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妇科-女科要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叶之香,以散其郁;故能治咽中如有炙脔之症。后人变其分两,治胸腹满闷呕逆等症,名为七气汤,以治七情之病。 
x甘麦大枣汤x 
甘草(三两) 小麦(一斤)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补脾气。 
歌曰∶妇人脏燥欲悲伤,如有神灵太息长,(叹,欠伸。)小麦一升三两草,十枚大枣力相当。 
魏云∶世医竞言滋阴养血,抑知阴盛而津愈枯,阳衰而阴愈燥,此方治燥之大法也。 
x小青龙汤x(歌见《伤寒论》。) 
x泻心汤x(歌见《伤寒论》。) 
x温经汤x 
x土瓜根散x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虫(各三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带下端由瘀血停,(不能如期而至,以致少腹满痛。)月间再见(既瘀而不行,则前经未畅所行,不及待后月 
正期而至,故一月再见。)不循经,(经,常也,言不循常期也。) 瓜桂芍均相等,调协阴阳守典型。 
(次男元犀)按∶方中桂枝通阳,芍药行阴,阴阳和则经之本正矣;土瓜根驱热行瘀, 虫蠕动逐血,治其本而不 
遗其末;无一而非先圣之典型。 
x旋复花汤x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之。 
(长孙心典禀)按∶旋复花咸温下气,新绛和血,葱叶通阳。此方原治肝气着滞之病,于此症只示其意,不可泥其 
方,故前贤疑此方之错简。 
胶姜汤(方未见,或云即是干姜、阿胶二味煎服,《千金》胶艾汤中有干姜,亦可取用。) 
x大黄甘遂汤x 
大黄(四两) 甘遂 阿胶(各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煎取二升,顿服,其血当下。 
歌曰∶少腹敦形(敦,音对。古器也。《周礼》∶“磬以乘血,敦以乘食。”少腹高起之状相似也。少腹,胞之室也。 
胞为血海,其满大为蓄血也。)小水难,(小水难而不渴,亦蓄血也。)水同瘀血两弥漫,(结在血室,)大黄四两遂胶二, 
顿服瘀行病自安。 
(次男元犀)按∶方中大黄攻血蓄,甘遂攻水蓄。妙得阿胶,本清济之水,伏行地中,历千里而发于古东阿县之井, 
此方取其以水行水之义也。《内经》谓∶济水内合于心,用黑驴皮煎造成胶,以黑属于肾,水能济火,火熄而血自生。此 
方取其以补为通之义也,然而甘遂似当减半用之。 
x抵当汤x(歌见《伤寒论》。)师云∶妇人经水不利下,此主脉症并实者;否则,当养其冲任之源,不可攻下。 
x矾石丸x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去皮尖) 
上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枣核大,五内中,剧者再内之。 
歌曰∶经凝成癖闭而坚,白物时流岂偶然?(蓄泄不时,胞宫生湿,湿反生热,所积之血,转为温热所腐,而白物 
时时自下。)矾石(用)三分杏一分,纳时病去不迁延。 
烧矾,驱湿热,且涩能固脱;佐以杏仁之苦润,去其干血;一外纳之方,亦兼顾不遗,可知古法之密。 
x红兰花酒x 
红兰花(一两) 
上一味,酒一大升,煮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歌曰∶六十二风义未详,腹中刺痛势 徨;治风先要行其血,一两(红)兰花酒煮尝。 
张隐庵注解甚详,不再释。 
x当归芍药散x(方见《胎前》。) 
x小建中汤x(歌见《伤寒论》。方意在扶脾以生血,不全恃四物之类也。) 
x肾气丸x 
干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桂枝 附子(泡,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歌曰∶小水不通病转胞,胞由气主一言包;(胞之内外空虚,有气充塞、方不游移,其系自正;气虚则胞无所主,其 
系或致反戾,其溺必难矣。)萸薯四两桂附(一两),丹泽苓三地八(两)教。 
此方妙在大补肾气,肾气足则胞正,胞正则系正,系正则小便不利而利矣。 
x蛇床子散x 
蛇床子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纳之,自然温。 
x野狼牙汤x 
野狼牙(三两) 
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箸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歌曰∶胞寒外候见阴(中)寒,纳入蛇床佐粉安,(此温胞益阳外治之善法,为肾气丸之佐也。)更有阴(中)疮 
烂者,(乃温热不洁,而生 也。)野狼牙三两洗何难?(除湿热,杀虫。如无野狼牙草,以野狼毒代之。) 
x膏发煎x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千金》云∶太医校尉史脱家婢,黄病服此,胃中燥粪下, 
便瘥,神效。) 
歌曰∶阴吹症起大便坚,古有猪膏八两传,乱发三丸鸡子大,发消药熟始停煎。 
门人问曰∶妇人杂病繁多,非笔楮所能尽,《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何一而非妇科之法治乎?然而业此者绝少, 
通儒未免以集隘未全为议,请于《金匮》外而续补之,何如? 
