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颂,总结修学前七愿的意义。修学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
悔业障、随喜功德、请佛住世的七种愿行,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说,到底为了什么
呢?

  社会上有的人赚了不少钱,这些钱干什么用呢?要派得上用场,这很重要。
有人把钱拿去吃喝嫖赌,贪图享乐,甚至拿去干坏事,这些钱就白白地浪费掉了。
同样,我们修学佛法,积累了许多功德,这些功德应该把他全部布施给法界众生!
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众生,把自己的福德分给每一个众生,同时回向佛道,成
佛后继续度众生!《普贤行愿品》虽然有十种行愿,说透机关,道破天机,其实
最根本、最主要的内容,也就是普贤行愿的中心思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这八个字是十大行愿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是两码事,同时又
是一码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成佛不能离开众生,诸佛、菩萨与众生本来就是
一体,没有众生就没有佛、菩萨。佛、菩萨就像树上的花、果一样,而众生就像
树的根和水,树离开根和水,树和花果就不存在了。


第十五章 广颂第八、九愿

学佛是为了成佛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这里有两个颂的内容。主要是对第八个愿〃常随佛学〃内容的总结和归纳。〃
常随佛学〃就是像佛那样,跟佛学习,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不
仅学本师,而且还要向现在、过去、未来的佛学习。学佛的具体方法,按《普贤
行愿品》的十大行愿去修学。

  佛陀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因为他〃一切意乐皆圆满〃,佛陀的举心动念,
都与真理、智慧、道德相应。反过来讲,凡夫内心所想的念头,总是充满着妄想、
困惑、烦恼,甚至还有各种损人利己的想法。凡夫的意乐是有缺陷的,是不圆满
的。

  我们为什么要向佛学习呢?因为佛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佛是人类中的人狮子、
人上人;也因为佛是人类中的最尊胜者;还因为佛的福德与智慧像十五的月亮,
达到圆满了!不但佛是如此,大菩萨等也是如此。但在福德与智慧圆满的智者中,
佛是最尊最胜的,所以佛的十种名号中,有一种叫两足尊。

  佛陀不仅福德、智慧圆满,而且慈悲心圆满无量。佛不但自己断除了烦恼,
了脱生死,得到解脱,而且还能以无量的慈悲心,方便善巧运用智慧,来救度众
生,使众生也能得到解脱。佛救苦救难的大慈大悲心,不限于一人一事、一族一
地区一世界,而是遍及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一切苦难。佛陀慈悲心的深切广大,
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因此,我们要常随佛学,佛陀是人天学习的榜样!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我愿意普遍跟随过去、现在、未来三
世的一切佛学习,就能够很快地成就大菩提,就能成佛。成佛后以种种方便,去
弘扬佛法、救度众生。

佛陀的悲心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这两颂总结恒顺众生的内容。〃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一切刹,
指一切国土。佛教认为在宇宙中,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在无量无边的世界里,又
有无量无边的佛国。在这些佛的国土里,每一个佛土都非常广大、清净、庄严。
妙庄严的妙字,就带有奇异巧妙的意思。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有的人说,阿弥陀佛创建了西方极乐
世界,大家都向往那个地方。那么,去的人多了以后,会不会拥挤啊?等我往生
那天,还挤得下吗?好像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生怕容纳不下自己。其实,你不
用担心,这不成问题。西方极乐世界是非常大的,再多的人往那里去,也能容纳
得下。在许多很大的菩提树王下面,有许多的佛,在那里用功修道,诸佛的四周,
有许多菩萨围绕在他的身边。佛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一佛出世,千佛欢喜〃。
一尊佛出世,有千万菩萨跟随着他、协助他一起弘法、教化众生。每一位佛,一
般都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

  成佛以后是不是没事干了,坐在那里享清福呢?不是的。〃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成佛以后,要去救度十
方世界,像微尘、恒河里的沙那么多的众生,把他们从困惑、茫然、痛苦、烦劳、
忧患的深渊里解救出来。惟愿他们能够离开烦恼和忧患,得到一切佛法的利益和
正法的受用,让他们没有烦恼,离开种种忧愁患难,常常得到快乐,灭除种种烦
恼,安住在没有一点烦恼的境界里边。

