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斗铠+番外 作者:老猪(起点2013.7.14完结,热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不用死,胡豪铁已是心满意足,丢了总管的官职。他毫无怨言,反而还连声感谢孟镇督宽宏大量,反倒是新任的延桑总管木春闹出了笑话,新提拔的督察级军官要来拜访镇督大人。拜访时候还得送上一份红包,这也是东陵卫的惯例了。孟聚当年与叶迦南关系很好。他也不能免俗,他当主办时照样得送一个红包过去,叶迦南也是照样笑纳——无他,规矩如此。
  这次提拔了木春,孟聚想着一个红包总该是走不掉的吧?怎么说也得有个几百两银子吧?以孟镇督如今的身家,他也不在乎这点钱,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有人送钱总是好事。
  但任命书发下去几天了,孟聚左等右等,却是迟迟不见木春的进贡上来。他事务繁忙,一直等到快要离开延桑了,孟聚才想起这个问题,我那个红包还没到手呢!
  恰好,木春正好过来汇报延桑的兵备补充情况。孟聚耐着性子听完了汇报,旁敲侧击地问:“木督察,你还有什么事要跟我说吗?。
  木春想了一下,摇头道:“镇督大人,没了。该说的公务,末将已经汇报完毕了。”
  “呃,你再想想不一定是公务来着。其他事也可以的。”
  木春蹙着眉头想了好一阵,然后还是摇头:“镇督大人,末将想不到什么事要说的。能请您提点一下吗?”
  碰到这么一个不知是装傻还是真傻的榆木脑袋,孟聚也只有长吁短叹地自认倒霉了。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木春是国人的身份,正平二年入陵卫的老资格,却至今还只是个副督察而已——他这性子,能做到副督察该算是祖宗庇佑了,活该他一辈子当侯督察才对!
  十月二十二日,孟聚亲率东陵卫的第一师和第三师进军武川镇。一路上毫无阻碍,二十五日,孟聚率部抵达乐平。
  半东前,就在这座城市里。东陵卫曾大破边军四旅兵马,边军骁将张翼被杀,杜锋战败自刎。现在故地重返,自己却已成为了这城市的主人,孟聚不由感慨了一番世事无常。
  当孟聚和东陵卫的兵马抵达乐平时,乐平的边军大营已是人去楼空。拓跋雄和他的军队已经离开,直奔朔州而去了。维持大营的,仅剩一伍看守营盘的守备小队而已。这队的伍长显然得到了通知,见到东陵卫的兵马开来,他们很爽快地向东陵卫移交了城池和营区。
  孟聚召来那伍长,想向他询问下边军南下的情况,但对方一问三不知。他坚持说,他只是奉命留守移交的,什么情况都不清楚。镇督大人倘若有所疑问,请您向文先生询问吧。
  “文先生?不是文汉章吧?”
  “正是文先生。他是负责留驻处理移交事务的最高官员,正在武川城那边。俺是当兵的粗人,什么都不懂。孟镇督您若有什么事要交涉的,请您去武川城与文先生联系吧,他在那边,能做主的人只有他。”
  在乐平停留了一天休整兵马,留下了一营兵马驻守,孟聚很快又出发了,十月二十八日,东陵卫的兵马终于抵达了武川首府武川城。
  东陵卫兵马刚刚抵达武川城郊,孟聚就接到通报,说是外面有人求见。孟聚吩咐侍卫把人带进来,双方见面,来人果然正是文汉章。
  “镇督大人,远来一路辛苦了!”
  现在双方协议已成,已经不算敌人了,大家也打过不少交道,孟聚也收起了那副跋扈的军阀嘴脸,拱拱手算是行了个礼:“文先生,又见面了。有劳久等了!”
  文先生的态度很客气:“岂敢岂敢。镇督大人,元帅托学生向您问候,他本想亲自与您会晤的,但无奈军务紧急,他不得不先行一步了,托学生向您致歉了。另外,元帅与您的约定,也由学生代为履行了,请您勿要见怪。”
  “好说,好说。只是此次不能亲见元帅尊颜,在下甚是遗憾。”
  “孟镇督乃当今英雄,元帅亦是极盼能与您会晤的。只是神京沦丧,山河蒙尘,元帅心急如焚,他急着南下平定慕容家叛乱,不得已先走一步了。不能与镇督大人您亲自会晤,领略镇督的过人风采,元帅亦是深感遗憾。”
  孟聚笑笑,心下却明白,南下讨伐慕容家,这固然是大事,但也未必急得三两天都等不得了。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拓跋雄并不想见自己——孟聚连杀拓跋雄数个爱将,大家的仇怨已深得解不开了,彼此都看不顺眼,再惺惺作态扮友好也没意义,干脆就眼不见为净了。
  “镇督大人,按照当初的协议,武川镇是要移交给贵部的。学生奉命留下,专门负责与镇督大人您协调沟通,以免出了什么误会,伤了你我两家的交情。”
  “辛苦文先生了。择日不如撞日,就烦劳文先生移交吧。”
  “是。烦劳镇督大人请出贵部的辎重主事和账房主事来,我这边也有几个人要介绍给镇督大人的:武川本地的官员就在营外恭候,不知镇督大人可有空暇接见他们?本地的情形。他们更熟悉一点。”
  “如此,就请这几位大人进来吧。”
  五个侯在门外的官员被请入,向孟聚恭谨地行礼,行的都是参见上司的下属礼节。官员的官袍有青有红,显然都是些五六品的文官。
  文先生向孟聚介绍:“镇督,这几位大人是——武川都督府的白司马、胡参军,武川知府傅新山、同知欧水根、主薄林大阳。
  孟镇督,正如您知道的,武川还没来得及任命都督,赫连八山都将大人也去世了。所以,武川都督府的一应事务,都由这里的诸位大人负责。白司马,你是武川都督府负责的,你来给孟镇督介绍情况吧。”
  白司马肤色黝黑,体型魁梧,肌肉发达,显得十分孔武有力。他虽然穿着一身红色的官袍,但看那气势,他更似武将而不是文官。
  听文先生介绍,他站前一步施礼,声如洪钟:“卑职白语天参见镇督大人,愿听候大人差遣。武川都督府现有官吏人等一百五十二人,皆已集合在都督府内,等候大人阅见。都督府内武库、粮库和银库,行营开拔前已经将其封存,大人持东平镇督的官印即可解封。”
  孟聚微惊讶:“拓跋——呃。我是说行营离开前,还给我们留下了东西?他们没全部搬走吗?武库、粮库与银库,到底还有多少储备?”
