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落紫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为夺取皇位而费尽心机。至于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十二哥胤祹而情知皇位轮不到自己,加上他们也无此奢望,于是安安稳稳地当着自己的亲王,跟谁也不搀和。 这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党”。 (一)“大千岁党”“大千岁党”以皇长子胤禔为首,党人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士明珠,此人还是胤禔的亲舅舅。其它党人有大学士余国柱、户部尚书佛伦等人。 (二)“太子党” 顾名思义,“太子党”以皇太子胤礽为首。朝臣众多。 (三)“三爷” 为什么是“三爷”,而不是“三爷党”,这是由于三皇子胤祉根本没有形成什么明显的朋党之势。他本身喜欢舞文弄墨,周围都是些文人。他们受康熙之命,负责编书,还负责重修坛庙、宫殿、乐器,编制历法等。他们的最大成就是编辑了我国第二部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所以,胤祉即使有当皇帝的心,但较之别的阿哥,动作可小得多了。 (四)“八爷党” “八爷党”是所有朋党之中势力最强的一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还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示我)、十四阿哥胤祯以及侍卫鄂伦岱、内大臣阿灵阿等人。 胤禩“乐善好施”,人称“八贤王”。不过,所谓的“乐善好施”是假的,两面三刀才是真的。他表面上礼贤下士,实际上结党营私。这一切都被康熙看在眼里,他曾说:“二阿哥悖逆,屡失人心;胤禩则屡结人心,此人之险,百倍于二阿哥也。”所以在众人举荐胤禩为皇位继承人之后,康熙不仅大怒,还下令圈禁胤禩,借此打击“八爷党”。不过,没过多久,他就被释放出来了。
  胤禩出来后依旧不断网罗人员,扩大势力,甚至打起了胤禛门下的四川巡抚年羹尧的主意,又是送钱又是给物。可惜年羹尧不为所动,坚辞不受。 他们的这些举动,更加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尽管康熙并没有直接拿“八爷党”开刀,可在康熙心目中,早已把胤禩、胤禟等人排除在皇位继承人选之外了。 就在胤禩离皇储越来越远时,十四阿哥胤祯逐渐活跃起来,开始脱离“八爷党”,另起炉灶。据分析,十四阿哥胤祯当初依附八阿哥,是由于太年轻,没有什么资本去争储位。但胤禩受挫之时,十四阿哥胤祯已经三十岁,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皇子。况且他自己也有当储君的野心,不会甘心永远寄人篱下,为别人出谋划策。所以,他开始自己动手了,利用一切机会努力表现自己,而历史也恰恰给予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当时在中国西北部,有一支准噶尔的策妄阿布拉坦叛军。康熙五十七年三月,在清朝军队多次讨伐不力的情况下,康熙授十四阿哥胤祯王爵,任抚远大将军准备出征。鉴于此,朝中纷纷支持十四夺储,并在他出征前,嘱他在外掌好兵权,自己在内控制局势。十四阿哥胤祯自己也错误估计了形势,飘飘然起来,自我感觉甚好。实事求是地说,他确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到来,使前线战事十分顺利,清军立刻扭转颓势,收复失地。尽管他战功卓著,我却可以肯定,康熙绝无立其为储的意思,其原因有三: 1、康熙尽管封他为王,却没有赐以封号。也就是说,光知道他是个王,却不像胤禛。胤祉等人那样,赐封为雍亲王、诚亲王等。胤祯在奏折中自称“大将军王臣胤祯”,别人也顺著称之为大将军王。这种只封王,即不明确是什么王,也不授尊号的情况,应视之假王。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康熙只是拿胤祯作为一名武将使用,又担心他以贝子的身份统辖全军,威望不够,不以服人,所以只给一个王的名义罢了。 2、倘若康熙有意立胤祯为皇储,为什么又要派他出征呢?康熙就不怕自己死了之后,有人矫诏(假传遗旨)篡夺皇位吗?但康熙明白,即使那样,新皇登基,只需一句话,胤祯就得乖乖地回来,他就是手握百万雄兵也没有脾气。 3、康熙若真欲立胤祯 ,为什么又在西北战事已定之后,让他呆在西北,不召他回朝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康熙定是十分信任胤祯 ,否则不会把十几万人马交给他,而不必担心他拥兵自重。
