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解深密经 论胜义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假若胜义谛与世俗谛是一的话,那么已经见道的菩萨,但仍没有遣除差别{亏才目。
  2、假若圣人不能除遣一切行相,也就意味着圣人和凡夫一样。
  3、既然见道的圣人对相缚不能解脱,那么同样也会执著此境界,起贪嗔痴等粗重烦恼。
  4、如果圣人被相缚,粗重烦恼都没有解脱的话,那么更谈不上断除烦恼之后所证的涅槃。
  5、假若说他们不能证得涅槃,那么发心修菩萨道成佛,也是办不到的。
  总之,如果认为胜义谛与世俗谛是两个东西的话,就会产生这五种过失。如此告诉我们,圣人与凡夫是有区别的,如果。圣人也有相缚,就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就会产生烦恼。有烦恼就不能证得涅槃,更不能成佛。而事实上,圣人已证得真理,也证得涅槃,已成佛,所以决不能认为胜义谛与世俗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
  把胜义谛和世俗谛看成一个东西,会产生三种过失,是两个东西,又产生五种过失,所以从破三种及五种过失等方面,当知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正确关系,是非一非异的。就好象辣椒与辣味的关系,你能说它们是一个东西吗?辣味又不离开辣椒,所以只能说二者是非一非异的关系。

  五、遍一切一味相
  胜义谛第四个特点,是平等无差别的,无所不在,遍一切处。
  佛陀时代有很多声闻弟子,根据佛陀的教法修行。如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起、四食、四谛、三十七道品等一系列的法门修行。有的修五蕴乃至三十七道品的某一种法门而开悟,然后就产生一种错觉,把其所修的差别法门误执为胜义谛,所以堕入增上慢的泥潭。
  那么究竟何为胜义谛呢?它是清净所缘的一味相。一般平常人所缘的五蕴境界是不清净的,是有差别的,是杂染的。但是在差别杂染的五蕴当中还有一个清净的东西。这种境界唯有靠根本智的力量才能缘到的,是属于圣人远离烦恼后的清净所缘,这种清净所缘就是胜义谛。
  这种清净所缘的胜义谛,不仅在五蕴中有,同样在十二处乃至三十七道品中各个皆有这种清净所缘。胜义谛在一切差别法里总是保持普遍的、平等的、清净的、无差别的,所以说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
  真如、胜义、法无我等都是根据胜义谛的不同特点安立的不同名称。胜义谛真实不虚,如如不动,故名真如。又胜义谛是圣人胜智清净所缘的境界,名胜义谛。
  又胜义谛是行者通达无我之时所显示的境界,故名法无我。胜义谛虽然异名很多,但都只不过是名异实同而已。
  当行者无论通达哪一法的真如实相之后,一切法上的胜义谛也就全部通达了。

  所以说胜义谛是遍一切处的。如有比丘尼,因见梅花而悟道一法的胜义谛。那么一切法的真理都可以体会到,此即所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如果认为胜义谛与五蕴等诸法差别相是一样的,那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1、假若胜义谛与诸差别法是一样的,那么胜义谛也应该和五蕴等差别法一样由因缘所生。
  2、假若胜义谛真是从因缘所生,则是有为法,不是无为法。
  3、假若胜义谛是有为法,就不能称为胜义谛。
  而事实上,胜义谛不是因缘所生,也不是有为法,而是无为法。胜义谛是超时空的,不论任何时地,任何一法,也无论地球是否形成,世界是否存在,佛是否出世,它都是依然存在,而且—味平等。故佛云:  “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佛只是真理的发现,而不是真理的创造者,胜义谛不会因为如来的出世与否而决定有或无,诸法的法性永远安然存在。
  如来出世只能给众生敝上增缘,告诉人们如何认识胜义谛,从而证得胜义谛。就好比虚空无所不在,即普遍,又无形象,即能容纳一切法,而又不被一切法所障碍。因此,胜义谛是透过一切有形象的差别法之后所显现的真理。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已显示了胜义谛的真实义理,那么它对我们修道有何帮助呢?

  六、胜义谛在修证佛法中意义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开发我们真实的慧命,也就是了生脱死,成就佛果。因为我们现在的生命都是虚妄不实、  生灭变化的,所们我们要把不生不灭的慧命胜义谛开发出米。
  虽然佛说胜义谛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如《法华经》云:“唯佛与佛才能究竟诸法实相。”但是我们也不应气馁,依诸经教去认识它,把握它,从而开发证得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做生死的主人,否则只好当生死的奴隶。所以圣凡区别关键是对胜义谛的体悟与否。
  从凡夫起修到成佛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五位:
  1、资粮位:是集聚福德智慧资粮的阶段,从学佛到成佛是一段漫长路程,所以在未出发之前,要筹备资粮,也就是首先培植自己的福德、智慧,多做好事,广结善缘,为将来修行准备条件。有福德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有殊胜因缘相助伴,否则,就会缺衣少食,障缘重重,无法安心修行。资粮位虽然还没专修,但也是很重要的一关。如一个远行者,先要准备充足的水果面包一样。
  2、加行位:资粮具足了就开始专修,如同旅行已经上了火车一样。欲想了生死成佛,非下苦功专修不成。如有闭关、打七等都是一种加行用功的表现。加行位共有四个步骤,即暖、顶、忍、世第一。通过这四种步骤,不断地修,妄念打掉,就见道了。
  3、见道位:见道即是见到胜义谛,但不是彻底地证得真理,此时才算真正的见道。见道以前只能是盲修瞎炼,东撞西撞,时进时退,象没有眼睛走路一样。见道才是睁开眼睛,是非明了,不会再误入歧途。
  4、修道位:见道时只断除见惑,思惑仍存,故从初地到七地不断地加功用行,才能断除思惑。
  5、究竟位:到了佛的果位,才彻底干净地清扫见思二惑,真正的证得胜义谛。
  由此可知,从资粮位乃至究竟位都是为了把握胜义谛,所有的教相,都是为了告诉我们如何证得胜义谛。而胜义谛的本身却是遍一切处,无所不在,人人具足的。
  胜义谛对我们修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首先要依教理去了解真实相貌。如它是离言无二,是绝对的真理,非语言概念所能表示,那么我们就要放弃用语言概念所表示的是非、人我,看淡名利与得失,即使对圣人那种表达真理的言教,也应当成那是开发真理的工具,他本身并不是真理。
  如果不能认识胜义谛,终日被困扰在世俗的名相概念之中,心随境转,想入非非,夜不能寐,就会烦恼重重,坐立不安,即是去道甚遥了,岂不是怨枉出家一场。一个能把握胜义谛的人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所以说胜义谛对修证佛法有着重要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