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妇科-妇人大全良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羌活 麻黄(去节,各一两) 防风(三分) 白术 陈皮 黑附子(炮) 南木香 槟 
榔牛膝 大川乌(炮) 草豆蔻(连皮,煨) 杏仁(去皮尖,麸炒) 人参 白茯苓 川 
芎当归 甘草 桂心(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重。水一大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热服。大便不通加大 
黄。心腹胀加苦葶苈、滑石。膈上壅滞,咳嗽气促,加半夏、川升麻、天门冬、知母。 
缪安人年六十五、六,忽然中风,不省人事,无汗有痰,已办后事,众医为不可活也。 
召仆诊之,六脉浮缓,脾脉溢关,此真风脉也。先投参苏饮六服,先宽气下痰,次以木香煮 
散而愈。又享十年之寿。 

卷之三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附子理中汤
属性: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观瞻,忽然晕倒, 
时时继作,随行医官灌以此药,两剂遂醒。 
大附子(炮) 人参(去芦)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等分) 
上细锉,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候服。口噤,斡开灌之。 
开庆己未年七月间,裕斋马观文夫人曹氏,病气弱倦怠,四肢厥冷,恶寒自汗,不进饮 
食。一医作伏暑治之,投暑药;一医作虚寒治之,投热药;无效。召仆诊之,六脉虽弱而两 
关差甚。裕斋问曰∶此何证也?仆答曰∶以脉说之,六部虽弱而关独甚,此中焦寒也。中焦 
者,脾也;脾胃既寒,非特但有是证,必有腹痛、吐泻之证。今四肢厥冷,四肢属脾,是脾 
胃虚冷,无可疑者。答曰∶未见有腹痛、吐泻之证,合用何药治之?仆答曰∶宜用附子理中 
汤。未服药间,旋即腹痛而泻,莫不神之!即治此药,一投而瘥。 

卷之三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加减小续命汤
属性: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 
神情昏乱,头目眩重,痰涎并多,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及治诸风, 
服之皆验。若治香港脚缓弱,久服得瘥。久病风人,每遇天色阴晦,节候更改,宜预服之,以 
防喑哑。 
麻黄(去根节) 防己 人参(去芦) 黄芩 桂心 甘草 白芍药 川芎 杏仁(各 
一两) 附子(炮,半两) 防风(一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两个,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时候服。取汗 
随人虚实与所中轻重。有人脚弱,服此六、七剂得瘥。 
精神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痛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心烦多惊者加犀角半两 
。骨节冷痛者倍用桂、附。呕逆腹胀者,倍人参,加半夏一两。躁闷、大便涩者,去附子, 
倍芍药,入竹沥一合煎服。脏寒下利者,去防己、黄芩,倍附子一两,加白术一两(《古今 
录验》有白术,无杏仁)。《救急》无芎 、杏仁,止十味。《延年》无防风,(一云违失) 
便利、产后失血并老人、小儿,用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 
一法治或歌哭、或笑语、无所不及。用麻黄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二两,无附子、 
防风、生姜,有当归一两。自汗者,去麻黄、杏仁,加白术。 
脚弱,加牛膝、石斛各一两。身疼痛,加秦艽一两。腰疼,加桃仁、杜仲各半两。失音 
,加杏仁一两。(春加麻黄一两,夏加黄芩三分,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 

卷之三妇人中风方论第一
小风引汤
属性:防风 独活 细辛 川芎 北五味子 白茯苓 人参 白芍药 白术 甘草(等分) 
上 咀,第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杏仁五个,去皮尖捶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如加麻黄、苁蓉、附子、当归、羚羊角六味等分,即大风引汤。 
《千金》竹沥汤 大治热即生风。 
竹沥(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姜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朝、晡、夜各一服。 
《必效》竹沥汤 治中风涎潮,谵语昏塞,四肢缓纵。 
秦艽 防风 独活 附子(各一分) 
上 咀,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入生地黄汁、淡竹沥各半盏,再煎四、五沸,去滓,分 
作四服,无时热服。病势去,以他药扶持,未愈再作。近世贵人用之,多有神效。 
烧竹沥法 新竹截尺许长,去节,作两边用。两砖对立,相去八寸,置竹仰在砖上,急 
着焰火烧之;砖外两头以碗盛沥,沥尽,以绢澄清。夏、秋须沉冷水中,以防沥酸。凡大热 
、有风人亦可单服。冷暖随人,勿过度。荆沥亦然。 

