中世纪,中国的城市与西欧的城市相比,在性质和作用上是完全不
同的。它不是封建王权之外的独立和自治的城市,而是封建统治体系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国家机器的核心部分;大小不等的城市,都是大小不
等的行政中心或防御地点。因此,城市与农村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农村为
城市所统治。这样,城市当然只能是根据封建统治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建
立,而不可能适应手工业和工商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这样的城市中,手
工业和商业不可能独立存在。独立的手工业者阶层和商人阶层也是不存在
的,他们的存在必须以不威胁封建统治为前提,不得不接受封建统治者的监
督和管制。因此,那种体现独立和自治的行会制度不可能产生和存在。尽管
中国也有按行业形成的组织,但在起源、性质和作用上都与西欧行会完全不
同。它是封建统治者对手工业和商业进行管制的产物。为了管制的方便,唐
代统治者往往强制手工业者和商人依职业聚居经营。中国的“行”正是在此
… Page 10…
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从性质来说,它必然是手工业者、商人与封建政府之
间的中间组织。封建政府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