  白司马双手奉上了一叠账本:“具体数目在此,请大人您过目。”
  看账落那发黄、油腻的纸张,孟聚心里就犯了腻味。他都没伸手去接,只是笑道:“这个库存账本,还是到时让陵卫的辐重主事看吧。白司马。你说个大概数目就好
  “镇督大人,武库和粮库的储备都较为琐碎,一时也说不清楚,倒是钱库里还有五万来两银子。”
  孟聚恍然,他转头望向文先生,后者微微点头,微笑着轻轻拱手。
  孟朵也报以微笑,他心知肚明,银库里这五万两遗留下来的银子,就是协议里拓跋雄该给孟聚的赔款了——拓跋雄倒还真言而有信啊!
  “白司马,我军即将接手武川,还望你能通力协助于我。”
  “是,卑职将竭尽金力,协助镇督大人做好交接!”
  这时,文先生插嘴道:“孟镇督,您不必这么客气的。按照协议,武川全省我们都交由您接管,这其中也包括了武川的官府和官员。今后,在座的诸位大人就是您的下属了——诸位大人,你们也听清楚了。今后,诸位的上司就是东陵卫的孟镇督了。”
  听到文先生的话,官员们很明显地露出震惊的表情,显然文先生事先并没有告诉他们这个。有人蹙着眉头,有人哭丧着脸,有人彼此打着眼色但慑于孟聚的威势,没人敢出声反对。
  看着官员们的表情,孟聚心中暗叹,他说:“元帅好意,在下就却之不恭了。诸位大人,想必都是才德贤能之士,我是十分欢迎的。只是不知,诸位大人可愿意不弃孟某鄙陋,留下辅助于我吗?”
  听到孟聚的话,官员们很明显地表现出如释重负的样子。大部分官员都表示,对孟镇督的看重,他们都很感谢。但因为家中父母双亲年迈需要侍奉,他们已打算卸官回乡了。只等交接完毕,他们便要上辞呈离去了。只有武川都督府的白司马和武川城的傅知府表态说愿意留下。
  孟聚暗暗叹气,自己手下已有了两省地盘一万兵马千把斗铠,也够资格被称为镇帅军阀了。但要治理地方,不能光靠着赳赳武夫,终究还是要靠书生和文人。自己虽然是读书人出身的军阀,偏偏手下最缺的就是文人。
  鬼才信这帮家伙真的是因为思家心切才辞官的,不然以前在拓跋雄手下怎么没见他们递辞呈?他们多半还是不看好自己的前景,自己终究还是威望太浅啊。
  威望的建立,需要实力、功绩和时间的沉淀。自己虽然屡败边军,但在北疆军民眼里,自己依然只是一个很会打仗的跋扈边将而已,还远未能达到与拓跋雄比肩的地步啊。
  收回了思绪,孟聚平和地说:“文先生。我们这就开始交接了吧?”
  “学生恭听镇督大人吩咐。这便开始了吧。”
  到了孟聚今日的地位,所谓交接,自然不需再要孟镇督一手拿账本一手拿着算盘在那数数了。盘点武川库房里还有多少粮草和银两,这是廉清处吏员和武川府衙师爷们的活计。孟镇督只需在那端着二郎腿喝茶聊天等结果就行了。
  好在武川的白司马和傅知府等人都很识趣,不时向孟聚介绍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趣闻轶事。孟聚听得津津有味。所以等待的时间倒也不算无聊。
  “……武川镇下辖五府十五县。左邻东平,右傍沃野和怀朔,后临朔州,交通便利,物流发达,是北疆的枢纽重镇。我镇人口约有边民百万,其中人口以华族为主,约占六成以上,其余大多是国族、突厥、柔然、突兀儿、蒙特尔等各族人口。由于各族混居,习俗迥异,边塞部民大多又是民风剿悍,民间冲突频繁有之,治理武川历来是件烦心事啊——呃。当然,孟镇督大才,这些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