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探索·发现之考古·中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考古人员来说,能够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实在是太令人兴奋了,因为眼前的一切都有了答案,这些尘封在墓洞中2000多年的文物,就像一条时光隧道,把他们带到了刘胜生活的那个遥远年代。
  史籍中记载的刘胜从不问政事,整日盛宴狂饮,寻欢作乐,妻妾成群,子女竟有120余个。
  在他的墓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王爷奢侈靡费的生活。修凿于陵山中的刘胜墓,墓内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造考究,陈设华丽。从琳琅满目的陪葬品中,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王宫里的生活。
  享乐的生活是让人留恋的,王爷不愿在死后失去这一切。为了能永世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他把自己生前的用品,几乎一应俱全地带进了墓葬。 


长信宫灯 
  然而,人们发现棺椁里的金缕玉衣是扁的,刘胜的尸骨去哪里了呢?
  考古队经过详细勘查,发现在这座墓北面100多米远的山崖上,还有一处墓葬。他们立即组织挖掘。考古人员在墓中发现了一方铜印,印文为“窦绾”。史籍上记载,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名叫窦绾。毫无疑问,这是刘胜妻子的墓穴。
  后室偏向南侧,原来是作为妻子的窦绾,希望自己的长眠之处能更靠近丈夫一些。 


出土玉器  
  刘胜死于公元前113年,他的妻子是在他死后多年才去世的。因此她的墓在建造规模和精细程度上都超过了刘胜墓。但毕竟身份不同,王后的随葬物品远不能与王爷的相比。 
  即使这样,窦绾墓中出土的文物也足以让考古人员惊喜了。 
  这是“朱雀衔环杯”。出土时杯内还残存着朱红色的痕迹,考古人员推测那是化妆品。使用如此精美的化妆盒,这位窦绾王后会不会也像天仙一样美丽呢?
  这盏灯被称为“长信宫灯”,因灯体刻有“长信”字样的铭文。长信宫为刘胜的祖母窦太后居住的宫殿。窦太后与窦绾是什么亲缘关系尚无法考证,但窦绾是窦太后家族之人却可以肯定。这是整个陵山汉墓出土的最炫目的宝物之一。
  在窦绾的墓葬中还出土了很多玉器。
  令考古人员感到意外的是,在窦绾墓里又出土了一件玉衣。
  王朝强盛带来的财富,让中山王刘胜和王后窦绾追求生命不朽,他们费劲心机要保护自己在死后遗体永存。然而,考古人员发现,就像刘胜的玉衣是扁的一样,窦绾的玉衣中也空空荡荡。两位墓主人的遗体究竟去了哪里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卢兆荫:“我们发现人的牙,中山靖王的牙还保留着一部分,牙的珐琅质的壳还在。并且脊椎骨,肋骨,腿骨,还有一些骨渣,基本上还能看得出来,但是已经取不出来,完全跟枣泥,枣红色的,完全跟枣泥差不多了。” 
  昂贵的玉衣、华美的玉器,都没有使王爷和王后的尸骨永存。在死亡面前,生命不朽不过是一个精神的追求。 
  历时两个多月的发掘工作终于结束了,人们发现,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在两座墓葬中共为后人留下了一万多件文物。虽然墓主人的遗体腐烂了,但这一万多件文物却历经两千多年漫长的时光,从西汉一直保存到今天。 



 
第二部 王者归来
定陵传奇 

 
  


定陵
  北京的紫禁城,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建筑群,始建于中国的明朝,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先后有13代皇帝在这里延续帝国的统治,而他们死后都葬在了北京北部的这片山谷中。
  十三陵,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家陵园,它也是明帝国的另一个紫禁城,陵园内的建筑全部仿照皇宫建造,每一个陵墓都建筑着高大的城墙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明长城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项考古计划曾试图解开十三陵所有的秘密,而只有一座陵墓的地宫被成功打开。定陵,中国第一个也是至今惟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陵墓的主人是一个神秘的皇帝,他在紫禁城中度过了30年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长眠于这一座更加封闭的地下宫殿。
  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朱翊钧生活在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明朝末期,因为他在位的年号是万历,又被称为万历皇帝。


明成祖朱棣像
  1956年5月,试掘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年,1957年的5月,考古队终于穿透厚厚的土层,找到了坟墓的外墙――金刚墙,而最让人兴奋的是,在金刚墙上,考古人员隐约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它应该就是400多年前,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


明太祖朱元璋像
  在金刚墙被发现后,考古队没有立即打开地宫。此后整整4个月的时间里,考古队一直在为打开地宫进行最后的准备。


神道两边的巨大石像
  当时拍摄的一部新闻电影完整地纪录下了打开地宫大门的过程。
  一位考古人员后来回忆到“地宫里面太寂静了,静得让人心里发慌,一股难以名状的恐怖与凄凉之感渗入骨髓……” 


