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帝书:泰帝使素女鼓瑟而悲,帝禁不止』云云,然则素女盖古之神女,出此野中也。又郭注天下之中当为天地之中。”珂案:杨慎云:“素女在青城天谷,今名玉女洞。”亦可存以俟考。
  3 郭璞云:“言味好皆滑如膏。外传曰:『膏粢之子,菽豆粢粟也。』”郝懿行云:“赵岐注孟子云:『膏梁,细粟如膏者也。』郭注味好,藏经本作好米。又引外传膏粢之子,晋语作膏粱之性,与此异文,所未详。”珂案:郭注膏粢之子,王念孙校改粢作粱。
  4 珂案:博物志异草木云:“海上有草名?,其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稔熟,名曰自然谷,或曰禹余粮。”即此之类也。经文百谷,齐民要术十引作百●。
  5 郭璞云:“播琴犹播殖,方俗言耳。”毕沅云:“播琴,播种也。水经注(汝水)云:『楚人谓冢为琴。』冢、种声相近也。”郝懿行云:“毕说是也。刘昭注郡国志『鲖阳』引皇览曰:『县有葛陂乡,城东北有楚武王冢,民谓之楚武王岑。』然则楚人盖谓冢为岑,岑、琴声近,疑初本谓之岑,形声讹转为琴耳。”
  6 郭璞云:“灵寿,木名也,似竹,有枝节。”郝懿行云:“尔雅(释木)云:『椐,樻。』即灵寿也。汉书孔光传云:『赐太师灵寿杖。』颜师古注云:『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吴承志云:“吕氏春秋本味篇:『菜之美者,寿木之华。』高诱注:『寿木,昆仑山木也;华,实也,食其实者不死,故曰寿木。』寿木盖即灵寿,都广之野在黑水间,于昆仑山相近也。”珂案:吴说得之。
  7 郭璞云:“在此丛殖也。”
  8 郭璞云:“于此群聚。”
  9 郝懿行云:“此草犹言此地之草,古文省耳。”
  珂案:有关后稷葬所神话,已见海内西经“后稷之葬”节注。
  南海之外1,黑水青水之闲2,有木名曰若木3,若水出焉4。
  1 珂案:宋本、吴宽抄本、藏经本、毛扆校本均作内,作内是也。
  2 珂案:水经注若水引此经无青水二字。
  3 郭璞云:“树赤华青。”珂案:若木已见大荒北经,云“赤树,青叶赤华”。此注华盖叶字之讹,藏经本正作叶。
  4 珂案:水经注若水云:“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闲,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故水受其称焉。”又云:“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西南至故关,为若水也。”
  有禺中之国。有列襄之国。有灵山1,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2。
  1 珂案:灵山已见大荒西经,为“十巫从此升降”之所,此灵山揆其地望当亦是也。
  2 郭璞云:“言不食禽兽也;音如耎弱之耎。”
  有盐长1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2。
  1 郝懿行云:“太平御览七百九十七卷引作监长,有上有西海中三字。藏经本亦作监长。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七卷引与今本同。”
  2 郭璞云:“今佛书中有此人,即鸟夷也。”王念孙云:“书钞地部二(应是地部一,即卷一五七——珂)两引鸟民,下有四蛇相缭四字。”郝懿行云:“鸟氏,御览(卷七九七)引作鸟民,今本氏字讹也。鸟夷者,史记夏本纪及(汉书)地理志并云:『鸟夷皮服。』大戴礼五帝德篇云:『东有鸟夷。』是也。又秦本纪云:『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索隐云:『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亦斯类也。”
  有九丘,以水络之1:名曰陶唐之丘2、有叔得之丘3、孟盈之丘4、昆吾之丘5、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6、神民之丘7。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8,百仞无枝,有九欘9,下有九枸10,其实如麻11,其叶如芒12,大爰过13,黄帝所为14。
  1 郭璞云:“络犹绕也。”郝懿行云:“文选游天台山赋及景福殿赋注引此注并云:络,绕也。”
  2 郭璞云:“陶唐,尧号。”
  3 珂案:有叔得之丘,有字疑衍。
  4 郝懿行云:“叔得孟盈盖皆人名号也。孟盈或作盖盈,古天子号(见路史前纪三——珂)。”
  5 郭璞云:“此山出名金也。尸子曰:『昆吾之金。』”郝懿行云:“昆吾之山已见中次二经。此经昆吾,古诸侯号也。大戴礼帝系篇云:『陆终产六子,其一曰樊,是为昆吾。』淮南坠形训云:『昆吾丘在南方。』”
  6 郭璞云:“此山出美石。”珂案:南次二经云:“会稽之山,其下多砆石。”郭注云:“砆,武夫石,似玉。”是也。
