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严经》中海云比丘告诉善财童子说:「佛法大海,深广无边,但我所知道的只有此念佛三昧,依此三昧得见一切诸佛菩萨以及庄严清净的佛刹,令众生远离颠倒妄想。」既然一切法门都是念佛,即念法报化三身佛,那么也就会往生在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四种净土之中,所以也可以说一切法门都是净土法门,这是毫不过分也不夸大的说法。而且末法时代净土法门在显宗中可以说是苦海中的慈航,暗夜中的明灯,依此法门,纵然烦恼无明不能断尽,也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净土,横出三界。不断烦恼能出三界,在一般教理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这是世尊彻底悲心流露,为末法众生开出的最胜第一方便。《像法决疑经》云:“本师灭度,正法五百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坐禅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又如《大集经》中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文殊菩萨与观世音菩萨也教诫行人末法时代念佛法门最为殊胜。《高僧传》中记载法照大师面见文殊菩萨的请示足可证明。大师问:“末法时代的凡夫障垢很深,距离圣者已很遥远。善知识也渐渐变得陋劣,所以佛性无法开发令其显现。佛法浩瀚无涯,不知修行什么法门最为紧要?唯愿大圣慈悲开示断除我的疑网。”菩萨回答:“你现在修念佛法门,正是时候。一切修行法门,没有能超过念佛法门。供养三宝,福慧双修,这两种法门,是最直接紧要。为什么呢?我在过去的时劫中,由于观佛故,由于念佛故,由于供养故,现在得到一切种智。所以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由此可知念佛是诸法之王。你应当常念无上法王,勿使停息。”又问:“应当怎样念呢?”回答说:“此世界的西方国土中,有阿弥陀佛。他的愿力不可思议,你应当持念不要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唐朝的慧日法师朝印度,在观音像前,七天之中断食磕头礼拜,志诚祈请,观音在空中显现紫金身,长约一丈左右,坐宝莲花中,右手摩法师顶说:“你打算传法自利利他,应当劝化人们念佛诵经,发愿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到彼国之后,即能见佛与我,得大利益。你应当了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净土念佛法门简便易行,快捷稳当。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此法门甚深广大,所以华严法身大士也发愿往生。《法华》、《宝积》、《大集》、《贤护》、《菩萨念佛三昧经》、《无量寿经》、《往生论》、《起信论》、《婆沙论》等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龙树、天亲、马鸣、慧远、智者、道绰、善导、永明、百丈、天如、憨山、紫柏等历代祖师再再激励劝发。
  如《那先经》中所说犹如小石若投水中马上沉底,虽是大石若放在船上也不会沉底。没有佛力摄持虽然很轻的业障也会沉于轮回大海,若有佛愿力摄持,虽然很重业力犹如大石也不会沉底。百丈禅师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所以我们应随佛语,响应历代祖师的号召,修此简便易行的稳当法门,念佛求生净土,圆满成就普贤无尽大愿妙行,尽未来际度化众生。《往生论》云:“欲游戏地狱门者,必生彼土,得无生已,还入生死,救苦众生,以此因缘,求生净土。”天如和尚说:「先圣有言:没有得到不退转位的菩萨,不得混迹于世俗中度化众生;未得无生法忍,须要恒常不离亲近佛陀,譬如婴儿常不离母,又如弱羽只能传枝。」
  《三昧海经》云:“所念之佛如出胎狮子王,喻佛果也。能念佛人,如在胎狮子王,喻佛子也。因果虽殊,威神相继,论其佛也,更何异焉。”念佛之人《无量寿经》中说是“人中芬陀利花,念佛的人是佛的第一弟子。”《阿弥陀经》中说:“闻经受持的人,皆得诸佛护念。”阿弥陀佛化身的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云:“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庚二、净土修法分四: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
  辛一、实相念佛
  所谓实相就是诸佛不生不灭、甚深寂灭、远离戏论分别的现空大双运的真实面目,实相在经教中有两种:(一)毕竟空寂的无相实相;(二)远离戏论的无为法大光明的显现实相。虽然说有两种,但本体不二。所以修行人无论持名、观像、观想、参禅、习止观等,如果能心心不离真如实相,念念安住空寂般若实相,远离一切虚妄分别,断除迁流心识,到心行处灭,自心本性弥陀佛,十方诸佛微妙清净法身,常住真心,性净明观,全体显露,如此才能称为实相念佛。百千法门同归方寸之内,恒沙功德总在心源之中,最上乘的了义法以自心为根本,以佛知见,观自心性,清净觉照,永断无明,究竟解脱,这是十方如来最胜秘密心地法门,也是禅教律密的共同交点。
