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5-本草征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刮去粗皮,蜜水炙。有涎出,不可去也。 
泻肺金之有余,止喘定嗽。疏小肠之闭滞,逐水宽膨。降气散瘀血,止渴消燥痰。 
泻肺降气,是其职专,利便去水者,兼泻子之法也。 
x桑白皮泻火,肺虚无火,因风寒而嗽者,勿服。桑椹子∶虽能补血,脾胃虚滑者勿x 
x服。x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三)止咳平喘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肺经。焙 
清金有平咳之能,涤痰有定喘之效。 
体性轻扬,有功于至高之脏,根名青木香,涂诸毒热肿。 
x肺虚挟寒者,畏之如螫。x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四)补肺平喘
内容:味甘,性温,入肺、肾二经。 
补肺益肾,止血化痰。气短喘咳可止,已入虚损可还。能健腰膝软弱,可转憔悴之颜。 
此物乃阴阳双补之品,性温而润,既补肺阴,又纳肾阳;益上焦之阴,补下焦之阳。乃 
虚损 
劳劫不可或少之品也。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四)补肺平喘
内容:味咸,性平。入肺、肾二经。去眼、头、足,洗去鳞内不净及肉毛。酥炙,或蜜炙、或 
酒浸 
,焙用。 
补肺润肾,益精助阳。治消渴而通淋。疗肺痿而定喘。 
x李濒湖云∶“补肺止渴,效若人参。扶羸益精,功同羊肉。”嗽由风邪者不宜用。x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五)敛肺
内容:(见外治)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胃、大肠三经胃牡蛎、白薇、茯苓。绢包,置沸汤中,至冷 
取出 
,悬井中一夜,勿着水,曝干。新瓦上 去壳。 
润五脏,通大肠。宣风利关节,催生疗产难。 
滑利下行,走而不守。陈士良云∶“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事。妇人多食,即发带 
疾”。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胸中痹痛,古有良方,伍薤白白酒,加半夏尤良。伤寒误下结胸,则用小陷胸汤。除 
上焦之 
热,使痰气下降。利咽喉,通大肠。 
此物能通大便,与浙贝母同行,其效更着。小儿痰滞重者,虽大便仍通,加用于清化方 
中, 
颇有良效。 
栝蒌皮∶宽中利气,清热化痰。 
栝蒌仁∶润燥涤痰,滑肠通便。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酸,性平,无毒。入脾、大肠二经。汤浸去皮,研如膏。 
润达幽门,而关格有转输之妙。宣通水腑,而肿胀无壅遏之嗟。 
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下后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 
之药 
服。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见食疗)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下气定喘,消食除膨。降浊通便,以靖中宫。生研堪吐风痰,醋调能消毒肿。 
丹溪云∶“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表其性烈也”。按虚弱人服之,气浅难布息。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下气定喘,消食除膨。降浊通便,以靖中宫。生研堪吐风痰,醋调能消毒肿。 
丹溪云∶“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表其性烈也”。按虚弱人服之,气浅难布息。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下气定喘,消食除膨。降浊通便,以靖中宫。生研堪吐风痰,醋调能消毒肿。 
丹溪云∶“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表其性烈也”。按虚弱人服之,气浅难布息。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六)润大肠、降气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大肠三经。 
下气定喘,消食除膨。降浊通便,以靖中宫。生研堪吐风痰,醋调能消毒肿。 
丹溪云∶“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表其性烈也”。按虚弱人服之,气浅难布息。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八)清大肠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胃、大肠二经。得酒良。 
热痢温疟、血痔疝瘕。瘿 秃疮,鼻衄齿痛。 
仲景治热痢白头翁汤,加黄 、黄连、秦皮同用。 
东垣云∶“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此纯苦之剂坚之也。” 
按此物有风则静,无风则摇,亦奇。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八)清大肠
内容:味苦、涩,性寒,无毒。入肝、胆、大肠三经。恶吴茱萸。 
清肠祛湿,专治热痢。又医目疾,服洗咸宜。 
此药能收涩、故带下清稀者亦用之。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八)清大肠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胃、大肠二经。忌见火。 
降至高之气,似石投水。疏后重之急,如骥追风,疟疾与痰癖皆收,香港脚与杀虫并选。 
足阳明为水谷之海,手阳明为传导之宫。二经相为贯输,以运化精微者也。二经病,则 
痰积 
虫癖生焉。辛能破滞,苦能杀虫,故主如上诸证。 
x槟榔坠诸气,至于下极,气虚下陷者,所当远避。x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八)清大肠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肝、大肠二经。恶麦门冬。 
止血利肠风,除带下五漏。 
味苦而浓,性沉而降,善主下焦血证,兼去湿热。 
x地榆,寒而下行,凡虚寒作泻,气虚下陷而崩带者,法并禁之。x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八)清大肠
内容:味苦、酸,性寒,无毒。入肝、大肠二经。含蕊而陈者佳。微炒。 
止便红,除血痢,咸藉清肠之力。疗五痔,明眼目,皆资涤热之功。炒香频嚼。能治失 
音。 
子∶名槐角,用颇相同,兼行血而降气,亦催生而坠胎。 
感天地阴寒之气,而兼木与水之化,故为凉血要品。血不热则阴自足,目疾与痔证交愈 
矣。 
按槐性纯阴,虚寒者禁用,即虚热而非实火者亦禁之。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八)清大肠
内容:味苦,性平。入胃,大肠二经。炒用。 
降逆定痛、凉血止血。反胃吐食、腹疼不歇。肠风痔漏,脱肛肛裂。五色痢疾、疝气阴 
蚀。 
鼻衄鼻息,为末裹塞。 
炒时须以滑石粉烫之。配合胡黄连、炮山甲、槐米、名胡连追毒丸、治痔漏甚效。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八)清大肠
内容:(见食疗)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九)涩大肠
内容:味酸、涩,性温,无毒。入脾、肺、肾三经。 
泻痢久而肠虚,崩带多而欲脱。水煎服而下蛔。汁点目而止泪。 
x榴味酸涩,故入断下崩中之剂。若服之太早,反为害也。x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九)涩大肠
内容:味苦,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 
止泻痢称奇,固精液颇效。 
x新痢起,湿热甚者忌服。x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九)涩大肠
内容:俗称臭椿。味苦涩、性寒,有小毒。东引者良、以醋炙之。 
涩血止泻痢、杀虫收产肠。 
苦寒之性,虚寒者禁用,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耳。止入丸用,不入汤煎。 
椿白 
皮,即香椿,主用相仿,力稍逊之。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九)涩大肠
内容:味苦,性温,无毒。入肺、肾、大肠三经。忌铜铁器。 
用浆水于砂盆中研,焙干再研,如鸟犀色。 
固肠医泻利,敛肺治咳血。兴阳事,止遗泄。外用能止牙疼,能染须发,能治口疮阴疮, 
能涂酒渣之鼻。 
此药有功于止涩,然亦不宜独用多用也。 