  7 郭璞云:“言上有神人。”郝懿行云:“文选游天台山赋注引此经作神人之丘,书钞仍作神民,以郭注推之,似民当为人。”
  8 珂案:建木已见海内南经。揆此经文意,建木乃生于上文所说“九丘”之上,下文“(上)有九欘,下有九枸”,义即与“九丘”相应。吴任臣广注引游氏臆见云:“建木在西若水滨,盐长之国,九邱之上。”是也。
  9 郭璞云:“枝回曲也;音如斤斸之斸。”郝懿行云:“玉篇云:『欘,枝上曲。』本此。藏本经文枝下有上字,今本脱也。”珂案:郝说是也;御览卷九六一引此经正作上有九欘,应据补。
  10郭璞云:“根盘错也。淮南子(说林篇)曰:『木大则根欋。』音劬。”
  11郭璞云:“似麻子也。”
  12郭璞云:“芒木似棠梨也。”珂案:中次二经云:“葌山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草。”
  郭注盖本此为说。
  13郭璞云:“言庖羲于此经过也。”郝懿行云:“庖羲生于成纪,去此不远,容得经过之。”珂案:郭郝之说俱非也。过非经过之过,乃“上下于此,至于天”(见前“柏高”节)之意也。淮南子坠形篇云:“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高诱注:“众帝之从都广山上天还下,故曰上下。”云“上天还下,故曰上下”,得“上下”之意矣,然云“从都广山”,则尚未达于一间也。揆此文意,“众帝所自上下”云者,实自建木“上下”,非自都广“上下”,此“建木,……大皞爰过”之谓也。古人质朴,设想神人、仙人、巫师登天,亦必循阶而登,则有所谓“天梯”者存焉,非如后世之设想,可以“翱翔云天”(“柏高”节郭璞注语)任意也。自然物中可藉凭以为天梯者有二:一曰山,二曰树。山之天梯,首曰昆仑。淮南子坠形篇曰:“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高诱注:“太帝,天帝。”是缘昆仑以登天也。次即前文所记华山青水之东之肇山,“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其以山为天梯而梯天之状本甚明白,而郭注以“翱翔云天,往来此山”,则是臆说无根也。且“上下”亦绝不同于“翱翔云天”式之“往来”,郭注之非,不待深辩。再次即海外西经所记巫咸国境之登葆山,云“群巫所从上下也”。“群巫所从上下”者,亦“上下于天”之意,非如郭注所谓“采药往来”也。从来巫师之主业,皆在于下宣神旨,上达民情,而不在于“采药”。诸巫或亦采药疗死者,特其业余耳。再次即大荒西经所记“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之灵山,疑亦登葆山之异名也。郭璞注云:“群巫上下此山,采药往来也。”以“上下”释“升降”,固得其意矣,而复云“采药往来”,仍未免失之。“十巫从此升降”者,亦谓十巫循此以登天,为人神之介也。以此山“百药爰在”,故或亦便道“采药往来”,然固非以次要之医职替巫职也。山之天梯大约可以考见者在于是矣。黄梅戏“天仙配”“槐荫别”一出,织女谓董永曰:“董郎,你看这两块顽石,一块高来一块低,好似为妻上天梯。”犹存以山为天梯之古谊。至于树之天梯,则古籍中可考者唯此建木。他如山海经所记三桑(北次二经、海外北经)、寻木(海外北经),淮南子坠形篇所记之若木,十洲记所记之扶桑,虽皆长数百丈、数千丈乃至千里之大树,然未闻可以缘之以登天也。唯此建木,乃云“大爰过”。“过”者非普通于树下“经过”之“过”,如仅系普通于树下经过,亦不值如此大书特书。此“过”者,实“众帝所自上下”之“上下”:此“为百王先”(汉书、帝王世纪)之大皞庖羲,亦首缘此建木以登天也。于是乃有记叙书写之价值。树之天梯,古籍虽仅载建木,然后世民间则续有所传:盛森编花的故事凌霄花云,七仙姑撒下凌霄花种子,顷刻长成天梯,自天送董永之子还家;中国民间故事选春旺和九仙姑云,九仙姑下凡经年,忽于天井种葫芦,遂踏葫芦叶升天为寿于其父:均树之天梯之遗意也。汉唐地理书钞辑唐李泰括地志云:“佛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九十日。佛上天青梯,今变为石,没入地,唯余十二磴,磴间二尺余。彼耆老云,梯入地尽,佛法灭。”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九七一年科学出版社出版)页三二云:“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名叫『杰克和豆杆』。这是一个关于一颗豆子的传说,它一个劲儿地长,耸入云霄,直达天堂。故事的主人公,顺着豆杆爬了上去,发现宽阔茂密的叶子支?着另一个世界,它是由同下界一样的成份组成的,然而却是那样新奇。”是外国民间亦有以山或树为天梯之说矣。
  14郭璞云:“言治护之也。”珂案:郭此注亦似是而实非也。中次十一经云:“丰山有羊桃,可以为皮张。”郭注云:“治皮肿起。”彼“为”固可以训治,然此亦训治(护),则于义殊未谐也。试思统治宇宙、日理万机之黄帝,何暇兢兢于“治护”一树乎?此“为”者,当是“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