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圣光 作者:宋安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虹影第一眼就认出了这女人,不会错的,一定是她。夫妻生活得长久,不知不觉中会互相接近,会产生某些相仿的特征。这女人眼睛锐亮得一如成功。   
  但宁虹影还是说出了这女人的名字。   
  “那么你是谁?”这一次她改用中文发问,“你从中国来?你是宁虹影吗?你一定是宁虹影!”   
  该轮到宁虹影吃惊。   
  “快请进!我知道你,我们全家都知道你,当然,‘全家’的含义是我和我的儿子。成功在来信中多次提到你,许多次,几乎所有的信都在谈你。所以我知道你一定会来找我们的。你终于来了,这太好啦。” 
 女人喜出望外,不住口地说着,一边把宁虹影让进客厅。   
  这是一幢两层的小楼,样式很古典,建筑日期起码在上个世纪。一望而知,这女人生活得很富足。阔大的客厅一角有一台三角钢琴,壁炉前散放着几把古色古香的高背椅,地板上铺着雪白的羊剪绒地毯。 
  女人让宁虹影在壁炉前落坐。壁炉里燃烧着真正的圆木,有一种森林清香的气味飘散出来。这很古典,但也很奢华。   
  女人很麻利地端来一杯咖啡,放在宁虹影面前。但宁虹影立刻站了起来,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身体里升起,让她情不自禁地激动——客厅里到处都有成功。壁炉大理石台上,成功站立在陡峭的崖石上,崖石朝海的一面如刀削斧剁一般,在崖石的脚下海浪卷起千堆雪。那是澳大利亚海滨,女人说,只有澳大利亚才有这样刀削斧剁的海滨崖石。 
  三角钢琴上,成功端坐于会议大厅。女人说,这是联合国的会议大厅,照这张照片时他36岁。   
  最惹人注目的是墙壁上成功的大幅黑白肖像,它满满地占据了一面墙的位置,将他那成熟而青春的笑容永远地定格,定格在女人的生活空间,也定格在女人一生的时间里。   
  旋转扶梯上传来“笃笃”的脚步声。   
  “你好……”   
  那么熟悉,是那把中提琴,这略带磁性的声音让宁虹影心灵震颤。她向上望去,直至看清了来人的脸。宁虹影在那一刻头晕目眩,恍然如梦。   
  “宁阿姨,你好。”   
  那是个少年,缓缓地从楼梯上走下来。是他的儿子。少年用中文问候,显而易见,中文已不流利。他酷似他的父亲,甚至包括走路的姿态。   
  这母子二人始终生活在成功的氛围里。   
  一个男人,不管离去还是不复存在,他的氛围不仅不消散,反而因思念的强烈越来越牢固持久,这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有魅力的男人。   
  女人劝说宁虹影搬到家里来住,说她可以将这个家看作是看做的家。宁虹影不得不花费许多时间向她解释随团记者不得离队。后来她们谈起成功,她说她得感谢宁虹影,是宁虹影让成功在最后的日子里得到爱与欢乐。成功许多来信都谈到宁虹影,向她详细描述他对宁虹影的感情。他们虽然离了婚,但还是好朋友。他希望她能看到宁虹影,为此,他甚至劝说她回国一游。而她迟迟未做回国的打算。有的东西,拥有的时候不觉其珍贵,一旦失去,后悔莫及。北京生活印满了她生活的伤痕,她不敢去触碰。她们谈到很晚,那少年开车送宁虹影回下榻的宾馆。车轮碾过旧里尔古老的石条小街,女人始终攥着宁虹影的手。 
  宁虹影向女人问起圣光,少年立即惊喜地叫道:“嗬,圣光!”语调里透出向往。女人说,你来得正是季节,在里尔郊区,在这法国北部的高地上,如果运气好,可以见到圣光,但一定要在雨后,小雨最佳,好在这个季节常常小雨连绵。女人问宁虹影为什么想看到圣光,说可以陪她去等,因为必须在郊外,宁虹影得有代步工具。宁虹影摇摇头,她想自己一个人来做这件事。 