  所以,在康熙眼中,胤祯只是一句优秀的军事指挥家罢了。 二、 四阿哥蓄势谋储 (五)“四爷党” 应该说,胤禛对储位的渴望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黜前。这时的他还是“太子党”的人,而且对储位一点也不热衷。他只是想辅佐好太子,尽为臣之道。 第二阶段是在康熙四十八年胤礽被复立前后到康熙五十年二次被废黜之间。这一时期,诸阿哥之间掀起了一个扳倒太子,争夺储位的小高潮。像八爷党就是在这个时期内逐渐形成的。这时的胤禛 地位很不稳固,也无甚威信。他自知就算太子换人,也轮不到自己。前有胤祉比他年长,后有胤禩比他势强,而且胤礽能一次被复立,就有可能两次、三次……被复立。他觉得太子宝座离他太过遥远,倘若刻意谋取,成功则罢;失败了的话,那就连亲王也做不成了,还会像胤礽一样被永行圈禁。所以此时的胤禛仍旧处处维护太子,在太子首次被废后,只有他敢于为胤礽说好话。与此同时,他还和胤禩等人和平共处,不把关系搞僵。 第三阶段是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这回众阿哥深刻认识到胤礽此次被废,绝无复立之可能,于是储位之争渐呈白热化。胤禛看到这一点,也蠢蠢欲动,结党营私,为窥视储位开始活动起来。随着胤禔早被圈禁;胤礽的二度被废;胤祉因势力太小,羽翼未丰,遂主动退出;这次的储位之争,逐渐演变为胤禛与胤禩的“四爷常”和“八爷党”之间的较量(至于胤祯,空有兵权,一无门人,二无威望,故不在对储位的有力争夺者之列)。 胤禛为了扩大势力,四处安插家奴,补外省官缺。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身居要职。例如:军事上有年羹尧,他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任四川巡抚;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任四川总督;六十年(公元1721年)任川陕总督。身为封疆大吏,手握军政大权,集四川、陕西等地重权于一身。为官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可扼制胤 大军,东可携重兵进京逼宫。又如:地方上有戴铎,历任福建知府、道员、四川布政使,与年羹尧一文一武,不愧为胤 的左膀右臂。再如:另一个胤禛夺储过程中的重要人物隆科多,康熙末年时任九门提督。他只要令京师九门一关,京城内包括康熙谁也甭想出去。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就是十三阿哥胤祥。他早年在古北口练兵,所率部下,后多升任京城防卫部队中各级指挥官,诸如丰台大营、绿营等京师卫戍部队皆在他的掌握之中。虽然他在胤礽第一次被废时受到牵连,一直被囚禁到康熙去世,但其威望尚在,那些老部下也都对他和胤禛忠心耿耿。由此不难看出,胤禛不愧 是一名深藏谋略的政治哝,他所委派、安插之人皆出身于家奴,对他绝对忠贞不二。而胤禩呢,他的党羽中以内阁大臣为主,一无实权,二无兵权,在军事上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胤祯的西北大军上。可胤祯也有当储君的野心,怎会领着十几万大军为胤禩卖命。再者说了,他若真能在京城生变时领军进京擒王,年羹尧那关是能那么容易过的吗?所以说,胤禩与胤禛相比,已经处在劣势,对胤禛构不成威胁。 另一方面,胤禩在早期的储位之争中,锋芒过露,已引起康熙的反感和警惕。而胤禛深得韬晦之邃,加上在康熙年间,几件大案办得不错,深得康熙赏识。因此在取悦圣心这点上,胤禩自然又处在下风。 胤禛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处处掩饰自己对储位的希冀,外弛内张。这一点可以从他龙潜时在雍邸所作《悦心集》一书中看出弥端。该书收录了胤禛早期的绝大多数诗词,我有幸见过几首。诗词中的确流露出一种恬淡出世的思想。表面上借此告诉世人,自己只想做一个与世无争的皇子,不愿过问政事,其实不过以此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罢了。十三阿哥圈禁之辩一废太子后,很多皇子都被康熙圈禁,不过很快又放了出来,从成文的原始记录来看,一废太子后到康熙四十九年五台山之行,每次外巡13都有驿从。有些观点是说因为康熙不放心他,所以将他带在身边,不过这只是猜测,只能算一家之言。自四十九年五台山之后,直到康熙六十一年二月,13像人间蒸发,基本上没有他的资料可循,所以很多人认为他被圈禁。康熙四十九年六月,康熙在13和3,14一起上的请安折子里曾经怒骂13不忠不孝,那时候既然可以和其他皇子一起上请安折子,则说明他没有被圈禁。二月河的小说是说,二废太子后13被长期圈禁。但在康熙一些满文奏折朱批中,有一些向三阿哥询问胤祥病情的内容。据御医的奏折上说,13得的是叫鹤膝风的病,可能是风湿,叶子说可能是骨结核。据奏折看来,13的病是好是坏,有时也很严重,所以论坛的JM基本上认为,是因为膝关节病,13才没有驿从康熙出巡。而且既然其他皇子可以随时探望,说明13不在圈禁中不过《雍正起居注册》中记载,还有很关键的数句,为实录所删除:“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这个鉴宥,应该不是说大家都被圈禁的那个事情,具体是什么事,谁也不知道,但既然这么说了,应该是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惩罚。康熙驾崩时候的情景,由于关系到雍正得位是否正统问题,所以也被大家说的混乱无比,到底怎么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应当是成年皇子在屋内,年幼皇子在屋外。13应该使在场的。
  (上文转自稽古论坛 铜雀夕影)对于后人来说,皇十三子允祥具有某种神秘色彩。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他的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