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亿万到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石油危机的不祥年月,能不能再实施扩展计划呢?

  按中国人的说法,45岁的和田一夫早已进入不惑之年。日本也有40岁是男人的成熟年龄的说法。对此,和田一夫不能不三思。

  和田一夫认为,石油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是暂时的。日本国民能从二战后的废墟中崛起,就能克服眼前的困难。事实证明,和田一夫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在这个时候扩张,确实要冒很大的风险。

  和田一夫在公司高层会议上说:“不少公司见风落帆,不敢扩张;我们不妨顶风行舟,趁虚而上。这么多年来,各公司都走连锁店的路子,如果有一家大公司在某个市镇、某个街区开设了分店,别的公司一般不会再开,这等于说失却了这个市场。我估计,在御殿镇作调查的公司有三四个,我们必须抢在它们之前,早一日开设分店,就早一日占稳这个市场。”

  1974年,和田一夫在御殿镇开设了八佰伴分店。这是八佰伴本年度开张的第二间超级市场,也是八佰伴连锁化以来开设的第12间分店。此外,八佰伴在海外的第一间分店,于1971年在巴西开业。

  行船再次闯入险滩。开业后的御殿镇八佰伴门前冷落,虽然和田一夫作了最坏的打算,可生意不景气,比伊东市开业之初还要糟糕。

  御殿镇上,原有一家本地业主开办的超级市场——“君泽屋”。君泽比八佰伴要年轻得多,是静冈县超级市场的小字辈。八佰伴不仅是本县超级市场的老行尊,还是君泽的“导师”,与君泽有一段师徒之缘。

  1962年,赴美回日的和田一夫立即在热海改造老店,开办超级市场,在静冈县可谓开风气之先。八佰伴不但吸引了大批附近市镇的顾客前来看新奇,购买平价货品,更吸引了县内的许多同行前来考察、观摩、取经。其中便有君泽小菜店的老板。

  据君泽老板后来说,他在八佰伴第一间超市开张的第一周,就来八佰伴暗访过。他与和田一夫建立情谊是1965年,这一年八佰伴已有3间超级市场。君泽老板来八佰伴“购物”,他挑选了半天也没有挑选到满意的货品,还在全神贯注、坚韧不拔地挑选。和田一夫凭直觉,猜想他是前来察访的同行,便热情地向君泽的老板打招呼。

  君泽老板诚惶诚恐向和田一夫鞠躬,表明来意:“我喜欢这种开放的经营方式,佩服八佰伴的经营品质,准备把自己的小店改成超级市场,可我们的店是蔬菜水果杂货店,规模又小,能不能开,怎样开,心里没有底,敬请和田兄多关照!”

  和田一夫对“同行是冤家”的狭隘观念素来不以为然,问过君泽菜店的情况后,建议君泽老板到八佰伴新开设的一间小分店去视察。此后,君泽的老板来来往往跑了多回,和田一夫把小分店开业后的经营情况如实讲予他听,还向他提了许多可行的建议。

  君泽超级市场不久开张,越办越红火。

  此番,和田一夫要来御殿镇开设分店,君泽老板也热情款待,盛宴之后,还请和田一夫到茶艺馆消遣。他们彼此心里都明白,原先维持友好情谊,是双方都在各自的地盘营生,现在要围在一口锅里分羹,竞争在所难免。

  君泽公司虽小,却占尽地利人和。天时对双方都不利,石油危机带来的商业界淡风,毫不留情地笼罩在君泽屋和八佰伴的店堂。

  君泽是本地老店,早已进入盈利阶段。现在来了过江猛龙,君泽不惜摊薄部分利润,低价与八佰伴抗衡。

  和田一夫吸取伊东开设分店的教训,大肆作舆论宣传。君泽也以牙还牙,与八佰伴对撼。

  八佰伴因前期投入太大,亏损比预期的要严重得多。能不能打价格优势这张牌呢?和田一夫审时度势,认为进货的成本将会大幅下降。因为日本产品出口量减少,造成大量货品积压,厂商定会大量倾销。和田一夫不等这个时候来到,就打出“最廉”的旗号,实行降价大甩卖。

  和田一夫这个赌注押对了。不久,日本的物价指数上涨果真得到遏制。

  八佰伴由此而付出不菲的代价。御殿镇分店费了整整3个财政年度才扭亏为盈,但和田一夫认为值得,八佰伴占据了御殿镇的市场。

  1975年,开张不到一年的御殿镇分店稍稍有转机,石油危机的阴霾亦稍稍显出一线曙光,和田一夫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到富士山市开设分店。

  富士山市的规模数倍于御殿镇,本地有数家超级市场。和田一夫认真地估量对手和该市的市场规模,认为仍有八佰伴的发展空间,并且完全可以开设一间较大规模的分店。

  租下铺位,投入紧张装修,就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不是地方势力的围剿,而是大兵压境,又来了一条过江猛龙。它就是赫赫有名的伊藤洋华堂,与八佰伴相比,它无疑是一条巨龙。

