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儒家文化背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对你失望……你是最优秀的医生……你是最好的……”A边说边将俩只捏得紧紧的拳头打向自已。在这一瞬间我读懂了A病症的全部意义。正象美国著名分析家科胡特(Kohut)所言: 
分析师的治疗室就是一个实验室,在这儿我们能够观察到人类最细微的精神现象。象所有的心理障碍者一样,症状只不过是表面的伪装。此时的分析师在A眼里是父亲,道德说教的象征,分析师并未真正理解A内心的需要,甚至违背了A内心的需要,A为此有满腔的愤怒,但这种愤怒被更强大的道德伦理所压制,最终这种攻击性转向成自疟式的症状。我向A解读了他症状的含义。A有种防线攻破的感觉。诉述了自已总希望得到赞美,总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需要,诉述了对父亲的愤怒:“他这辈子并未给家庭带来任何益处,但对子女百倍苛求并操纵子女的选择。我原想当一名教师,可他硬是不让。他扼杀了我想当一名教师的愿望。他从来也不曾了解过子女们的需要。而且还要口口声声说这是为我们负责任”。
以已为出发点缺乏共情能力的行为方式
        
A撕去了自己婚姻美满的假象,诉述了婚姻中的许多问题。并告诉我,想在孩子18岁后离开妻子。他说妻子没有什么才华,又不愿做贤妻良母,没有母亲一半的贤良。并告诉我:女人还是做贤妻良母的好,应以相夫教子为已任。我明白这是A内化了父母行为的表现。这期间,我约见了A的妻子。她称丈夫算得上好丈夫,事业也成功,对自已在外人看来确实不错。但自已有种感觉,他好象是做给别人看的。他总是在同学聚会时做得最好,闹得每次聚会,他那些男同学的妻子都要他们的丈夫向他学习,他喜欢别人在各方面赞美自己。A再次来访时,我们讨论了他的婚姻问题。A说:“我总记得男人的职责是哺老携幼,我总是将最好的尽量地给我的妻儿,但我妻子并无感谢之意。”我说:“你认为好的并不见得就是妻子需要的,就象你父亲认为他将自己最好的东西做人的准则给了你一样,但你并没感觉到他顾及了你的需要。”A感到震惊,并开始反省自己:“我既在反抗父亲,很多方面做的却与父亲类似。父亲很聪明,读书也不错,他年轻时有好几次机会可以离开家庭外出发展,都被奶奶以长子不离中堂拉回。也许他是把自己未实现的欲望放在了儿子身上。他一身怀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抱负,但一辈子仕途不济,只好在家里操练。我记得有几年,他总拿着一本《红旗杂志》在村子里转,我现在认为,他是要在乡亲们面前显示自已。晚年,他总以他的两个儿子来做他教子有方的资本。这几年,大哥不回家,对他打击很大。去年春节,大哥在我的劝说下回家了,但父亲一见面仍是教训人,大哥都四十好几了,他没有想要尊重一下。”
        与A的每次面谈都让人触动,一个具有正统儒家“修齐治平” 理想而又怀才不遇的父亲,将家当成了变相展现自己欲望的戏台,因“家”“ 国” 
在中国人的心理层面有一体的定势。A在这种环境下压抑了太多的正常的欲望并内化了父亲的价值观。这种现象是这个家庭的独特现象还是具有某种普遍性?在与A面谈的同时,我还见到了两例几乎与A一样家庭背景的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当初,正是这种类似一次一次地剌激了我要从中探究一点什么的欲望。
         案例B
         
B,男,30岁,未婚,大学毕业,电脑工程师。以自已丧失感觉象行尸走肉一样来诊。他来自于几乎与A一样的家庭。父亲是位山村教师,母亲是具传统美德的中国妇女。这是一个在当地被视为楷模的家庭。在贫穷落后的乡村里,两个儿子,一个在加拿大念搏士,一个考取了名校的计算机系,现在是热门的电脑工程师。这个家庭的女儿们也和A家一样没有念太多书而留在了农村。在这个家庭中,父亲是绝对权威,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导如何懂礼貌,如何做人才是正人君子的行为。有一次父亲告诉B:你知道为什么给你取名叫“有为” 
吗?男人建功立业才叫“有为”。哥哥尽管事业有成,但家庭关系很糟,前不久刚离婚。B称自已从来体验不到爱是什么感觉,故不愿结婚。他也谈过不少次恋爱,但一发现女方爱上自已时就赶紧逃掉。B称:“父母勤劳,严于律己。特别是父亲。他既要种地,又要教书,很劳累。对我们子女也很严历。在我们那一带,我父母是好家长的楷模……我爸平常说话口气挺重的, 
他总说我妈头发长, 见识短,没头脑,没知识……从我记事起,父母除了教我怎样守规矩外,我从来没有体验到他们是怎样爱我的…。。我父母经常对人夸我, 从三岁起, 
就很懂事, 对人礼貌……”
        案例C
        C,男,38岁,已婚, 中国哲学博士, 
副教授。曾在西方国家作过一年访问学者。C因面临着做父亲而感极度恐惧来诊。C有一连串不成功的恋爱史,称目前的婚姻是理性的产物,与女方相识三个月后结婚。婚后,内心一直不愿意要小孩,此次,要小孩是妻子的意愿。
         
