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妇科-证治准绳·女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薛〕x中风者,即《内经》所谓偏枯、风痱、风懿、风痹是也,而有中腑、 
中脏、中血脉之分焉。夫中腑者为在表,中脏者为在里,中血脉者为在中。在表者宜微 
汗,在里者宜微下,在中者宜调荣。中腑者多着四肢,如手足拘急不仁,恶风寒,此数 
者病浅皆易治,用加减续命汤之类。中脏者多滞九窍,如眼瞀者中于肝,舌不能言者中 
于心,唇缓便 
秘者中于脾,鼻塞者中于肺,耳聋者中于肾,此数者病深多难治。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 
证,内无便溺之阻,肢不能举,口不能言,用大秦艽汤主之,中腑者多兼中脏,如左关脉 
浮弦,面目青,左胁偏痛,筋脉拘急,目 ,头目眩,手足不收,坐踞不得,此中胆兼中 
肝也,用犀角散之类。如左寸脉浮洪,面舌赤,汗多恶风,心神颠倒,言语謇涩,舌强 
口干,忪悸恍惚,此中小肠兼中心也,用麻黄散之类。如右关脉浮缓或浮大,面唇黄,汗 
多恶风,口 语涩,身重怠惰嗜卧,肌肤不仁,皮肉 动,腹膨不食,此中胃兼中脾也, 
用防风散之类。如右寸脉浮涩而短,面色白,鼻流清涕,多喘,胸中冒闷短气,自汗声嘶, 
四肢痿弱,此中大肠兼中肺也,用五味子汤之类。如左尺脉浮滑,面目黧黑,腰脊痛引 
小腹,不能俯仰,两耳虚鸣,骨节疼痛,足痿善恐,此中膀胱兼中肾也,用独活散之类。 
此皆言真中风也,而有气血之分焉。盖气虚而中者,由元气虚而贼风袭之,则右手足不 
仁,用六君子汤加钓藤、姜汁、竹沥。血虚而中者,由阴血虚而贼风袭之,则左手足不 
仁,用四物汤加钓藤、竹沥。姜汁。气血俱虚而中者,则左右手足皆不仁也,用八珍汤 
加钓藤、姜汁、竹沥。其与中风相类者,则有中寒、中湿、中火、中气、食厥、劳伤、房 
劳等证。如中于寒者,谓冬月卒中寒气,昏冒口噤,肢挛恶寒,脉浮紧,用麻黄、桂枝、 
理中汤之类。中于暑者,谓夏月卒冒炎暑,昏冒痿厥,吐泻喘满,用十味香薷饮之类。中 
于湿者,丹溪所谓东南之人,多因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用清燥汤之类加竹沥、姜 
汁。中于火者,河间所谓非肝木之风内中,六淫之邪外侵,良由五志过极,火盛水衰,热 
气拂郁,昏冒而卒仆也,用六味丸、四君子、独参汤之类。内有恚怒伤肝,火动上炎者,用 
柴胡汤之类。中于气者,由七情过极,气厥昏冒,或牙关紧急,用苏合香丸之类,误作 
风治者死。食厥者,过于饮食,胃气自伤,不能运化,故昏冒也,用六君子加木香。劳伤 
者,过于劳役,耗损元气,脾胃虚衰,不任风寒,故昏冒也,用补中益气汤。房劳者,因 
肾虚精耗,气不归源,故昏冒也,用六味丸。此皆类中风者也。夫《内经》主于风,河间 
主于火,东垣主于气,丹溪主于湿,愚之斯论,僭补前人之阙也。若夫地之南北,人之 
虚实,固有不同,其男子女人大略相似,当与后论参看通变治之。(内方并见杂病中风。)靳 
阁老夫人先胸胁胀痛,后四肢不收,自汗如水,小便自遗,大便不实,口紧目 ,饮食 
