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46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改革,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逐步建立符合本单位特点的、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增强事业单位自身的活力,促进人才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自陕西省人事厅工资福利与离退休处文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2)根据材料2,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7.下面是一组有关效率和公平的材料    
    材料1    
    十六大报告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指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3年6月15日    
    材料2    
    兼顾公平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切实贯彻,一方面要承认收入差别,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市场机制刺激效率,为过渡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来构筑平等竞争的空间和平台,保证分配的公平。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的调节,不是去消灭收入差异,而是把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或贫富差距过大。    
    ——摘自《光明日报》2003年1月6日    
    材料3    
    人们在选择投资方向和项目时,必然会理性地按收益最大化原则,把与收益相联系的效率放在决策的首位,低效率收入的投资必然被人们理性地规避。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中,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都必须、也必然要把效率摆在优先地位。虽然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分配方式或分配原则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收入分配原则都必须做到效率优先,任何非经济手段导致的“公平”都有损于社会财富的创造。政府只有在财力、物力迅速增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兼顾公平。    
    ——摘自《光明日报》2003年1月6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效率与公平的涵义。    
    (2)简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根据收入分配上的问题,当前我们应当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8.下面是一组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材料    
    材料1    
    工商时报讯:南京工商联人士向南京市政府捐资360万元,用于抗击非典,他们发出倡议书,动员广大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出钱出力、奉献爱心,积极协助政府为抗击非典做出新贡献。    
    材料2    
    中华工商时报讯:中共十六大提出“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社会实践在发展,劳模的选树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循序渐进,尊重历史,继续倡导和弘扬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好传统型劳模的选树工作,关爱那些曾为共和国建设建有功勋的老劳模们,使他们老有所养;另一方面,拓宽视野,提倡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发掘杰出人物,表彰他们的贡献,体现他们应有的社会价值。    
    (1)结合材料1,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2,试析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9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摘自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结合材料,谈谈对“两个必须,一个统一”的理解。    
    10.下面是一组关于收入分配的材料。    
    表1“九五”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收入实际增幅(%)全国人均GDP增幅(%)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4839    
    5160    
    5425    
    5854    
    6280    
    68602。9    
    3。2    
    5。8    
    9。3    
    6。4    
    8。48。4    
    7。7    
    6。8    
    6。2    
    7。1    
    6。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2“九五”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情况    
    年份农村人均纯收入(元)收入实际增幅(%)城乡收入差距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1926    
    2090    
    2162    
    2210    
    2253    
    23668。99    
    4。59    
    4。35    
    3。79    
    2。11    
    4。202。51    
    2。47    
    2。51    
    2。65    
    2。79    
    2。9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请运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    
    11.马克思认为,股份制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请回答:(1)如何评价股份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种“扬弃”?    
    (2)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2.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请回答:如何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结合起来?    
    13.下列是关于国有经济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98年到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23。8万户减少到15万户,减少了40%;实现利润从213。7亿元提高到4951。2亿元,增长了22。2倍;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14。9万亿元增加到19。7万亿元,净资产从5。21万亿元增加到8。36万亿元。1998年到2003年,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3家增加到15家,其中内地的14家企业全部是国有企业。    
    1995年到2003年,国有中小企业由24。5万户下降到14。7万户,减少了9。8万户;实现利润由22。8亿元提高到1968。2亿元,增长了85。3倍。    
                                  ——《经济日报》2005年5月23日    
    材料2    
    在对国家财政贡献方面,2004年国有企业实际上交税金总额10086。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38。3%。    
                                  ——《经济日报》2005年6月15日    
    结合材料请回答:    
    (1)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2)应如何看待我国国有经济的作用?    
    14.下列是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组材料:    
    材料1    
    中国工商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中国登记的私营企业达300。52万户,注册资本35305亿元人民币;个体工商户达2353。19万户,注册资金4186。99亿元。据了解,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目前正已平均每天增加1500多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每天增加30亿元的速度飞跃发展。    
    材料2    
    2003年底,中国城镇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人员8000多万人,占城镇就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民营经济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每年吸收就业人员多达1200~1500万人。另外,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中的65%是靠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再就业的,非国有乡镇企业还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环球职业教育在线》2004年9月28日    
    材料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超过1/3。特别是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非公有制经济有的已经超过70%,上缴的税收已经占全部税收的43%,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    
    ——《经济日报》2005年3月9日    
    材料4    
    私营经济已成为对外开放中的一支生力军。近年来私营企业外贸出口增长迅猛,大大高于全国外贸增长水平,也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外贸增长速度。目前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已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0%左右。    
    ——《经济日报》2005年2月26日    
    材料5    
    2005年2月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