C来自一乡村书香门弟。爷爷,父亲都是读过老书的人。父亲在乡政府做些文职工作。C是家中长子,有二弟一妹。三个儿子都受过高等教育,女儿除外。C选择哲学专业,是因为心中有许多困惑。C说:“父亲在外面是个‘仁者’,在家里则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他说一,母亲不敢说二。他对子女从来没有好言语。我一直与父亲关系不好,因为,我从来没感到他的关爱。我从他那儿得到的只是训斥,训斥,再训斥。许多年来,我一直在反省自已,因为我是学哲学的,弗洛伊德的书读过不少,我和我父亲也许都是非常自恋的人。父亲在外是谦谦君子,那是做给人看的,压抑的愤怒就在家里发,什么内圆外润的人格,什么园融,实际上做不到。也许我是个大逆不道者, 
也许我注定要下地狱, 我父亲去世时,我居然一滴眼泪都没有。但我一直在寻找父亲……寻找一个理想的父亲……我的脾气也暴躁; 我妻子也对我百依百顺……真的, 
我非常害怕我的孩子重走我的路……我怕我不能胜任教育他的责任……”
          
三个如此相似的患者,我觉得他们好象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在探究这种相似性的原因时,我想起了霍妮的话:“同一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是由存在于我们时代和我们文化中的种种困境造就的。”
  
二、官员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患者
        案例D          
       柳下惠之二
        D, 男,25岁,未婚,建筑系毕业生 ,某设计院工程师。以长期抑郁情绪就诊。
就诊时称:“你们的专家简介上,有三个人有国外留学的经历,一个男的,我不喜欢,因为他剪着小平头,象我奶奶的司机。你比他们显得有身份。我的问题复杂得很,不是谁都看得好的。”我问:“身份这样重要吗?”他答:“那当然,没身份,省委1号院让都不让你进去” 
我心里明白他是在暗示他特殊的身份。
        
接下来,D靠诉我:“我现在有点麻烦,一个女大学生疯狂追我,但我不爱她,又不忍心伤害她,结果让对方发生了误会,这让我心里很烦。”我问:“经常有女孩子这样爱你吗?”D答:“我比较有女孩缘,但我对她们都是负责任的”我问:“你爱过她们中的谁吗?”D答“你一问就到点子上,一听到别人这样问,我就犯糊涂,我不知道我有没有爱过谁。以前,我有一女友,是我大学的同学,她很优秀长得也很美,家里很有钱。我们恋爱了三年,本来,我以为我很爱她,结果有一天,我的一位室友问我:你爱她吗?我一下子就糊涂了,我不知道我爱不爱,我开始看心理医生。后来,她的父母请我去南方,算是确定我们的关系。她是独生女,她父亲的生意很大,两位老人也很喜欢我,还带我去看了他们的房地产工地,那意思也很明白,我就是未来的继承人。在那儿住了半个月,吃喝玩乐很开心。但回来后我就写了断交信给她。她弄不清是什么回事,不停地给我打呼机打电话。我既不接电话也不回呼机,关系就断了”
我问:“你能谈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吗?”D答“我当时想,我刚大学毕业就有这么好的成绩(指找到这样好的对象),如果再历练几年,不知会怎样?”“你想到过没有,这会对她造成什么伤害?”我再问。D答:“没想过,她有钱又漂亮又有个性,追她的人可多呢,当初,我就是在一群人中追到的她……再说她现在也确实不错。去年夏天,也就是我们分手一年后,我去了她那个城市,去了后,我才知道我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见她,她不愿见我。我就去她家门外等,第四天下午,我终于见到了她。当她从家门里走出来时,我发现她比从前更妩媚更美丽了。她对我说,你不要再来打扰我了,我已经有了自已的生活。当她径直从我身边走过时,我不由地叹息了一声,这时,她迅速回头,那目光让我感到只要我立即迎上去,她仍然是我的。”D继续说:“我站着没动,看着她上了车,但我的心情很好。回来后,我觉得这件事总算完结了,以前一直有“没完” 
之感。我自己也更有信心,我想,我可以重新开始啦。”“ 
你花了一年的时间来检验你的魅力,这一次是去照了一次镜子,她就是你的镜子,这面镜子很美,你证实了她还对你有感情,所以镜子美,你也美。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你有意识的。”D听了我的分析,刷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显得很激动,表示要在我这儿做长程治疗,并问:“我这人是不是很虚伪?”我回答:“我们这个专业不习惯去做道德评价,我们要关注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