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时代中医文化随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霾硐只旧鲜且恢碌模笮【拖褚茄4合牡娜擞鼋洗缈诼錾晕⒋笠恍锒缈诼鼋嫌诼錾晕⒋笠恍庑┮彩钦5摹7粗蚴遣√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提到了正常人的脉搏与呼吸的关系:“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rùn,余)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大意是说,如果呼吸间有一次短暂间歇,而脉又跳动一次,那么一呼一吸的时间内,脉就可以跳动五次。人呼吸偶尔有一次长吸气,脉又会跳动一次,这样,在人一呼一吸的时间内,脉搏动就在五次到六次之间,是正常范围,此即“平人”(一般健康人)的脉率。

反之,脉搏与呼吸的关系违背上述比例的人则一般是病人。又提到,“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大意是说,常以正常人的呼吸来衡量病人,医生是没病的,可以调匀自己的呼吸来诊察病人的脉搏。

另外在《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中提到了人四季的正常脉象。

“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耎(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大意是说,春天是使万物生发的季节,所以其气来软弱,春脉端直而长如弓弦,反之为病态。

“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大意是说,夏天是使万物生长的季节,所以其气来盛去衰,夏脉如钩,反之为病态。

“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大意是说,秋天是万物收成的季节,其气来急去散,所以秋脉如浮,反之为病态。

“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含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大意是说,冬天是使万物含藏的季节,其气来沉而搏,所以冬脉的状态好像有所营守(沉)一样,反之为病态。

2006年10月29日于北京




20·望诊

  20·望诊

  中医文化随笔20·望诊

  关于望诊的理论依据,《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大意是说,人的表里内外是相应的,所以,人的内在情况可以通过外表或外在行为表现出来。《黄帝内经灵枢·本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大意是说,看其外在表现就可以知道内部情况,从而知道得了什么疾病。

  望诊可以望人的面色。《黄帝内经灵枢·五色》:“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大意是说,病态的面色中,青黑为痛症,黄赤为热病,白为寒病。

  另外,望诊还可以望人的神态。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中提到了五种人:“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纳)而恶出,心抑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乎(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少阳之人,諟(dì)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宣,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大意是说,有五种人:太阴之人,贪心而不仁慈,很深沉,自私而不愿意帮助别人,但外表上却又不容易显现出来,特别是在当时可能不动声色,但事后会采取行动;少阴之人,贪小便宜,有贼心,见人有所损失,则好像自己得到了什么一样,喜欢伤害他人,见人有了利益,反而很生气,心存嫉妒而对人不施以恩德;太阳之人,性情大大咧咧,好说空话大话,志向很大却不扎实前进,言行举止随便而不太顾及影响和后果,做事常自作主张,事情搞砸了也不后悔;少阳之人,好自贵,处于很小的位置,自己就已经认为很满足了,喜欢外交而不爱内部活动;阴阳平和之人,内心祥和安静,不患得患失,心态坦然,万物一体,淡泊名利,随缘妙用,自重而谦虚,与人处事通过言谈而不通过其他“治理”手段,是谓“至治”。

  这五类人外在表现为五种形态。“太阴之人,其状黮(dǎn)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guó)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xiǎn),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yóng)颙然,愉愉然,(目旋)(目旋)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大意是说:太阴之人,面容黑色,看上去容貌不善,俯视他人的样子,膝弯却不驼背;少阴之人,有股贼相,站立看着急躁险恶,行走起来像要趴下一样;太阳之人,其状趾高气扬,反身弯腰;少阳之人,其状站着好向后仰,走着好身体摇摆,双手好放在背后;阴阳平和之人,看上去很有涵养,很随和,很肃敬,很愉悦,目光往来正而有神,众人皆称其为“君子”。

  这五种人中,只有第五种人是身体健康的人,其余四种人都是病态。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少阴之人“多阴而少阳,其血易脱,其气易败”;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少阳之人“多阳少阴……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

  所以,根据上述介绍,我们应该主动改变自己的性格,使自己成为性情中和、阴阳平和之人;作为医生,也应该主动引导病人在陶冶性情、改变性格、成为阴阳平和之人上下功夫,以使疾病早日康复。

  2006年10月30日于北京




21·问诊

  21·问诊

  中医文化随笔21·问诊

  关于问诊,中医认为必须要通晓人事。《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也就是说,作为圣人的医生治疗疾病,一定要清楚天地阴阳之理和四时法则、五脏六腑、雌雄表里等情况,也清楚刺灸砭石和药物治疗的适应症,顺从于人事,而明了如何治疗疾病。

  那么如何在诊治疾病时“通晓人事”呢?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大意是说,有一些病是失志病,在诊治疾病时,要询问一下病人的“贵贱贫富”情况,也就是了解一下病人的过去与现在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情况。这类病人往往没有风寒暑湿等外邪侵犯的病因,病是从内而生的,曾贵后贱的人是“脱营”之症,曾富后贫的人是“失精”。他们因为情绪抑郁,所以耗煎营血,悲则伤气,导致身体日益衰弱,所以外耗于卫气,内耗于营血。

  像这类疾病,当我们问到这些后,马上意识到是虚症,应该予以镇心安神、升阳益气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引起了痰核(如乳腺增生),也是由于耗损气血而致,治疗初期要注意急用益气养营等药专心治疗,切不可当作实火而清热解毒、攻坚散结,否则可能会引起疾病的急剧恶化。同时,我们要注意鼓励或引导病人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学会开阔心胸,随遇而安,随缘行事,乐观向上。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j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大意是说,我们在问诊时,一定要询问一下病人的饮食和居住情况,是否暴乐暴苦,始乐后苦。因为偏颇的饮食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伤害人的精气(参见《中医文化随笔01·饮食》;暴乐暴苦,始乐后苦,情绪的巨大波动,也会影响人的精气,因为“喜则气缓”、“悲则气消”。精气减少,形体就会随之衰弱。暴怒使气机向上,从而伤害人的阴气;暴喜使气机懈缓,从而伤害人的阳气。多因怒气等激动的情绪太过,厥逆之气上行,气血上涌,气满脉内,甚至引起出血等症状,伤害形体(如脑溢血导致瘫痪等)。

  清楚了上述病因,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除了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外,还应使病人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不足,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气、饮食习惯,加以改正,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另外,中医并非片面神化脉诊的作用,而是认为望、闻、问等其他三诊也很重要。《黄帝内经素问·征四失论》:“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猝)持寸口;何病能中?”大意是说,诊病不问病因,则不知有否忧患和饮食的失节以及起居过度的情况;或者是否被毒所伤,不提这些,而仅仅靠把脉诊病,怎么能行呢?

  总之,中医要通晓人事,尤其在问诊上应该注意。

  2006年11月1日于北京




22·闻诊

  22·闻诊

  中医文化随笔22·闻诊

  所谓闻诊,就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或闻与病人相关的气味来诊断疾病。《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

  闻诊中,我们可以闻是否有五种声音。《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