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晴儿的田园生活 作者:千年书一桐(起点vip2013.04.12完结,种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氏看到子福送来的布料,笑成了一朵菊花,忙接过去,说道:“我大孙子还真本事,这么小就会挣钱,难得的是还知道惦着阿公阿婆,告诉阿婆,你挣了多少钱?”
    “阿婆,没多少钱,就够弟弟妹妹过年做一件新棉袄。今天都花了。”子晴看着大哥说谎连眼都没眨,没想到大哥小小年纪也挺有心眼的。
    “子福,没给小姑买点什么?小姑白对你好了。”秋玉一见子福的手空了,急忙问道。
    子福听了闪过一丝难堪,正想说什么,老爷子和曾瑞庆进来了,第二天是小年,所以曾瑞庆放假回家过年了,在街里碰到老爷子就一起进来了。
    田氏把布料抖给老爷子显摆,又把夸子福的话重说一遍,正说着,周氏带着子萍又进来了,老爷子自然是高兴,原本他就最看重这个长孙的,这下心里更自豪了,不过曾瑞庆和周氏的脸色就不怎么好看了。
    偏生这时,子萍问道:“怎么还不吃饭啊,我都饿死了。”
    “吃吃吃,你就是个饭桶,就会蠢吃蠢做,看看人家,这么小就会动心眼子,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就会给自己家挣钱。哪像你,就会跟你娘似的,一天到晚忙得累死,也没人说你一声好。不过,爹、娘,话说回来,咱家还没分家呢,子福挣的钱是不是该交公啊?”周氏的话让沉浸在喜悦中的老爷子和田氏一愣,半天没反应过来。
    子晴推了推子福,子福忙把话接过来,“大娘,我没挣多少钱,今天都花了,也就我娘看到弟弟妹妹的棉袄都破了,要过年了也没钱置新的,这不才让我们试试。”
    “就是,小孩子瞎搞的,能有几个子,再说也都花了,就算了。”田氏总算反应过来了。
    “好了,吵什么吵,开饭。不用眼红别人有新衣服穿,我这次回来也给你娘俩买了布料,过年你们也有穿新衣服。”曾瑞庆的话让这顿午饭在沉默中开始了。
    第二天小年沈氏很是忙碌,一大早要杀鸡,要做早饭,还要和周氏做各种甜的糯米果,有炸的,有蒸的,小孩子都撵出去了,怕偷吃。做好了要先祭灶神,祭完灶神老爷子又拜祭了祖宗。最后田氏才给每个小孩一人分了一块,剩下的藏起来不知留着干什么了。
    曾瑞祥这一天都没出去,躲在子福屋里写对联。子福说二十五大墟市去卖一天,剩下的就二十六去安州城里卖,卖完了今年就不弄了,帮家里干活。
    二十六一大早,子晴还在睡梦中就被子福叫醒了,因为前一天晚上子晴好不容易央求沈氏同意她和子福去城里,留子禄看子喜,好在是姑婆自家的车,要不沈氏还真不会同意。
    在睡意朦胧中子晴还感觉没走多久,就听见说到了,子晴看着眼前高高的城门,和前世从电视里看到的南京,西安古城墙差不多,进城后,街道两边的房子大多是平房,商业街里的铺子多半是二层的,农贸市场在商业街的街口,里面的人真是摩肩接踵的,嘈杂的很,萧福生送他们到这,约好回去的时间和地点就去办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子福驾轻就熟地带着子晴摆好了地摊,今天带了六百来副对联,估计要卖完得一会,子晴想一个人去转转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农作物,毕竟家里过完年就彻底分家了,总得打算好种点什么经济作物。子福说什么也不敢答应她一个人逛。子晴只好安下心来吆喝,这样才能卖快点,早点卖完好有时间做别的。好不容易来一趟安州,总不能空手回去。
    大家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吆喝,梳着简单的包包头,身上衣服虽然旧,但是很干净,小女孩的声音脆脆的,甜甜的,一点也不怯场,都很惊奇,立刻围了不少人过来,见子晴递过来的对联,都不忍心拒绝,对联卖的很快,子福一心收钱,两人配合默契,也就花了一个多时辰就全卖完了。
    子晴看着子福装着铜板的布袋太沉,就把布袋里的铜板倒进箩筐里,箩筐里还有不少铜板,子晴把布袋铺到箩筐上面,子福又捡了些稻草放上去,两人费力地抬着,子福说先就近找家钱庄换成银子,好在出了市场就有一个,两人数铜板就数了半天,子晴只负责数到十,想起了一句经典相声台词:“我王老五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啊。”这是子晴第一次出手挣的第一桶金,还真是有点成就感。
    好容易数了五千个,从钱庄换了一个五两的银锭,子晴没敢仔细看就放在箩筐里藏好。子福没敢再去市场,毕竟对两小孩来说,五两银子真真是一笔巨款。子晴看到旁边有个大的杂货店,便拽着她哥哥一起走进去。

    第十四章、小财大用

    “老板,你这有什么新奇的种子卖吗?”子晴问道。
    老板见是两个小孩子,还以为是闹着玩,“去去去,上别的地方玩去,别堵着我门口。”
    子福赶紧说:“老板,我们真是要买种子,不是逗你玩,你让我们看看有新奇的种子没有?”