第三卷肺经及大肠经
(九)涩大肠
内容:味酸、辛,性大温,无毒。入心、脾、大肠三经。畏芫花,恶大黄、松脂。 ,水飞。 
久患肠 ,频频脱肛。生肌长肉,外治痈疡。 
石脂固涩,新痢家忌用。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九)涩大肠
内容:(见补气)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九)涩大肠
内容: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脾经。畏恶同白术。产茅山者佳。泔浸,蒸晒。 
燥湿消痰,发汗解郁。除山岚瘴气,弭灾诊恶疾。 
苍术为湿家要剂,痰与气俱化,辛温快气,汗与郁并解。芳气辟邪,得天地之正气者欤。 
x苍术与白术,功用相似,补中逊之,燥性过之,无湿者便不敢用,况于燥证乎。x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九)涩大肠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脾经。 
健脾消水肿,益气充肌肤。 
x楮实,虽能消水健脾,然脾胃虚寒者勿用。x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九)涩大肠
内容:味甘,性平,入脾经。 
水肿初起,饮之可消,虽药味平常,而奏功甚妙。 
农村用之治浮肿有效,盖健脾行水之功也。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九)涩大肠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心、脾、肾三经。去壳,盐水炒,研细。 
温中进食,补肾扶脾。摄涎唾,缩小便。安心神,止遗浊。 
辛能开散,使郁结宣通,行阳退阴之药也。古人进食,必先益志,为其于土中益火故耳。 
x益智,功专补火,如血燥有热,及因热而遗浊者,不可误入也。x 

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九)涩大肠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肾三经。忌见火。畏郁金。去丁盖。鸡舌香,是其别名。 
母 
丁香乃其大者。 
温脾胃而呕呃可瘳,理壅滞而胀满宜疗。腹痛能止,口臭堪去。齿除疳 ,痘发白灰。 
脾为仓廪之官,伤于饮食生冷,留而不去,则为壅胀,或为呕呃,暖脾胃而行滞气,则 
胀呕 
俱瘳也。 
x丁香辛热而燥,非属虚寒,概勿施用。x 

第三卷脾经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