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身体内,燃烧的本就是武将的血液,他渴望着上战场,渴望着指挥大军杀敌,渴望着胜利。

在马邑,李靖经常率领士卒和侵扰边郡的突厥人作战,战役有大有小,有胜有败,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他将兵书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治军之术以及作战方略,其中,尤以骑兵为甚。

因为经常和突厥人作战,李靖从突厥人的骑兵战术中得到了启发,屏弃了南北朝到本朝以来一直注重重骑兵的方略,主张建立像突厥人一般的轻骑兵,以快为主,在快速移动中寻找战机,找寻到敌方的破绽之后,就率领骑兵突击,像凿子一样将敌军阵型凿穿。

不过,他只是区区一个郡丞,手底下的士卒并不多,只是马邑郡附近征召来服役的精壮,精锐的边军他没有权利指挥,边军的将领们自然不会按照他的想法来建军,所以,他只能将这些想法埋藏在自己心底,终究还是那个壮志未酬的李药师。

后来,刘武周杀王仁恭反隋自立,李靖见势不妙,单身逃离马邑,赶往太原向太原留守李渊求救,结果自然不如他愿。

在太原逗留的那段时间,他偷偷观察过李渊的新军训练,李渊的骑兵队伍用的就是突厥人的那一套,和他心目中的骑兵队伍相差不大,拥有如此强兵,却不去征讨刘武周,就是通过这点,李靖察觉到了李渊的反意。

接下来,又是一连串的逃亡和追杀,迫使他单身翻越太行山,来到了河北境界,原想南下江都向皇上揭露李渊的反意,不过,这个时候李渊已经竖起了反旗,不需要他再往江都跑一趟了。

然后,通过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情,他滞留在了高畅军中,并且升为了中郎将,在得到高畅的又一次接见之后,高畅让他率领本部五百人到信都郡募兵,以这五百人为骨干,组建一支五千人的队伍,除了大的枝干之外,一些小细节允许他以自己的方法练兵。

没想到,他少年时独领一军的梦想没在朝廷实现,反倒在四十来岁的时候,在一个反贼的手底下实现了。

李靖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打仗的天才,也认为自己摸索出来的练兵方法在当下应该不比任何人差,然而,在高畅军中的这段经历,让他感触良多,从某些方面来说,他认为原来的那个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

这世上真有天才,但是那个人并非自己,而是那个二十来岁的反贼头子,那个妄称神灵的夏王高畅。

对高畅这个人,李靖花了不少时间来追寻他的事迹,希望通过他的那些过往来了解他,要想以对方为敌,就必须详细

方,甚至要比对方还要了解才行。

一年前,那个年轻人还只是杨义臣军中的一员将官,失踪一段时间之后,突然从反贼窦建德军中冒了出来,最初,手底下只有两千乌合之众,然后,袭平原,攻清河,杀建德,短短一段时间,他就身登夏王高位,手底下有四郡之地,雄兵数万,这样的人不是天才是什么?总不会真是像他自己吹嘘的那样,是天上的神君降世吧?

越是对高畅了解得越多,李靖就越是心寒,对方不仅给了他一种自己无法力敌的感觉,并且,在某些方面还让他不由自主地受到了影响。

他喜欢在高畅军中任职,这支军队和他理想中的精兵差不多,遵守军令,勇敢作战,悍不畏死,富有牺牲精神,这支军队唯一让他感到不舒服的就是那个神官制度,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那些士卒之所以作战如此勇敢,又和神官们的宣传和鼓动脱不了干系。

有时候,他难免会想,要是完全按照自己以往那套练兵方法组建的军队和高畅军作战,在相同的情况下,究竟谁的胜利面要大一些呢?结果,每一次推算下来,结局都让他感到不寒而栗。

一个军事天才并不可怕,有时候打仗并不是靠精兵悍将就能获得胜利的,胜利需要更多方面的东西来配合,比如后勤供给,比如治下的财赋多寡,比如统帅的战略眼光,战术手段等等。

让李靖更加惊心的是,高畅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天才,李靖虽然没有去过高畅的根据地平原郡,然而,通过最近高畅一系列的动作,以及治下百姓的生活状态,李靖就知道,高畅还是一个政治上的天才,并且,是一个真心为民的明主。

然而,不管怎样,他始终是一个反贼,一个和自己不共戴天的反贼!

要自己为一个反贼卖命,就算他多么英明神武,也是万万不能!

