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草根政治日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7点钟的时候,我一共征集到60个签名,算算也差不多了,天气渐冷,肚子渐饿,便回去了。在路上我自己默算了一下,我大概总共花了3个小时来征集签名,平均每小时征集到20个,每一个花3分钟。这3分钟里,大概有1分半是在等待,有半分钟是搭茬被拒,有1分钟是解释和签名的时间。效率还算不错。不过,如果一个签名要花3分钟的话,那么3万个签名就需要9万分钟,也就是1500小时。就算整个宾州能号召出150个义工,每个义工也需平均花上10个小时。任重而道远啊。    
    比较遗憾的是,有十几个人已经答应要签了,结果发现他们不住在蒙、切、特三郡,只好放弃。另外,我想,如果自由党再有钱些,做个“反税”的标语牌,我再来邀请别人签名,一定就容易多了。    
    比较好玩的是,居然在邮局遇到一个熟人,是公司里的中国人。好在她上次到我家来参加派对,看到过我竖在家里的自由党大牌子,因此还没有太惊讶,不过还是向她解释了一会儿我到底在干什么。可惜她有绿卡却是非公民,因此没法帮我签。由此想来,其他义工的工作应该比我容易,因为光是他们周围,大概就可以征集到几十个签名吧。


第二部分 2004年第13节 蘸谈美国政治

    在感性地讲了一些关于我参加自由党的活动后,下面我要开始介绍我为克里助选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我想先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大体地谈谈我所理解的美国政治。    
    首先要强调的是,美国是个极其复杂的国家。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没有中国多,但种族构成要比中国复杂得多:有所谓的社会主流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盎格鲁—撒克逊裔白人新教徒),有欧洲其他各国来的移民,有祖上被贩来当奴隶的黑人,    
    有从墨西哥和中南美洲持续涌入的西班牙裔,还有亚裔。这些来自世界各地,文化传统非常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原因来到美国,对社会、国家、政治的看法自然会千差百异,甚至针锋相对。我常想,有空得再去查查美国历史书,看看是不是除了南北战争之外,他们还漏记了几次内战。    
    对于这么复杂的一个国家,任何企图在一篇文章里来谈这个国家的人,大概都应该被流放到阿拉斯加去。所以我必须首先声明,本文挂一漏万,只是最最粗浅的一些个人感受,是比“浅谈”还要浅的“蘸谈”。其次,既然是个人感受,必然会带上我的很多思想烙印,为了防止被我的观点误导,读者看完本文后,应该再去看几篇极权主义者对美国的描述,可能才会有比较全面的结论。    
    美国号称“种族熔炉”,因此多元化可以说是美国最大的特点。任何一个读过王小波杂文的人,一定都会被他开口便引的那句罗素名言“参差多姿,乃是幸福的本源”叨扰得不堪其烦。如此想来,当年他在匹兹堡度过的时光,一定很是幸福。我初到美国时,有两件事印象很深,充分说明了什么是“多元化”。    
    一是没有“美国普通话”。刚到美国的中国人一般都会为口语烦恼,因为自己不说标准的美国英语,就像在中国不会说普通话,在英国不会说BBC腔,感觉低人一等。但很快我就发现,压根就没有“标准美语”这一说,这个词大概只存在于中国某些书的封面之上。就算是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员吧,比如纽约的电视台,那也是白人说所谓的“纽约英语”,黑人说黑人英语,而如果是南方的嘉宾,他们就说带南方口音的英语,大家各说各的,井水不犯河水。每个人都理直气壮地带着自己的口音。所以,我现在坦然地说我的中国英语,周旋于众多的美国英语、印度英语、欧洲英语乃至英国英语之中。    
    另一件事,是我做助教时,第一次带习题课,心中很是忐忑,就去问一个美国朋友,习题课应该怎么带。她说了一下该注意的问题,最后说:“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Beyourself)。”这个说法当时让我新鲜了很久。我本来总觉得,习题课这种东西,系里应该有个惯例或者规定,一二三四五,就清清楚楚地把怎么上课都讲明白了。没想到其实怎么带一门课,完全是带课老师自己的事。我至今很感谢她告诉我的这句“做你自己”,常引为自己跳出陈规、我行我素的依据。    
    多元化的源头是对个体的尊重。随之而来的,必然就是“宽容”,因为如果人们不宽容不同意见,多元化就不可能实现,必然就还是“万马齐喑”、思想定于一尊。在美国,纳粹党和三K党都是合法的,60年代时,纳粹党一度被禁,美国人权组织认为他们的权利也应当受到保护,任命了一位律师替他们辩护。这个律师是犹太人。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以5:4判纳粹党也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同样,当年为三K党辩护的律师是个黑人,这大概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也要维护你说话的权利”的最好例子。在宗教上,美国极为自由,充满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教派,都充分享有各自的信仰自由。一夫多妻的摩门教、直呼上帝之名的耶和华见证人、信奉教主的大卫教派,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如同农贸市场般热闹。他们只要不触犯法律,就可以自由地传教。大卫教派是由于私藏火器,并且拒绝联邦人员调查,才被围攻的。那次围攻由于借用了军队资源,还被人权组织找了很长时间的麻烦。    
