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战正向战场作战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人民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公正的选择。    
    注释:    
    〔1〕《国际条约集(1945—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77—78页。    
    〔2〕日本太平洋战争研究会:《日本最长的一天前夕》。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中译本,第6页。    
    〔3〕〔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中译本,第1638页。    
    〔4〕转引自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抗日战史》。台北1994年版,第12册第114页。    
    〔5〕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临时)档案2567号。转引自罗焕章、高培《中国抗战军事史》,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第678页。    
    〔6〕〔7〕美国陆军部:  《在中缅印战区时已不多》,第381页。转引自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页。    
    〔8〕《杜鲁门回忆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中译本,第72页。    
    〔9〕秦孝仪:《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台北1984年版,第37卷第309页。    
    〔10〕同〔4〕,第142页。    
    〔11〕同〔4〕,第175—176页。    
    〔12〕《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中译本,第15页。    
    〔13〕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9—140页。    
    〔14〕同〔13〕,第141页。     
    


第十部分:后论战略决策 1

    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终于在世界人民的支援及反法西斯盟国的配合下获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一改近百年来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的主要战争中屡屡失败的历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各阶级、各政党和各族人民(包括广大爱国侨胞)团结起来进行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因而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由各阶级、各政党和各族人民及广大爱国侨胞共同奋斗获得的。仅就战场上的作战而言,抗日战争的胜利则主要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和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分别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共同奋战获得的。为了全面地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有必要对正面战场作战的主要经验、教训作一简略的论析。    
    一、 战 略 决 策    
    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的抗日战略总方针,或者说一般的方针,是“持久消耗”战略。这一战略是随着中日关系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直至全面抗战开始后才逐渐形成、确立的;并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似乎早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就有了基本的战略构想。蒋介石明确地说过:“自从九一八经过一·二八以至于长城战役,中正苦心焦虑,都不能定出一个妥当的方案来执行抗日之战。关于如何使国家转败为胜、转危为安,我个人总想不出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只有忍辱待时。”〔1〕当时连抗战的决心尚未定下,怎么可能产生抗战的战略构想?那一时期国民党对日本的根本方针其实就是忍让妥协。虽然蒋介石也曾说过“不断抵抗”、“长期的抗战”之类的话,但把这些泛泛之言上升到战略决策的高度,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1935年,日本公开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企图使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了要求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进行抗日战争的“八一宣言”。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军追击红军入川。蒋介石到四川,认为“找到了真正可以持久抗战的后方”,这时国民党才“致力于实行抗战的准备”,〔2〕才产生了抗日战略的初步构想。当时蒋介石设想的对日政策指导方针是:“一面呼吁和平,期求集体安全,一面整备国防,充实军备,至和平绝望时期,举全国力量从事持久消耗战,争取最后胜利。”〔3〕至于如何达到持久战的目的,则尚无明确的设想。    
    1936年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秉承蒋介石的意图,在拟制的《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甲案中将作战指导要领写为:抗日战争“虽守势作战,而随时应发挥攻击精神,挫折敌之企图,以达成国军之目的;于不得已,实行持久战,逐次消耗敌军战斗力,乘机转移攻势。”〔4〕这是第一次将持久战写入国防作战计划。但很显然,这个计划中的持久战还不是战略方针,仅是作战指导方针,其基本内涵是依托多道阵地进行逐次抵抗。    
    “七七”事变爆发后1个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有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等参加的国防会议,经研究、讨论,最后决议“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至此,持久战成为中国全面抗战的战略总方针。在8月20日颁发的《国军作战指导计划》的“方略”中规定“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基本主旨”。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军事当局的主要决策者们对持久战的认识,大多仍侧重于战术运用方面。8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向军队发表的演讲中就说:“观察倭寇此次的企图,在倾其全国可能对华的兵力,运用飞机大炮战车的威赫,要求速战速决,先解决冀察,压服我国……我们的应敌战术是什么?第一,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就要持久消耗战”;第二到第五战术是“守住一个地方或一个据点,无论敌人如何猛烈轰炸、冲锋射击,我们只是镇静防护”,“要固守阵地,坚忍不退”,“充分利用民力与地物……坚守阵地,乘虚出击”,“讲求防避敌机大炮战车毒气等的战术和方法”。〔5〕9月1日,蒋介石在出席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时说:“现在我们要争取最后的胜利,必须设法使战胜必需具备的要件——即全国军民的战斗准备和战时必需的物质条件,逐渐充实调整起来,尽可能的迅速准备妥当,则一年的战争,一定可以维持下去。”他还说:“我们与苏俄订立互不侵犯条约”,“到相当时间,他自然要参加我们这一次为正义、为自由而发动的神圣战争;不仅苏俄要参加,他现在还在运用他的外交,使各国都不能旁观。”〔6〕可以看出,蒋介石这时还存在着完全依赖国际力量迅速结束战争的幻想,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持久抗战的思想。    
    淞沪会战结束、上海失陷之后,蒋介石等才认识到“这一次战斗,决不是半载一年可了”。但他对战争的长期性依然估计不足,说“日本占领上海以后的气焰,各国是受不住的,尤其英国是决不能忍受的”。“如果我们继续努力抗战下去,一定可以达到各国在远东敌视日本、包围日本的目的”;日本“在二三年以内一定站不住,决不能持久下去”,“占地愈大,派兵愈多,旷日持久,师老民怨,断不是他先天不足的国力所能应付的”,“他现在如冒险前进,想要进攻南京,那就是他失败的开始”。〔7〕    
    


