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晴儿的田园生活 作者:千年书一桐(起点vip2013.04.12完结,种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建山又送了两个火腿来,沈氏要给钱,沈建山说什么也不要,“妹妹是拿哥哥当外人呢。”
    沈氏只好作罢,一家各送了一匹布,又装些干果点心之类的带过二十八日晚上,一家人围在东屋烤火,曾瑞祥抱着子喜,沈氏在一旁做针线,孩子们过年的衣服还差二件,子福、子禄卖刚把对联的铜子数好,子寿帮他们串好,子晴把账本拿出来,说是把一年的账报给大家知晓,好心里有数。
    “开春,徐师傅他们的账结完后就剩不足十七两,西瓜收入五百二十两,二季的洋薯卖了一百一十两的银子,鸡蛋三十八两,阉鸡十两,年前的青蒜和香芹不足五两,这次卖对联由于准备的晚,今年只卖了六两多的银子,还有今年的灯笼净挣二百八十两,所以,一年的收入是差不多是九百八十三两,花销是买山八十两,盖院子十九两,买田十五两,其他零碎的花销是二十五两左右,目前家里还剩银子八百四十四两左右。”
    报完帐,曾瑞祥和沈氏你瞅我我瞅你,都是一脸的疑惑,还有子福,更是吃惊地把嘴巴都合不上了,满脸的不可置信。“晴儿,你不是弄错了吧?怎么可能?”
    “这是真的。咱家现有银子八百四十多两,我都数过了。”子晴再次强调了一遍。
    “要是没分家前,我想都不敢想,两年的时间,自己居然能挣出这一份家业。要是早点分家,我说不定都是大财主了。”沈氏笑着说。
    “可是,老娘,早分家没准我还来不了,你上哪挣这些银子去?”子晴在心里默念。
    “没想到晴儿还真把这帐记下来了,爹还真小看了你,这一来,大家确实心里有数,一年的进项和花销一目了然,不像以前糊里糊涂的,不错,不错。”曾瑞祥说道。
    “以前有什么糊涂的,一年也见不到你一个铜子,哪里还需要记什么账?”沈氏笑着看了曾瑞祥一眼。
    一家人就这银子的用处热烈讨论起来,沈氏说:“买水田也用不了这么多银子,而且水田的机会要慢慢碰,不如先在城里买个铺子,先租出去,左右子福这一两年还不用去赶考,家里还用不上大笔的银子。”
    曾瑞祥这回也同意了在城里买铺子,最好买那种带后院的铺子,万一将来哪个孩子想去城里安家立业,也是便利。
    “我也觉得铺子好,万一赶上年景不好,铺子的收益还是有保证的。”子福说道。
    “我觉得铺子水田都买,水田可以保证自己家有粮食,能吃饱饭。一年中早稻遭灾了还有晚稻呢,要是光有铺子到时没有粮食买怎么办?”子禄说道,看来他还对以前吃不饱饭的那段日子无法释怀。
    “嗯,我也怕吃不饱饭,买水田吧。”子寿也跟了一句。
    这么说着曾瑞祥想到了燕仁达,说:“他家的旱地不比咱家少多少,而且,水田还有三亩,比咱家强,怎地日子越过越穷,心里没个算计,心思都用的别的地方了。孩子越来越多,听娘说,春玉又有了,这可如何是好?”
    “要我说,还是不能吃苦,要能吃苦,也不至于这样。三娘家的三儿子,这一年在咱家,不是也有十多两银子的收入?人家怎么做事的,就说子晴弄的那灯笼,人家一早去砍竹子,剖好了,让三弟妹在家做,你三弟自己又是田里又是地里的,还有咱家的活,哪样耽误了,晚上闲下来,还要编架子,还有,咱家的新院子,那些院墙土坯,都是他几兄弟赶出来的,吃多少苦,出多少汗,你大妹夫能做到吗?只怕他家的日子比咱们还自在些,成天斗鸡斗狗的,除了吃穿差一些,也不见人家发愁。”沈氏说道。
    “我看他们也是阿公阿婆惯坏了,一年没少往里搭,又是粮食又是菜蔬的,只怕还有银子,我大姑爹总算计着还有岳家可以依靠,哪里还舍得出大力气下田?”子福说道。
    “那可不,就说那西瓜和洋薯,咱们可都送种子去了,要是好好耕种的话,趁现在稀罕,洋薯一年也有个一二十两银子的进项,咱家今年洋薯都卖了一百一十两银子,舅舅家今年也靠这两样一样可以过个好年,说比丰年的进项还多呢。”子晴说道。
    “只怕我们送去的洋薯都让大姑一家吃了,后来给阿婆那一担,也给大姑家送去了。”子禄说道。
    “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难道爹娘还能管他们一辈子?将来的这一堆孩子可怎么办?”曾瑞祥叹道。
    “所以啊,一个人要么就特别聪明,心里有成算,如果不聪明,但必须能吃苦,既不聪明也不能吃苦,那就只能遭罪了。靠别人是靠不住的,你们,记住了吗?”沈氏抓住机会教育孩子。
    几个孩子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子晴觉得没有念过书的母亲能讲出这一番大道理来委实不易,是生活的磨练教会了她。

    第七十三章、双喜

    除夕那日,沈氏一早起来就是蒸煮炸炖的,忙得不可开交,子福带着子禄、子晴把家里的卫生又做了一遍,然后架着楼梯,把外头大院门和小院门以及正房的对联都贴上了,还在大院门上挂了对红彤彤的灯笼,显得特喜庆。
    “哥,怎么样?好看吧,怎么就没人夸夸我呢?”子晴幽怨地看向子福。
    子福忍笑不止,摸着子晴的头揉了又揉,说道:“哎呀,谁家的妹子这么聪明能干呢?”
