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悟后的太子,被人们尊称为“佛陀”,也就是“觉者”。

  佛陀觉悟的是什么呢?佛陀初转法轮时,向五比丘讲述了他所领悟的生命的
秘密。这就是十二缘生的因果法则的规律。这个内容,是佛陀七天七夜中沉思的
主要成果。因为,他破译了生命和宇宙的奥秘,突破了人的理性和思维极限,飞
跃到佛的境界。所以,佛也是由人修来的。从佛陀出家、修行、证悟,给我们一
个什么样的启示呢?佛陀既然是人修成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修行,也是能
够成佛的。禅宗里有的学禅的人,去问祖师,什么是佛?回答:“你就是佛!”
你敢不敢承认自己是佛啊?如果你不敢承认自己是佛,你离佛道就远了。《大本
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就是说人人都有成佛的潜能,或者说人人都可以
成佛。人人都有成佛的资格,禅宗非常重视这一点。

  “从初发心,为一切智”。佛陀从最初发心修学佛法的时候,就是为了成就
一切智。什么叫一切智呢?就是佛陀所成就的一切智慧。佛,是觉悟者或智者,
它是梵文的音译。不过佛教中所谓的觉悟,与通常的理解不同,它指一种特殊的
智慧或觉悟,不是世间一般人的聪明才智所可比,而是指具有断除烦恼和痛苦证
得真理的智慧,佛教专称这种智慧为般若智。佛陀就是彻底、圆满、拥有般若智
的觉悟者。佛陀跟凡人不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证悟了宇宙人生真相,解
脱人生一切的困惑和烦恼。

  “为一切智”就是修道成佛,成就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普
贤菩萨说:“勤修福聚,不惜身命。”要想成佛,就要精进修福修慧。佛有两种
功德达到圆满,就是福慧达到圆满。我们称佛为两足尊,也就是说,佛陀的福德
和智慧达到了圆满。反过来讲,我们的智慧修得怎么样呢?佛陀成就的智慧,我
们尚未开发;至于福德呢?每一个人肯定都有,只是多少的问题。因此,福德在
修学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寿命长、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儿女孝顺、人缘好、临命终时死得安
祥……这些都是修福德而得到福报的具体的体现。但是世界上的人,不管是当官
的,还是百万富翁,拥有的福报都很有限,只有佛的福德和智慧是圆满的。佛陀
的功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打开经书能看到许多这样的故事:地脏了,佛陀会
去扫地;看到老比丘老眼昏花,穿针缝衣服,眼睛看不清,佛陀帮他穿针缝衣。
老比丘感动地说:我不敢劳累您!佛陀说:“我也要修福报的,我能成佛,就是
无始以来我非常重视福报的积累。虽然我已成佛了,但还得继续修福报。”这就
是说一个人的命运的好坏,福分的大小,是靠自己无始以来,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的。佛陀这样的圣人都要修福,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之人,更应该向佛学习,勤
种福报的善根!

  社会上有的人福报很大,有许多人很有钱,但只懂得吃喝玩乐,享受福报。
有的人只懂得拼死地去挣钱、拼命地去享福,不懂得做好事,也不知道一个人的
福报是有限的。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只知道往外面取,不知往里存,时间长了,
再多的钱也会被取光的,福报的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惜福,要懂得修福
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的福报享完以后,他就会提前死。佛教讲人的死有三种:
一是福尽死,寿命没到,但福报享完了;二是寿尽死,寿命到尽头就死了;三是
横死,就是意外的车祸伤亡。诸佛从最初发心开始修福报和智慧,甚至为了修福
报,诸佛不惜献出他们自己的生命。

  “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
微尘数头目手足”。佛陀的成就不是一生修来的,也不是几十年就能成佛的。佛
陀的成佛经过多长时间呢?普贤菩萨告诉我们“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
劫”。佛刹就是佛的世界、佛的国土。我们把佛的国土剖析成微尘,这个微尘就
像一个一个微量元素,然后把每一个元素比作一劫。在每一个劫里边,佛舍弃了
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头目手足。

  佛陀在过去无数生中因地行菩萨道时,有一次,他在山上看见一只母老虎守
在三只小老虎身边。天正下着大雪,已经下了好几天的大雪,山林里的动物都躲
在洞里,老虎找不到东西吃,母老虎没有奶水喂小老虎,眼看这几只小老虎就要
饿死了。佛陀为了救活这几只老虎,就把自己身上的肉用刀割下来,拿去喂虎。

