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斗铠+番外 作者:老猪(起点2013.7.14完结,热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船高耸的船头上,高高地悬挂着几面官牌,上面书着字:“肃静”、“回避”、“钦赐北边军务总管、征北将军孟”、“钦赐二榜同进士出身、兵部右侍郎孟”尽管大多数人都都看不清官牌上的字,但几面官牌造得十分硕大而气势雄伟。看这规格,一看便知道主人定然来头不凡。
  江边等着看热闹的闲人们都激动起来,窃窃私语声如风一般吹过人群:“来了,船来了!”
  巨舰稳稳地停靠在北岸码头上。放下了船板。这时候,船上等候的人群里轰然地响起了喧哗。锣鼓喧天。船舱里先是出来了一队禁军士兵,他们在甲板上分成两列,列队侍立着,然后,船头上出现了两个人,通过踏板向江岸走来。
  其中一位是位身着官袍的文士,儒雅清俊。这位文士,在场的官员们大多都是认得的,此人便是侍读学士苏墨虞。苏学士是仁兴帝身边的近人,放在旁人来说,这自然是需要巴结的大人物了,但在场的几位高官却都没注意他,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苏学士身边的男子身上。
  青年男子穿着一身便装的白色书生服,身披着黑色的御风斗篷。他身形挺拔高挑,一身书生长衫十分平整,连那折叠造成的皱褶都是整齐的,黑色的斗篷和白色的书生袍形成了鲜明的反衬。这青年全身上下没佩戴半点装饰,唯一的装饰是腰间悬挂的黑輎长剑,给人一种清爽整洁的感觉。
  这男子相貌俊朗,没留胡须,皮肤稍黑,两道漆黑的剑眉,眼睛很深,一股内敛的英气蕴而不露,挺拔的鼻梁仿佛有些自负。他的眼神很亮,但那目光却是忧郁而平和的。男子站在高台上,看到码头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的热闹情形,他显得有些惊讶,转过头跟苏墨虞说话。
  这男子虽然身穿便装,但他的气质却甚是特别,让人一见便知道他肯定是军旅中人了,却又没有武夫的那种咄咄逼人和粗鲁。这位号称北国第一猛将甚至天下第一武将的武夫,并没有那种众人想象中的剽悍或者粗壮,相反之下,相比于岸上那些壮硕的禁军士兵,他反倒显得甚是清秀斯文了。
  看到这男子,码头上的大唐官员们也有点惊讶。尽管心中已有猜测,但眼前的人与想象中的猛将形象差得实在太远了,方岩忍不住问道:“站在苏学士身边那位,难道便是那位号称‘万人敌’的东平孟太保了?”
  曾担当过使者,出访过东平军总部的徐都督答道:“牧公所言正是,正是孟聚本人了。”
  萧何我感叹:“孟征北如此清秀俊逸,却偏偏是天下闻名的武将,这……当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眼看着船上的两人已经踏上了江岸码头,兵部尚书方岩干咳一声:“来,我们也该上去迎接了。大家注意些分寸,莫要在贵客面前争执,有失大臣体面不说,也让贵客小觑了我大唐。”
  在场诸人尽管立场各异,但对方岩的这句话,众人都纷纷点头:“牧公放心,吾等知晓分寸的。”
  ~~~~~~~~~~~~~~~~~~~~~~~~~~~~~~摇摇晃晃坐了十天船,晕船晕了三四天,终于能重新脚踩着坚实的大地上,孟聚心中甚是喜悦。他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带着大江大河那种略带腥味的清新,令他十分舒畅。
  “墨虞兄,这里便是……”
  经历十几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家,苏墨虞脸上显出了由衷的欢喜。他笑着答道:“孟征北,这里便是江都的北岸码头了,我们终于到京了。欢迎您来到大唐的京城,江都。”


斗铠外篇 江都梦(二)
“江都,先秦时便始置县,原名秣陵。因其地形险峻,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扼大江,地形险峻,国朝圣祖开国定鼎时便定其为都,遂易名江都。”
  耳边响着苏墨虞的介绍,孟聚站在码头上,遥遥望着那依傍大江边上的辽阔城池,孟聚目光沉凝而悠远。他的目光已穿透了千年的历史,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前生后世。
  在他所知道的历史里,这座名城还有着其他更响亮的名字:建康,建业,金陵……在那千年的历史里,这座名城曾留下了流传千古的文明和风流,也记忆了华夏民族的耻辱和痛心。几经风雨,几经磨难,千年沧桑之下,留下这座城市的沉淀和底蕴,这座名城的历史,几乎浓缩了千年来华夏民族的辉煌和磨难。
  并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但想起自己在这横跨千年的时空中的漂泊,孟聚还是不禁暗暗感慨。
  看到孟聚神色异样,苏墨虞还以为他是被大唐都城的气魄震撼了。他矜持地说:“孟侍郎,自刘汉末年洛京之乱后,江都一直便为我华夏正朔所在,天下菁华所聚。洛京乱后,北国衣冠南渡,文明风流尽入江南。”
  孟聚淡淡一笑:“果然是气魄不凡,不愧上国气象。”
  说着,他已展手做了个欢迎的动作:“苏大人,请。”
  “孟侍郎,请。”
  谦让了一番,两人最终还是并肩而行,几个穿着红色官袍的大员向他们迎了上来。孟聚已不是刚入官场的初哥了,所谓的官场文化,那是无论在北魏还是南朝那边都是共通的,看这几位大员行进的先后顺序、态度。孟聚立即就看出来了,众人是隐隐以中间那位身着红袍的那位老者为首。
  “孟侍郎,那边中间的,便是兵部正堂方大人。方大人乃吾朝的三朝元老,功勋卓著,威望甚高,连陛下对他都颇为尊重,不可轻忽。”
  听到苏墨虞在耳边的轻声提醒,孟聚微微颌首。他快步迎了上去,朗声道:“江北游子孟聚,见过诸位。有劳诸位贵人出迎,孟某如何敢当?有劳诸位,有劳诸位了!”