  学佛的最大利益是什么呢?就是开发智慧,断除烦恼,清净自在,这是最主
要的。有的人学了佛,就说,哎呀!我见到佛了!看到菩萨了!如果你的烦恼未
断,你见到佛,佛还是佛,你还是你,菩萨还是菩萨。烦恼时你还是烦恼不堪!
见到菩萨又有什么用呢?有的人说,哎呀!我会显神通啦!我不用望远镜,就会
看到很远的地方。那也没有用,烦恼时,你看得越远,你的烦恼越多,不看还好
些,一看气就来。这个神通有什么好处?烦恼一来,嗔心比别人利害!因为有了
神通,嗔恨一来,破坏性就大,造的罪业自然更深!以后下地狱的机会比别人多,
比别人早下地狱!所以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有了神通并不值得骄傲,没有什么值
得去炫耀的。

  学佛的人,真正值得骄傲、炫耀的是智慧的成就!其实,智慧成就了的人,
没有一件事值得他去骄傲,去炫耀!学佛的主要意义是培养自己一种平稳良好的
心态。让自己的心,经常处于一种清净的状态,不要让外界的事物牵着自己的鼻
子转;用佛法的智慧去面对人生、面对现实、完善自我;用佛法的智慧去观照人
生、改造生活,使修行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既随缘又进取,人在红尘,心离红
尘,远离世俗,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人生!

菩萨的愿望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盘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学佛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就是成佛!成佛首先要发菩提心。从发心到成佛,
不是一朝一夕,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让人最担心的是什
么呢?就是迷失了自己,退失了菩提心。你这一生学佛,做了许多的好事,种了
很大的福报,来生也许会投生到国王家里去。生活在荣华富贵中,叫你学佛你可
能不学了;要你出家,更是免谈。为什么呢?富贵修行难!等你把所修的福报享
完之后,也许你就要堕落到三恶道里去了。

  普贤菩萨慈悲,怕我们将来迷失掉修学佛法的这份善根,在这里提醒我们: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这就
是说,在我现在的学佛修行中,要发愿:愿我未来在生死的流转中,不要忘记我
的初发心,不要迷失自己学佛修行的这份善根!愿我来生出家修行中,守住清净
的戒律,不要破戒。愿我将来能够在佛法清净的环境中修行,使自己清净的心,
不会被世俗不良的污垢所污染,不使自己染上不良的习性,永远守住戒律,不要
犯戒。

  修学佛法,根机是非常重要的!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为什么有的人,对寺院
那种清净的生活,感到向往;一听到佛法就非常欢喜,深信不疑,对佛法很感兴
趣,甚至产生相见恨晚的情感;每当见到出家的僧人,就自然产生一种好感和敬
意。特别是不管走进任何一座寺院,就对佛产生一种依恋、感恩之情。马上肃然
起敬,在礼拜的一瞬间,自己就像一个迷失的孩子,找到了慈父,眼泪情不自禁
地流了出来。问自己哭什么?我并不伤心,而是天性自然的流露,自己失掉的本
性忽然找到了,感到无比的欢喜。但心里并没有欢喜的成分,是悲喜交集撞击心
灵深处的火花,表示出来的一种无意识的直觉感受。这就是宿世善根的关系。

  社会上有不少人,他没有善根,或者说善根还不成熟,你怎么跟他讲佛法的
道理,他一点兴趣也没有。你费尽口舌地讲,他一点都不相信,不肯接受。他不
接受,拉倒也罢,却说:佛法拿来有什么用?佛法不能变成一分回锅肉,不能给
我变一台电视机。言下之意是说佛法不能当饭吃。说法时碰到这种人,要把他教
化过来,难度很大。我们学习普贤行愿之后,使我们懂得了修学佛法发愿的重要
性。我们要在佛前发愿:愿我生生世世都永远学佛修行,永远也不要迷失这份慧
根!

  同时,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出家修行、持净戒,不要犯戒、破戒。所谓〃无
垢无破无穿漏〃。垢,是染污,持戒是保持清净的人格,不被不良行为所染污。
这是犯轻戒。破,是破戒。破根本戒,属于重罪,像杀人。破戒后,就失去做佛
教徒的资格了。如果说你犯的是垢戒,也就是轻戒,像踩死一只蚂蚁,打死一只
蚊子,这种轻戒,就像我们的衣服染上了污点,把它洗干净就没事了。清洗罪业
的方式,是通过忏悔,忏悔时要虔诚,自我谴责、埋怨、责备。通过这样的忏悔,
人格上的污垢就清洗干净了。无穿漏,就是不缺漏戒。不缺漏的意思,是守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