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易象数与射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覆如遇此类卦象可直接断为可食之物,这是卦如象形的妙处。再如鼎卦,其名之所以称为“鼎”,大概就是因为该卦六个爻画具有“鼎”之形象:初六爻两短横象“鼎”之足;九二、九三爻及九四爻为乾金而大象“鼎”之腹;六五爻象“鼎”耳,上九爻象“鼎”之铉。  
  2、大象之象  
  “大象之象”,即将一个六画之卦看作一个大经卦之象。如雷天大壮卦,整个卦象可看作为一个双画的大兑象,初九、九二爻作兑之初爻,九三。九四爻作兑之中爻,六五、上六爻作兑之上爻。这样再以兑卦之象而断物之形态、颜色等可令人出乎意外的准。其他的“大象之象”如地泽临卦可看作大震之象,天山遁卦为大巽之象,风地观卦可看作大艮之象,雷山小过卦可看作大坎之象,风泽中孚卦可看作大离之象。再如山雷颐卦也可看作大离之卦等等。 


    三、射覆的起卦方法  
        ---卦象与理数、时空  
  射覆的基础是卦象,射覆、占卜是靠分析卦象而得出结论的。那么,卦象和事物是如何发生具体联系的呢?即具体的事物是中何显示出相应的卦象呢?这主要是体现在卦象与理数时空的关系上,从本质上说是宇宙万事万物与理数、时间、空间及卦象等之间的全息关系。  
  (一)卦象与理数  
  数的概念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万事万物都与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仅是数目、计量的关系,而且还有“质”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与“数”密切相关,或者说体现在定“数”上。“数”与时间、空间一样,都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易学中研究的事物与“数”的关系,与我们日常所讲的“数”不同,与现代的“数学”中所研究的“数”不同,是指“理数”,“自然之理”,所谓“理者,数而已矣”。所以古代的卜筮、六壬、奇门、星占、命相、堪舆等学说都称为“术数学”。  
  象和数是易学中两个最重要的范围,历史上研究二者及其关系的学派被称为“象数派”。关于二者的关系,很早就有人论及。《左传。僖公十五年》韩简侍说:“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唐代易学家孔颖达解释说:“筮之用揲著以为卦,是筮以阴阳著策之数而告人也。凡是动植飞走之物,物既生讫,而后有其形;既为形象,而后滋多;滋多而后始有头数。象生而后有数,是数因象而生也。若易之卦象,则是因数而生,故先筮而后得卦,是象从数生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象”与“数”的关系是:先有物象而后有数,由数又产生卦象;而占断则是通过卦象和数去推断具体物象。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象”与“数”实际上是同时产生的,二者不可割裂,有象必有数,有数也必然有象。正如阴阳二仪,同由太极所生,而不分先后也。观阴而可知阳,观阳亦可知阴。 


  1、理数种种  
  (1)大“道”之数  
  战国时期哲学家老子曾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看似简单,但却包括深邃的哲学名言,概括了宇宙产生、发展的过程。易学的数也是如此,从无到有,从“0”到“1”,从“1”到“2”,从“2”到“3”……。也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为“1”生两仪,由阴阳一两仪而成三画之八卦而类万物。具体地说,宇宙是个大极,DNA是个太极,生命最小的形态场也是个大极,……它们都孕育着两仪,进一步发展而生成众多。《周易。系辞上》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与老子所说在其哲学意义的表达上是完全一致。  
 

