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个it人的十年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的农业太分散,每家每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供货也很分散。对于异地来的客商而言,如何找到产品源头,如何保质保量,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何况很多地方的农村人欺生,中国城乡差距又大,倘若单枪匹马携款下乡,也不太容易有安全感。
  
     我不止一次地听外地客商说起过,广西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至于海南,甚至很多地方还在奴隶社会时期。说这话的安徽人河南人都有,但是这种多半是谣传或者夸大了的歧视语言,会让很多潜在的客商望而生畏。
  
      林子大了,什么烂鸟都有,我也知道一些农村人相当不厚道。如果老板去村里收购东西,经常以次充好,如果对方不肯要货,立即胁之以威。当然,这种地方很快就会名头败坏,远近的客商以后都不肯光顾,算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丫子。
  
      如果客商不愿意去村里收购,那么农民只能自己拉去批发市场,客商在这里集中收购,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收购手段。但是不免耽误时间长,货物就不太新鲜,物流搬运又多了几个环节,成本又往上窜。真的拉到了批发市场,货到地头死,价格的波动就非常大。
  
      经纪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从产业链的角度而言,他们相当于客商和农民之间的中介,为上游和中游搭桥。农民埋头种地,除了郊区菜农的应季产品可以本地消化,很多农产品必须外销他乡;客商要做生意,人生地不熟,也要当地人帮忙。经纪人的出现,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当然,经纪人是要收费的,收费多少已经有默认的行规,一般是每斤2分钱左右,如果是便宜的大宗产品,价格会下浮一些,如果是比较偏门的产品,价格也会提升,已经行成了一套行内的定价体系。
  
      按照一般农产品每斤5…8毛的收购价格,每一桩交易,他们提升了GDP大约2…4%个点。他们不属于产业链的上下游,只是中间的过渡桥,当然好的经纪人,大家都不会过河抽板,他这桥当得很是稳当,
  
      他们都是当地人,对本地的情况知根知底,风土人情也非常熟悉。中间还有很多是当年的地痞流氓,虽然已经退出江湖,但是威名犹在,乡村刁民小人,都要敬畏三分。怪不得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想来这些人从良做正当生意以后,别人轻易不敢欺骗他们,生意自然做得顺风顺水。
  
       经纪人对于当地的农产品非常熟悉,从农民开始下种开始,就持续关注。对于本地的农产品,无论是品种产量还是质量供货期,都了如指掌。信息就是财富,这是吃饭的基础,所以他们每天如果不做生意,都会骑着摩托车行走乡下,说起来,这也是一碗辛苦饭。
  
      经纪人必须对客商保持高度的信誉,这个行当竞争激烈,竞争对手多半也都是江湖狠人。如果让客商不满意,过一次河,这条板多半要被抽走让其他的板替代。如果要做产地垄断,一个经纪人吃掉一个产区,抬升价格,那么这个行当很快就会被做坏,客商会转往其他地区,再想当板子亦不可得。所以,他们对于信誉,非常珍惜。往往在地头,为了产品的质量问题,和农民据理力争。
  
      在经纪人发达的地区,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形成了非常好的环境。很多经纪人不仅做农产品收购,连客商的住宿、饮食、娱乐、安保,产品的包装、搬运、货运都一并提供解决方案。有了这些经纪人,一般客户只需拿着一个公文包,揣着几万十几万现金大洋,单枪匹马就可以搞定这个收购业务。如果合作关系很久,彼此充分信任,甚至客商不需来人,只把钱汇过来,经纪人就会收购好产品发车过去,足不出户就做天下生意。
  
      入行时间够长的农产品贸易商,旗下都有一堆各地的经纪人在提供服务。当然,每个经纪人,手里都握着一把的客商名单。大家各在其位各谋其财,算是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经纪其实是很早的职业,历史上被说成是中人或者中介,算是产品和客户之间的“媒人”。中国人成事往往要依赖“媒人”,但是又经常看不起媒人,喜欢拿“媒人”、“中人”来讽刺开涮,戏剧里的媒婆也常常是丑角面目。现在观念更新了,经纪人有了很好的地位。我们下乡,如果有经纪人带着,到哪里都能够看得到友好的笑脸,在荤素不禁的笑谈中,愉快地做成一笔笔或大或小的买卖。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0…15 18:24
      这个帖子从开帖到现在,已经有了将近1年。和种地一样,花费了我无数的心血。
  