曰∶不能续也,不必续也。尔欲续,吾且 尔续之。各家近道之言可录者少,今择数条于下。究竟仁者见之谓之仁, 
知者见之谓之知,善读书者自知之,而修园不赘也。 
陈良甫曰∶妇人冲任二脉,为经脉之海,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若阴阳和平,则经下根据时;如劳伤不能约制,忽然 
暴下,甚则昏闷。若寸脉微迟,为寒在上焦,则吐血、衄血;尺脉微迟,为寒在下焦,则崩血、便血;法当调补脾胃为 
主。修园按∶理中汤为要药。李东垣曰∶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浮沉之理。经漏不止,是前阴之气血已下脱;水泻不 
止,是后阴之气血又下陷。后阴者,主有形之物;前阴者,精气之门户;前后二阴俱下,是病患周身之气常行。秋冬之 
令,主肃杀收藏,人身中阳气上浮,杀气上行,则阳生阴长,春夏是也。既病则周身气血皆不生长,杀气不升,前虽属 
热,下焦久脱,已化为寒,久沉久降,寒湿大胜,当急救之。泻寒以热,除湿以燥,大升大举,以助生长,补养气血, 
不致偏枯。圣人立治法云∶湿气大胜,以所胜平之,当调和胃气而滋元气;如不止,用风药以胜湿,此是谓也。陈良甫 
曰∶妇人血崩心痛,名曰杀血心痛,由心脾血虚也。若小产去血过多而心痛者,亦虚也。用乌 鱼骨炒为末,醋汤调下 
失笑散亦效。武叔卿曰∶鹿茸丸治经血过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呼吸少气,脐腹冷极,则汗如雨,两尺脉微细,由 
冲任虚衰,为风冷客胞中,气不能固,可灸关元百壮。夫丹溪以紫黑色为热,此言瘀黑者,乃下焦气寒,血凝而黑,各 
有治法。然女子气海在上,血海在下,故下焦温而后气升血行。如鹿茸以血成形,由气而长,血随气上而成角,故入血 
分以生升。又以附子、艾叶佐而温之,以赤石脂、禹余粮镇而固之,柏叶清之,归、地、续断补之,诚下元虚寒之全方 
也。不加人参岂无意焉?而灸关元之意可想矣。武叔卿曰∶血虚须兼补气,譬之血犹水也,气犹堤也;堤坚则水不横决, 
气固则血不妄行,自然之理也。武叔卿曰。五灵脂散,治血崩不止,不拘多少,炒令烟尽,研末,以当归酒或童便调下 
三 
钱。一名抽刀散,治产后恶血,心腹痛不可忍,其效如神,真急救之良方也。人家不可不备。并治蛇、蝎、蜈蚣咬,涂 
伤处立愈。张子和曰∶妇人带下,《圣惠方》与巢氏二家之说皆非也。夫治病当先识经络,人身大经有十二,奇经有八脉, 
十二经与八脉,通身往来。经络共二十道,上下流走环周,昼夜不息。然此十二经,上下周流者,止十九道耳。惟带脉 
起少腹季胁之端,乃章门穴也,环周一身,络腰而过,如束带之于身。《难经》云∶“带之为病,溶溶如坐井中”。冲任者, 
是经脉之海也,循腹胁,夹脑旁,传流于气冲,属于带脉,络于督脉。督脉者,起于关元穴。任脉者,女子养胎孕之所。 
督乃是督领妇人经脉之海也。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岐,皆络于带脉。冲、任、督三脉,皆统于篡户, 
循阴器,行庭孔、溺孔上端。冲、任、督三脉,以带脉束之, 
因余经上下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客热抑郁。热者血也,血积多日不流,从金之化而为白,乘少腹冤热,白物满溢, 
随溲而下,绵绵不绝,是为白带。多不痛,或有痛者,因壅碍而成也。《经》曰∶少腹寒热,溲出白液冤者,屈滞也。病 
非本经,为他经冤郁而成,此疾皆从湿热治之。遗热于小肠,从金代而为白,与治痢同法。赤白痢乃邪热入于大肠,赤 
白带是邪热传于小肠,故治二症,不可骤用峻热药燥之。燥之则内水涸,内水涸则必烦渴,烦渴则小便不利,小便不利 
则足肿面浮,渐至不起。治法先以导水禹功泻之,次以淡剂降心火、益肾水、下小溲、利水道则愈矣。张子和曰∶赤白 
痢者,是邪热入于大肠,下广肠,出赤白也。带下者,传于小肠,入脬经,下赤白也。据此二症,皆可同以治湿之法治 
之。 
方约之曰∶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也。妇人多郁怒伤肝,肝属木,脾属土,肝邪乘脾,则土受伤而 
有湿;湿生热,热则流通,故滑浊之物渗入膀胱,从小便而出。古人作湿寒,用辛温药则非矣!丹溪作湿热,用苦温药 
为是;不知用苦寒正治也,用辛温从治也。如湿热拂郁于内,腹痛带下,非辛温从治,能开散之乎?若少腹不痛,上下 
赤白带者,虽有湿热,而气不郁结,用苦寒治之为当也。吴梅坡治赤白带下,用自制十六味保元汤,骨碎补、贯众(去 
毛)三钱,杜仲、小茴香(盐水炒)各一钱五分,人参、巴戟各二钱,黄 、当归、山药、独活、莲蕊须各一钱,石斛、 
升麻、茯苓各七分,甘草六分,黄柏八分,桂圆肉二枚。又方用六龙固本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