    “就是,我也想问一声这是谁的妹妹呢?不光聪明,还漂亮着呢。”子禄也凑了一句。
    子晴正要上前掐他们,老爷子带着老房的人都来了,只好规规矩矩站着,子禄在一旁冲着子晴挤眉弄眼的。几个人站在大门外瞧了瞧,说:“挂了盏灯笼果然更有年味了,也更喜气了,以前怎么没人想到?”
    曾瑞庆和曾瑞祥也点头称是。
    老爷子仍旧带着男丁去祭祖,周氏这回一进门就直奔灶房,帮沈氏打理吃食,秋玉因为明年要嫁人,田氏让她也学着做点家务,所以也一直在灶房看着,学着,两位嫂嫂倒也尽心地教她。
    祭完祖回来,老爷子和两个儿子、田氏几个在厅堂喝茶,讨论些家务。旧年因为谈过继的事情,两个儿子闹僵了,没想到今年又能坐一块吃年夜饭,老爷子的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灶房里沈氏刚把一条鲤鱼盛出来交给周氏,周氏接过盘子一闻,一阵恶心,赶紧放下鱼盘干呕起来,秋玉和子萍见了惊慌喊起来,沈氏却是开心地笑了,压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子萍见了不高兴。问:“婶娘,怎地见了我娘不舒服,你反倒还高兴了?”
    沈氏正想解释,曾瑞庆他们进来了,忙问怎么回事?当听到周氏干呕,曾瑞庆和田氏均是一脸激动地问:“真的?子萍她娘,你真是有了?”
    “我也不知道,就是闻着那鱼腥忍不住想呕。可惜今天过年。不好请大夫。”周氏虚弱地答。
    “那就**不离十了。真是菩萨保佑。”说完。田氏还双手合掌,嘴里不停地念了好几遍,“感谢菩萨,感谢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又让子福找出三根香来点上,十分虔诚地对着厅堂的长桌磕了三个头,把香放进了香炉。
    这边。曾瑞庆赶紧扶着周氏上子晴的床上躺着,又是端茶又是倒水,殷殷问候。喜得他都不知做什么好了,周氏的眼泪也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唯独子萍还傻乎乎地站在灶房。秋玉逗她:“子萍,你娘终于要给你生小弟弟了,你怎么不高兴吗?”
    “有什么好高兴的,你看婶娘有了那么多的孩子,子福他们小时候都吃不饱饭。还穿的破破烂烂的,子晴尽捡我的旧衣服了。以后有了小弟弟,我要再穿新衣服也不能够了。”子萍一边说,一边用手不停地薅着油菜杆子。
    “傻孩子,你有了小弟弟,你将来就有依靠,所以你一定要疼惜他,爱护他,知道吗?”沈氏抚着子萍的头说道。
    “什么依靠?我大姑不也是我爹的亲妹子,我爹还不一样的看不上她,嫌弃她。万一将来我弟弟也这样对我呢?”子萍仍旧扯着手里的东西。
    这问题太复杂,三言两语还真说不清楚,沈氏还真不知怎么跟孩子解释。
    这时,子晴上前了:“萍姐,你怎么不想想大娘在城里治腿伤,不都是你舅舅上城里给你们送米面菜蔬吗?还有我们家,刚开始分家,不光米面吃食,这地里的活也都是我舅舅们帮忙做的,阿公阿婆那,要不是我爹和你爹一年拿那些银两,我大姑一家子能在阿婆家又吃又住的这么长时间吗?怎么不是依靠?”后面的话子晴是看秋玉走了才说的。
    子萍听了一时仍是没想通,好在这时年夜饭摆好了,大家依次坐到椅子上,老爷子举起酒杯说,:“今日可真是天大的喜事,虽然我老头子没有什么酒量,我也一定要尽兴地喝两杯。瑞庆,你可不许喝多,喝多了你媳妇也照顾不过来你。”曾瑞庆乐呵呵地答应着。
    一家子热热闹闹地吃上了,沈氏夹了口鱼放进嘴里,忽然也觉得恶心了,喝了口汤,还是没压下去,反倒干呕起来,这下曾老爷子更高兴了,“没想到老曾家今年喜事连连,好哇,好,好。”老爷子一连说了三个好,可见是真欢喜。
    谁知田氏偏生要找不痛快,说了一句:“好什么好?不想生的偏有,想生的总怀不上。”
    秋玉嘟囔了句:“谁不想生的?我二嫂又不是从前了,如今有的是银子,大房子也有了,连山都买了,还怕养不起?再说,我大嫂如今不是有了吗?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田氏瞪了小女儿一眼,说道:“你知道什么就瞎搭言,我说的是你大姐又有了,家里那么多孩子都养不起,不想生的又有了,你二嫂如今家里的人也不少了,有四个儿子了,生那么多,家里一天到晚乱哄哄的,有什么好?如今娶个媳妇,你知道得要多少银子,子福将来还要赶考去,难不成空手去?你二姐如今出嫁快一年了,吃了那么多的药总怀不上,这不是想生的怀不上?”
    子晴见田氏说来说去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