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地域文化的形成(一)-葛剑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地域文化的形成(一)-葛剑雄  
 
   主讲人简介:   
  
 
  葛剑雄, 
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简明中国移民史》合著)、《中国移民史》《往事与近事》、《泱泱汉风》、《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葛剑雄自选集》、《行路集》、《碎石集》等及论文百余篇。 
 
   内容简介: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它的特点,要求它跟周围、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 
 
  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但是往往有几种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等。  
   全文: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五千年的文明记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您走遍中国疆域,为您讲述中国的地域文化。) 
 
  各位观众各位朋友,今天我要将的是关于地域文化。其实说穿了很简单,一个地方有它的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这就是地域文化。比方说咱们北京,可能就说北京文化,你到天津,人家就说是天津文化。所以所谓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所谓它的特点,就要求它跟周围,跟其他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 
 
  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他那个时候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他讲的谚语就是他那个时候已经是老话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这两个词,你们看很形象,一个风一阵风一样这么吹,吹过去又一种风又来了,所以流行是经常变换的,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你看俗是人字旁的,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我们今天讲有的文化,有的追踪下来,有的可能存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比如燕赵文化,为什么叫燕赵文化呢? 
 
  (燕赵文化就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后期形成的。这种地域文化是依托于战国七雄中最靠北的两个诸侯国而产生的。其地域范围包括:北起今内蒙古南部,辽宁南部,东至渤海,西起山西东部和北部,南至黄河的广大地区。历来人们多用“慷慨悲歌”来概括燕赵文化的特点。此说的形成,与燕末发生的荆轲刺秦王有直接的关系。易水送别那悲壮的一幕和秦王殿上那惊心动魄的刀光剑影,足以憾人心魄。所以至今人们对之难以忘怀。) 
 
  所以它一般都要有很长的时间积淀下来,不是那么一下子来个什么风,就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了。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地域文化,首先一般要了解它的历史。我们讲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最近的研究证明,可能五千年还不止。特别有些发达的地方还更长。那么这个文明史它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当然整个中国有中国的特点,但是更多的是表现在它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区。所以我们整个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它不是完全一样,是由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明构成的。所以每一种地域文明、地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都有它特有的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地域文化呢? 
 
  (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其中方言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正如唐代的贺知章诗中所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可见方言将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可是有的人,比如清朝的大太监李莲英和同治、光绪皇帝的两朝帝师翁同和,却都不会说自己的乡音了。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第一个地域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方言。中国到底有多少方言,我看很难(统计)。我请教过方言学家,他说没有办法弄清楚,什么道理呢?看你怎么分,你分大的有那么几种,那么你再分细的,每一种方言又有很多种小的,他说到底有多少,我们不要去讲数量,就是非常多。那么特别是中国的南方,我们也会感觉在北方,你出去尽管他讲土话,大致还差不多,大家都能听懂,至少可以交流。但是你到南方去,我自己南方人,我是浙江人,但是浙江话,浙江南部、中部很多话我都听不懂。不要说一个省听不懂,就有的时候一个县里面,城里人听不懂乡下人的话,平原的人听不懂山区的话,有的隔一个村讲话就不同了。那么这个方言,那可是地域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们平时讲话,我们大家有个感觉,特别是碰到同乡,自己同一方言的人,我一说这种话,那么很自然地就增加人跟人之间一种共同的感情,好象用这种话交流特别亲切,而且的确很多意思好象不用自己的方言就表达不清楚的。那么,什么道理呢?因为中国就是,我们文字虽然是统一的,大家写的一样,但方言一直是不统一的,因为一直不统一的话,那么各种方言就成为人际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媒介。那么这个媒介的范围又是固定的。 
 
  所以(方言)应该讲是中国地域文化最有特色的一个因素。这样的话,就往往我们长期以来很多就根据方言来处理人际关系,历史上也是这样。我远的没有办法说,至少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当时已经存在着不同的方言,并且这个不同的方言还在历史书上都有记录。那么因为这个方言的关系,所以我们历史上面很多政治势力、政治集团,也就根据方言作为媒介。我们中国人讲的同乡,有大同乡有小同乡,大的同乡往往是祖籍在一个地方或者是一个大的省的,就叫做同乡。但是小同乡绝对有共同的特点,就一定是讲同样方言的,感情就特别亲切。那么到了进行什么政治活动,往往这些讲同一方言的人,他们就组成一个集团,这倒不是一定说统治者多自私,这比较方便。他们利益比较容易一致。当然他也不一定全是自己这个方言的人,但是这个方言的确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比如汉高祖刘邦,刘邦的老家应该是在今天江苏的沛县。他自己其实真正的祖先是在沛县丰邑这个地方,所以只要是讲这带话的,所谓他的丰沛故人,就是丰沛一带的老乡,就往往得到重用。那么他起家的时候一帮人都是这个地方的人,所以在汉朝初年,朝廷里丰沛的故人,就是丰沛这一带老家的人就成为很得势的这样一个集团。那么这种情况呢,以后每个朝代都差不多,基本都找得到。 
 
  我们知道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