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役,参加了每一次的盟国首脑会议,为夺取大战的胜利而竭尽全力。    
    珍珠港被突袭使美国海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而随后不久美军在菲律宾又蒙受一次重大失败。对于菲律宾的情况,马歇尔和麦克阿瑟一样清楚。那里缺乏足够的空军力量;美菲联军虽有13万之众,但其中11万菲军是仓促组建起来的,装备短缺且缺乏训练。而日本军队却是蓄谋已久、武装到了牙齿。1941年12月8日(马尼拉时间),日本陆海军航空队500架飞机从台湾出动,对吕宋岛美军航空兵基地进行猛烈轰炸,一举将美军在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和伊巴机场上的200架飞机炸毁或缴获了一半。其中,对日军威胁最大的“空中堡垒”B…17式轰炸机被摧毁三分之二。接着于12月10日至15日,日军陆海航空队连续攻击美军的空海军力量。美军在远东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均落入敌手。这就意味着菲律宾已成为一片被动挨打的孤岛,只有陆军孤军奋战了。马歇尔不计前嫌尽自己一切努力援助麦克阿瑟。为了将物资运送到麦克阿瑟手中,马歇尔想尽了各种办法。就在这时,陆军部经过论证的结论是:增援这个岛国已没有价值。如果继续这样做的话,将以破坏“先欧后亚”总战略方针为代价。即使这样,他也不愿放弃援助远东的努力。他说服海军用潜艇给麦克阿瑟送去军火,使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麦克阿瑟看到了一丝光亮,但一切都是徒劳的。陆军部长和马歇尔最后命令麦克阿瑟必须马上离开吕宋岛到澳大利亚,到澳大利亚一下飞机麦克阿瑟就说出了那句震惊世界的话:“我安然无恙地回来了,我还要回去的。”


第二部分;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二战扩军 权倾朝野(4)