  宁虹影下榻的宾馆恰在城郊结合部,她每天清晨和黄昏便要跑十多里路,到空旷的田野上去等待。这不是约会,幸好天公作美,连日小雨缠绵。在第三天的黄昏,圣光终于出现了。阳光呈四射状在天空的中央高悬,它的射线不光照亮了山峦江河,而且直达它上方的彤云,将一层层彤云照亮。彤云宛如天街,阳光铺就了一条白亮耀眼的通往天庭之路。 
  她听到了成功的声音,千真万确,一如浑厚的中提琴在原野上奏响。   
  “它的光连接了土地和天空,使天地浑然一体。人站立在土地上,犹如站立于天庭。”她看见自己就站立在这连接了天地的光束之中,向天庭之路伸出双臂。在她的手指上,忽然跳出一簇火团。 
  宁虹影将那幅吻痕拓片点燃,这火光,成功能够看得到的,对此,她深信不疑。   
 宋安娜   
  我相信这世上是有圣光的。因为我见过,真真切切。   
  我甚至见过它两次。第一次在法国的里尔。就像这部书里描述的。法国北部丘陵,天空距地面很近,人站在高地上,一伸手就能摸到天。刚刚下过雨,天上彤云密布。一个小个子法国男士开车送我们去他就职的艺术院校。他是这所院校的老师,娶了一个大他十几岁的女人为妻。他人很浪漫,一头亚麻色卷发,长得像俄罗斯电影里的小男生,我们就背后叫他阿廖莎。阿廖莎随时随地为法国自豪。为法国的艺术、为法国的美酒,为法国北部的高地,甚至为这氤氲混沌的天气。忽然,眼前大亮,太阳出来了。太阳在我们的头顶撕开云层,光芒立刻照亮大地。它的光很奇特。我们习惯了被太阳照射,承接它从遥不可及的高处射下来的光芒。但这一次,阳光呈四射状,它的射线不仅照亮山峦江河,而且直达它上方的彤云。彤云宛如天街,阳光照亮了这通往天庭的道路,将大地和天庭连接为一体。阿廖莎兴奋地大叫:“圣光!太幸运了,我们遇到了圣光!” 
  于是我知道了这世上有一种光芒叫“圣光”。   
  第二次在我国的福建。从厦门出发,一个叫赖彤彩的青年开辆吉普陪我去龙岩看那里的永定客家土楼。小赖才三十岁,却拥有一家很大的企业,有大片种植龙眼的农场,还跟人合伙经营着一家制造大型载重汽车的工厂。这样的年轻人在福建很多。他自己也并不洋洋自得。一路上,他很少提及他的企业,我们畅谈大好风光。他说起他的老父亲养了许多箱蜜蜂,虽然家财万贯,却整天住在龙眼林里,以养蜂酿蜜为乐。听儿子说有位远方的客人来到龙岩,老人执意要他绕道龙眼林,一定让我尝尝龙眼蜜。吉普拐下一条途径,七拐八拐,停在一架窝棚前。老人早就等候在那里了,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我果然就尝到了龙眼蜜,微甜,芬芳,临走老人还送给我一大瓶,让我带回天津,说你们天津吃不上这样好蜜的。回来的路上,阵雨大作。那雨也像个路人,走一段停一段,前方看着大雨瓢泼,待进的前来,却滴水不落,艳阳当道,而车后又一片雨丝追赶过来。小赖把车开得飞快。吉普忽而冲出雨雾,忽而一头扎进雨帘,车顶被雨点擂鼓似似的打。突然,雨就住了,车前车后一片寂静,太阳就在这寂静中从厚厚的云层中显现出来。阳光呈四射状。我告诉小赖,这是圣光。小赖竟就停了车,跳下车,举起相机一通咔嚓。 
  回津后,我接到他通过电邮传来的照片。从此,我留住了圣光。   
  后来,我在流行的美国小说《廊桥遗梦》里读到它——圣光,那个最后的牛仔式摄影家罗勃特·金凯拍摄过它。他把照片投寄给教会的刊物,据说那类刊物很喜欢它。   
  总之,这挺形而上。   
  书中所描述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挺形而上的。   
  形而上的东西往往刻骨铭心,而那些形而下的,也许因为这世上太多了,却最容易被人遗忘。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幸运,能够经历一段形而上的感情;所以文学才会站出来说话:世界远比我们所知的一切要丰富得多,奇妙得多,要探究无涯的丰富与奇妙,让我们借助文学的力量吧!
(全文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