对十三陵的考古发掘开始于50年代,发起者就是历史学家吴晗
  在地宫大门打开几天以后,考古队才正式开始对地宫内部的考古工作,这实际上也是人们第一次亲眼目睹中国古代皇陵地宫的真实情况。
  这是一座全部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的石头宫殿,前后沿着一条纵向的中轴线分布着三个大殿,分别是前殿、中殿和后殿。


万历皇帝朱翊钧像,定陵就是他的陵墓 
 


定陵的建造历时6年,花费白银800多万两 
  考古队员穿过长长的前殿进入中殿,这些摆放在中殿内的座椅在黑暗中浮现出来,这些座椅全部用白石雕刻而成,座椅上雕有龙的图案,仍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它们的主人却已是死去的灵魂。
  座椅的前面是用来祭祀的器皿,这口盛满了黄蜡的大瓷缸,就是许多民间传说中提到的万年灯,而这300多年前点燃的烛火,不知何时就已早早地熄灭了。


考古人员发现的砖墙
 


万历皇帝棺椁周围还有许多放置随葬品的木箱,木箱已经腐烂露出了随葬品
  在定陵地宫的左右还建有两个配殿,这是仿照紫禁城中供妃子们居中的东西六宫。
  考古人员在黑暗中继续摸索着前进,最终找到了隐藏在地宫最深处的后殿,与紫禁城中的皇宫相对照,后殿相当于皇帝生前居住的寝宫。


定陵考古队 
 


随葬品 
  在挖掘定陵之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定陵是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合葬墓,地宫内这三口棺椁的发现印证了文献的记载。
  万历皇帝,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他漫长的帝王生涯却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用白石雕刻的坐椅
 


考古人员开启棺椁
  1572年的一个凌晨,万历的父亲、明朝的第十二代皇帝突然病逝,当时年仅10岁的万历继承皇位。
  万历在枯燥而乏味的生活中长大成年,在他开始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处理朝政的时候,又处处受到大臣们的牵制,皇帝更像是一个被长期囚禁在紫禁城中的囚徒。


万历皇帝的棺椁 
  压抑的宫廷生活中,一个聪明伶俐的女人给万历带来惟一的乐趣,这就是万历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 
  万历一直想把皇位传给郑贵妃所生的儿子,遭到了全体大臣的反对,因为这个儿子不是他的长子。


出土文物绝大多数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 
  


整批的丝织品在出土时依然色彩艳丽 
  这是万历遭遇的一个重大的失败,他无力改变,便采取了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进行对抗。
  万历在位48年,其中3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隐居在紫禁城的后宫,最后20年,他几乎拒绝和所有的大臣见面,成为一个真正的隐身的皇帝。年仅21岁就他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
  定陵的建造历时6年,花费白银800多万量,相当于明朝当时两年在农业上征得的全部税收。当定陵即将竣工的时候,万历最后一次亲自到这里视察,然后默然返回北京,从此就再也没有走出过紫禁城。
  这个悲观的厌世者似乎一直都在绝望中等待着死亡的到来,而他终于走到人生的尽头时,已度过了一个极为漫长的隐居生活。
  这一年万历和自己的一位皇后先后病死并同时入葬定陵,另一位早年病死的皇后也被迁来合葬。
  郑贵妃在十年后才死去,她被大臣们看做是一个给国家带来祸患的女人,而没有按照万历的遗嘱获得入葬定陵的权利。万历终于没能与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葬在一起,他似乎注定在死后依然要忍受孤独。
  万历的棺椁被发现后,没有被立即打开,在棺椁周围还有各种放置随葬品的木箱急需清理。木箱几乎全部都已腐烂,露出了里面的随葬品。许多随葬的器皿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泽。
  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烂,但在开棺前,考古人员还是忍不住猜测,万历皇帝的尸体是否还有保留下来的可能。
  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考古人员移开沉重的棺木,打开了万历的棺椁,这实际上是中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帝棺椁。
  考古人员开始对棺椁内的文物进行逐层的清理,棺椁内陪葬品的丰富程度令人惊讶。
  考古人员一直清理到第11层,才找到了万历的尸体。尸体已全部腐烂,只留下了一个干枯的骨架,没有人可以真正不朽,哪怕是一个帝国的皇帝。
  经过考古人员的艰苦工作,地宫内的所有文物都被成功地整理出来,当清理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地宫中总计出土的文物已多达3000多件,其中有少量祭祀用的礼器,绝大多数都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这些奇珍异宝被作为随葬品埋入地宫,是为了让墓主人在死后仍能继续自己奢侈的生活。
  这是在万历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