      目前在组稿,准备出书,十一月份准备整理出版。内容和篇幅已经足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出书不是句号,算是一个中间的分号。
  
  
  =分界线
  
      目前我的战略重心,已经部分转移到上海,配合上海的合作伙伴的工作。帖子会一如既往地更新下去。为了让以前的内容继续有人阅读,不至于沉没下去。上海故事,将会在这个帖子里继续。
  
      关于上海的故事,我定位为商业和娱乐,力争写出一部现代市井的轻喜剧。
  
      未来一年的时间,主要的笔调将会变得轻松、幽默,甚至搞笑。有策划、有娱乐、有市井故事。
  
      如果可能,第二本书的内容就从这里开始。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0…15 18:26
  =
  |                                                                                       |
  |                         历     史     分     界                                       |
  |                                                                                       |
  =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0…15 18:28
  ~~~~~~~~~~~~~~~~~~~~~~~~~~~~~~~~~~~~~~~~~~~~~~~~~~~~~~~~~~~~~~~~~~~~~~~~~~~~
        历 史 在 这 里 分 界
  ~~~~~~~~~~~~~~~~~~~~~~~~~~~~~~~~~~~~~~~~~~~~~~~~~~~~~~~~~~~~~~~~~~~~~~~~~~~~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0…15 18:30
  ————————————————————————————————————————————
     隆重预告:
                《上海故事》 即将上演
  ————————————————————————————————————————————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0…16 10:00
  上市,上什么市? 不是早就上过了吗? 每天都在市场晃,还不算上市?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0…16 10:46
       上海是一个优雅的城市,大部分穿着得体,气质良好。果然是百年洋化过来的大都市。连卖菜的都有一口好谈吐,开口发展前途,闭口金融危机。果然是金融中心,市井之徒都是素质之辈。
  
       上海市场,斗智为主,斗勇次之。市场里的老江湖,个个心怀鬼胎。说话之间,虚虚实实,三分真话,倒要掺杂七分假话。
  
       不管高素质,还是低素质,“段子”外交,天下无敌。各种随机应答的段子之间,市场里面很多信息,可以套出来。人在说笑的时候,警惕性是最差的,不经意之间,很多信息就可以出来了。 
   
       不管赚钱不赚钱,进入上海,我完全带着几分娱乐的心情。每天看着市井的故事在上演,而自己也算是舞台角色之一,这种娱乐心态,让我看着整个市场,就是一部轻喜剧的舞台。
  
       《蜡笔小新》是我很喜欢的日本漫画作品。那种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入微和调侃,是我最欣赏的创作风格。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9…10…16 21:17
  性感作物进入上海(一)
  
      要问村长准备了什么作物进入上海。 答案是:性感作物。 要问目标是什么,目标是让这座感性的城市更性感,让更多的沪上幸福人家更享性福。
  
      什么是性感作物,总结如下: 粗的、长的、硬的、圆的、耐久的、自然的、阳光的、健康的、绿色的……
  
      无籽西瓜是我们第一站打入上海的产品,这种西瓜绿皮大个。性感特征如下:皮厚、耐留。一般来说,性感的男人脸皮都比较厚,而且比较耐久。这西瓜完全符合以上特征,而且我们的西瓜,都是实心苗,不是嫁接苗,属于英雄本色产品,绝非人妖太监类作物。另外还有说法,三个西瓜相当于一粒伟哥之功效,加上其外形滚圆坚硬,所以说,我们进入上海的第一批产品,从内到外,从形象到本质,都具备了性感特征,是为性感作物进入上海先锋头阵。
  
      经销商们在品尝过我们的西瓜产品以后,对于口感大为认同,除了包装经验不足,尚需改进以外,他们都很愿意和我们做生意。走货速度还算不错,品质带来销量,销售的速度感觉很快(所谓的“快感”??)
  
      看来,感性的城市,对于性感的农产品,还是张开双臂欢迎进入的。
  
      既然已经进入,还找到了快的感觉。以后的持续进入,那就是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甘蔗是我们广西的主要农作物(当年诗人写的《青纱帐与甘蔗林》,南方的甘蔗林就是我们那里的了),我们那里又是主产区之一。甘蔗嘛,又长又硬,生长期长达一年,阳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