为了避免那种乐不知蜀的状态越来越严重,李靖每天都要不断提醒自己,他是一个反贼,一个你需要对付的敌人,并不是你的主公。

然而,即便如此,李靖有时候难免还是会忘记这一点,毕竟,在一个英明的头领下面做事情,是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喜欢的。

为了避免对朝廷的忠心丧失殆尽,李靖最终下定了决心,决定离开高畅军,南下投奔东都,希望能带兵去和瓦岗军作战。

虽然,他也知道那个愿望实现的机会实在是太渺茫了,能否进入东都是一回事,进入东都之后投军多半也只能做一个小军官,根本不可能让他独领一军,更有可能,他还没有逃出高畅的领地,就会被高畅军发现。

然而,即便前景如此不明,即便自己马上就会拥有五千士卒,李靖还是决定离开高畅军,他害怕时间一久,当自己真的拥有五千部属之后,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了。

李靖率领本部赶到信都郡衡水驻扎那天,是九月十五日,那天,在高畅领地内,正好爆发了大规模袭击流民聚居点的事情,李靖部的驻地衡水也不例外。

在衡水城外,大概有五十来个流民聚居点,在李靖部到达的当天,就有十来个流民聚居点遭受到了不明武装的袭击,那些人全都身着黑衣,蒙着面巾,他们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聚居点内能拿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不能拿走的都被烧光了。

那些残存下来的流民无家可归,只好往衡水城赶来,希望城内的官员为他们做主,李靖部赶到衡水军营的时候,遇见的就是这样的一副惨况。

衡水令乃是当地一家大族的族长,窦建德率军在攻打衡水的时候,他率领亲信家丁打开了城门迎接窦建德进城,在窦建德那里,没有本地人不准在本地为官的规定,那人就被窦建德任命为衡水令,高畅接替窦建德的位置后,并没有做大幅度改变,所以,那人继续担任了衡水令。

面对众多的难民,那个衡水令并没有打开城门让难民进城,而是任由那些难民在城外哭喊。

李靖率军赶到之后,看到这个情况,不由义愤填膺,不过,在高畅治下,军政是分开的,军队是不能对民间的政务指手画脚的,李靖作为衡水的驻军长官,管不到衡水的内政。

他唯一能为这些难民所做的就是将难民们放进城外的军营中,将士兵们的口粮分一部分出来,让难民们暂时安定下来,再作打算。

在这种情况下,李靖的逃跑大计自然落空了,他唯有将这里的情况向上面传达,等待上面的命令,至少,在难民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他不会离开衡水。马当先,驰上了一个小土坡,土坡之下,是一片刚刚的田野,光秃秃的土地上,铺着一些残余的干草,在风中瑟瑟发抖,看上去,这风景分外萧索。

在田野的尽头,是一个小村庄,往常这个时候,那些屋子的上空应该遍布炊烟,不多久,就该是午膳时刻了,如今,在村子的上空,的确冒着一股黑烟,然而,却无往日那般的平和与宁静。

李靖轻喝一声,纵马冲下土坡,向那个村子驰去,在他身后,黄晟率领数十骑随之而来。

冷风迎面吹拂,飘来了一股焦臭的味道。

在村口的晒谷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尸体,精壮有之,老弱有之,妇孺有之,他们有的被刀砍,有的被槊打,有的被枪刺,鲜血流了一地,已然干涸,地面到处都是一团一团的焦褐色。

村子已被焚烧殆尽,留下了一地残垣断壁,火焰已经熄灭,然而,大股大股的黑烟仍然从废墟中冲天而起,飘拂在淡青色的天空,与天穹上那一朵朵灰色的云朵相呼应。

李靖皱着眉头,凝望着这修罗地狱一般的风景。

黄晟打马来到他的身边,轻声说道。

“李兄,看来我们又来晚了一步!”

李靖没有回话,他鹰隼一般的目光在那片残垣断壁中扫过,沉声说道。

“黄老弟,叫儿郎们四处搜索一番,看有没有幸存之人!”

“是!”

黄晟应了一声,打马离开,率领身边的轻骑朝村子内驰去。

李靖瞧着手下在村子中忙活,心神却回到了几天之前。

九月十五日,申时。

李靖率军来到驻扎地衡水,在距离衡水五里地时,他得到了前锋的报告,说是有一大群人围在衡水城下,使得衡水城门紧闭,让前锋无法进城和衡水令取得联系。

最初,李靖还以为是流贼犯境,当全军排成战斗阵型来到城下之后,才知道那些人全是附近流民聚居点的老百姓,他们的聚居点被匪盗所袭,侥幸逃得了性命,希望能进入城中避难,不过,却被当地长官拒之门外。

李靖并没有挥师驱散这些难民,他虽然出身世家,却因在底层熬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并没有世家子弟的傲气,并不视这些流民为猪狗,在某种程度上,还极其同情他们,这些人让他想起了边塞那些在突厥人马刀下哭喊的大隋子民,他决定为他们出头。

然而,和衡水令最初的交涉是不愉快的。

衡水令没有理会城外李靖部传令兵要求联络的呼喊,也没有打开城门,将李靖部迎入城中,而是同样将他们和难民一样拒之门外,幸好,在衡水城外,有往日窦建德大军驻扎的营址,使得李靖部并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就赶在天黑之前搭好了军营,士卒们在李靖的号令下,将营帐让了出来,让那些老弱妇孺进帐休息,他们则和流民中的精壮在野外升起篝火,凑合着过一夜。

这些所作所为让李靖在流民们心目中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