  伊藤洋华堂的前身是192O年在东京浅草创办的洋华堂,除日货外,还经营时髦的西洋货和在日本享誉1000多年的中国货。伊藤家族涉足零售业时间比和田家早不了几年,但起点比经营小菜店的和田家高,并且立足日本最繁华的东京发展。1961年,伊藤家族的代表访美归来,当年便闯入超级市场领域,走多品种连锁店的路子。1965年,洋华堂公司改称为伊藤洋华堂公司。到1975年,该集团拥有60间分店,其中传统百货店有18间,其余为超级市场,超级市场一部分是由百货店改成,一部分是新开设的。伊藤洋华堂在日本零售业中排第二,仅次于最老资格的三越公司;而在超级市场领域,伊藤洋华堂则雄踞头把交椅。伊藤洋华堂以东京为大本营,向全国中等以上的城市扩张。富士山市是它的全国路线的一站,以公司的规模和名气,它完全可以视八佰伴为虚无。

  但社长伊藤雅俊未掉以轻心。在伊藤洋华堂公司眼里,富士山市的店只是小分店,通常社长在筹办过程中是不出马的,他只在开幕仪式上才露面。这次伊藤洋华堂拟定在富士山市开设分店之际,社长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富士山市,并与八佰伴社长和田一夫晤面。

  “和田君,我们还是携手合作吧。”伊藤雅俊没有小觑对手,八佰伴虽然名气资产均低于伊藤洋华堂,但八佰伴在和田一夫的打理下,处于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

  和田一夫婉言谢绝了日本商业界泰斗伊藤雅俊的好意。

  伊藤雅俊没有仗势凌人,他恳切道:“和田君,可得三思呀!”

  和田一夫很清楚,与伊藤洋华堂合作,可以无虞重大失利,能确保一定的商业利益。但与伊藤洋华堂合作,必然是要挂上别人公司的旗号,那么八佰伴谈何发展?只能成为大公司的附庸,甚至连“八佰伴”的品牌也会丧失!

  和田一夫十分佩服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1957年索尼公司刚刚推出袖珍半导体收音机不久,美国一家大电器制售商提出:索尼的收音机打上他们公司的著名品牌销售,确保索尼获得可观的利润。盛田昭夫断然拒绝,克服重重困难在美国市场推销。如不这样,就没有索尼辉煌的今天。

  伊藤洋华堂收购兼并了当地一间大百货公司“富士屋”。富士屋经营不善,难以维持,富士屋的资产折算打入合营公司充股,老板以为这是困境中的最好办法。“富士之伊藤洋华堂”立即投入装修改造,厉兵秣马,欲将八佰伴扼杀于襁褓之中。

  形势异常严峻,八佰伴未能吃伊藤洋华堂的“敬酒”,对方必然要“罚酒”。和田一夫一面下令调集货源,提高服务质量;一面派员千方百计刺探对手的情报,寻找化解克敌的招术。

  契机终于出现了。

  一张从印刷厂“流出”的伊藤洋华堂广告传单的清样,摆到八佰伴社长的办公桌前。原来伊藤洋华堂的绝招也是“廉价销售”,上面密密麻麻印有主要货品的售价。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和田一夫想起中国的一则历史掌故,脸上露出笑颜:你价廉我比你更价廉,有对方的售价做依据,我怎么也要胜你一筹!

  和田一夫赶印了10万张广告传单,抢先在伊藤洋华堂的客流范围内全面派发。这样,两天之内,市民手中就有两份广告传单可作比较。

  八佰伴更抢在伊藤洋华堂开张的前一天,隆重推出“廉价大售卖”活动。并标明:“廉价惠至顾客,是八佰伴一贯的原则。”

  八佰伴的生意转旺,反观之,名声显赫的伊藤洋华堂开幕这天,除业主造出的浩大声势,顾客多是做看客,而较少购物。

  曾有人预测:伊藤洋华堂开张之日,就是八佰伴歇业之时。和田一夫打破了伊藤洋华堂不可战胜的神话,八佰伴从此在富士山市站住脚。

  伊藤洋华堂的品牌信用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也不可能因暂时的受挫而丧失。伊藤洋华堂没有与八佰伴打价格战,而是调整货品,朝服装及居室用品方面发展。

  和田一夫深知若旷日持久打价格战,八佰伴绝不是财力雄厚的伊藤洋华堂的对手,和田一夫也作出重大调整,以经营食品及厨房用品为特色。这样,两家各得其所,都拥有相对稳定的顾客群。

  与伊藤洋华堂这一役,促使和田一夫更清晰意识到了在日本实施“全国路线”的困难性,八佰伴将会遇到更多的像伊藤洋华堂那样强大的对手。这坚定了他向海外扩展的信念。

  八佰伴的海外发展始于60年代末。

  第七章 海外突围 山重水复辟蹊径

  6O年代中期,日本百货业大分化、大改组、大兼并。许多像八佰伴这样规模的公司遭到兼并的厄运。八佰伴坚持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业绩不俗,但仍有遭外强吞噬之虞。和田一夫经过反复权衡,决定提前走海外发展的路子,飞赴遥远的巴西圣保罗市作市场考察。

  60年代中期起,由于超级市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