颇进,十余日矣,或以为中脏,公甚忧。余曰∶非也。若风既中脏,真气既脱,恶证既 
见,祸在反掌,焉能延之。乃候其色,面目俱赤,面时或青,诊其脉,左三部洪数,惟 
肝尤甚。余曰∶胸乳胀痛,肝经血虚,肝气痞塞也。四肢不收,肝经血虚,不能养筋也。 
自汗不止,肝经风热,津液妄泄也。小便自遗,肝经热甚,阴挺失职也。大便不实,肝 
木炽盛克脾土也。遂用犀角散四剂,诸证顿愈。又用加味逍遥散调理而安。后因郁怒,前 
证复作,兼发热呕吐,饮食少思,月经不止,此木盛克土,而脾不能摄血也,用加味归脾 
汤为主,佐以加味逍遥散调补肝脾之气,清和肝脾之血而愈。后每遇怒,或睡中手足抽 
搐,复用前药即愈。大参朱云溪母,于九月内,忽仆地痰昧不省人事,唇口 斜,左 
目紧小,或用痰血之剂,其热稍缓。至次年四月初,其病复作,仍进前药,势亦渐缓。至 
六月终,病乃大作,小便自遗,或谓风中于脏,以为不治。余诊之,左关弦洪而数,此 
属肝火血燥也,遂用六味丸加五味子、麦门、芎、归,一剂而饮食顿进,小便顿调,随用 
补中益气加茯苓、山栀、钓藤、丹皮而安。至十月,复以伤食腹痛作泻,左目仍小,两关 
尺脉弦洪鼓指,余以六君加木香、吴茱、升麻、柴胡,一剂而痛泻俱缓,复以六君加肉 
果、故纸,一剂诸脉顿平,痛泻俱止。余谓左关弦洪,由肝火血燥,故左目紧小。右关 
弦洪,由肝邪乘脾,故唇口 邪,腹痛作泻。二尺鼓指,由元气下陷。设以目紧口 ,误 
作风中,投以风药,以腹痛泄泻,误作积滞,投以峻剂,复耗元气,为害甚矣。后以阳虚 
恶寒,围火过热,致痰喘,误服寒剂而卒。一妇人因怒仆地,语言謇涩,口眼 斜,四 
肢拘急,汗出遗尿,六脉洪大,肝脉尤甚,皆由肝火炽盛。盖肝主小便,因热甚而自遗也。 
用加味逍遥散加钓藤及六味丸,寻愈。 一老妇两臂不遂,语言謇涩,服祛风之药,反 
致筋挛骨痛。余谓此肝火血虚所致,用八珍汤补气血,用地黄丸补肾水,佐以排风汤,年 
余而愈。一妇人经行口眼歪斜,痰涎壅盛,此血虚而肝火动,用加味逍遥散加丹皮治之, 
寻愈。后因饮食停滞,日吐痰涎,此脾气虚不能摄涎归经也,用六君子二十余剂而安。 
一妇人因怒,口眼 斜,痰涎上涌,口噤发搐,此脾肺气虚而肝木旺,用六君子加木香、 
钓藤、柴胡治之,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调理而安。 一产妇勤于女工,忽仆地牙关紧 
急,痰喘气粗,四肢不遂,此气血虚而发痉,朝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夕用八珍加半 
夏,各三十余剂,不应。此气血之未复,药之未及也。仍用前二汤,又五十余剂,寻愈。 
一妇人素性急,患肝风之证,常服搜风顺气丸、秦艽汤之类。后因大怒吐血,唇口牵 
紧,小便频数,或时自遗。余以为肝火旺而血妄行,遂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牡丹皮,渐 
愈。五年之后,又大怒吐血,误服降火祛风化痰之剂,大便频数,胸满少食。用清气化 
痰之剂,呕而不食,头晕口干,不时吐痰。用导痰降火之类,痰出如涌,四肢常冷。余曰∶ 
呕而不食,胃气虚弱也。头晕口干,中气不能上升也。痰出如涌,脾气不能摄涎也。四 