    到1942年初时,美军由于兵员、装备甚至对卷入战争本身的准备严重不足而只能勉强进行一些有限的反击。马歇尔在次期间承担了极为艰巨的重担,他不仅要全面负责国内美军的征召、装备和训练,而且还要不断与盟国协调行动,以发动一些有规模的战役。然而,限于当时的情况,他拟订的几次战役都未能付诸实施。    
    直到6月份,新组建的美军的战斗力还没有得到盟军的承认。在当时,马歇尔为访美的英国代表团安排了一次他认为是激动人心的大规模演习后,英国人尽管有礼貌地承认美军正在迅速成熟,但却不得不指出,要在1942年作战,仍必须以英军为主力。而在英国代表团内部则认为,如果将这些年轻人现在送上前线与训练有素的德国人打仗,则无疑是谋杀。这一看法不久就在战场上得到证实。在美军与德军首次交锋的卡塞林关隘之战中,身经百战的德军轻易就打垮了训练不足的美军部队,大批士兵阵亡和被俘,以至于英国人给美军编了一首歌,叫做《太嫩了,我的盟友》。这表明,虽然美军的数量已有大规模增加,但是如果不加以充分训练,则任何急于在欧洲登陆与德军大规模作战的想法都是很危险的。    
    虽然如此,美军实力在1942年的惊人增长还是不容忽视的。仅仅一年时间,马歇尔就把陆军兵力扩展到539。7万人(含73个现役师和167个空军战斗机大队),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兵力则由19。2万人猛增至106。5万人。更为重要的是,美军已经开始与德正式作战,尽管还没有取得什么令人鼓舞的战果。    
    从1943年起,盟军开始在各条线上取得转机。在东线战场上,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从而使苏德战争形式发生历史性转变。在北非,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一举击败纳粹不可一世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在意大利,盟军已成功地登陆并逼近罗马,终于开始踏上被纳粹控制的欧洲大陆。不过,在马歇尔看来,对盟军的这些胜利还不足以感到骄傲,只有集中盟军主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后,才能真正开始大规模的胜利反攻,并在决战中彻底打垮纳粹德国。但是,他在1943年就提出的这一计划当时都被兵力不足并对渡海作战可能造成惨重伤亡的前景感到不安的英国人否定了。到1944年,大批训练有素的美军已开赴英国,马歇尔认为此时渡海作战的时机已到。当他再次提出这一计划时,终于得到了美英上层的同意。    
    到1944年,马歇尔由于有效实现了美军的迅速壮大以及成功地指挥美军在世界6大战场上的战事而在美国国内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他多年军旅生涯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他对军备和各部军队协同作战和后勤保障上显示出高超的全局指挥才能而获得英国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无论英美的政府上层,还是盟军的高级军官们甚至马歇尔本人,当时都深信,指挥这场历史性决战的盟军部队的最高司令非马歇尔莫属。1943年秋,盟军领袖们在魁北克会议上也一致同意让马歇尔担任这一职务。    
    就马歇尔个人而言,得到这项任命也是他的最大心愿,因为担任如此一场空前大规模作战的指挥任务就可以使他的军事生涯达到一个辉煌的顶点,并且毫无疑问,将会使他比一个陆军参谋长更能成为后人敬仰的战争英雄,正如罗斯福总统所说:“我可不想让乔治·马歇尔的名字在五十年后就湮没无闻。我之所以要乔治担任这项重要的指挥职务,这也是原因之一——他有资格作为一位伟大的将军名垂史册。”    
    自从军以来,他还从未担任过战场指挥官。“霸王”行动将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由于自己在参谋长岗位上表现出来的卓越军事才干,担任这一职务是当之无愧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他不愿就这一问题发表任何评论,一切服从大局,听从安排。任命权掌握在总统手中,但他也认为马歇尔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不仅是因为马歇尔始终是进攻欧洲大陆的倡导者,有着杰出的组织指挥才能,而且他是一位胸怀博大、为战争胜利表现出大公无私精神的将军,这是未来大规模盟军作战所必需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罗斯福对这一任命顾虑重重。到1943年9月,随着美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马歇尔的威信空前高涨,全国主要的报纸几乎都在宣传他所取得的成就。但是,马歇尔最终还是未能成为欧洲盟军总司令部的主人,因为国内出现了对这一任命的激烈反对意见。首先是马歇尔的恩师潘兴将军对这一消息“深感不安”,因此在病床上致信总统称,若将马歇尔这样一位能够“明智把握战略方向”的军事指挥家调往欧洲,则美国就会“因为失去一位深谙战略、经验丰富的参谋长而蒙受损失”,因此认为调任马歇尔的职务“将是一件根本性的、非常严重的军事方略失误”。当时的美国海军司令欧内斯特·金上将也明白指出,此刻调换陆军参谋长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个决定纯属失策。罗斯福本人也逐渐意识到,马歇尔的冷静、沉着、坚定、智慧和经验已越来越成为美军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调换他的职务也许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危机,因为当时在美军中无论是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还是争取国会支持的不可思议影响力,都无一人可以代替马歇尔。这时候,另有消息传来使总统对这一任命更加感到迟疑:原定接替马歇尔参谋长职位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明确表示,他不愿意去华盛顿接替马歇尔参谋长的那摊子繁杂差事,而宁愿留在欧洲率领一个集团军在马歇尔麾下作战。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感到,再坚持让马歇尔指挥欧洲作战将是不明智的了,但又因担心这位爱将的自尊心因此受到伤害而左右为难。深明大义的马歇尔在了解这一切后,毅然放弃这项唾手可得的最高荣誉。他向他的总司令坚定地表示:“我希望您依照最符合国家利益、最合您心意的方式处理这件事,千万不要把我个人的愿望考虑在内。不管您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很高兴地去做。”结果,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了盟军总司令的职务,并使他由这一职务踏上了通向总统宝座的道路。而在内心中对失去这一机会深感难过的马歇尔的唯一表示就是在与总统的这次谈话后,突然不辞而别,径自飞回美国,开始了他一再推迟的视察太平洋战区的旅行。


第二部分;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二战扩军 权倾朝野(5)

    1944年6月6日,盟军正式实施“霸王”行动(即“诺曼底登陆计划”)并取得巨大成功。在此期间飞赴战场观察的马歇尔也感到兴奋不已。随着大批盟军在法国西海岸源源不断地登陆,德国的大西洋防线终于崩溃了,盟军由此势如破竹,一路向前推进。8月25日,盟军正式解放巴黎,到1945年4月,盟军已推进至易北河畔,德国战败已成定局。    
    随着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捷报不断,盟国的胜利已指日可待了。但是,对于在世界各战区都负有责任的马歇尔来说,越是临近胜利,棘手的事情就越难处理。各盟国之间、各军种之间、各部队之间都为了给自己争得更大的好处而争执不休,各战区都在伸手向这位参谋长要军员要物资,并把下面无法解决的问题都推倒参谋长身上,这使他更加成为各种问题和纠纷的中心。从美国卷入战争那一天起,马歇尔每天都必须作出一些可能有关成千上万战士生死和影响战争进程的决策,这使他随时都不敢稍有懈怠。他在困难和混乱时期的冷静、坚定与明智决策使他成为千万人所崇敬的中流砥柱,然而对他本人而言,每天绞尽脑汁地全力工作使他感到疲倦不堪。随着欧战的结束,马歇尔似乎认为可以卸下承担多年的重担,回家安静地休息几天了。同样急切盼望马歇尔解甲归田的凯瑟琳在波茨坦会议期间托人给她丈夫捎去一篮子他们家中菜园里种的蔬菜,暗示马歇尔现在该是回家种花务农的时候了。    
    在德国战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