    老板这才仔细打量了子福一眼,方带他俩到屋里头。一溜的小木桶里面装着各种种子,木桶外面还用毛笔写着种子名称,子晴一看还挺全的,边看边念叨“这个阿婆家有,阿婆家有的可以不买。”
    子福听了说道:“还是都买了吧,万一留的不多,大娘肯定也是要的,咱娘肯定争不过她。”
    于是子晴挑了点现在就可以撒种的小白菜,开春要种的黄瓜,丝瓜,冬瓜,苦瓜,南瓜,蕹菜,这些种子很便宜,子晴一样买了一些,不过辣椒就没有买,当地潮湿,嗜辣,辣椒的种植已普及了,回头问阿婆要几个就够了。子晴意外地发现还有西瓜子,不过不多,老板说这是一种精贵的水果,这种子是东家从京城拿来的,想在这边试种,剩下这点种子就拿来卖了。这边会种的人很少,一般刚上市时要卖到十多文钱一斤。
    子晴一听可高兴了,上辈子小时候在农村没少帮爷爷奶奶种西瓜,看西瓜。子晴把剩下的西瓜子包圆了,更令子晴欣喜的是在墙角发现了一堆土豆,老板说是洋薯,从邻省的海边传过来的,那边种植的人比较多,据说产量很高,但安州府种植的人并不多。子晴一问价钱居然要五文钱一斤,子晴咬牙全要了,可把老板高兴的,没想到两个孩子包圆了他这久卖不出的存货,可真叫他喜出望外。这一趟子晴花了差不多二百文。
    回到家,子晴把沈氏叫进房里,把银锭仔细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就差没用牙咬了,才依依不舍地交给沈氏,看得沈氏和子福大笑,“这可真真是个地道的财迷了。都掉进钱眼里拔不出来了。”
    沈氏收好银锭又出去干活了,子禄抱着子喜进来,把子喜放到床上,子晴,子禄和子福三人开始清点剩下的铜板,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子晴站在门后一听,原来是曾氏又在骂彭氏的孩子,彭氏听见了,两人就对骂起来,反正现在曾氏身边也没人撑腰了,身边又无自己亲生的孩子,家里大头的钱财都在彭氏的大儿子手里,也就是萧福生手里,所以就算曾氏摆正室的款,彭氏也不惧了。多年的小妾熬出了头,这爆发力也是惊人的,几乎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子晴虽然很同情曾氏,可是爱莫能助。只能经常陪她说说话。这会子晴听见又闹起来了,也没出去,仍旧回房和子福、子禄清理剩下的铜板,加上昨天子福卖掉的二百来副对联的钱,大哥一百一百地数出来,子晴用线绳穿好,居然有二十六串,刨去买种子的钱,这次卖对联居然挣了七两多银子,当子晴把钱都交给沈氏时,沈氏居然哭了。沈氏一哭,子福、子禄和子晴的眼睛也红了,子晴正不知如何劝慰沈氏,这时曾瑞祥进来了。
    “怎么了这是,发生什么事了?”曾瑞祥一看四个人对着流泪,便慌了。
    “没什么,我高兴的,孩子们真的都很懂事,我很欣慰,他爹,你猜孩子们这一次挣了多少钱?”沈氏擦了眼泪含笑问道。
    “多少?有五两吧。”
    “他爹,足足有七两六,孩子们还把开春的菜种买回来了。他爹,有这七两多银子,咱家能把房子盖出来吗?省的孩子们住木屋,就算过年了天还是很冷的。”
    父亲沉吟了一会,说:“要盖大的六间房估计差点,四间房子还差不多,你让我好好想想,看怎么能先盖几间,以后再加盖。”
    子晴一听,想到了自己的梦想,北方的四合院,先把厢房盖好,不就可以了吗?可这又没法开口,只好把主意打到子福那。“大哥,写对联那天不是翻了你屋里那本什么风俗杂记,里面不是什么都有吗?你去看看有没有各地住房的,挑一个适合的。”
    等晚间吃完饭子福还在那抱着书本研究,子晴凑过去,看子福正翻到本朝的京都,原来这朝代叫风朝,首都叫上京,其实看建筑就是北方的四合院,不知道历史在哪里拐弯了。
    子福果然没有辜负子晴的心愿,拿着书找曾瑞祥探讨去了,子晴跟过去,正好全家都在,子福把他的想法说了一遍,“爹,娘,咱家人多,就算咱家盖现在住的这种六间房房子,咱家将来也住不下。我看这种四合院挺好,有正房,有厢房,还有倒座,最适合咱家这样人多的。咱先盖厢房,将来有钱再慢慢盖全,这样左右厢房都可以住人,也能可以做灶房,还有倒座可以做库房。”
    曾瑞祥说他曾经去过北方,住过这样的房子,觉得采光比现在住的房子好,只是这边还没人这样盖,怕别人说闲话,他这几天好好琢磨琢磨。
    越临近年底,大人们越忙乎。老爷子和田氏带着曾瑞庆和夏玉、秋玉忙着置办年货,周氏和沈氏忙着打扫屋子,收拾器皿,盘点年后待客的吃食,以及准备大年初一子喜入族谱摆酒的席面。总之,沈氏忙着几乎给孩子喂奶的时间都没有,连孩子们的新衣服都得晚上偷着点灯做。
    小孩子们倒闲下来了,也不用去搂松毛了,子晴用漂亮的鸡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