  《宗镜录》云:“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诸想不生,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实相念佛。”中峰禅师云:“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我心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我心。”这就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意义,即十方一切国土唯心所现,三世诸佛如来不离我心。具如此见解时,不能只执空理,废舍修行。因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为分别障垢所蔽无法显现,所以急须念自心本具弥陀名号,求生唯心净土之中。正当念佛之时,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且我心也入于西方依正之内。这正是华严因陀罗相互映摄之义。离开心无有外境,离开境也无有心,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本来就是自心,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从来没离开当下一念。法界遍融遍摄,一念中具无量,虽重重无尽但心体空寂,所以念一尊阿弥陀佛,就能遍念一切诸佛。心就是佛,佛即是心,了知一切境唯心自体,了心即佛,念念不忘,时时相续,没有佛以外的心念佛,没有心以外的佛被心所念。虽念念不息,却是无念,因为能念空无自性,所念也空无自性,犹如虚空合与虚空,无能合所合,所以即念而离念,终日念而未尝念;又空性从来不离妙有的显现,所以在无念之中自念不息。
  万法皆是如如之性,心佛从来无二无别,虽自性空寂,但光明显现恒时不灭,就是无量光佛。虽光明不灭,当体自性空寂无生无灭,穷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而不尽,即是无量寿佛。如此本性众生本具无欠无差,由持名使始觉与本觉融合无二,也就是指子母光明合二为一。此时众生与佛无有差殊,烦恼菩提、生死涅槃平等不二,以实相心念实相佛,以法界心念法界佛,一念契合实相一念即是佛,念念不离实相,念念是佛。如古德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飞锡和尚在《念佛宝王三昧论》中云:“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此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如此修持境寂心空,心佛一如,念念绝待,念念圆融,圆满显发本来空性般若面目,顿时契合灵源妙理,则内外根身器界,一时透脱,此时妙体显露,亲见本来面目,方知西方无量寿,原是主人翁。由此证得三昧,百千法门一时全修,无量功德圆满具足,念佛法身,不离此心,成就正觉。虽悟无生忍,仍发愿往生安乐国得佛授记,然后圆满十大愿王,分身尘刹,返入娑婆,游戏地狱三恶趣中,拔济众生苦难,赐予无上安乐。
  净土法门为无上圆顿大教、第一方便,非空口乱说,也并非指黄叶为黄金,哄小孩止哭。净宗十二祖彻悟梦东禅师云:“一句弥陀,清净实相,绝议绝思,难名难状。一句弥陀圆融法界,觌体全真,交罗无碍。一句弥陀,大圆智镜,身土影含,重重掩映。一句弥陀空如来藏,万法未形,一真绝相。一句弥陀,开般若门,十虚万法,一口平吞。一句弥陀如镜照镜,宛转互含,重叠交映。一句弥陀似空合空,了无痕缝,却有西东。”十三祖印光大师云:“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管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著力。现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果。”《菩萨念佛三昧经》云:“正念诸法真如之相,是名念佛。”《大集念佛三昧经》云:“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佛在《文殊师利说般若经》中也广说念实相佛的方法。《大集经》云:“若人称念阿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所以念实相佛者于无所生之中决定往生。虽往生但不离自心净土,所以实无所去。即如彻悟禅师云:“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
  辛二、观像念佛
  指以标准佛像唐卡,经过开光加持,然后端坐像前,一一详细观看,之后闭目逐一观想,或先观顶髻或面容,或眉间,或胸中卍字,或莲花台,或一时全观明明清清。
  辛三、观想念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