第十部分:后论战略决策 2

    南京陷落,陶德曼调停失败,特别是日本宣布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后,蒋介石等方认真考虑持久抗战的问题。1938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军事报告中说:“敌之最高战略为速战速决,而我之最高战略为持久消耗。”〔8〕蒋介石向与会代表进一步阐述这一战略说:“运用广大国土、众多人口,坚持持久抗战,以创造有利之机势,而谋取最后胜利。”〔9〕他说的“有利之机势”,仍然主要为依靠国际力量打败日本。如1938年1月,他在开封召开的第一、第五战区团以上官长军事会议上说:抗战以来“许多国家在加紧准备,要来消灭日本。”“虽然与他冲突得最厉害的英、美、法、俄各国目前还没有参加战争,与我们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但这并不是国际不动,而是时机未到。只要我们誓死不屈,持久抗战下去,敌人就时刻陷在危机的深渊,一有失利,或一旦他的弱点暴露出来,各国就会毫不迟疑的加以打击。”“一旦时机到来,他就要失败;他的失败就是我们的成功。”〔10〕    
    徐州会战结束后,德国决定召回在华的军事顾问;日本又通知驻汉口的各国领事,宣称即将进攻武汉,要求各国的军舰、商船撤离芜湖至湖口间的长江江面,而英、美等国虽对两大阵营的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无积极支援中国抗战和干预日本侵略行为的表示,这就促使蒋介石等进一步坚定了持久抗战的决心。8月13日,蒋介石在纪念“八一三”抗战一周年的讲演中公开宣布:“我们的战略,是以持久抗战消耗敌人的力量,争取最后决战的胜利。”〔11〕众所周知,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而所谓全局,则包括空间、时间两方面的因素,既要照顾到战争的各个方面,又要照顾到战争的各个阶段。战略总方针,是从敌我双方实际出发而制订的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不仅要能指导当前阶段的战争,而且还必须能指导尔后阶段的战争。综观蒋介石的各次讲话、命令和军事委员会的作战计划,到此时为止还都是以加强防御措施、保卫武汉核心为中心,尚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指导尔后阶段战争的具体方针。    
    当武汉会战接近尾声、日军在大亚湾突然登陆时,蒋介石认为“我军战略政略皆有重新检讨之必要”,曾分别向高级将领征求今后对战争指导的意见。如致昆明行营主任龙云的电报说:“倭寇在粤登陆,战局又进一步,对于以后外交军事之战略与政略之运用,吾兄荩筹硕画,必有所见,请详告是荷。”〔12〕经过对一年半抗战实践的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