 
6 关于射覆的文章 说的很具体!  
   (2)天地之数  
  《周易。系辞上》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十以内的数玉凡而具有神秘的意义,其中有五个奇数:一三五七九;五个偶数:二四六八十。奇数为阳,为天数;偶数为阴为地数。天数相加:1+3+5+7+9=25;地数相加:2+4+6+8+10=30;天地数相加:25+30=55。古人通过这些数字的奇偶对立关系,以反映天地万事万物的联系性。占筮就是通过数的演算而得到卦,而通过卦象推断具体的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  
  (3)河。洛之数  
  为体现十个天地之数的神秘和变化,古人创作了《河图》、《洛书》。  
  相传伏羲时有龙马出孟河,其背有点,二、七在前,一、六在后、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居中。其表意为:中央五,象五行;一、六在左,象北方壬癸水;二、七在六,象南方丙丁火;三、八在后,象东方甲乙术;四、九在右,像西方庚辛金;五、十居中,象中央戊己土。五方各有一个天数和地数,总数为五十五。《系辞上》中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二句,对此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一种解释为,原文当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脱“有五”二字,此为河图中天地之总数,因为一个重卦有六爻,故从五十五中减去六,而且四十九。《河图》中,天地数所显示的的五行是按顺时针方向转以相生,为先天之体。  
  又相传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洛河,其背有纹,为“洛书”。《尚书。洪范》中说:“天与禹洛生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洛书”取龟之象,其记法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九位九数为九宫。对应后天八卦,具体对应是:坎一为水,坤二为土,震三为木,巽四为木,中五为土,乾六为金,兑七为金,艮八为土,离九为火。其对应天干五行是:壬水一,丁火二,甲木三,辛金四,戊己土五,癸水六,丙火七,乙木八,庚金九。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克,后天用事。其中没有地数十。但已寓于众数之中,这是因为其无论相对的两角或两边,相加之和皆为十。同时,每个边天地数之和、每条对角线天地数之和都是十五,充分体现了天地万物阴阳平衡的协调的原理。 
  (4)生成之数  
  东汉易学家郑玄在注释《系辞》中说:“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这是指《河图》而言的。又说:“阳天耦,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这里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生”表示产生,“生数”即可以生万事万物;“成”表示完成,“成数”即为完成之数。生数成数与五行、五方、八卦相配,即可概括万事万物,其数的千变万化,即可概括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古典占筮法用著草演算卦象的方法就是用了“成数”的“六七八九”四个数。此四数对应“四象”,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易纬。乾凿度》中说:“易一阴一阳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故太一(乙)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十五。此又正合《洛书》之数,即老阴六加老阳九、少阴八加少阳七正好合为十五,这就与“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的“太一之道”或太极之道吻合。可见,卦象演算中用六七八九这四个数代表阴爻和阳爻不是偶然和任意的,它反映了古人深邃的象数观、理数观。  
  (5)八卦序数  
  先天八卦序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这个顺序数是按先天八卦或“伏羲八卦次序”排列的。从乾南到离东达震东北;又从东北到巽西南,经坎西,回到坤北。从乾到坤,所走的线路正是太极图的S线路,也是一条生命线路。这个序数是先天之数,邵雍的《梅花易数》的数字起卦法就是以此数演算起卦,由数得象。即在占卦时,直接将八卦序数视为实数,把一与乾卦对应、二与兑卦对应、三与离卦对应、四与震卦对应、五与巽卦对应、六与坎卦对应、七与艮卦对应、八与坤卦对应,由数直接得出卦象。  
 

 
7 关于射覆的文章 说的很具体!  
   后天八卦序数: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这个次序是按后天八卦或“文。。。卦次序”排列的。即先由坎北向坤西南,再向震东、巽东西,经中宫至乾西北、兑西,再向艮东北,最后至离南,形成后天宇宙场。后天八卦之数,正合洛书九宫之数,是由卦象推数的重要依据。古代风水术中推人之命即以此序。 


  2、数字起卦方法  
  (1)大衍之数与揲著起卦法  
  揲著起卦法是最古老的起卦方法。“著”是指著草(今通称蚰蜒草或锯齿草),占卜时用其茎揲著,就是数著草的数目,把它分成几份,进行演算以来占卦,进而得出卦象。  
  《系辞上》中说:“极数知来之谓占。”就是指通过揲著之法,尽天地大衍之数的演算来起卦,以推知事物。并论述了演卦过程及其含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指两仪);挂一以象三(指三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指(手指之间)以象闫;五岁再闰,故再指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具体操作过程是:  
  准备阶段:取著草五十根(或五十五根),也可用火柴棍、竹棍等代替。抽出一根(用五十五根时抽出六根)不用,占筮时只用余下的四十九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