  众位官员纷纷回礼。孟聚展目所见,都是一片灿烂的笑脸:“欢迎孟大人归国!”
  “大人此番回朝,定能大展身手,鹏程万里。”
  苏墨虞作为南唐朝廷的特使,也是孟聚回朝的带路人,自然成了这番场合里的最佳介绍人。他向孟聚介绍诸位在场的大唐官员:兵部尚书方岩、枢密使欧阳旻、禁军都督徐长兴、北府断事官萧何我——听到那一个个重量级的名字从苏墨虞嘴里报出,孟聚的脸依然在灿烂地笑着。但眸中已有了一丝警惕。
  孟聚曾想过自己投奔南朝后的情景,他曾想过,自己会受到南朝官方的热烈欢迎,但看着码头上那一片黑压压的人头、那喧嚣的锣鼓和高耸的欢迎拱门。那鲜红的地毯——这样的欢迎程度,还是超出了孟聚的预料。兵部、枢密使、禁军都督和北府的断事官联袂来迎,放在北魏那边的景穆帝时代,这就等于说是白无沙、慕容破、慕容淮等几位重量级大佬联合出迎自己。这不能不让孟聚受宠若惊。
  他诚挚地说:“孟某初次归朝,对国朝尚且寸功未立。承蒙诸位大人如此看重,亲自出城迎接,孟某愧不敢当,诚惶诚恐。”
  孟聚此言一出,不知为何,面前的几位大员顿时静了下来。那位瘦巴巴的兵部尚书方岩干干地笑了两声:“孟侍郎不必过谦,你深明大义,弃暗投明,毅然率部万里回归,这便是有大功于国。这样的忠义之士,吾等便是出迎也是理所应当的,阁下不必觉得不安。”
  官员们都是频频颌首附和:“牧公所言甚是,征北将军不必过谦了。”
  孟聚和众人寒暄了几句,尤其是对上北府断事官萧何我时候,因为久仰其大名,他对其特别留意,多看了两眼,这位大名鼎鼎的北府断事官,其实也就是个留小胡子的中年男罢了,笑得热情又客气,丝毫没有想象中情报头子的阴沉感。
  对这位曾经的上司,孟聚也表现出了特别的客气:“久闻萧公大名了。在北国时候,一直听易先生提起萧公的名字。当年在北府,承蒙萧公一直对我多有照拂,孟某一直想当面致谢的,不料直至今日方能如愿。”
  萧何我笑吟吟的:“孟老弟不必客气,易先生亦是多次向我提起你,我们虽未谋面,却是神交已久啊。孟老弟比我想象的还要年青啊!今后,我们就要同殿为臣了,倘若老弟不嫌弃的话,你我平辈相交,你唤我的号‘远志’即可,如何?”
  孟聚连忙谦虚了两句,说自己后生小辈,何德何能堪与前辈并肩?但萧何我一意坚持,看他这么热情,孟聚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了,称道:“远志兄。”
  介绍完几位重量级的大佬之后,接着便是介绍那些在场的中高级官员了。兵部的一个侍郎和四五个郎官,枢密院的两个枢密副使、北府各司的参事官们,还有禁军各旅的旅帅们——这样的介绍寒暄持续了足足小半个时辰,上前被介绍或者自我介绍的各级官员足有上百人,饶是孟聚自诩记忆超群,但这样一张张陌生的官员面孔,操着各种各样的古怪地方口音,这实在是超出了孟聚的记忆极限。
  起初,他还勉强记住对方的脸孔和官职,但到了后面,他只能呆滞着脸堆起一脸假笑,麻木地应对几声:“久仰久仰~”、“幸会幸会!”
  好在几位高级官员都是人精,看到孟聚木然的神情就知道是什么回事了。苏墨虞干咳一声出来帮他解围:“牧公,诸位大人,孟侍郎得见诸位高贤,心中亦是欣喜。只是他历经数十天长途跋涉返京,已是身心疲惫。我们是否先把他送回住处歇息洗漱了,待今晚接风洗尘宴上再请侍郎大人与诸位畅谈?”
  “如此甚好。”
  方岩沉声道:“老夫亦是如此想的。孟侍郎,你是我们兵部的属官,兵部亦已为你准备了住处,老夫这便引你前去。来,孟侍郎,若不嫌弃,你坐老夫的马车,我们一同过去吧。”
  孟聚还没来得及表达谢意。枢密使欧阳旻干咳一声已经出声了:“牧公,孟征北是我们枢密院的将军,如今北伐战事正如火如荼,枢密院还有重要军务要与征北将军商议的。所以,兵部的好意。我们只能在此谢过了,孟征北,你随我去吧。”
  方岩浓眉一蹙,脸上怒意隐现,在孟聚这个外来户面前,他也不好发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