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之魂--第二次世界大战缅印战区纵横-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澳洲《星报》:“中国人之所以敢于进行如此大规模远征,是因为他们感到美国参
战,胜利终于有了保证……”
    美联社评论:“蒋介石委员长……决心要在大联盟中扮演大国角色,并在世界战略
中进一步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
    ……
    英国政府敏感地作出反应。
    十二月十四日,英国驻华大使卡尔代表英国政府表示:“一旦缅甸形势吃紧,愿以
中国政府共同加强缅甸防务。”
    在大英帝国的版图上,缅甸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印缅省,它在战争中的意义仅仅在
于对印度构成一道外围屏障。对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来说,缅甸之役却势在必夺。缅甸是
中国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它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抗战大后方的安危。可是问题的复
杂性恰恰在于,英国人虽然自顾不暇,却不愿中国盟友插手缅甸事务。
    英国人这种缺乏诚意的老牌殖民帝国的顽固态度注定使会谈从一开始就罩上互相敌
视的阴影。
    蒋委员长在重庆黄山别墅会见并宴请英国客人。他满脸微笑,身著戎装,步出会厅
欢迎贵宾到来。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亲自为丈夫充任外交翻译。蒋委员长显然对即将开
始的中英会谈持乐观态度,因为大敌当前,英国人到处吃败仗,所以他指望从这个独眼
英国绅士那里得到退回哄抢物资的确实保证,并就缅甸共同防务达成原则协议。
    不料会谈开始,英方代表韦维尔抢先宣读了一份态度强硬的备忘录。备忘录要求中
国方面将“围集在仰光港的租借物资部分地转入缅甸防务”,并规定中国军队入缅人数
“不超过一个团”。
    委员长挨了当头一棒。第一轮会谈陷入僵局。
    客人一出门,委员长脸色立刻变得铁青。宋美龄安慰道:“大令,同英国人打交道
是不容易的,好在我的手里还有一张美国牌。”
    委员长终于恨恨咆哮:“娘希匹!这些洋人,都是帝国主义,没有一个好东西。”
    中英分歧引起白宫极大的不安。
    罗斯福总统对英国人的短视和自私很恼火。中国人参战不仅对亚洲战局至关重要,
对在欧洲焦头烂额的盟国也很重要。只要拉著中国人在亚洲坚持抗战,英美就可集中力
量对付德国。不要忘了,人是战争最宝贵的资源,而中国有的是人。
    罗斯福决心说服英国人放下殖民者的架子,同中国人共同抗战。为了协调英中军队
的关系,美国派出一位将军到中国任参谋长。
    用美国的武器和物资武装中国人,由亚洲人解决亚洲人的问题,美国和英国就可以
全力去对付欧洲战场了。
    不久,著名的“阿卡迪亚”会议在华盛顿结束。会议签署并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确立了以欧洲而不是亚洲为中心的战略方针。
    中国委员长没有被邀请出席会议。但是会议决定将缅甸、泰国和法属印度支那(越
南)从盟军东南亚战区中划出来,与中国战区合并,称“中、缅、印战区”,由蒋委员
长出任最高总司令。
    中国人意外地获得了本世纪以来第一块属于自己领土外的势力范围。

    公元一九四二年二月的一天,在美国南部海岸阳光明媚的迈阿密空军基地,一个身
高五英尺九英寸的瘦削的美国将军登上一架银白色水上飞机。他也许还没有来得及从这
样一个令人眩晕的事实中清醒过来,几天前他还是一名美国的集团军总司令,而现在却
要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到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家担任参谋长职务。他也许永远无法明白
这是怎样一种命运安排,但是他的使命却注定要使他同那个国家古老而曲折的历史紧紧
地联系在一起。
    将军的名字叫约瑟夫·W·史迪威。

第02章 仰光陷落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上午,日机空袭仰光,拉开了日军侵缅的序幕。
    一九四二年元月十九日,日军入侵缅甸,英国守军土崩瓦解。
    三月八日,仰光陷落。