肢逆冷,脾气不能营运也。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治之,诸证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 
兼服而安。 
x〔陈〕x癸丑春,有一妇人年四十二三,其证语言气短,足弱,行得数步,则口若含 
霜,七十日内三次经行,则口冷、头目眩晕,足冷则透心冷痛,每行则口中冷气不相续,有 
时鼻中热,面赤翕然而热,身体不仁,不能行步,手足不随,不能俯仰,冷痹骨疼,有 
时悲伤,梦与前夫相随,则上气奄然而极心惊,志意不定,恍惚多忘,却能食。如此仅 
一年许,医者投热药则面翕然而热,气满胸中,咽中窒塞、闷绝,投冷药则泻。又一医 
者以十全汤服之,则发烦躁,心惊而跳。一医以双和汤服之,觉面上与腹中如火 ,心 
愈惊,欲吐不吐,大便秘,里急后重。求仆诊之,六脉弦缓,喜见于春,此是可治之疾。 
未供药间,忽然吐泻,泻后觉肛门如火,虽泻却不多。仆且与俞山人降气汤八服。次日 
诊之,脉差有力。云∶服药后觉鼻热,心烦闷,齿噤,与参苏饮八服,黄连丸一两。越 
三日云∶服药后如故,与茯苓补心汤服皆无效。仆以脉证详之,只是排风汤甚对。或曰∶ 
何以知之?一、能饮食,此风饥也。二、七十日三次经行,此是荣经有风,血得风散也。 
三、头目眩晕,此肝风也。四、面赤翕然而热,悲伤,此心风也。五、身体不仁,不能 
行步,梦与前夫相随,此脾风也。六、手足不随,腰痛难俯仰,冷痹骨疼,此肾风也。因 
令人心惊,恍忽多忘,真排风汤证也。或曰∶风脉当浮,今脉弦缓微弱,恐非风也。予曰∶ 
风无一定之脉,大抵此证肾虚生风,然排风汤药品有十全大补汤料,亦有平补之资,却 
不僭燥,供十服,越三日,云服有效,脉亦差胜,只是腹中如烟生微热,大便秘,此真 
是风证,再与排风汤服,加牛黄清心丸、皂角丸助之。越三日云∶服前药,大烦躁发热 
诸证悉除,只是足弱不能支持。与秘传降气汤十服,诸证悉退。只是梦里虚惊,大便滑 
泄频数,脉尚弱,与五积散加人参、盐煎,兼感应丸即愈。但头眩痛重,不能久立久坐,再 
与排风汤,脱然而安矣。缪安人年六十,忽中风不省人事,无汗有痰,众医为不可治,召 
仆诊之。脉浮缓,脾脉溢关,此真风脉。先 
以参苏饮六服,宽气下痰,次以木香煮散而愈。马观文夫人,于七月间病气弱倦怠,四 
肢厥逆,恶寒有汗,少饮食。一医谓伏暑,一医谓虚寒,治皆无效。召仆诊之,六脉虽弱, 
而两关差甚焉。问是何证?仆曰∶六脉虽弱,而关独甚,此中焦寒也。中焦脾也,脾胃既 
寒,不但有此证,必有腹痛、吐泻,今四肢厥冷,脾属四肢,是脾胃虚冷无疑焉。曰∶未 
见腹痛吐泻之证,合用何治?仆曰∶宜附子理中汤。未服药间,旋即腹痛而泻,莫不神 
之,即投此药而瘥。 
x防风散x 治妇人中风,言语謇涩,四肢拘急,身体壮热,头疼目眩,心胸不利。 
防风(去芦,一两) 石膏(二两半) 麻黄(去节) 汉防己(去皮,各七钱半) 
细辛(去苗) 黄芩 川升麻 当归(去芦) 桂心 芎 赤茯苓(去皮) 甘草(炙) 
羌活(去芦,各半两) 
上为粗散,每服八钱,水一中盏半,煎至一大盏,去滓,入淡竹沥一合,更煎一两 
沸,温服,不拘时。 
x芎 散x 治妇人卒中风,四肢不仁,善笑不息。 
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