卷之三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属性:夫妇人角弓反张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诸阳之经也。人之阴阳经络周环于身,风乘虚入 
于诸阳之经,则腰背反折挛急如角弓之状,宜用小续命汤。(方见前) 
《活人书》论曰∶妇人产后血虚多汗出,喜中风,身体强直,口噤,背反张作痉,治之 
属太阳经。先因伤风,又感寒湿而致然也。古人谓之 病,外证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 
其脉沉迟、弦细,而项背反张、强硬如发痫之状,此为异耳(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亦 
有此证)。当察有汗、无汗,以分刚柔二 (无汗恶寒,名刚 ;有汗不恶寒,名柔 。阳 
痉属刚 ,阴痉属柔 。无汗,葛根汤主之;有汗,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凡刚、柔二 ,小 
续命汤并可与之。有汗者去麻黄,加葛根。若审知刚 者,胸满口噤,其人卧不着席,脚挛 
急,咬齿,当行大承气汤。(《外台》注云∶热而痉者死。热病痉者,反折螈 ,齿噤 也)。 
附术汤、桂心白术散、附子防风汤、八物白术汤、桂枝煮散,可选而用之。(《解惑论》云 
∶合面而卧为阴 ;仰目者为阳 。又云∶或因湿寒,发汗多,则发 也) 

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葛根汤
属性:治刚 ,无汗恶风。(产后有疾,凡用麻黄更宜斟酌) 
葛根(一两) 麻黄(去根节,炮) 姜钱(各三分) 桂枝 粉草 芍药(各半两) 大 
枣(三个)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桂枝加葛根汤
属性:治柔 ,有汗不恶寒。 
桂枝 芍药 甘草(各六钱三分) 干葛(一两三钱) 生姜(一两) 枣(四枚)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大承气汤(愚详之产后难用此药,故不录) 

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附术散
属性:治伤寒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直,摇头口噤。 
附子 白术(各一两) 川芎(三钱) 肉桂(二钱) 独活(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枣二个,水一中盏,煎至一半,温服。 

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桂心白术汤
属性:治伤寒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白术 桂心 附子(炮) 防风 川芎 甘草(各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四片,枣三枚,煎八分,去滓温服。 

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附子防风散
属性: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柴胡(一两半) 五味子 白术(各一两) 茯苓 甘草 干姜 附子(炮) 防风(各 
三分) 桂心(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姜四片,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八物白术散
属性:治伤寒阴痉,三日不瘥,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无汗。恐阴气内伤。 
白术 麻黄(去根节) 茯苓 五味子 羌活(各半两) 附子(炮) 桂心(各三分) 良姜(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四片,煎七分,去滓温服。(凡用麻黄,宜斟酌用之 
,不可过多) 

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白僵蚕散
属性:治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不能言,皮肤顽痹,筋脉抽掣。 
僵蚕(一两) 乌蛇肉(炙) 天麻 独活 南星(炮) 川乌(炮,去皮尖) 防风 蝉 
蜕(洗) 白附子(炮) 犀角屑 朱砂(研) 桑螵蛸(各半两) 麝香(一分,研)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无时候。 

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
乌蛇丸
属性:治妇人中风,牙关紧急,手足顽麻,心膈痰涎壅滞。 
乌蛇肉(炙) 天麻 白附子(炮) 南星(炮,各一两) 独活 乌犀屑 僵蚕(炒) 
全蝎(炒) 半夏曲 麻黄(去根节) 当归 晚蚕砂(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吞下。亦治角弓反张。 

卷之三
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属性:夫妇人中风口噤者,是体虚受风,风入颔颊夹口之筋也。手三阳之筋,结入于颔颊;足 
阳明之筋,上夹于口,而风挟冷乘虚入其筋则筋挛,故引牙关急而口噤也。 

卷之三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天南星散
属性:治妇人中风,口噤,四肢拘急。 
天南星(姜汁炒黄) 白附子(炮) 黑附子(炮) 乌蛇肉(酒炙) 全蝎(等分,炒)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以生姜汁、温酒调下,无时,拗开口灌。 

卷之三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走马散
属性:治妇人中风,口噤,四肢强直。 
黑附子(炮) 天麻(各半两) 桂心 石膏 麻黄(去根节) 蝎梢(炒) 川乌(炮, 
去皮尖) 南星(炮,各一两) 麝香(半分,研) 
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停,每服一字。无时,豆淋酒调灌。 

卷之三妇人中风口噤方论第三
乌蛇散
属性:治妇人中风、口噤。 
乌蛇肉(炙) 全蝎(炒) 天麻 南星(炮) 僵蚕(各半两炒) 腻粉(半分) 
上为细末,入腻粉令停,每服一字,以生姜酒调灌下。 

卷之三
妇人中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