第03章 金戈铁马


    滇缅公路,东起云南昆明,西出边境重镇畹町,与仰光公路相接,全长九百六十三
公里。沿途皆高山深壑,地形险峻。公路始筑于民国二十六年底,征集民工二十余万人,
夜以继日,人挑肩扛,艰难备至。经年余始得完成。
    ———《云南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
    公元一九四二年二月,缅甸毛淡棉失守后大约两周,滇缅公路上突然尘土飞扬旌旗
挥舞,浩浩荡荡的中国军队好像一条望不到头的灰色长龙,开始向缅甸境内大规模挺进。
    国内舆论无不欢欣鼓舞。
    戴安澜,自号海鸥,陆军少将,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毕业,早年参加北伐。因在
“剿共”中战功卓著,多次得到擢升。“芦沟桥事变”后,先后参加长城保卫战,台儿
庄大战和武汉大会战,屡有建树。二十五岁升任陆军第二百师少将师长。
    第二百师是蒋介石的嫡系,也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摩托化炮兵师。全师装备有坦克、
装甲车、摩托车和大口径火炮,步炮比例三比一。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第二百师在广西
昆仑关与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师团鏖战一月,阵地反复争夺,终于击毙日方指挥官中村正
雄少将,取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的胜利。此役充分显示了第二百师的装备优势和战斗力,
为此全师受国民政府集体嘉奖一次,参战人员提薪饷两级。师长戴安澜因指挥有方和重
伤不下火线,荣获四级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枚,被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蒋介
石语)。
    缅战之初,以中央嫡系三个军为主力,以国内最精锐之第二百师为先导入缅作战。
这一兵力配置本身足以说明委员长决心之大,甚于国内战事。
    三月初,蒋介石首次以盟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身份飞临缅甸腊戌视察。
    腊戌是缅甸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边境小城。它座落在汤彭山脉与萨尔温江夹峙
的三角地带,为缅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滇缅公路蜿蜒而至,在这里同仰光公路和仰(光)
密(支那)铁路相接。腊戌历史上曾经属于清朝政府管辖,在腊戌城东郊的石壁上至今
仍能看见永昌府石刻的文告。
    三月三日,当委员长座机在腊戌机场刚刚停稳,另一架涂成黑色的美国轰炸机也钻
出云层,在跑道另一端徐徐降落。委员长同他的美国参谋长在缅甸不期而遇。
    委员长慢慢迎上去。他远远伸出手,微笑,然后站定。他的头努力后扬,双目平视,
姿势相当僵硬。委员长既想对客人表示友谊,又为自己内心的矜持和优越感所约束,因
此很像一个身不由己的木偶。
    而美国人史迪威则是凭着西方人的直觉不大喜欢面前这位身着大元帅军服的中国委
员长的。他挑剔地觉得委员长的表情过分做作,眼睛冷冰冰的,缺少机智与激情的魅力。
好在热情活泼的蒋夫人及时转移了美国将军的注意力,她讲一口流利动听的美国英语,
使所有的美国客人感到亲切。
    下午,委员长在下榻的皇家饭店接见史迪威并把他介绍给他的部下。接见方式相当
具有中国特色:委员长站在阳台上喋喋不休地训话,而他的将军们的表情则好像一群绵
羊。
    史迪威皱起眉头,他从委员长身上嗅出一种独裁者的专制气味。
    傍晚,史迪威一行离开腊戌,登上飞机继续东行。

    三月二十九日拂晓。太阳尚未露脸,同古城外地皮尤河被一层淡淡的薄雾笼罩着。
远远望去皮尤河大桥好像一条死气沉沉的巨蟒,一动不动地僵卧在水面上。
    连日来,从仰光撤下来的英缅败军如同潮水一般涌过大桥,他们连同古城也不敢停
留,就慌慌张张绕城而过,往曼德勒方向逃去。一眼望不到头的仰曼公路上,到处都是
英国人丢弃的武器和装备,还有许多汽车翻倒在河沟里。
    根据情报,日军一个师团已经尾追而至,另有一个师团向西面包超,企图一举围歼
英缅军主力。惊慌失措的英国人节节败退,现在日军前锋已经距离同古城不到二十英里。
    当最后一批英缅败兵涌过皮尤河大桥,中国远征军第二百师先头部队一个营刚好赶
到大桥北岸。
    对于刚刚入缅的中国大军来说,他们面临的战场形势十分不利:仰光陷落,缅甸国
门洞开,日军长驱直入,盟军一触即溃。
    更重要的是委员长再次显得信心不足。
    敌人大兵压境,仅以中国远征军收复仰光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不能收复仰光,入
缅作战就失去目的,而缅甸失守的最大受害者仍将是中国。英国人答复:已命令中东及
印度军队增援缅甸,请贵军火速开赴前线。委员长敏感地觉察出这是英国人的花招。英
国人根本不想收复仰光,他们只想拿中国军队去当挡箭牌。
    问题在于蒋介石已经骑虎难下:取胜没有把握,撤军又没有借口。委员长出任中缅
印战区总司令之初,曾致电美国总统,夸口要“让中国军队来独立防守缅甸”。如果战
而不胜,或者不放一枪就溜之大吉,这都将严重有损委员长的形象。何况委员长还盘算
从美国人那里得到更多的武器装备和租借物资。
    蒋介石不愧是政治家,政治家往往善于从宏观把握策略和机会。仗当然要打,而且
应当打得轰轰烈烈,但是损失必须有个限度。委员长不想为英国人做嫁衣裳。
    于是他一面命令大军按兵不动,一面单独招见戴安澜,询问第二百师能否在同古坚
守一两周,打个胜仗?戴立正,誓言铿锵: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
固守同古。”(《戴安澜列传》,解放军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
    三月九日,委员长离开腊戌回国,指挥大权交给杜隶明。
    十九日晨,日军一个快速大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