  佛陀做国王的一生中,天人为了考验他行菩萨道的道心,故意变做一只老鹰,
追捕一只小鸟。那只小鸟飞到王宫里,就躲进国王的袖子里。老鹰抓不到小鸟,
开口说话:“请您把小鸟还给我,因为我肚子饿,小鸟是我的食物,请把它还给
我吧?”佛陀说:“它跑到我这里来是为了避开你的追杀,我只能尽力去保护它,
我不能把它给你。”老鹰说:“你既然这样慈悲怜悯它,你也应该慈悲怜悯我呀!
你救了它的性命,就意味着夺去我的一顿午餐!”佛陀回答说:“那你想怎样
呢?”老鹰说:“你不想让我挨饿,就把你身上的肉,割一块下来,相当于小鸟
重量,这样才可以。”佛陀毫不犹豫,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满足了老鹰的要
求。

  还有一生,佛陀作为仙人在雪山上修行。有位天人现罗刹相,来到仙人面前,
宣称他曾经听过佛陀说法。仙人就向他求教佛法,罗刹说:“如果你想从我这里
得到佛法,我当然可以告诉你。不过,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否则,我不会告
诉你。”仙人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吧?”罗刹说:“你必须用你的身体
和性命来供养我,我要吃你的肉。”佛陀马上答应了天人的要求。佛陀为了求佛
法在因地时不惜自己的头、目、手、足,这种例子非常多。佛陀的这种行为,就
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舍身为法”。为了追求佛法,得到真理,舍去自己的身体和
性命,在所不惜。

  舍身为法,对于一般修道人来讲,简直难以想象,更不用说做到了。但对于
释迦牟尼来说,他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他说:“我无始以来,生命的时间对
于我来说,那简直是太长太长了。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浪费
了多少生命。现在为了寻求真理,得到真理,为自己、为众生的解脱利益,虽然
死得痛苦一些,但是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孔夫子也曾经说过:早上能听
到真理,晚上死了也值得。

  “为法忘身”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别人没有钱,你可以或多或少地
拿一些钱给他。假如他要电视,你让他搬去就是了。这些东西对你的身体、性命
不会构成伤害和威胁。但如果有人需要换心脏,才能保住生命,要你把心挖给他,
你舍得把心挖出来吗?我看一般的人是难以做到的。因为电视机搬走了,还可以
再买一个,反正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但是一个人只有唯一的一颗心,如果把
心拿给他,自己就没法活了。你肯定会这样说: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得到,但唯
独买不到心脏,这个要求我不能满足你。这就难以做到,对吗?但是作为每一个
学佛、行菩萨道的人来说,就要向佛学习!佛能舍身为法,佛能做到,我们也应
该去学习。

  菩萨道的修行的具体内容是六波罗密。波罗密不是指那种又香又甜又好吃的
水果菠萝。佛教中所讲的波罗密,是指修行的六度法门。波罗密是梵文,翻译成
中文,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六度,是使我们度过生死的痛苦、烦恼、困惑,到达
成佛的彼岸的船筏。六度法门的具体修行的内容是:一是布施,二是持戒,三是
忍辱,四是精进,五是禅定,六是般若智慧。

  因为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坚持不懈地修六度法门,所以“证入种种菩萨智
地”。菩萨地,是把菩萨修行的过程分为十地。这十地的名称依次是:欢喜地、
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十地在佛法的修行中,它的果位非常高,要通过修六度后才能得到。“成就诸佛
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最高的觉悟,也就是成佛了。成佛以后,说法度化众
生,化缘已毕,然后就“分布舍利”。舍利是佛的身骨形状,像珍珠那样圆的,
质地有些像水晶,很透明,很坚固,颜色有红绿黄白几种颜色。北京的佛牙塔,
就是佛陀的牙齿的舍利。佛灭度后把舍利分散给弟子们永远供养。

  舍利是一种宝贝,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弟子阿难等把他的身体火化后,
发现许多许多明亮坚固的五色珠,这种五色珠,就叫舍利。佛陀的众弟子们修造
了一座塔,藏放佛的舍利,永远供养。他们把佛的舍利分布到各个国家,分布到
世界的各个地方去。这种舍利分散在各处寺院供养,功德是非常大的。

  供养舍利的意义,也许很多人不一定清楚。佛因为已经涅盘了,世界上的众
生,都见不到佛了,所以特地把佛身体的骨头舍利留在世界上,后世的佛子们见
了佛的舍利,就像见到佛一样。供养佛的舍利,就像供养佛一样。“所有善根,
我皆随喜”。这两句经文的意思,是综上所述的种种功德,对佛所修的一切善法,
我都会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欢喜,并以佛陀为榜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就佛
果。

为他人的利益而高兴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
喜”。一切众生的生命现象在佛教里归纳为六趣四生。六趣,即六道轮回,六道,
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