    然而,与在政治和宗教上的宽容相反,美国对个人生活却是不那么宽容的。比如,在美国的50个州中,49个州禁止嫖妓,只有赌城拉斯维加斯所在的内华达州允许嫖妓。再比如最近弄得沸沸扬扬的“同性恋婚姻”事件,竟然闹到布什扬言要修改宪法来禁止,真让人对美国的保守程度要刮目相看。这些在很多欧洲国家都不是问题,甚至同在北美的加拿大人都对此不以为然。    
    这充分说明了美国社会的右派本色。从历史上看,构成美国主流社会的中西欧早期移民,来到美国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旧大陆所受的宗教迫害;二是对新大陆的经济机会的向往。他们虽以新教徒为主,但教派也是五花八门,况且他们对自己所受过的宗教迫害还心有余悸,因此在新大陆提倡信仰自由,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但同时,由于他们都是虔诚的教徒,所以在道德上要求甚严,对个人生活很是自律。欧洲宫廷里的那种浮华的生活作风,和这些贫下中农是格格不入的。    
    在经济上,新大陆当时尚未开发充分,个人只要努力,获得成功的机会是很大的,这就是至今仍在流传的“美国梦”。所以,他们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认为经济应当是自由竞争,由个人对财富的渴望来推动,而不是由国家来规划。    
    这就构成了美国右派的主要立场:个人道德保守、经济自由。他们主张低税收、小政府,强调个人奋斗。由于他们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因此比较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本能的防范新兴思想。    
    本来,美国简直就是右派的天堂了,可惜除了这些主流社会,美国还有其他各种三教九流的人。比如,被贩卖来当奴隶的黑人,他们在被解放后,政治上是自由了,经济上却“一穷二白”。“美国梦”仍然存在,可是他们这些奴隶的后代怎么和奴隶主的后代竞争呢?他们祖先的劳动被别人无偿地占有,在竞争中天然处于不利的位置。白人老爷们的后代必须为此做出补偿,虽然不能重新卖身给黑人为奴,但美国开始推行“肯定性法案”、“反歧视法”等,要求学校、公司录取的人员和人口中的民族成分相合,使得少数民族在同等条件下其实可以被优先录取。同时,政府又提高税收,为生活无着落者提供福利。    
    风起云涌的60年代,无疑是世界上所有右派的噩梦,对美国人来说,尤其如此。除了少数民族争取人权的斗争以外,美国还上演了“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当然,还有“性解放”。这都和右派观念完全相反。在经济上,罗斯福新政更是早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政府主义已经在美国占有一席之地。左派势力在美国这个世界右派的大本营蓬勃发展起来了。它的主力是少数民族、穷人、年轻人、知识分子。左派的主要立场就是:个人生活要自由,经济要国家干预,补偿弱势群体。    
    美国的两党政治就是左、右派对峙的反映。共和党代表右派,是所谓“主流社会”的代言人,他们认为:国家提高税收来给穷人发福利,是一种对工作阶层的剥削,伤害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最终会鼓励大家都不工作,坐在家中等救济。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会造成经济的僵化,使经济彻底失去活力。同时,他们的观念保守,对国家有很高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把反战人士看作是国家的叛徒(美奸),对性解放深恶痛绝,对传统的家庭价值非常看重。共和党的成员,大多是中产阶级和富人,他们代表着这个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共和党所代表的价值观,是美国的主流,因此又被称作“保守派”。    
    民主党的观念和他们几乎完全相反(当然,在信仰自由等基本人权方面,全美国都是一致的)。他们深受从欧洲大陆传来的左翼思潮的影响,认为国家应该干预经济,用计划来调节经济,以免经济盲目发展。同时,他们强调平等,认为国家应当负起照顾弱势群体的责任,不能使贫富过度分化。在个人事务上,他们认为只要不伤害别人,个人有权利处理自己的一切事务,不需要社会或者国家的指导——我不信上帝,或者同性恋,又干卿底事?这些观点在传统的美国人看来简直是离经叛道,因此被称为“liberal”,即“思想开通者”,也称“自由派”或新自由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